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期珍重如椽筆 橫掃中原寫自由 陳叔亮的詩情與風骨晚年陳叔亮 陳叔亮書藝 陳叔亮先生是書畫家更是一位詩人,。 他的詩詞記錄了自己一生的所思所感所想,喜怒哀樂,。 他的詩多為詠物,、感懷之作,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與屈原,、杜甫、辛棄疾,、陸游等愛國詩人一脈相承,。 “嗚呼壯士亦何羞,天下而今逐下流”,;“十年抱璞輕生死,,午夜磨刀問斗牛。相期珍重如椽筆,,橫掃中原寫自由”,;“詩海仇翻易水浪,花山魂奮神州戈”,;“萬人猛進勢真殊,,到處紅旗飛舞”;“英風凜凜留青史,百代兒孫拜女豪”,;“十年潦倒楚江頭,,瓦釜黃鐘逐水流。我欲招魂魂不返,,瀟瀟暮雨洞庭秋”,。吟誦他的這些詩句,愛國激情油然而生,! 張良 圖/資料 現(xiàn)存最早的一首詩 陳叔亮現(xiàn)存最早的一首詩作,,是作于1926年的《聞刑感賦》: 嗚呼壯士亦何羞,天下而今逐下流,; 似此竊鉤甘觸法,,若都盜國竟封侯。 蒼生孰使饑寒迫,,世道惟譏鼠雀偷,; 獨笑冬烘眼如豆,卻將功罪妄吹求,。 詩中哀嘆亂世的動蕩,,“竊鉤”“盜國”的直抒披露,反映出詩人無畏的勇士精神,;“鼠雀”“冬烘”的譏諷則具有橫眉冷對的蔑視,,顯示出詩人對時局的關(guān)注,對民眾的同情,,對國家的擔憂,!是年,陳叔亮年僅25歲,,在原溫嶺縣私立敦本小學(xué)教書,。 1945年,陳叔亮響應(yīng)延安文藝座談會“文藝為大眾服務(wù)”的精神,,從魯迅文藝學(xué)院走向三邊邊區(qū)進行革命宣傳和創(chuàng)作采風,,創(chuàng)作了的自作詩《定邊留別》: 風急天高月似鉤,歸裝草草馬啾啾,。 十年抱璞輕生死,,午夜磨刀問斗牛。 濁酒一杯燕市曲,,黃沙萬里玉關(guān)秋,。 相期珍重如椽筆,橫掃中原寫自由,。 這首詩歌創(chuàng)作充滿了陳叔亮熾熱鮮明的革命激情,,充分體現(xiàn)了一個堅定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斗士的偉大胸懷,。多年的革命斗爭實踐鍛煉了他的靈魂,磨練了他的意志,,此詩是陳叔亮發(fā)自內(nèi)心的高亢的革命號角,。 此詩具有狂飆的激情。詩句中“風急”“天高”“月似鉤”“黃沙萬里”等意象,,使詩具有了邊塞詩的特質(zhì):蒼茫勁健,,雄渾壯闊?!皻w裝草草馬啾啾”,,反映了戰(zhàn)士真實的生活、戰(zhàn)斗狀態(tài),?!皾峋埔槐嗍星本洌髀读嗽娙碎_朗樂觀的性格,,以及對陜北生活的熱愛之情,。“十年抱璞”“輕生死”“問斗?!薄皩懽杂伞钡龋瑢⒃娙俗约捍罅x凜然,、慷慨報國,、奮勇殺敵的激情,甘愿為國捐軀和視死如歸的豪情,,充分體現(xiàn)了出來,。 雪風同志在詩評《聲摧風云》一文中,對陳叔亮先生的這首詩作,,以及詩人的革命豪情,,作了恰如其分的評述:“詩人抱著堅貞不渝的革命信念,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在日本帝國鐵蹄踐踏之下,,目睹祖國山河日益破碎,億萬同胞無家可歸,,悲憤填膺,,壯懷激烈,大氣磅礴……”無疑,,這首詩正是民族危亡時期,,革命戰(zhàn)士、革命藝術(shù)家鐵一般的意志和高尚品格的表露,。這首詩發(fā)表在《岳麓詩詞》上后,,被編者譽為是一首具有“陸游風骨”的好詩。 歌頌祖國激揚豪情 從革命戰(zhàn)爭年代走過來的陳叔亮深感共和國來之不易,常常以詩歌抒發(fā)對祖國的感情,。 《歌唱首屆國慶》(二首): 萬里長征百戰(zhàn)功,,紅旗獵獵舞秋風; 一聲霹靂三山倒,,六億人民作主翁,。 雄獅百萬下江東,牛鬼蛇神一掃空,; 六億工農(nóng)齊奮起,,同聲歌唱東方紅。 這首詩歌中,,陳叔亮感嘆了新中國成立所經(jīng)歷的崎嶇坎坷,,也謳歌了充滿活力的新時代,詩散發(fā)著蓬勃的朝氣和激情,。 新中國成立30周年時,,陳叔亮作了一首《西江月》: 昨見四兇落網(wǎng),今聞四化歡呼,, 長征路上捷音多,,陣陣如雷戰(zhàn)鼓! 無數(shù)世間奇跡,,一張歷史宏圖,, 萬人猛進發(fā)高歌,到處紅旗飛舞,。 那時,,陳叔亮喜聞“四兇”除滅,妖氛掃盡,。在“四化”的歡呼聲中,,在新長征路上的陣陣戰(zhàn)鼓聲中,全國人民齊步向前,,高歌猛進,。表達了詩人喜悅的心情和對祖國的美好期望。 1982年,,陳叔亮為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的籌建工作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協(xié)會成立之時,他揮毫感賦: 四化歌聲嘹亮,,人人齊上戰(zhàn)場,。 建設(shè)文明祖國,老夫以筆當槍,! 陳叔亮還當眾揮毫寫下了代表廣大書法家心聲的十六字聯(lián)句:“心底花開,,筆底神來,;書壇好友,有家可歸,?!?/p> 懷古詠史與赤子情懷 陳叔亮生游歷、懷古的詩作不多,,但多與書法圣地遺跡有關(guān),,如《舊作紹興雜詠之一》《題紹興王右軍祠》: 百代書壇何處尋,風流人物在山陰,; 蘭亭巨筆鵝池墨,,滿紙云煙照古今。 山陰道上白云飛,,王氏祠堂曲水西,; 千載風流一支筆,鵝池猶見墨迷離,。 一生癡迷書法藝術(shù),,陳叔亮對文房四寶也留下一些詩作。1979年9月,,陳叔亮嘗試了有“中國草筆”之稱的矛龍筆,,別名“茅龍”,因其打破了毛筆用兔,、羊,、狼等動物毛發(fā)制筆的傳統(tǒng),以廣東江門新會圭峰山茅草制作出來的草筆,,筆鋒極富彈性,筆觸蒼澀,,宜作行草,。陳叔亮試后感覺書寫的作品蒼勁峭拔,氣勢豪放,,遂作《試“茅龍”》: 殘菊舞秋風,,西樓晚照紅; 一腔新筆意,,潑墨試茅龍,。 上世紀80年代,陳叔亮多次與日本書法界朋友進行交流,,留下了一些表達情誼之作,。如《歡迎日本書道代表團來京》(二首): 扶桑來嘉客,走筆如云煙,; 書史添新頁,,友情紀萬年,。 東海浪滔滔,書壇友誼高,; 紙端奇卉放,,筆底彩云飄。 富士千峰雪,,黃河萬里潮,; 并肩溯唐史,秋色滿霜毫,。 《賦贈全日本書道聯(lián)盟理事長飯島春敬先生》: 滿天秋葉萬山紅,,橫渡重洋訪弟兄; 叱咤書壇君矍鑠,,奔波藝海我龍鐘,。 云煙眼底千行字,肝膽樽前百代風,; 莫道異鄉(xiāng)為異客,,一枝彩筆兩心同。 與畫友的唱和之作,,如《題浙江朱恒<天臺圖>》: 童年入云臺,,松風半天起; 一別數(shù)十年,,悠悠如夢里,。 今觀朱郎畫,云霧不見底,; 遙想天臺春,,人歡山亦美。 《題林風眠先生花鳥》: 江南二月草迷離,,雨后池塘夕照西,; 畫意詩情描不盡,落花滿院子規(guī)啼,。 思鄉(xiāng)之心,,赤子情懷也體現(xiàn)在陳叔亮的詩作之中,如《一九八二年甲子之秋懷念故鄉(xiāng)橘熟得句》(二首): 卻忘鏡里鬢毛秋,,老去還想作壯游,; 聞道故園新橘熟,昨宵飛夢到臺州,。 山頭草青青,,海上水粼粼; 耳邊鄉(xiāng)土語,,心底故園情,。 這兩首詩,,詩情綿綿,故鄉(xiāng)風物是陳叔亮一生的繾綣之物,。詩中烘托情感的意象豐富,,既有“新橘”“青草”“海水”等具體意象,又有“土語”“夢”等抽象意象,,而沒有憂郁低沉,、傷感寂寥、愁苦凄婉的情緒,,竭盡詩人老去壯游故園的渴望和纖纖鄉(xiāng)關(guān)之思,、拳拳赤子之心。這種思鄉(xiāng)情緒也是詩人詩化人生的重要情思,。 陳叔亮先生的詩詞,、聯(lián)句有不少遺失,特別在“文革”時,,家中字畫古籍被抄,,唯獨詩稿得以保存。他作詩時間跨度很長,,題材很廣,,涵蓋了多方面的社會內(nèi)容,或描山摹水,,歌詠美景,,表現(xiàn)了對祖國山河的無限深情。他駕馭平仄能力很強,,在古典詩詞的形式里可謂游刃有余,,尤其是精于五絕、七律,。 陳叔亮先生是一位真正的愛國詩人,。他的詩詞彌漫著一股民族正氣,跳躍著一顆拳拳愛國之心和赤子之心,。在中華民族處于生死存亡及新中國百廢待興的關(guān)鍵時刻,,他始終關(guān)心國家和民族的命運,,保持著一個愛國知識分子的良知和革命者的覺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