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徽州(58)那一碗只有土灶燒飯才會有的米湯 司馬狂/文 在我老家歙南,能砌土灶臺的泥瓦匠師傅,,會頗受鄉(xiāng)人的敬重,。因為這灶臺設(shè)計的是否合理,會關(guān)乎主人家此后的整體生活?,F(xiàn)如今,煤氣灶,、電磁爐橫行,,這土灶反倒無人問津了,。連帶著,煮飯也都用起電飯煲,,那土灶燒飯時候才會有的米湯,,亦多年不曾喝到過啦。 半人高的灶臺,,一般分成三口鍋,一口鍋比一口鍋大,,中間的那口鍋,還連帶著有個水鍋,,用來燒開水,。我們家人少,,只要不是有客人登門,都是在最小的那口鍋先炒菜,,再燒飯,。小時候買來的米,,需要先挑一挑,,里面時不時會殘存有些谷殼或者是小石子之類的,如今的米干干凈凈倒也不再需要這環(huán)節(jié),。挑過之后,,用水淘米,濾上兩遍以后,,米入鍋內(nèi),。我到現(xiàn)在都記得,父親曾經(jīng)教過我,,米下鍋之后,,加的水,只要沒過手掌就足矣,。 我燒飯的時候,,基本上不需要舀出多余的米湯,也沒有鍋巴,。而土灶燒飯有別于電飯煲的地方,,恰恰就在于這米湯和鍋巴(鍋巴下次單獨開篇文章聊)。待到鍋中的煮飯的水咕嘟咕嘟開了之后,,用一個銅瓢,,輕輕壓下去,,米湯順勢就淌入銅瓢中來,。再將銅瓢中的米湯盛入其他器皿,稍微冷卻過后,,便是極好的飲品。 米湯色澤乳白,,應(yīng)當(dāng)是汲取了稻米精華所致吧,。隱約記得,剛出生的時候,,因為一些特殊緣故不能吃母乳,于是爺爺便讓我喝米湯,,不過這也是后來聽堂兄他們所言,,具體如何,我也是毫無記憶的,。另外我似乎記得,我曾經(jīng)在米湯中加入白糖,,以增強(qiáng)它的甜度,,只是這方法,,我自己有些懷疑究竟是幾歲時候做的嘗試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