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痛瀉要方——炒白術(shù),、炒白芍,、炒陳皮、防風(fēng) 補脾柔肝,,祛濕止瀉,,對于脾虛肝郁的拉肚子特別有用,癥見腸鳴腹痛,腹瀉嚴重,,一邊拉一邊肚子痛的那種 2,、四君子湯——人參/黨參、白術(shù),、茯苓,、甘草 益氣健脾、補益脾胃之氣,,是補氣的基礎(chǔ)方,氣虛食欲不振,、沒什么力氣的話,,可以用它 3、四磨湯——木香,、枳殼,、檳榔、烏藥 破滯降逆,,補氣扶正,,對腸胃功能紊亂很有效,嬰兒出生一周后,,不論男女,,都給服用四磨湯,這樣,,在成長過程中,,一般不會鬧肚子,腸胃特別好,。 4,、酸棗仁湯——酸棗仁(打碎)、甘草,、知母,、茯苓、川芎 養(yǎng)血安神,,清熱除煩,。主治肝血不足,虛熱內(nèi)擾,,虛煩失眠,,心悸不安等癥,經(jīng)常用來調(diào)理失眠 5,、小柴胡湯——柴胡,、黃芩、人參、炙甘草,、法半夏,、生姜、大棗 和解少陽,,用于心煩,,惡心想吐,發(fā)熱怕冷,,口苦咽干,,拉肚子等癥 6、四物湯——熟地,、當(dāng)歸,、白芍、川芎 補血活血,,潤膚養(yǎng)發(fā),,改善面色蒼白、肌膚粗糙等狀況,,對于貧血有著很好的調(diào)理作用 7,、小建中湯——桂枝、炙甘草,、白芍,、大棗、生姜,,煎湯后加飴糖 溫中補虛,,對于經(jīng)常拉肚子,肚子痛的人非常好用 8,、五苓散——豬苓,、澤瀉、白術(shù),、茯苓,、桂枝 利水滲濕,利尿,,可以用于大部分水腫,,皮膚按下去會有一個凹陷,難彈起來 9,、二妙散——炒黃柏,,蒼術(shù) 清熱燥濕,常用于足膝紅腫疼痛,,或下部濕瘡,。 |
|
來自: 大山里的蜻蜓 > 《中醫(y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