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咸、口味重”帶來的高血壓,、血管壁硬化,、中風等一系列心血管健康問題不容忽視。最近,我國一項新研究發(fā)現(xiàn),,只要家里做飯換種鹽,,就能幫助控血壓、降低中風風險,!2021年8月,,由北京大學團隊領(lǐng)銜,發(fā)表在《新英格蘭醫(yī)學雜志》(NEJM)上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從普通食鹽改用“含鉀代鹽”(低鈉鹽)可以明顯減少中風,、主要心血管事件和死亡。①該研究在中國600多個村莊開展,,共納入了超2萬例有中風或高血壓病史的居民,,經(jīng)過平均4.74年的隨訪,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含鉀代鹽組的中風風險明顯降低14%,;主要心血管事件風險減少13%;死亡風險降低12%,。而且研究顯示,,不同年齡、性別,、教育背景,、不同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等)病史的患者,,吃“含鉀代鹽”(低鈉鹽)都有助于預防中風。 低鈉鹽是以碘鹽為原料,,再添加一定量的氯化鉀和硫酸鎂,從而改善體內(nèi)鈉,、鉀,、鎂的平衡狀態(tài),預防高血壓,。 與普通食鹽相比,,低鈉鹽的顯著特點是鈉含量減少,鉀含量增多,。鉀通過擴張血管,、降低血管阻力與增加尿鈉的排泄,來抵抗高鈉的升血壓作用,。 同時,,食用低鈉鹽能夠減少鈉離子的攝入,從而減少罹患高血壓,、心腦血管病等疾病的風險,。 對于高血壓患者來說,食用低鈉鹽有助維持體內(nèi)鈉,、鉀平衡,,對控制血壓大有裨益。 事實上,,營養(yǎng)學家們一直以來都推薦食用低鈉鹽,。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食品學院營養(yǎng)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紅曾在微博分享自己家已經(jīng)食用低鈉鹽很多年了。遼寧省疾控中心營養(yǎng)所所長欒德春2014年7月在健康時報刊文中介紹,,在高血壓等慢性病的防治工作中,,有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兩種綜合方法。 其中,,非藥物治療包括控制體重,、低脂膳食、戒煙酒,、增加運動等。由于這些需要很大耐心和毅力,,常常難以堅持,。而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條件下,改用低鈉鹽飲食,簡單方便,,換個鹽就可以幫助控制血壓,。 但值得注意的是,,低鈉鹽雖好,并不是說想吃多少就吃多少,,還是要按照標準控制鹽的總攝入量,。《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推薦每日攝入鹽需少于6克,。在我國的高血壓防治指南中也明確指出,,腎功能良好者可選擇低鈉富鉀替代鹽。但千萬不可因為低鈉鹽有好處就大把大把的用,,否則就失去了減鹽(低鈉)的意義了,。此外,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低鈉鹽,,由于低鈉鹽中含有較多的鉀,,腎臟功能異常患者,,尤其是排尿功能出現(xiàn)障礙(例如尿毒癥)的患者,,不可以吃低鈉鹽,較多的鉀不能有效排出體外,,堆積在體內(nèi)會造成高血鉀,,容易造成心律不齊,心衰竭的危險,。四川省人民醫(yī)院腎臟內(nèi)科副主任醫(yī)師彭鯤接受天府早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凡是有潛在高鉀血癥風險和排鉀障礙的居民都不適合使用低鈉鹽。 例如伴有慢性腎臟病的患者均不推薦使用低鈉鹽,。還有少見的腎上腺皮質(zhì)功能減退癥,、低腎素性低醛固酮癥也不推薦使用低鈉鹽。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yī)院腎內(nèi)科副主任醫(yī)師張益民在2016年4月26日健康時報刊文中也專門強調(diào),,腎臟功能異常的患者不能買低鈉鹽,,對腎臟功能異常的患者身體危害大,會造成高血鉀,、電解質(zhì)紊亂,,甚至是致死性心律失常。④
本文綜合自: ① Bruce Neal, et al. Effect of Salt Substitution on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d Death. The N Engl J Med, 2021. ② 2014-07-03健康時報《營養(yǎng)專家愛用低鈉鹽》 ③ 2019-06-20天府早報《年輕人追捧低鈉鹽 到底該不該吃,?》 ④ 2016-07-03健康時報《吃不吃低鈉鹽 要看腎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