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531字,,閱讀大約需要05分鐘 傳統(tǒng)神話與民族凝聚力 民族形成的標志是什么,?謝林曾說過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一個民族,只有當它能從自己的神話上判斷自身的民族時,,方能成其為民族,。”如果我們把民族理解為具有共同文化的統(tǒng)一體,,謝林的話無疑是正確的,。民族因神話而形成,神話解體也將導致民族的解體,,顯然,,神話是民族凝聚的精神紐帶。 一個民族中的不同集團有不同的意識形態(tài),,可以選擇不同的制度,,然而,當他們還信奉著共同的神話時,,這個民族尚未真正分裂??恳环N意識形態(tài),,一種制度不可能把民族統(tǒng)一起來,但是,,神話可以,,共同的神話,共同的信仰,,可以使一個民族走到一起來,。 阿拉伯的世界內部矛盾重重,當它們遭到外來勢力的壓迫便會在同為安拉的信徒這面旗幟下外御其侮,,伊斯蘭的世界于是團結起來,,這在阿以爭端中十分清楚地體現出來。 而今,,大陸及海外華人是當今世界舞臺上一支舉足輕重的力量,,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極受世人的關注。然而,,中華民族并未團結如一,,以往的主義之爭,制度之爭,,除了傷害民族感情,,誰也不能征服誰,誰也不能統(tǒng)一誰,嚴重影響了這個偉大民族的崛起和振興,。我們終于發(fā)現,,在摒棄了主義制度的糾纏后,我們可以找到一根凝結全球華人的精神紐帶:這就是民族的傳統(tǒng)神話,。居住在不同地域,,有著不同的政治主張,奉行著不同的制度的全球華人都可以在兩面旗幟下攜起手來,。這兩面大旗上寫著:龍的傳人,,炎黃子孫。 直至今日,,還有人在攻擊中國人對龍,,對炎黃的信仰。當年聞一多先生曾對龍崇拜的封建色彩作過批判,,但是,,他也不得不承認,沒有什么東西比龍更能代表中國,,更能作為中華民族的象征了,。或許,,祖先們并不都崇拜龍,,炎黃也并不是整個中華民族的真正祖先,然而,,氏族時代的混沌紛紜只是民族形成的序曲,,民族的主題神話終于是龍鳳,是炎黃,。人們認同炎黃,,并不是說炎黃是真正的血緣上的祖先,而是對以炎黃為代表的融合眾長的華夏文化的認同,。正是這種認同,,使中華民族日益強大,中國文化也因之更加豐富多彩,,各民族的文化遂融入了一個文化大家庭之中,。對龍鳳的認同,對炎黃的認同,,正是中華民族形成的一個基本前提,。 神話緣何而成為一個民族的精神紐帶?它是憑借什么而實現其功能的呢,?初看起來,,神話與宗教關系密切,,是信仰的紐帶聯結起民眾來的,其實并不完全如此,。而今,,人們朝拜黃帝陵,人們隆重集會祭祀炎帝黃帝,,并不是在祈禱希望遠祖保佑我們,,賜給我們福祉,因而,,認同神話并不是全在宗教意味,。那么是不是要在遠祖身上尋找一些理性的規(guī)范,作為民族的行為準則呢,?也不是,。因為神話的基質不是理性精神,神話并不是在樹立一個榜樣供大眾學習效法,。我們不是在向炎黃學習我們該怎樣生活,,這些我們寧可請教孔子,然而孔子這樣一個具體的文化偉人是不可能真正成為全民族崇拜的大神,,因為神話是一種抽象的幻影,,它摒棄具象而富有理想色彩。 這種理想色彩深受情感的侵染,,所以神話的真正基質是情感的基質,。卡西爾說得好:“神話和原始宗教決不是完全無條理性的,,它們并不是沒有道理或沒有原因的。但是它們的條理性更多地依賴于情感的統(tǒng)一性而不是依賴于邏輯的法則,?!鼻楦姓巧裨挳a生凝聚力的內在基質,它產生的親和力是民族團結的根本力量,。 人們說,,祖國與其說是一個政治范疇,不如說是一個文化范疇,,我們認為這仍然顯得寬泛,,祖國說到底是一個情感的范疇,抽象的祖國的具體化有自然山川與傳統(tǒng)文化,,然而只有共同的神話才能把自然山川傳統(tǒng)文化與個體聯系起來,,只有在共同的神靈面前才能找到個體所屬的文化之根。 我們找不出任何東西能比龍鳳,、炎黃更能代表我們中華民族的風貌了,,沒有任何東西象它們那樣在全球華人的心靈中根深蒂固,。事實證明,民族情感可以超越非情感范疇的是非之爭,,它是化解隔閡的有效方劑,。 文章來源:《社會科學報》1995年2月16日 第03版:人文世界 圖片來源:網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