碧翰烽/文 “蕭規(guī)曹隨”是一個廣為人知的成語,說的是曹參任漢相國之后,,凡事按蕭何的既定方針辦,不再出新出奇,。史記有云,,“舉事無所變更,一遵蕭何約束”,。此為黃老之學在漢朝的一大政治實踐,,“無為而治、與民休息”,。 “蕭”指的是蕭何,,可謂是大名鼎鼎,被稱為“漢初三杰”,,劉邦曰:“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zhèn)國撫民,,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曹”指的就是曹參,在漢初的功勞簿上排名第二,。資治通鑒說,,“平陽侯曹參,身被七十創(chuàng),,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劉邦將第一功臣給了蕭何,,有些將領不服氣,劉邦就用“功人”與“功狗”作為比喻,,將領好比是獵狗,,蕭何卻是獵人。 顯然,,曹參的名氣遠遠不如蕭何,,屬于不顯山不露水,但是其開創(chuàng)的“無為而治”模式功高至偉,,屬于文景之治盛世的開啟者,。此后的陳平、王陵,、陸賈,,以及漢文帝,、漢景帝,,都是黃老之學的踐行者。 史記給予了高度評價:蕭何為法,,顯若畫一,;曹參代之,守而無失,。載其清凈,,民以寧一。 關于曹參的“無為”,甚至到了“不作為”,,有幾個細節(jié)可以看到:一是為犯小錯的下屬打掩護,,而不予以追究。“見人有細過,,專掩匿覆蓋之,,府中無事”,表現(xiàn)出了一種寬厚之風,。 二是整天拉著下屬一起喝酒,。下屬來請示,也一概是喝酒,,不說事,,一切按蕭何的既定方針辦。 三是起用老實人,。相國府里用的人都是為人質樸,、不善言辭、敦厚的長者,。 為此,,漢惠帝有些看不下去,覺得天天喝酒不干事,、不作為,,是不是太不行了?就質問曹參,。 曹參說:“請陛下自己仔細考慮一下,,在圣明英武上您和高帝誰強?” 惠帝說:“我怎么敢跟先帝相比呢,!” 曹參說:“陛下看我和蕭何誰更賢能,?” 惠帝說:“您好像不如蕭何?!?/p> 曹參說:“陛下說的這番話很對,。高帝與蕭何平定了天下,法令已經(jīng)明確,,如今陛下垂衣拱手,,我等謹守各自的職責,遵循原有的法度而不隨意更改,,不就行了嗎,?” 關于“無為而治”,實際上是一種高超的治理體系,,絕不是一種懶政,,也不是不作為,,其中體現(xiàn)出了一些深邃的治國理念: 一是一張藍圖干到底。“蕭規(guī)曹隨”保持了政策的連貫性,、長久性,、穩(wěn)定性。有的時候,,為什么干不出顯著的政績,?就是因為人的變化,而政策,、舉措變化也太多太快,,使得社會的預期性不夠,難以有效適應,。 因此,,一張好的藍圖,就是要一代接著一代干,,這樣才能干出成績,、干出實效。有很多事情的成功,,就是需要持之以恒的,。像文景之治盛世的出現(xiàn),就是經(jīng)歷了幾代人的努力,。 二是少擾民,。當初曹參在齊國任相國時,曾專門請教蓋公治國方略,,蓋公就說:清靜無為,,與民休息,讓老百姓緩過氣來,。春秋戰(zhàn)國,、秦代以來,受戰(zhàn)爭之苦,,民不聊生,。“天下人苦秦久矣?!?/span> 在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方面,,關鍵就是要增強市場、社會活力,,要給市場,、社會留下充分的空間,不去折騰老百姓,,不去過度干擾老百姓,,讓廣大老百姓自由遷徙、安居樂業(yè),,實現(xiàn)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每個人都有實現(xiàn)夢想的機會,,每個人都有放飛自我的空間,。 只要老百姓富裕了,生活好起來了,,社會就會安定,,國家也就繁榮。曹參順應了當時老百姓的意愿,,把握了歷史發(fā)展的大勢,。 三是規(guī)則的力量。仔細來看看曹參的“不作為”,,恰恰是一種最大的“作為”,,那就是讓規(guī)則發(fā)揮力量。這個規(guī)則就是蕭何制定下來的政策方針,。為什么下屬請示也不說事,?是因為事情可以有章可循,而不需要因人而定,、因言而定,。 法治、規(guī)則,,是實現(xiàn)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重要方式,、重要路徑。一些治理水平的高下,,往往就體現(xiàn)于此,。所以有學者認為,曹參的這種“無為”,,也是抑制呂后外戚專權的一種現(xiàn)實考量,。 四是不讓老實人吃虧。要想執(zhí)行力不打折,,要想工作扎扎實實干到位,,就要大量起用老實人,而絕不是投機鉆營分子,。投機鉆營者,,夸夸其談、大搞形式主義,,卻不干實事,,不求實績,,不唯民。因此,,無論是無為而治,,都需要大量起用老實人,還是大膽作為,、敢于擔當,,就更需要大量老實人了。 本帖內(nèi)容來自網(wǎng)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