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學(xué)論語#6.25【2016-11-28】 【原文】 宰我問曰:“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焉,。’其從之也?”子曰:“何為其然也,?君子可逝(shì)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譯文】 宰我問孔子說:“對于追求仁德的人,,假如有人告訴他說,,'井里邊有仁德’,他也會馬上順從地跳下去尋找嗎,?”孔子說:“為什么他要這樣做呢,?君子可以去,但不會陷進(jìn)去,;會被欺騙,,但不會被欺騙愚弄?!?/span> 【微言微感】 宰予個性,! 大白天睡覺,惹得孔老師很生氣,,怒不可遏(è),,脫口而出:“朽木不可雕也!” 又有一次,,他專門找老師請教,,別人問“仁”,問“知”,,問“禮”,,問“君子”,問“政”,,他問——為什么要父母死后守孝三年,,一年還不行嗎? 孔子很無語,。父母養(yǎng)你容易嗎,?尸骨未寒,你就要縱情享受生活,?好意思嗎,?心里安嗎? 宰我說:“安,!” 孔老師鼻子被氣歪了,,氣得直喘氣,。 就這樣的宰我,居然沒有被老師驅(qū)逐門戶,,開除學(xué)籍,。孔老師吵也吵了,,罵也罵了,,過后,該怎么“誨人不倦”,,一如既往,,啥事沒有。 更是難得,。期末評定三好學(xué)生,,該怎么做還是怎么做。孔子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優(yōu)秀生里有宰我的名單;精英中的精英,,學(xué)霸中的學(xué)霸,,孔門十哲中,赫然還有宰予的名字,。 孔門中最有錢的,,最會說話的,最會辦事的子貢,,在孔老師親自制作的“學(xué)業(yè)成績光榮榜”言語科中,,名列第二名,。第一名是誰,?朽木不可雕也的宰我也。 幾千年來,,宰我的大眾形象就是“朽木”“刺頭”“有才無德”問題學(xué)生,。真的是這樣嗎?我不以為然,。 宰我不討喜歡,,但未必就是問題學(xué)生。我們今天提倡“批判性思維”,,創(chuàng)新型人才,,提倡不迷信權(quán)威,不盲從經(jīng)驗(yàn),,宰我就是這樣做的,。 父母死后“守孝三年”,,這是禮的要求,甚是通行,。守孝三年中,,做官的要“丁憂”,該結(jié)婚的要等等,,各種慶典娛樂項(xiàng)目……都是要禁止的,。這事情,老百姓還好說,,都是自家的事情,,不影響別人,要是皇帝他媽去世了,,那就麻煩了,,全國都要跟著守孝三年,娛樂場所都要關(guān)門歇業(yè)三年,,這還讓不讓人活,? 宰我反對,我支持宰我,。 父母活著的時候,,要竭盡全力,好好恩養(yǎng),。不要平時不管不問,,死后裝模作樣?三年守孝,,三年不吃不喝,,三年不工作,怎么生活,?裝給誰看呢,? 魯迅筆下的祥林嫂,兒子阿毛死了,,起初我們很同情,,她天天見到人就哭訴,見到人就不厭其煩重復(fù)那些話,,“阿毛,,阿毛……”誰能受得了? 對死人最好的祭奠,,就是活著的人好好活著,。 從這個角度,我不以為宰我有問題,。 這一次,,宰我問老師,,如果井里有仁,(也有說有仁者,,有人),,仁者是否跳下去。 仁者,,見死不救,,見危不幫,怎么算得上是仁呢,? 仁者,,為了救人,傻乎乎眺入井中,,不僅救不了別人,,還讓自己陷于危險之地,這怎么算得上仁,?不是說“君子不立于危墻之下”嗎,?不是說“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嗎,? 這是一個典型的二難問題,。 如果沒有猜錯,這應(yīng)該是宰我婉轉(zhuǎn)地勸誡老師,。 風(fēng)流淫蕩的南子,,要孔子見他,去不去,?不去在衛(wèi)國不好混,,去是有風(fēng)險的。 亂臣賊子佛肸(bì xī)占據(jù)中牟,,要孔子和他一起共謀大事,,去不去?風(fēng)險和機(jī)遇同在,? 公山不狃叛亂,,逼著孔子出山輔佐自己,,去不去,? 子路耿直,和孔子關(guān)系又最好,,直接給老師表達(dá)不滿,。不能去,堅決不能去,,萬萬不能去,! 宰我和老師關(guān)系沒到那份上,,也要發(fā)出自己聲音,就只好拐彎抹角給老師提醒,。 孔子畢竟是孔子,,藝高人膽大,膽大藝更高,。他不相信南子,、佛肸、公山不狃之流能改變自己,。清者自清,,濁者自濁,我若信念堅如磐石,,誰能奈得我何,?于是,孔子說:“君子可逝(shì)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睂τ谝粋€仁者來說,一定是智者和勇者的共同體,。怎么會輕易上當(dāng),? 我慈悲善良,但不是愚昧糊涂,,別把我的善良當(dāng)軟弱,,別把我的厚道當(dāng)傻瓜。做好人,,一定要有做好人的資本,。足夠強(qiáng)大,足夠智慧,,足夠堅強(qiáng),,足夠圓通,這樣的好人才不會被壞人利用,,被惡人欺負(fù),,被俗人輕視。 《道德經(jīng)》說:“知其雄,,守其雌,;知其黑,守其白,;知其榮,,守其辱,。” 仁者無憂,是因?yàn)槿收呤且粋€強(qiáng)大的好人,,而非卑微的懦夫,。想做好人,先做好自己,;想幫助他人,,先具備助人的智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