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国产成人av_抖音国产毛片_a片网站免费观看_A片无码播放手机在线观看,色五月在线观看,亚洲精品m在线观看,女人自慰的免费网址,悠悠在线观看精品视频,一级日本片免费的,亚洲精品久,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久久

分享

舊著新介|韓強的《政治社會學-政治與社會的關系變奏》 (1991年版)

 翰墨書海 2021-07-23

《政治社會學-政治與社會的關系變奏》作者:韓強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

前言

       隨著國內(nèi)介紹的增多以及兩部政治社會學專著《政治社會學——政治學要素分析》與《政治社會學導論——對政治實體的社會剖析》的陸續(xù)出版,不僅學術圈內(nèi)人士,,而且一般社會科學工作者及黨政干部,、高校學生亦開始對政治社會學這一新學科有了部分了解,并頗感新鮮,,我國的政治社會學研究也開始了起步階段,。然而,環(huán)顧左右,,我國專門從事政治社會學研究的學者依然了了無幾,,研究本身也很不深入,而在西方,,這的確又是一門頗受歡迎,、實用性很強的學科。筆者大學畢業(yè)后即十分注意搜集該學科的有關資料,,注意該學科研究的若干新的進展,,在此基礎上曾撰寫過數(shù)篇政治社會學方面的學術論文,并最終萌生了撰寫一部具有中國特色的政治社會學專著的設想,。終于,,在眾多同行,、同事的幫助鼓勵之下,我不無惶恐地向諸位獻上這部著作,,意在為我國這門新興學科的創(chuàng)建與興盛盡些微薄之力,。

       在本書寫作出版過程中,我首先應當感謝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何建章同志的熱情鼓勵,,中國社科院《政治學研究》編輯部的羅威同志惠贈了創(chuàng)刊以來的各期雜志,,對寫作本書幫助極大,山東大眾日報社理論部的王建良同志對本書"政治文化”一章提供了許多可供借鑒的資料,。最后,,還應感謝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責任編輯馬京華女士,由于她的卓有成效的努力終于使該書得以出版,。在本書付梓出版之際,,對于上述同仁的大力支持我再一次表示衷心地感謝,。

       本書寫作歷時三載,,但由于資料及本人能力、知識所限,,對政治社會學這一新興學科的論述仍會有不盡完善,、科學之處,全書體系,、結(jié)構設置也未必完全合理,,對此,尤為希望各位讀者,、同行提出寶貴意見,,以供修訂時參考。同時,,本書的出版如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帶動起我國政治社會學研究的深入,本書的目的也就達到了,。在此,,我也衷心希望能有更多的學者投身于這一領域的研究,使之盡快躋身于世界先進水平的行列,。

作者

1990年2月于濟南  

《政治社會學-政治與社會的關系變奏》目錄

上篇

第一章 什么是政治社會學

第二章 政治社會學的研究方法

第三章 社會系統(tǒng)與政治系統(tǒng)

中篇

第四章 政治文化

第五章 政治社會化

第六章 政治參與

第七章 政治權力

第八章 政治利益集團

第九章 政黨

下篇

第十章 政治穩(wěn)定

第十一章 政治發(fā)展

第十二章 國際政治發(fā)展

第十三章 政治社會學的發(fā)展趨勢

附:中國政治社會學的研究現(xiàn)狀與前景展望

一,、中國政治社會學初創(chuàng)的基本概況

       我國的政治社會學研究起步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當時,,隨著基礎科學研究的被重視,,政治學、社會學研究日益繁榮起來,,在社會科學界廣泛介紹西方政治學,、社會學最新研究成果,,以試圖彌補我國在這些領域研究中的落后局面的同時,政治社會學這一代表政治學,、社會學最新發(fā)展趨向的新學科理所當然地被引入進來,,并日益受到國內(nèi)社會科學界的注意。

      可以說,,引進,、介紹是我國政治社會學研究起步階段的一個基本任務,在這一階段,,一些外國學術情報資料翻譯者及出版部門起了開創(chuàng),、奠基性的作用。

        (一)報刊,、雜志對政治社會學的引入和介紹

        當時對政治社會學翻譯介紹較多的雜志分別是: 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主辦的《國外政治學》(雙月刊) 和《政治學研究》(雙月刊);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與國外社會科學動態(tài)編輯部主辦的《國外社會科學動態(tài)》(月刊);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與國外社會科學編輯部主辦的《國外社會科學》(月刊);   黑龍江社會科學院情報研究所《學術情報》編輯部主辦的《學術情報》(雙月刊);  中國行政函授大學主辦的《政治與行政研究》(雙月刊);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主辦的《國外社會學》(雙月刊)與《社會學研究》(雙月刊);  南開大學社會學系主辦的《社會學與現(xiàn)代化》(季刊);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主辦的《國外社會科學情況》(月刊)以及中國社會學函授大學主辦的《中國社會學函授大學??返入s志。

       這些雜志翻譯介紹的較著名的文章和著作包括:《國外政治學》1986年第1期登載的聯(lián)邦德國學者M·朗格所著《政治社會學》的第一章《政治社會學的對象和任務》的譯稿;  《學術情報》1983和1984年多期登載的英國學者湯姆·博托莫著作《政治社會學》的摘譯;  《國外政治學》1985年第2期登載的李三元摘譯的美國學者戴維·伊斯頓的《兒童的早期政治社會化過程——對民主參政概念的接受》一文;  《國外社會科學情況》1988年第3期刊登的永清等翻譯的美國學者R·道森等的《政治系統(tǒng)和政治社會化》等,。這些文章為使我國學者了解和接受政治社會學起了重要作用,。

        (二)政治社會學著作的翻譯出版情況

       近年來,我國學術出版界翻譯出版了一批政治社會學著作,,其中學科性著作包括:  華夏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由楊祖功,、王大東翻譯的法國學者莫里斯·迪韋爾熱的《政治社會學——政治學要素》,本書是我國第一本政治社會學翻譯著作,。  

       美國學者安東尼·奧羅姆(Anthony M. Orum)的政治社會學著作以兩個譯本在我國出版,,一個是納入現(xiàn)代社會學比較研究叢書的董云虎、李云龍譯的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本,,書名為《政治社會學導論——對政治實體的社會剖析》,。另一個是收錄于西方學術譯叢的張華青、孫嘉明等譯的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本,,書名為《政治社會學——主體政治的社會剖析》,。這三個譯本對我國學者全面了解西方政治社會學的學科體系至關重要。

       與此同時,,西方政治社會學專門領域研究成果的出版也形成熱潮,,一大批代表西方政治社會學研究水平的經(jīng)典著作和新成果紛紛面世,其中較有影響的有:  阿爾蒙德與鮑威爾合著的《比較政治學:  體系,、過程和政策》(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版,,譯者曹沛霖等);  阿爾蒙德與錫尼·沃巴合著的《公民文化》(華夏出版社1989版,譯者徐湘林等);  亨廷頓著的《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三聯(lián)書店1989年版,,譯者王冠華,、劉為);  (美)威廉·F·斯通著的《政治心理學》(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譯者胡杰);  (日)蒲島郁夫著《政治參與》版,,(經(jīng)濟日報出版社1989年,,譯者解莉莉);  (日)辻中豐著《利益集團》(經(jīng)濟日報出版社1989年版,,譯者郝玉珍);  (希臘)尼科斯·波朗查斯著《政治權力與社會階級》(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2年版,譯者葉林,、王宏周,、馬清文);  (日)豬口孝著《國家與社會》(經(jīng)濟日報出版社1989年版,譯者高增杰);  (美)約翰·肯尼思·加爾布雷思著《權力的外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譯者陶遠華,、蘇世軍);  (美)格爾哈斯·倫斯基著《權力與特權——社會分層的理論》(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譯者關倍平,、陳宗顯,、謝晉宇);  (美)巴林頓·摩爾的《民主和專制的社會起源》(華夏出版社1987年版,譯者拓夫,、張東東,、楊念群、劉鴻輝);  (美)莫頓·A·卡普蘭著《國際政治的系統(tǒng)和過程》(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譯者薄智躍);  以及商務印書館陸續(xù)出版的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中的亞里士多德的《政治學》,、(英)洛克的《政府論》、(法)路易·勃朗的《勞動組織》等等,。

       除了翻譯以外,,中國學者還撰寫并出版了一些介紹西方政治社會學研究進程的著作,如遼寧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面向世界叢書》中黃育馥著的《人與社會——社會化問題在美國》,,魏章玲著的《社會學與美國社會》;  俞可平著的《西方政治分析新方法論》(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李壽祺著《利益集團與美國政治》(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年版)等等。

二,、中國政治社會學的研究現(xiàn)狀及評價

       在翻譯介紹的基礎上,,中國學者結(jié)合本國改革的實際,,也進行了一些卓有成效的研究,,形成了一批有價值的科研成果。

       在學科建設方面,,筆者在這方面也作了一點努力,,曾發(fā)表了《政治社會學初論》(刊載于《東岳論叢》雜志1989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主辦的人大復印報刊資料《社會學》卷全文轉(zhuǎn)載),,《論我國政治社會學體系的建構》(刊載于《理論學刊》1988年第3期,,人大復印報刊資料《中國政治》卷作全文轉(zhuǎn)載),,以及政治社會學——政治體制改革的先行理論》等文章,,有一定反響,。其他學者的成果在此恕不一一列舉。

       在研究選題方面,,我國學者偏重于政治文化,、政治社會化,、政治利益集團,、政治發(fā)展等領域的研究,,而且嘗試與國情相結(jié),。

       政治文化與政治社會化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包括朱永新、袁振國的《試論個體的政治社會化》的論文(刊載于《蘇州大學學報》1987年第4期),,蔣國林的《“政治文化理論”》(刊載于《理論學習月刊》1989年第3期),徐勇,、黃百煉的《政治社會化與民主政治建設》(刊載于《福建論壇·經(jīng)濟社會版》1988年第4期)等等。

       政治利益集團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呂曉波的《利益集團對美國對外政策制定的影響及其原因》(載于《國外政治學》1985年第4期),,吳首天:《美國政治壓力集團的演變,、運動形態(tài)及種類》(載于《政治學研究》1988年第3期),筆者的《利益沖突與政治穩(wěn)定》(載《理論學刊》1989年第2期)等等,。

       政治發(fā)展方面的研究成果尤為豐富,,其中包括錢乘旦、陳意新的著作《走向現(xiàn)代國家之路》(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以及大量的學術論文,。較有影響的學術論文有孫立平的《集權,、民主、政治現(xiàn)代化》(載于《政治學研究》1989年第3期),,陳峰,、公婷的《現(xiàn)代化、社會穩(wěn)定與決策》(載于《政治學研究》1988年第1期),,郭夏的《政治現(xiàn)代化與中國政治體制改革》(載《政治學研究》1986年第6期),,王燕濱的《中國的現(xiàn)代化與政治發(fā)展》(載《政治學研究》1986年第4期),,劉志光、王素莉的《從“群眾社會"走向"公民社會”》(載于《政治學研究》1988年第5期)等等,。

       在調(diào)查研究方面,,我國學者也主持了幾項較大的社會調(diào)査,一項是中國社會調(diào)查所進行的"中國公民政治心理調(diào)查",,其形成論文之一《當代中國青年的政治觀——"中國公民政治心理調(diào)查”青年答問分析》可見1987年12月17日《中國青年報》,。還有一項是1985年進行的我國公民憲法意識調(diào)查,調(diào)查結(jié)果可參閱嚴顯生:《我國公民“憲法意識”調(diào)查》一文,,該文刊載于《政治學研究》1986年第1期,。筆者也曾于1988年主持參與了一項農(nóng)村人口社會地位的問卷調(diào)查,調(diào)查結(jié)果陸續(xù)刊載于中共山東省委黨校主辦的《文稿與資料》雜志1988年數(shù)期,,1988年5月19日的《報刊文摘》還對部分結(jié)論做了摘登,。

       在政治社會學研究的學術交流方面,也逐步走向正常,。1988年11月9日至12日在云南昆明召開的全國政治學新興學科第三次學術討論會重點就政治社會學進行了交流和討論,,學者們對該學科的對象和體系提出了許多成形的觀點,對我國政治社會學研究中遇到的一些困難和問題商討了相應的對策,。與此同時,,各種專門化的學術討論會也不斷召開,如陸續(xù)召開的政治文化與政治發(fā)展學術討論會(1988年5月7日于上海),,"傳統(tǒng)政治制度與當前政治體制改革”學術討論會(1988年6月5日至10日,,山東煙臺),"利益外化與利益協(xié)調(diào)暨政治民主與政治穩(wěn)定”學術討論會(1989年11月1-4日,,江蘇儀證)等等,。

       對外學術交流也逐步展開。1982年10月,,美國著名政治學家阿爾蒙德教授來華訪問。1983年9月,,美國著名政治學家,,芝加哥大學教授伊斯頓應邀來華。1985年7月,,中國學者趙寶煦,、楊祖功等一行十人參加了在法國巴黎召開的國際政治學會第十三屆世界大會,并宣讀了論文,。對外交流開闊了眼界,,也把我國的政治社會學研究介紹到了世界。

       我國學者的研究雖然進展較快,,成果突出,,但是也存在著不可忽視的弱點,,這集中表現(xiàn)在:  (一)基礎理論研究顯得薄弱,使用的基本概念,、研究范式,、理論假設或模糊或不通用或缺乏系統(tǒng)性,故而許多理論在概念內(nèi)涵上兜圈子,,而不是對問題實質(zhì)進行探究,。(二)有些觀點建立在直覺的基礎上,缺乏論證,,結(jié)論的信度不高,。(三)實證研究也顯得貧乏,用嚴格的實證科學方法整理材料還比較欠缺,,在基礎理論與實證研究之間,,研究者大多處于不上不下的懸浮狀態(tài)。(四)過強的急功近利傾向,。方法論的討論受到冷落,,熱衷于對“熱點”作解釋,下論斷,,但由于缺乏有效的解釋系統(tǒng)和方法,,結(jié)論亦顯得空疏。因此,,我國學者要想在政治社會學研究領域趕超世界水平,,任務還相當艱巨。

三,、中國政治社會學發(fā)展的前景展望

      從發(fā)展的角度看,,中國政治社會學的發(fā)展也面臨著這樣一些優(yōu)勢:  

      首先,我國體制改革的日益深入使我國政治,、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都處于巨大的轉(zhuǎn)折時期,深刻的社會變革使社會政策的制定,、社會政治發(fā)展的方向和進程等各個方面都面臨著進行艱苦探索的歷史重任,,政治社會學無疑是其中大有作為的學科。同時,,改革開放所引起的社會變革還使得人們的社會政治生活日以益復雜,,新體系與舊制度的矛盾,新觀念與舊思想的沖突,,及各種各樣的階層,、集團的出現(xiàn),都使得政治發(fā)展不得不對這些問題引起高度重視,否則極易釀成難以解決的社會政治問題,,制約社會政治,、經(jīng)濟的發(fā)展,政治社會學在這些方面的研究優(yōu)勢使它義不容辭地承擔起這一重大責任,。

      其次,,世界局勢的變化和新技術革命給我國政治社會學研究提出了新的課題,也提供了新的機遇,。面對世界的動蕩不安,,國際關系的日趨復雜,政治社會學研究一定要樹立全球政治的觀點,,深刻探討國際事件,、國際關系對我國政治社會的影響,以便采取相應的對策,。我國實行的對外開放政策加強了我國與世界的聯(lián)系,,也使得我國政治社會學研究能夠更好的反映世界政治社會的發(fā)展,使之與整個世界的命運緊密相聯(lián),。此外,,新技術革命的到來也為政治社會學的發(fā)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大量新技術,、新方法的創(chuàng)造以及運用于社會科學領域,,都給政治社會學發(fā)展提供了新的豐富營養(yǎng),為政治社會學的繁榮打下了基礎,。

       第三,,國外政治社會學研究的發(fā)展為我國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鑒。雖然我國政治社會學研究起步較晚,,但是,,經(jīng)過不斷的引進、消化,、吸收,,我國政治社會學者可以跨過西方學者所經(jīng)歷的那種長期探索的理論發(fā)展過程,而可以在全面審視西方政治社會學研究成果和方法的基礎上,,從中比較選定一條適合中國特色的政治社會學的發(fā)展道路,,從而大大縮小和先進水平的距離。

       第四,,我國政治社會學研究越來越受到重視,理論隊伍正逐步擴大,,許多從事政治學,、社會學研究的學者在逐步向政治會學靠攏,政治社會學的研究也在逐步深入,領域不斷拓寬,,新方法也在不斷得到借鑒和采用,,以這樣的勢頭發(fā)展,中國的政治社會學研究還是大有希望的,。  

作者簡介:

       韓強,,男,1965年出生,,山東禹城人,,法學博士,北京聯(lián)合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1985年畢業(yè)于山東大學,獲法學學士學位,。2008年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獲法學博士學位。1985—2011年在中共山東省委黨?!独碚搶W刊》編輯部從事編輯,、教學、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黨的建設,、干部制度改革、海外中國共產(chǎn)黨研究,。共出版著作20多部,,其中獨著10部。在《政治學研究》,、《馬克思主義研究》,、《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中共中央黨校學報》,、《國家行政學院學報》、《科學社會主義》,、《中國行政管理》等報刊雜志發(fā)表論文280多篇,,其中39篇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等全文復印和轉(zhuǎn)載。

相關鏈接:

安東尼·M·奧羅姆的《政治社會學》以及我與他的跨國交往

舊著、舊譯”系列:

舊著新介|金光耀的《陳納德與陳香梅》(1994年版)

舊著新介|浦興祖主編的《當代中國政治制度》(1990年版)

舊著新介|汪玉凱主編的《現(xiàn)代政治學》(1989年版)

舊著新介|王惠巖的《政治學原理》(1985年版)

舊譯新推|林德布洛姆《決策過程》(1988年中文版)

舊譯新推|麥克爾·弗里登《權利》(1998年中文版)

舊譯新推|劉易斯·科塞《社會學導論》(1990年中文版)

舊譯重拾|現(xiàn)實政治:生命進程論與世代繼替論的觀察(1994年)

舊譯重拾|權利: 人類必不可少的屬性(1995年)

舊譯重拾|世代政治學(1994年)

“書海覓跡”系列:

【書海覓跡】理查德 G·布朗加特和他的《生命進程與世代政治》

【書海覓跡】劉達臨的《中國當代性文化》和全國兩萬例“性文明”調(diào)查

【書海覓跡】范偉達的《中國調(diào)查史》以及他的“民生滿意度調(diào)查”

【書海覓跡】顧曉鳴的《西方智慧通典》和“顧曉鳴猜想”

【書海覓跡】孫關宏的《企業(yè)行政管理》及其他的“國家治理現(xiàn)代化”理念

【書海覓跡】劉豪興的《農(nóng)村社會學》以及他的“江村”情結(jié)

【書海覓跡】李孔懷與他的《中國古代政治與行政制度》

【書海覓跡】倪世雄與他的《當代西方國際關系理論》

【書海覓跡】《同愛共輝》告訴你當年社會學是如何重建的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