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與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詩人,一為浪漫主義大師,,一為現(xiàn)實主義巨擘,,有詩仙和詩圣的美譽(yù),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熠熠生輝的雙子星座,。他們一生中的僅有的一次相會,,因長久的相思相念而成為了綿長的友誼,,更成為后人傳誦流傳的千古美談。 公元744年,,翰林供奉李白被唐玄宗賜以賞金,放其退隱于草野,,算是體面的免了他的職,。“本是疏散人,,屢貽褊促誚,。”翰林供奉一年多,,朝廷那么多的陳式和規(guī)矩,,還有人與人之間的爾虞我詐,也讓散漫慣了的謫仙人膩味了,?!霸铺鞂偾謇剩舟謶浻翁??!彼麨t灑地走出廟堂,走在藍(lán)天白云之下,,去追尋屬于自己的生活,。三月,離開長安經(jīng)商州往東漫游,。
杜甫在科舉取士的路上同樣的功名蹭蹬,,二次入考,二次不第,,至此再也沒進(jìn)考場,,終生沒能成為進(jìn)士。當(dāng)時,,他們都已是名滿天下的詩人,,且惺惺相惜,期待著相會的那一天,。孟夏之際,,他們相遇于洛陽。這一年,,李白四十四歲,,杜甫三十三歲。一千多年后,,另一位偉大的詩人聞一多激情的稱頌他們的相會說:“我們該當(dāng)品三通畫角,,發(fā)三通擂鼓,,然后提出筆來蘸飽了金墨,大書而特書,。因為我們四千年的歷史,,除了孔子見老子(假如他們是見過面的),沒有比這兩人的會面,,更重大,,更神圣,更可紀(jì)念的,。我們再逼緊我們的想象,,譬如說,青天里太陽與月亮走碰了頭,,那么,,塵世上不知要焚起多少香案,不知有多少人要望天遙拜,,說是皇天的祥瑞,。如今李白和杜甫一詩中的兩曜,劈面走來了,,我們看去,,不比那天空的異瑞一樣的神奇,一樣的有重大的意義嗎,?”當(dāng)年秋天,,他兩同游梁、宋(即今開封,、商丘),,后又一起渡過黃河,共游王屋山,。他們都喜好四處漫游,,用今天的話說是志同道合的“驢(旅)友”。次年,,他們又結(jié)伴共游齊魯,。李白有詩《沙丘城下寄杜甫》相贈:沙丘在山東兗州,,是李白的寄寓之所,。此時,杜甫因故南游,,也就是說他們要短暫分離,。李白送別杜甫后回到寓所,思念之情,,戀戀不忘,,遂命筆作詩遙贈南行的杜甫。以李白的才情文思,,就他們之同游齊魯,本應(yīng)有大量的作品,,可卻散佚太多,,僅有兩首詩寫及杜甫,除這一首外,,還有《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想想沒有幾天就要分手了,,那就痛痛快快的一醉而別吧,!他們是在山東曲阜東北方的一個叫石門山的地方話別,這是他們經(jīng)常游覽的勝地,。他們都互相期許著再次相會石門,,把酒言歡啊,!可他們怎么也想不到,,話別竟成了永別。相處一年多以來,,他們親密無間,,情同手足。李白在《戲贈杜甫》中,,以一問一答的方式,,詢問別后的情況,幽默詼諧,,妙趣橫生:李白問,,怎么分別后,你又瘦了呢,?杜甫答,,都是因為從前作詩作的太苦的原因。形象而又親切,,勝似兄弟情誼,。詩歌取仕是唐代科考的重要科目,天下仕子要想做官,,必須要做的一手好詩,。杜甫自己也說:“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李白雖說是“放達(dá)”之人,,可作詩從來也不敢掉以輕心。他說:“希圣如有立,,絕筆于獲麟,。”同樣,,他作詩也是字斟句酌,,鄭重其事,一點也不馬虎,。李白的桀驁不馴,、豪放縱逸、傲視權(quán)貴的性格,,給杜甫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边@是杜甫對李白的最真為神似的概括,由唐以來沒有人將李白的形象描摹的如此真實,。他贊美李白的詩出塵拔俗,,無人可比。庾信和鮑照都是南北朝時的著名詩人,。庾信在北周時官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司馬、司徒,、司空),,世稱庾開府。鮑照在劉宋時任荊州前軍參軍,,世稱鮑參軍。杜甫稱贊李白的詩有庾信的清新之氣,,有鮑照的俊逸之風(fēng),。此時,他們一在渭北,,一在江東,,春樹暮云,相互思念,,期待著有那么一天相會,,把酒論詩。“寂寞書齋里,,終朝獨爾思,。更尋嘉樹傳,不忘角弓詩,?!泵慨?dāng)獨坐書齋,必然思念李白,,必然找出李白的詩文,,吟誦欣賞。他寫了很多懷念李白的詩,,如《贈李白》前后兩首,,《與李十二白同尋范十隱居》《冬日有懷李白》《春日憶李白》《夢李白》二首,《天末憶李白》《寄李十二白二十韻》《不見》等,。在杜甫的這些詩中,,《寄李十二白二十韻》可謂是李白的詩傳,,對李白的現(xiàn)狀、生活,,兼及心之所思,,以及兩人的關(guān)系,都有十分親切而又真實的描述,,現(xiàn)全詩錄于此:“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筆落驚風(fēng)雨,,詩成泣鬼神,。聲名從此大,汩沒一朝伸,。文彩承殊渥,,流傳必絕倫。龍舟移棹晚,,獸錦奪袍新,。白日來深殿,青云滿后塵,。乞歸優(yōu)詔許,,遇我夙心親。未負(fù)幽棲志,,兼全寵辱身,。劇談憐野逸,嗜酒見天真,。醉舞梁園夜,,行歌泗水春。才高心不展,,道屈善無鄰,。處士禰衡俊,諸生原憲貧,。稻粱求未足,,薏苡謗何頻。五嶺炎蒸地,,三危放逐臣,。幾年遭鵩鳥,獨泣向麒麟,。蘇武元還漢,,黃公豈事秦。楚筵辭醴日,梁獄上書辰,。已用當(dāng)時法,,誰將此義陳?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濱,。莫怪恩波隔,乘槎與問津,?!?/span>明代著名的文學(xué)家王嗣奭說:“此詩分明為李白作傳,其生平履歷備矣,?!比姀睦畎壮跞腴L安得“謫仙人”雅稱追述,贊嘆李白的詩文“驚風(fēng)雨”“泣鬼神”,。有過過志得意滿的短暫榮華,,可好景不長便賜金放還,潦倒落魄,,他無不為之惋惜和不平,。“稻粱求未足,薏苡謗何頻,。”他為李白辯解說,,入永王幕乃是情勢所至,生活所迫,。“莫怪恩波隔,乘槎與問津,。”他勸李白莫要怨朝廷,,應(yīng)多多上書朝廷,為自己辯說,。758年,,李白被朝廷流放往貴州正安以西,即所謂長游夜郎,。次年春,,當(dāng)行至巫山遇朝廷大赦,便回到江陵,。杜甫時在北方,,只知李白在流放途中,并不知道李白已經(jīng)遇赦回到了江陵,。心中思思念念,,以至夢中與李白相遇。他把夢前所憂,夢中所見,,夢后所思,,寫成《夢李白二首》,表達(dá)了對李白吉兇生死的關(guān)切,。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崩畎琢鞣沤^域,,音訊全無,生死不知,,杜甫特別的牽掛特別的心痛,。“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夢里李白來了,,算是了卻了我的相憶,。夜深路長,江湖險惡,。他叮嚀征程中的李白,,“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span>“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遍L安城里充斥著高冠華服的權(quán)貴,可唯獨李白獻(xiàn)身無路,,困頓不堪,。“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身后名垂千古,,生前寂寞窘迫,,這虛名又有何用呢?這也自是杜甫的不平的嗟嘆,。這樣的不平和抱怨,,多見于杜甫的另幾首有關(guān)李白的詩中,。杜甫的命運又何嘗好于李白呢?他這是惺惺相惜之情,。759年,,杜甫離棄了華州司功參軍的職務(wù),開始了“因人作遠(yuǎn)游”的歷程,。是年秋天來到秦州(今甘肅天水),,這個被稱之為“天末”,也就是天之邊的地方,。秋風(fēng)習(xí)習(xí),,林寒澗肅,紅衰翠減,,悵望云天,,他又思念起李白,作《天末懷李白》:“涼風(fēng)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達(dá),,魑魅喜人過。應(yīng)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悠悠水隔,,消息難達(dá),,茫茫江湖,思緒萬千,?!拔恼略髅_(dá),魑魅喜人過,。”文才出眾者,,往往命運多舛,,忠良賢達(dá)者,往往被誣陷暗算,。他估計,,李白已到了江湘,想到了李白與屈原都是千古同冤,,李白一定會到汨羅江,,寫詩投贈屈原,。公元761年,仍然得不到李白的消息,?!安灰娎钌茫鹂裾婵砂?!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這狂本出自李白“我本楚狂人”,。杜甫認(rèn)為李白是佯狂避世,,一個有著鴻鵠之志的天才,卻不能濟(jì)世蒼生,,且又備受排斥,,他怎能不疏狂自放呢?永王招募一事,,被朝廷的一些權(quán)貴們不依不饒,,非欲殺之而后快。杜甫一直同情并為李白辯解,,“吾意獨憐才”,,他不僅是惜才,更是対李白蒙冤表示深切的同情,。李白童年讀書于四川綿州彰明的大匡山,,杜甫對此知之甚祥。他勸告老友還是回匡山童年的讀書處,,以葉落歸根,,終老故里。我們意在文化傳播和分享
若您有異議,,請聯(lián)系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