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參,,字敬伯,,西漢開國功臣,、軍事家,、政治家,西漢時期繼蕭何之后的第二位相國,,史稱“曹相國”,。...... 提到我國歷史上的賢相,大家較為熟知的大概就是漢代的蕭何,、唐代的魏征……他們?yōu)閲鵀槊竦男貞?,敢于直諫的個性給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你以為所有的宰相都如他們那樣,,一副正襟危坐的嚴肅樣兒? 事實上,,我國歷史上卻有一位不同尋常的宰相區(qū)別于歷任賢相,他就是被指“最懶”的宰相——曹參,。 這位西漢初年的宰相“無所事事,,整天只顧著喝酒吃肉而不理朝政”,聽上去是個昏庸文官,,可為何深受百姓愛戴而傳頌千古呢? 曹參之前的第一任宰相蕭何,,為漢初建設(shè)做出不小貢獻 曹參何許人也?他是漢朝第二任宰相,與劉邦一樣乃沛縣人,,咱們都知道劉邦是漢朝開國皇帝,,可在早期,,他的職務(wù)遠不如曹參高。 曹參年輕時精通刑法而在沛縣任“獄掾”一職,,有點類似于典獄長的官職,,日常工作主要是負責督促各地亭長們捕捉盜賊。 如此看來,,彼時正當著泗水亭亭長的劉邦,,妥妥的是曹參下級無疑。 不過,,雖然是上級,,曹參并沒有“以權(quán)壓人”之勢,他和劉邦還有主吏掾蕭何之間是稱兄道弟的關(guān)系,,大伙相處很是融洽,。 這個開篇也提到的“蕭何”同樣是個了不起的角色,他可是輔佐劉邦的開國宰相,,也就是曹參當選相之前的知名人物,。 能成為劉邦的左右臂膀,他的實力也是有目共睹的,,漢朝建立前,,劉邦的一些錦囊妙計幾乎都出自此人。 漢朝建立后,,他的聰慧更是淋漓盡致地運用在國家制度的擬定上,,最大程度上鞏固了漢初的統(tǒng)治。 眾所周知,,國家剛成立之初正是飽受戰(zhàn)亂之苦的百姓初安定之時,,在這樣的境況下,“休養(yǎng)生息”是最重要的治國措施,。 而蕭何深知此理而做了一系列的減免賦稅之措施,,實屬利國利民而促進了漢朝之后的繁榮,奈何蕭何也敵不過歲月的洗滌,,他終究因病纏身而臥榻不起,。 漢惠帝面對這個擁有卓越能力的宰相很是依賴,前去慰問他之際忍不住唉聲嘆氣,,直說在這世上唯恐找不出第二個“蕭何”了…… 但蕭何并不如此認為,,盡管身體已經(jīng)虛弱到一定地步,他還是勉強起身安慰漢惠帝:“陛下,,有一個合適人選……他就是曹參,。” 曹參沿襲蕭何政策而采取“無為之治” 縱使此名出自宰相之口,,可彼時的皇帝對曹參這個人沒什么大印象,,對其的能力更是持懷疑態(tài)度,。 可既然蕭何提及了,抱著“死馬當活馬醫(yī)”的心態(tài),,漢惠帝最后還是任命曹參當了宰相,。 蕭何之所以舉薦曹參,是因為在曾經(jīng)的共事過程中了解他是個文武全才,。 除了胸有文墨,,曹參的“武”也實實在在體現(xiàn)在此前的戰(zhàn)場上,早在跟隨劉邦征戰(zhàn)之時,,作為前鋒的曹參便奮勇殺敵而成就顯著,,更在楚漢之爭時輔佐劉邦平定三秦等。 綜上種種,,可以說曹參的戰(zhàn)功不遜色于韓信,,但前期的韓信軍功顯赫到遮蓋了曹參的光芒,以致于劉邦也未多留意他,。 后漢朝建立,,曹參作為功臣除了接受封賞外還輔助劉邦之子劉肥治理封國且亦創(chuàng)造出不少功績。 話說回來,,當了宰相后的曹參并沒有急于進行一些改革措施,,而是長時間地“宅”在家中只曉得吃肉喝酒,對朝廷政事擺出一副不予理睬之態(tài)度,。 若是真碰上了什么棘手的事且有人來詢問他該怎么辦時,,曹參總是回答:“就照著之前蕭何宰相定的規(guī)矩辦事好了?!?,“蕭規(guī)曹隨”的知名成語也源于此,。 這可讓對蕭何“無為之治”策略不滿的漢惠帝急了,,心想這曹參宰相怎么都沒有“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架勢?只消極地遵循蕭何定的規(guī)矩而不加以改變? 不僅如此,曹參竟還把大大小小的事情交給屬官去處理,,自己置身事外,,而凡有勸誡者,曹參一定會拉著他們一道喝酒玩樂,,不讓對方有更多開口的機會,。 曹參巧對比打消皇帝疑慮,認可了他休養(yǎng)生息的政策 覺得荒唐失望的漢惠帝甚至派出曹參的長子,,即御史大夫去勸說父親,,面對兒子的規(guī)勸和皇帝的指責,曹參不慌不忙搬出許多道理應(yīng)對,,見他如此固執(zhí),,二者也當真是沒了法子,。 當然,漢惠帝對曹參也進行過“深入談話”,,他在之后問過曹參:“愛卿為何一定要沿用蕭何的制度呢?能有自己的改革豈不也是一段佳話?” 曹參沒有正面回答,,而是說:“陛下,恕我直言,,您認為自己和高祖皇帝相比誰更出色呢?” “自然是先帝了,,我豈能和先帝比較?”漢惠帝不假思索道。 “那陛下認為我和蕭何相比,,誰更出眾呢?” 曹參緊接著引出中心意思,。 當曹參得到是“蕭何”的答案時,繼續(xù)說:“高祖皇帝和蕭何平定天下后,,頒布法令明確了'無為之治’,,我們自然得服從了?!?/p> 瞬時,,漢惠帝明白了一切,也任由曹參繼續(xù)此策略,。 事實上,,別看曹參只曉得喝酒吃肉,但他深刻明白著一個道理:即剛建立的漢朝需要的不是大刀闊斧改革而是休養(yǎng)生息,,減輕賦稅,。 唯有如此,百姓們才能更定心地生活生產(chǎn),,而百姓富裕了亦意味著國家強盛! 結(jié)語 如此看來,,曹參的“無為”行為是一門大大的學(xué)問,雖然任職宰相時,,他沒有什么創(chuàng)新之舉可亦沒有胡亂改革,,這才使得民間少了折騰而恢復(fù)了生產(chǎn),而少了賦稅徭役束縛的百姓們自然對曹參愛戴有加并稱其為千古賢相,。 就算在接下來的三國時期,,曹參這個人物也是被人提及的“正面形象”,就拿創(chuàng)立曹魏政權(quán)的曹操以及他的子孫來說,,他們都視曹參為“偶像”而自稱為其后裔! 如此看來,,成語“蕭規(guī)曹隨”很明顯是帶有著褒義,可在流傳的過程中漸漸失去了原本的味道,,好像把這曹參當成了昏庸無能之人,,更被無奈地引申為循規(guī)蹈矩無創(chuàng)新的意思。 所以不結(jié)合歷史背景來看的話,,一般人當真會將其認為是一個“貶義成語”,。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
|
來自: liuhuirong > 《歷史解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