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織女,,我國古來稱為“雙星”,,一在“天河之西,有星煌煌”,,一在“天河之東,,有星微微”。兩星隔河而對,,似一對戀人含情脈脈,,遙相凝望。到農歷七月初,,二星相距較近,。美好而神秘的天象激發(fā)了民間創(chuàng)作家的想象,由此生發(fā)出二星相戀的故事。人們說,,天河西面的是牛郎星,,在他的東南方有六顆牛宿星,看去像是牛的輪廓,;東面的是織女星,在她的東南方有四顆漸臺星組成四邊形,,像是一部織布機,。牛郎、織女這對恩愛夫妻長年被迫分離,,只能一年一度于七月初七之夜相會于鵲橋,。這一動人的故事,千百年來在中華民族中代代相傳,,可謂家喻戶曉,,老幼皆知。牛郎,、織女二星的稱謂,,最早見載于《詩經(jīng)·大東》。詩云:“維天有漢,,監(jiān)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睆彼牽牛,,不以服箱,。”這里所述的事件并不清晰,,但至少透露了以下信息,。第一,在天上的銀河兩岸,,有那么一對星神,,男的放牛,女的織錦,。男女相對而又被相提并論,,當非無因。第二,,他們倆辛苦勞作,,卻都不出活兒,是必心有所擾,其相望而不能相即的幽怨之情隱隱可感,。古詩歌中這種隱多露少的表達方式,,可以想見是有故事的廣泛流傳作為基礎的。這一故事的產生,,與遠古人類將自然物體人格化的原始思維有淵源關系;天真而神奇的想象,,透露了知識低下的人們探索天體奧秘的強烈愿望,。但正如法國卓越的馬克思主義者拉法格所說:“天上反映地上的事件,正如月亮反映日光一樣,。因為人只有以自己的想象,、自己的風俗、自己的情欲和自己的思想賦予神靈,,才能創(chuàng)造出自己的宗教,。他把自己生活中的一切卓越的事件帶進神的王國,在天上重演地上發(fā)生過的悲劇和喜劇,?!保ā蛾P于普羅米修士的神話》,見《宗教與資本》)牛郎織女故事,,正是落腳在男耕女織,、一夫一妻以及在奴隸制和封建制下統(tǒng)治力量和禮教勢力破壞人民幸福的現(xiàn)實基礎之上。牛郎,、織女的形象和他們悲歡離合的故事表現(xiàn)了人民高超的想象力,,具有深厚的現(xiàn)實性和人民性。《詩經(jīng)》以后,,時隔數(shù)百年,,漢代的詩文記載就填補了故事的具體內容。唐韓鄂《歲華紀麗》引《風俗通》云:“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相傳七日鵲首無故皆髡,因以梁渡織女故也,?!庇炙侮愒n《歲時廣記》引《淮南子》云:“烏鵲填河成橋渡織女?!笨椗呦θズ游髋c牛郎相會,,天河阻隔由烏鵲搭橋的情節(jié),清晰可見,。東漢末年,,《古詩十九首》中有《迢迢牽牛星》一詩:“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涕泣零如雨,?!痹娙藦呐魅斯慕嵌戎厥惆l(fā)了她被迫與牛郎分離的痛苦,所展示的故事輪廓比《詩經(jīng)·大東》進了一步,,但仍比較模糊,。三國時,曹丕《燕歌行》中有詩句云:“星漢兩流夜未央,,牽??椗b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同樣證實了牛郎、織女是一對長期被天河阻隔的戀人,。故事最初的具體記敘見于《小說》,,此書已佚,文字見于明代馮應京《月令廣義》所引: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機杼勞役,織成云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后遂廢織纴,。天帝怒,責令歸河東,,許一年一度相會,。 涉秋七日,鵲首無故皆髡,,相傳是日河鼓(按:即牛郎)與織女會于漢東,,役烏鵲為梁以渡,故毛皆脫去,。 以上兩項記載結合起來,,故事的要點就都具備了:織女的身份,牛郎,、織女的關系,,他們的結合、分離與最終的命運。烏鵲搭橋相渡,,與漢代所記一致,,但這里是由牛郎渡河到織女處相會,這想來是與天帝的權勢有關,。南宋·李嵩·《漢宮乞巧圖》 牛郎,、織女分離的原因,是故事中的一個關鍵問題:促成情節(jié)的轉折,,影響主題的表達和人物形象,。在上述故事中,委之于織女婚后“廢織纴”,,因而激怒天帝,,可謂咎由自取。文人記載取美化天帝之說,,或者故意加工美化天帝,,都是可能的。從古代的其它記載及現(xiàn)代搜集而流傳已久的同類故事來看,,對此多有異說,。第一,《太平御覽》引《日緯書》說:“嘗見道書云,,牽牛娶織女,,取天帝錢二萬禮,久而不還,,被驅在營室是也,。”營室,,星名,,此處當為懲罰之地。這則簡略的記載,,在上述關鍵問題上抓住了階級社會以富壓貧的要害,,牛郎織女在這里徹底成為勞動者的形象。第二,,《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引《蘇州府志》:“織女廟,。廟在太倉州南七里黃姑塘?!世舷鄠?,常有牽牛、織女二星降于此,,女以金篦劃河,,河水涌溢,,牽牛不得渡。今村西有百沸河,,鄉(xiāng)人異之,,為立廟?!贝颂幹卦谡f明該地織女廟的建立,,至于究竟為什么織女要“以金篦劃河”,致使“牽牛不得渡”呢,?一點看不出來,。然而夫妻反目,關系破裂,,則似無可置疑,。又從蘇北泗陽搜集的《織女變心》故事(見《民間文學》1985年7月號)說:當初織女因為牛郎幫助她補云錦天衣而愛上了他,可是婚后她見牛郎累得又黑又瘦,,認為配不上自己,。因此當她跟玉帝派來的兇星奎木郎回天宮,牛郎在后追趕時,,便拔下頭上銀釵,,劃了一道銀河,,將自己和牛郎隔開,。這固然只是一種說法,但織女主動劃河,,不管為了什么,,都有損于這一對情人堅貞熱烈的戀情,有損于織女的形象,,一般人不易接受,。此類傳聞,只能算是牛郎織女故事在流傳中的一股小小的支流而已,。第三,,后世流傳比較普遍的一種牛郎織女故事,未見錄于古籍,,但肯定曾經(jīng)過長期的流傳,。故事的大概情節(jié)是:織女為天帝孫女,王母娘娘外孫女,,于織纴之暇,,常與諸仙女于銀河澡浴。牛郎則下方一貧苦孤兒也,,常受兄嫂虐待,,分與一老牛,,令其自立門戶。其時天地相去未遠,,銀河與凡間相連,。牛郎遵老牛囑,去銀河竊得織女天衣,,織女不能去,,遂為牛郎妻。經(jīng)數(shù)年,,產兒女各一,,男耕女織,生活幸福,。不意天帝查明此事,,震怒非常,立遣天神往逮織女,。王母娘娘慮天神疏虞,,亦偕同去。 織女被捕上天,,牛郎不得上,,與兒女仰天號哭。時老牛垂死,,囑牛郎于其死后剖皮衣之,,便可登天。牛郎如其言,,果偕兒女上天,。差已追及織女,王母娘娘忽拔頭上金簪,,憑空劃之,,頓成波濤滾滾天河。牛郎織女隔河相望,,無由得過,,只有悲泣。后終感動天帝,,許其一年一度于七月七日鵲橋相會,。”(袁珂《中國神話傳說辭典》牛郎織女條) 這一故事,,是結合了天鵝處女型如《毛衣女》(見晉干寶《搜神記》)及兩兄弟型如《旁?兄弟》(見唐段成式《酉陽雜俎》)故事的一些基本情節(jié),,于長期流傳過程中改造加工而成。故事在一些基本點上不悖初型,,使牛郎織女的形象更加豐滿,,成為勤勞善良,、忠于愛情的美好典型;而把他倆之被阻隔,,歸罪于封建禮教勢力的代表者天帝和王母娘娘,,大大增強了故事的社會意義。清·任頤·《乞巧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不管情節(jié)如何變化,,人們最同情的是這一對男耕女織的情人相愛而被阻隔,最贊賞的是他倆終年分離而堅貞不移,,最關注的是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這一切,千百年來深深打動了千千萬萬顆善良的心,。又由于星辰的故事在荒誕中給人以神秘感,,加之自古以來對天體的崇拜觀念,致使牛郎織女故事通過文藝,、道德,、宗教、風俗等多種渠道而滲入中華民族的文化和民俗生活之中,。首先,,這一故事被古代詩文頻繁引用,足見其受到詩人們的廣泛注意和充分肯定,。且引二例,。其一:杜牧《秋夕》詩曰:“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椗?。”詩中抒寫一個失意宮女孤寂的生活和心情,,前三句描述時間,、地點和宮女的動作,最后一句寫她的神態(tài)——呆坐仰望碧空中的牽??椗?,一下子揭開了她內心的所想所感。她在想著牛郎織女的故事,,既同情織女,,也羨慕織女。因為織女還有相愛的人,,還盼得到一年一度的相會,,而她呢,?詩人借助牛郎織女故事,對于她身陷深宮禁苑虛度青春的凄涼身世,,表現(xiàn)得極為含蓄,、深切而簡煉。其二:白居易《長恨歌》寫到楊貴妃死后,,唐玄宗回憶起他倆在驪山宮避暑時七夕夜半的情景:“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愿為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此時天上人間,,一片纏綿熱烈之情,;詩作在表現(xiàn)上巧妙借助了七月七日夜半在人們心中喚起的有關情緒。以上兩位都是唐代詩人,,事實上自晉以后,,詠嘆牛郎織女及七夕乞巧的文人詩文多不勝數(shù)。如梁沈約有《織女贈牛郎》詩,,梁王筠有《代牽牛答織女》詩,,謝靈運有《七夕詠牛女》詩,崔顥有《七夕》詩,,孟浩然有《他鄉(xiāng)七夕》詩,,李商隱有《七夕》、《七夕偶題》,、《辛未七夕》等詩,,庾信、王勃各有《七夕賦》等等,。另外,,唐高宗有《七夕宴元圃》詩二首,還出現(xiàn)了大量的七夕廷宴應制詩,,這些詩雖多為附庸風雅之作,,但亦可見這一題材之廣受注意。其次,,七夕牛郎織女相會之說對于乞巧節(jié)的形成和節(jié)日的習俗活動有決定性的影響,。這種習俗表現(xiàn)了人們對于牛郎織女相會的極大關注?!稓q時雜記》云:“七月六日有雨謂之洗車雨,,七日雨曰灑淚雨?!边B雨都是有情的了,。所以杜牧《七夕》詩說:“云階月地一相過,,未抵今年別恨多,最恨明朝洗車雨,,不教回腳渡天河,。”更使洗車雨染上了濃重的離愁別恨,。到了七夕,,人們還要靜靜地坐在瓜棚豆架之下,傾聽牛郎織女的喁喁私語,,承受他們悲歡離合的淚水,。世世代代,仰慕和同情之心始終如一,。與此同時,,人們也想趁牛郎織女歡會之際,向二星神祈求幸福,,于是遂有七夕乞巧的風俗產生,。從古籍記載來看,七月初七原有一些其它的節(jié)日性的活動,?!短接[》引周處《風土記》曰:“魏時人或問董勛云:'七月七日為良日,飲食不同于古,,何也,?’勛云:'七月黍熟,七日為陽數(shù),,故以糜為珍,,今此日唯設湯餅,無復有糜矣,?!庇捎凇笆蚴臁焙汀捌摺倍紝佟瓣枴保虼巳藗儼哑咴鲁跗弋斪饕粋€吉慶的日子,,這看來與牛郎織女無關,。但同書又記曰:“七月七日其夜灑掃于庭,露施幾筵,,設酒脯時果,散香粉于河鼓織女,,乞富乞壽,,無子乞子,唯得乞一,,不得兼求,,三年乃得,。”可見當時七月七已同時存在兩方面的節(jié)日活動,。七月七還是一個制藥和曝曬衣服,、書籍的日子。崔寔《四民月令》曰:“七月七日作面合藍丸及蜀漆丸,,曝經(jīng)書及衣裳,。”但他也記到七月七日“設酒脯時果,,散香粉于筵上,,祈請于河鼓織女?!笨梢娖咴鲁跗咴幸恍┢渌曀?,后均趨于淡化,獨獨突出了七夕乞巧一項,。乞巧,,主要是婦女們的活動?!豆适鲁烧Z考·歲時》:“七夕,,牛女渡河,家家穿七巧之針,?!比藗冊谕ピ褐嘘愒O香案,在一個時期內還廣泛流行搭乞巧棚或乞巧樓,?!稏|京歲時錄》載:“七夕家家錦彩,結為乞巧棚,?!薄稏|京夢華錄》則載:“唐時,京師七夕,,貴家多結彩樓于庭,,謂之乞巧樓?!蹦咸坪笾骼铎蟿e出心裁,,據(jù)《五國故事》記,他“每七夕延巧,,必命紅白羅百匹以豎為日宮天河之狀,,一夕而罷乃收之。”那么這“巧”乞到了沒有呢,?也有測定的方法,。《帝京景物略》云:“七月七日之午丟巧針,,婦女曝盎水日中,,頃之,水面生膜,,繡針投之則浮,,則看水底針影,有成云物花頭鳥獸形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形者,,謂乞得巧?!边€有捉蜘蛛來占卜的,。《天寶遺事》載:“帝與貴妃每至七月七日夜,,在華清宮游宴時,,宮女輩陳瓜花酒饌列于庭中,求恩于牽??椗?。又各捉蜘蛛閉于小盒中,至曉開,,視蛛網(wǎng)稀密以為得巧之候,,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間亦效之”,。這真可以說是人們的一廂情愿。羅隱《七夕》詩看得透徹,,說得在理:“月帳星河次第開,,兩情唯恐曙光催。時人不用穿針待,,沒得心情送巧來,。”然而在相當長的一個歷史時期內,,一到七夕,,全國上下、千家萬戶紛紛乞巧,。這里不僅寄寓了人們對于織女星的崇敬之情,,也表達了人民(特別是婦女)希望提高技藝,、求得幸福的迫切愿望,。心靈手巧,、勤勞善良、專一堅貞,,是中國傳統(tǒng)觀念中女性美的表現(xiàn),,它們集中在織女身上,放射出魅人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