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桐城最初就是來看六尺巷,,這些年來來回回多少次,,就是沒親自到過這條有名的巷子。 車子扎在西門的牌樓旁邊的路邊,,也沒人看車,,我覺得桐城人讀書人多,民風肯定不會差,,車子和行李都放車上,。
未進六尺巷,先嘗三尺糕,。好多買糕的店鋪,,我后來查了一下桐城的特產(chǎn),除了桐城小花茶,、蒿子耙,,桐城豐糕是當?shù)厝擞忻狞c心,味道松軟勁道被許多的小孩子所喜愛,。而豐糕在桐城更被認為是祈求來年家庭美滿,,事業(yè)豐收的象征。 我本想去買點帶回去,,正好旁邊走過一群游客,,其中一操北京口音的大個子對其他人說:千萬別買!趁熱好吃,,涼了特硬,!我沒有貶低豐糕的意思,后來參觀一忙,還真沒親口嘗一嘗,。
走進這座三間四柱五樓的牌坊,,上書匾額:“懿德流芳”,建制規(guī)格很高,。
1985年,,桐城市政府將“六尺巷”公布為桐城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3年,,安徽省政府有關(guān)部門撥??钸M行部分修復(fù)。1999年,,桐城市政府又撥??钤谄溥z址上進行復(fù)建與擴建。 2002年,,桐城市在原址的基礎(chǔ)上又恢復(fù)了'六尺巷',。修復(fù)恢復(fù)是根據(jù)原來的墻體的高度,墻面的做法,,以及地面處的恢復(fù)面貌修舊如舊,。 ——網(wǎng)摘資料
“千里家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這首“讓墻詩”就出自六尺巷的一段歷史典故,。 史料記載:張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與吳氏鄰,吳氏越用之,。家人馳書于都,,公批書于后寄歸,。家人得書,,遂撤讓三尺,故六尺巷遂以為名焉,。 ——網(wǎng)摘資料
六尺巷建成于清朝康熙年間,,東起西后街巷,西抵百子堂,。巷南為張英宰相府,,巷北為吳氏宅,全長100米,、寬2米,,均由鵝卵石鋪就。
“六尺巷”主體建筑包括巷道、東邊的“禮讓”石牌坊和西邊的“懿德流芳”石牌坊,、休閑廣場,、詩畫照壁、假山石等,。 這篇日志涉及眾多歷史名人,,關(guān)于他們的文字介紹多摘自網(wǎng)上資料。我也權(quán)當學習參觀一遍,,彌補自己對桐城史料的缺失,。
張英(1638年~1708年),字敦復(fù),,又字夢敦,,號學圃,又號圃翁,,安徽桐城人,。清朝大臣,名相張廷玉之父,??滴趿辏?667年)進士,選庶吉士,。翰林院編修,,充日講起居注官,累遷侍讀學士,??滴跏辏?677年)設(shè)南書房,奉命入值,,并得賜房第于西安門內(nèi),。深得康熙器重。每逢康熙出行,,張英必從,。一時制誥多出其手。后歷任翰林院學士,,兼禮部侍郎,、兵部待郎,調(diào)禮部兼管詹事府,,充經(jīng)筵講官,。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任工部尚書,、兼翰林院掌院學士,此后歷任禮部尚書,國史館總裁官,??滴跞四辏?699年),拜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張英性情溫和,不圖虛名,。任講筵官時,,民生利病,四方水旱,,知無不言,。康熙帝曾稱贊道:“張英始終敬慎,,有古大臣風,。” ——百度資料
青磚黛瓦卵石路,,墻外兩旁植香樟,,筆直而幽邃,有種史書般的厚重,。佇立巷中,,一幅畫卷在眼前流淌??滴跄觊g,,南墻邊是張家,北墻邊為吳家,,兩家為宅基地爭論著,,互讓著……而今,張家吳家已不在,,唯見小巷樹森森,。——網(wǎng)摘
其實就是這兩堵墻和六尺寬的巷子,,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里也許是被“和”字哲學充盈得最寬闊的街巷之一了,。它的“寬”不是寬在“六尺”上,,而是“寬”在人們的心靈境界與和諧禮讓精神上,。
六尺巷作為中國文化的寶貴遺產(chǎn),是中華民族和睦謙讓美德的見證,,對現(xiàn)代的后人有很好的教育啟示作用,。
這是東邊的“禮讓”牌坊,是單間兩柱三層結(jié)構(gòu)。周圍還有不少建筑在修繕維護,,暫時還不對外開放,。
這灑滿蔭涼的石板街,不就是對文都桐城的最樸素的寫照嗎,?我?guī)闳タ纯赐┏嵌汲鲞^哪些名人,!
桐城派是中國清代文壇上最大的散文流派,亦稱“桐城古文派”,,世通稱“桐城派”,。戴名世、方苞,、劉大櫆,、姚鼐被尊為桐城派“四祖”。 桐城被譽為“文都”,,主要因為桐城派在清代時期的極大影響力,。桐城派理論體系完善,創(chuàng)作特色鮮明,,作家眾多,,作品豐富,稱雄清代文壇長達200多年,,在國內(nèi)外都產(chǎn)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網(wǎng)摘資料
以下桐城名人榜,我就不一一解釋,,只對我感興趣的名人大家略作介紹,,大家有興趣可以自己查閱。反正我是邊看邊漲知識,,原來桐城有這么多名人,!
修復(fù)的宰相府圍墻上的文化名人介紹,吸引不少市民和游客的駐足觀讀,,的確對了解桐城文化很有幫助,,尤其對小孩子。
這位善畫馬的畫家,,我要介紹一下: 李公麟(1049~1106),,北宋舒州(今屬安徽桐城)人,宋代杰出畫家,。字伯時,,號龍眠居士、龍眠山人,,享年五十七歲,。 出身名門大族,,自幼知識淵博,好古善鑒,,多識奇字,,自夏商以來鐘鼎尊彝皆能考訂世次,辨別款識,。長于詩文,,行楷書有晉人風。與王安石,、蘇軾,、米芾、黃庭堅為至交,,系駙馬王詵之座上客,。熙寧三年(1070)中進士,為中書門下省刪定官,,后官至朝奉郎,。元符三年(1100)病痹告老,居家鄉(xiāng)桐城龍眠山,,號龍眠居士,。 一生勤奮,作畫無數(shù),,人物,、史實、釋道,、士女,、山水、鞍馬,、走獸,、花鳥無所不能,無所不精,。人物,、道釋深得吳道子旨趣,運筆如行云流水,,造型正確,,神態(tài)飛動;山水氣韻清秀,,得王維正傳,;著色山水追李思訓(xùn)心法;畫馬過韓干,。能集諸家之長,,得其大成,,師法自然,,大膽創(chuàng)新,,自成一家,被后代敬為第一大手筆,、百代宗師,。
這是史可法的老師左光斗: 左光斗(1575年10月12日—1625年8月30日),字遺直,,一字拱之,、共之,號浮丘,,又號蒼嶼,,安慶府桐城縣人。明末東林黨人,,水利專家,,“東林六君子”之一。 左光斗自小勤奮好學,。其于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進士及第,,授中書舍人。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被舉任為浙江道監(jiān)察御史,。 之后歷官左僉都御史、直隸屯田事,、大理寺左寺丞,。天啟五年三月十九日(1625年4月25日),因?qū)箼?quán)宦魏忠賢而下獄,。七月二十六日(8月30日)在獄中被折磨而死,,享年五十一歲。南明弘光時平反,,謚為忠毅,。左光斗為官清正、磊落剛直,,被譽為“鐵面御史”,,為挽救明王朝做出了許多努力。
方維儀(1585—1668),,字仲賢,,安徽桐城人(今桐城市區(qū)鳳儀里人)。明末著名女詩人,、畫家,,所作有《清芬閣集》,, 又輯歷代婦女作品為《宮閨詩史》。其繪畫師法宋代李公麟,,尤擅長繪釋道人物,。特別是白描《觀音大士圖》形神兼?zhèn)洌S多人爭相收藏,。
大名鼎鼎的桐城派“三祖”我就不多介紹,,中學時學過姚鼐的《登泰山記》。
吳承恩(約1500年—1582年),,字汝忠,,號射陽居士,又稱射陽山人,,南直隸淮安府山陽縣河下(今江蘇淮安)人,,(一說安徽桐城),祖籍安東,。明代文學家,。 吳承恩自幼敏慧,博覽群書,,尤其喜愛神話故事,。擅長繪畫、書法,,多才多藝,。在科舉中屢遭挫折,嘉靖中舉為歲貢生,。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遷居南京,,賣文為生。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任浙江長興縣丞,,不久辭官歸去,。由于宦途困頓,晚年絕意仕進,,閉門著書,,終老于家。近現(xiàn)代學者一般認為吳承恩是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記》的最后完成者,。
吳汝綸(1840-1903),,字摯甫,一字摯父,,安徽省桐城縣(今樅陽縣會宮鎮(zhèn)老橋村吳牛莊)人,,晚清文學家、教育家,。同治四年進士,,授內(nèi)閣中書,。曾先后任曾國藩、李鴻章幕僚及深州,、冀州知州,,長期主講蓮池書院,晚年被任命為京師大學堂總教習,,并創(chuàng)辦桐城學堂,。與馬其昶同為桐城派后期主要代表作家,。
朱光潛(1897年9月19日—1986年3月6日),,字孟實, 安徽省桐城 人,,現(xiàn)當代著名美學家,、文藝理論家、教育家,、翻譯家,。民國十一年(1922年)畢業(yè)于香港大學文學院。民國十四年(1925年)留學英國愛丁堡大學,,致力于文學,、心理學與哲學的學習與研究,后在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回國后,,歷任北京大學、四川大學,、武漢大學教授,。1946年后一直在北京大學任教,講授美學與西方文學,。1986年3月6日,,朱光潛逝世。
嚴鳳英(1930年4月13日~1968年4月8日),,原名嚴鴻六,,安徽省桐城縣羅嶺(今安慶市宜秀區(qū)羅嶺鎮(zhèn)黃梅村)人,黃梅戲杰出的表演藝術(shù)家,,中國黃梅戲的發(fā)展締造者之一,,“七仙女”塑造者,中國黃梅戲傳承發(fā)展重要的開拓者和貢獻者,。
這位為女畫家張玉良贖身的潘贊化也是桐城人,。 1913年潘贊化出任蕪湖海關(guān)監(jiān)督期間曾為青樓女子張玉良贖身,并結(jié)成夫婦,,張玉良為感其恩遂改姓潘,。潘贊化見張玉良聰穎慧質(zhì),;對繪畫有特殊愛好和天賦,遂為其延師授教,,悉心培養(yǎng),。 1920年 ,潘玉良考入劉海粟創(chuàng)辦的上海美術(shù)??茖W校,,后又在潘贊化的資助下赴法國留學,先后在里昂中法大學,、巴黎國立美專習畫,,與徐悲鴻同窗。民國14年,,復(fù)游學于意大利國立羅馬美術(shù)學院油畫班,、雕塑班。1928年初歸國,,相繼任上海美專西畫系主任,,國立中央大學油畫教授,多次舉辦個人畫展,,名動畫壇,。1937年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潘玉良再度旅法,,其畫作多次在法國,、瑞士、意大利,、希臘,、比利時等國巡回展出,法國政府及博物館,、英國皇家學院均有珍藏,。其中巴黎國立現(xiàn)代美術(shù)館收藏她的雕塑作品有《張大千頭像》和水彩畫《浴后》。 西方畫壇譽其為繪畫,、雕塑兩藝齊名的藝術(shù)家,。1959年,潘玉良接受巴黎大學授予的“多爾烈”獎,,由巴黎市長親自為她頒獎,。1977年7月,潘玉良病逝巴黎,,葬于巴黎市公墓,,碑刻漢字“潘玉良藝術(shù)家之墓”。1984年,安徽省博物館將潘玉良的遺作4000余件自巴黎運回,,其中部分作品曾在桐城縣博物館展出,。
雖沒細讀,已深知桐城文風之深厚,,其實何止古代,,就是現(xiàn)今,安慶地區(qū)對文化和教育的重視也遠非皖北城市所比擬,。
重新回到西門口,,重溫宰相張英的“讓墻詩”,生活中大度禮讓的確是做人的美德,,可惜如今禮崩樂壞的丑陋現(xiàn)象,,的確讓人反思,禮讓美德真要向古人學習,!
烏石照壁背后是六尺巷的故事,,我覺得桐城的中小學生大概都來過六尺巷吧,!
孩子可愛,!手勢惡俗!
桐城作為文都,,民風到底如何,?你看我這轉(zhuǎn)悠四五十分鐘,車子和行李,、外套就扔在車水馬龍的街邊,,和上次在曉天古鎮(zhèn)一樣,毫發(fā)無損,,的確值得點贊?。?! 好了,,下篇帶你繼續(xù)文都學習!
謝謝各位看官的點贊和觀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