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 ● 書 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已故謝天佑教授的遺著《專制主義統治下的臣民心理》,是一部古代專制主義統治下的臣民心態(tài)史,,展示了權力游戲中臣民如何明哲保身,,揭示制度之弊如何激發(fā)人性之惡。 謝天佑先生的三本著作,,《秦漢經濟政策與經濟思想史稿》《專制主義統治下的臣民心理》和《謝天佑學術文存》,,是謝先生作為學者一生鉆研學問、尋找突破,、筆耕不輟的結晶,。 本書簡介 《專制主義統治下的臣民心理》 謝天佑 著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21年5月 本書是一部古代專制主義統治下的臣民心態(tài)史,堪稱古代官場現形記,;也是一本史實和評論俱佳的歷史政治小品,。書中以中國古代君臣關系、臣民心理為切口,,剖析專制主義的內涵,,以批評的筆觸,呈現出專制主義的產生過程,、權力結構的確定,,以及在這場權力的游戲中臣民心態(tài)的種種表現。 作者著眼對歷史人物和歷史活動的心理刻畫,,以讀史札記的形式,,分析從先秦至清代君臣間的心機和智術,以及忠臣義士的應對苦心,,別善惡,,寓褒貶,辛辣精準地揭示了制度之弊如何激發(fā)人性之惡,。史論結合,,展示了古代朝堂上的生存法則,以及集權政治下的君臣博弈,。 作者簡介 謝天佑(1932—1988),,曾任華東師范大學歷史學系教授、中國古代史教研室主任,、江南地區(qū)史研究室主任,、校學術委員會委員,曾兼任中國農民戰(zhàn)爭史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上海市歷史學會常務理事,。著有《秦漢經濟政策與經濟思想史稿》《專制主義統治下的臣民心理》《中國農民戰(zhàn)爭簡史》等,。 謝天佑先生 · 青年時期 (左右滑動查看本書細節(jié)) 編輯推薦 30年過去了, 我們依然可以感受這本書的魅力 專制主義統治下為何盛行講假話,、做違心事,?臣民如何通過講假話、做違心事來面對喜怒無常的帝王,?為什么說講假話,、做違心事的這種性格、語言,、心理和行為都是專制主義的產物,?古代歷史從來不只有文人生活風雅、美好的一面,,朝堂之上的殘酷超乎你的想象,。 想要在集權政治下明哲保身,為何要學會“拍馬屁”才行,?在這本《專制主義統治下的臣民心理》中,,你或許可以窺視一二。 本書的部分內容曾納入吉林文史出版社和香港中華書局1989年推出的歷史反思叢書系列,,30年過去了,,我們依然可以感受這本書的魅力,作為一部未定稿的遺著,,作者的學術關懷透過文字表露無遺。我們在原書的基礎上,,增補了作者后人及學生提供的諸多材料,,更為全面展現作者的學術風貌,總的來說,,這是一部很有意義的歷史研究,、文化研究、社會心理研究著作,。 書 影 醉 面 (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 該書創(chuàng)作于特殊的時期,,歷史反思的風潮賦予這本書一種難能可貴的基調——歷史與現實的強烈碰撞。作者有極強的時代感,,以及不可抑制的憂患意識,。他認為,君主是法,,君主高于法,,是中國傳統政治制度的一個根本缺陷,也是君主專制主義的一個致命病根,。作者對中國傳統社會專制主義的研究,,揭示了它對當時政治文化,、臣民心理和人性的摧殘。這個制度本身無法自救,。事實上,,任何一個社會,無論其名號,,如果統治者高于法律,,不受法律監(jiān)督,那么,,專制主義的那個致命病根就依然存在,。可以說,這本書觸摸了千百年的歷史神經,。 《專制主義統治下的臣民心理》 目 錄 史筆千斤重:謝天佑先生著作集總序 序言 一 無秩序中的秩序 二 主宰一切 三 喜怒無常 四 攀龍附鳳 五 明爭暗算 六 急流勇退,,明哲保身 七 時時小心,處處提防 八 做“良臣”,,不做“忠臣” 九 苦心支撐,,力避嫌猜 十 失掉后臺的改革者 附錄 一 “君主制”與“君主專制” ——答洪家義同志 二 封建政治制度的一個根本缺陷 ——讀《說苑·君道》 三 專制主義統治與臣民的心理狀態(tài) 四 陶淵明“猛志”的繼承與變異 五 鄭板橋的怪 后記 謝天佑先生著作集編纂后記 精彩書摘 喜怒無常:古代朝堂的君臣相處之道 韓非子通過透析古代君王的心理,列出13條說君王之術,,從而揭示古代朝堂的君臣相處之道,。 ——編者按 君王的心理與普通人不同的地方有兩多:多疑和多變。 君王多疑不是天生的性格,,而是由他所處的環(huán)境決定的,,君王周圍危機四伏,不可信的人固然危險,,可信的人更危險,,這就叫作“人主之患在于信人”。 臣子之所以要奴顏婢膝取得君王的信任,,是因為屈服君王的權勢,,實際上,他無時無刻不在“窺覘其君心”,,以求私利得逞,。一旦“人主怠傲處其上”,他就要“劫君弒主”,?;蛘哂懞谩叭酥鞫笮牌渥印保巳酥髦印耙猿善渌健?;或者討好“人主而大信其妻”,,乘人主之妻“以成其私”。請看,妻子如此近,,兒子如此親,,“猶不可信”,此外還有什么人能相信呢,? 君臣關系和一般的人與人關系一樣都是利害關系,。當君王活著對群臣、妻兒有利,,他們希望君王長壽,;當君王活著對群臣、妻兒不利,,他們希望君王早死,,如同制車子的希望人們升官發(fā)財,做棺材的希望人們夭亡一樣,,兒子因為母親失寵而喪失了繼位權,,則“冀其君之死者也”,以“衰美之婦人事好色”的君王,,“則身死見疏賤,,而子不疑不為后”,則“冀其君之死者也”,。歷史記載,,君王正常死亡居半,另一半都是被奸臣利用繼承權之爭而殺害的,。 韓非認為“人臣有五奸”:一是濫用“財貨”收買人心以取得聲譽,;二是廣為“賞賜”將君王身邊的人拉攏過來;三是潛心結黨以擴大勢力,;四是任意赦免罪犯表示有生殺予奪之威,;五是身穿華艷的服裝,口發(fā)狂言怪論,,受人財貨評論是非,以“眩民耳目”,。這五奸,,為“明君”所疑,為“圣主”所禁,。但是,,由于人臣玩弄了權術,而使“主不知”,。這才是最危險最可怕之處,。 君王既要利用臣子又不信任臣子,臣子既要依靠君王又畏恐君王,這種微妙的關系,,就決定了君臣之間要玩弄權術了,。法、勢,、術的術,,主要是一種權術《韓非子·奸劫弒臣》載:“循名實而定是非,因參驗而審言辭,?!边@說明術不完全是權術。這種權術,,有的用在內政上,,有的用在外交上,更多的是用在君臣之間,。君對臣用權術,,臣對君也用權術。 臣子用術來對付君王喜怒無常復雜多變的心理,。臣下向君王進言,,如何既能自由馳騁自己的意思避免殺身之禍,又能進一步取得信任重用呢,?韓非曾為此列了13條說君王之術: 壹 進言者應夸贊君王自己認為得意的事情,,掩蓋他認為羞恥的事情; 貳 君王急謀私利,,進言者應將私利說成合乎公義,,并縱容他大膽去干; 叁 君王有卑下的念頭,,想干而又有所顧忌,,進言者就要故作姿態(tài),抱怨他為什么不去干,; 肆 君王想做實際做不到的事,,進言者不要硬頂,而是揭示這件事的缺陷,,稱贊他不去做的明智,; 伍 君王想要夸耀自己的才智,進言者就應為他自逞才智提供依據,,而又要假裝不知道,; 陸 進言者要為人說情,既必須用好的名義加以闡明,,又要暗示此事合君王私利,; 柒 進言者要勸阻君王做危害社會的事,不僅要說明做此事定遭議論,而且還要暗示此事有害于君王本身,; 捌 …… …… ,? ? 一邊是操有生死予奪之權的君王,,一邊是無生命財產保障的臣下,;一邊是至高至尊神圣不可侵犯,一邊是在茍且偷生下求貴求富,。這些君臣之間的極不平等的關系,,迫使臣下向君王阿諛奉承、討好,,講假話,、講違心的話,即使是真實的思想,,也要通過假話,、違心的話表現出來,因為臣下隨時隨地一言一行都怕觸犯了喜怒無常的君王,。 (節(jié)選自謝天佑《專制主義統治下的臣民心理》) 失掉后臺的改革者:王安石變法始末 作者以改革者為視角,,回溯了“王安石變法”的過程,透析其變法失敗的原因,,從而揭示古代專制社會改革派(維新派)共有的弊端——以皇帝的支持為變法動因,。 ——編者按 當王安石登上歷史舞臺時,宋王朝已處于積貧積弱的困境中,。恃才傲物的王安石決心以改變這種狀況為己任,。他確實有足以憑借的才識,在未上臺之前,,歐陽修,、文彥博、司馬光,、曾鞏等無不欣賞,、稱贊、推崇他,。他確實有不怕千難萬險的氣概,。北宋朝廷盛傳王安石曾在神宗面前提出這樣三句口號: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這樣有膽有識的改革家,,在待價而沽,,有哪位皇帝敢用他?仁宗慶歷七年(1043),王安石作《讀詔書》詩曰:“去秋東出汴河梁,,已見中州旱勢強,。日射地穿千里赤,風吹沙度滿城黃,。近聞急詔收群策,,頗說新年又亢陽。賤術縱工難自獻,,心憂天下獨君王,。” 英宗在位四年,,正值王安石在江寧結廬守孝,,喪期過,神宗即位,,天賜良緣,,王安石遇到了支持他變法的皇帝。 王安石出眾的才學和治理地方的政績,,使他已名噪社會,,當時士大夫“恨不識其面”。神宗在做太子時不僅有所聞知,,而且還讀過他的《萬言書》,,欣賞他的才干,“想見其人”,。所以,,神宗即位第二年,授王安石翰林學士,,“越次入對”,,神宗本以唐太宗為榜樣,王安石認為唐太宗不足學,,“當法堯,、舜”。王安石心目中的堯,、舜是什么樣子,,只有王安石自己知道。不過,,王安石的話使神宗擴大了眼界,,從而使神宗感到王安石抬高了他的身份。所以,,神宗謙和而又充滿希望地說:“卿可謂責難于君,,朕自視眇躬,,恐無以副卿此意??上ひ廨o朕,,庶同濟此道?!彪S即任命王安石為參知政事兼新建立的制置三司條例司的副主管,。王安石向神宗推薦呂惠卿,開始推行新法,。 王安石變法堅持了十六年,,變法的內容廣泛,,有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稅法、農田水利法,、均輸法,、市易法等。 從表面上來看,,神宗對王安石變法的支持是夠堅決的了,,但神宗的內心活動是極復雜的,他既要王安石變法,,又要容忍保守派對王安石變法的攻擊,,既要王安石當權,又要保守派與王安石共同執(zhí)政,。因此,,出于這種原因的支持不可能是穩(wěn)固的,是經不起韓琦和司馬光這些有極大社會影響的上層人物擠壓的,,用王安石的話來說,神宗對這些人“剛健不足”,。 王安石最親信的呂惠卿背叛了他,這對他是最沉重的精神打擊,,以致王安石打不起精神與呂惠卿合作共事,。王安石在給友人的信中訴述他的心情:“顧自念行不足以悅眾,而怨怒實積于親貴之尤,;智不足以知人,,而險波常出于交游之厚?!贝偈顾坏貌恍幕乙鈶?。呂惠卿對神宗說:“安石為陛下建立庶政,千里復來,,乃一切托疾不事事,,與昔日異,。”“安石不安其位,,蓋亦緣臣在此,不若逐臣使去,?!蓖醢彩c呂惠卿之間的糾葛,引起了王安石的兒子王雱對呂惠卿的怨恨,,王雱因此偽造罪狀企圖陷害呂惠卿,,事情敗露,王安石受牽連,。 王安石責子王雱,,“雱憤恚”,,于熙寧九年(1076)“疽發(fā)背死”,。王雱“性敏甚,未冠,,已著書數萬言”,,深得王安石喜愛。王安石早就“多稱疾求去”,,兒子死,,更“力請解機務”。這時神宗對年老多病的王安石的所作所為已有所厭惡,。 56歲的王安石獲得恩準,,回江寧養(yǎng)老了,從此王安石一去不再返回政治舞臺了,。 (節(jié)選自謝天佑《專制主義統治下的臣民心理》) 明爭暗算:西漢王朝的君臣博弈 作者以“晁錯削藩”“七王之亂”等事件為視角,,展示了西漢王朝君臣間一系列的“明爭暗算”,透析專制主義統治下的君臣的心理狀態(tài),。 ——編者按 共同的敵人被打倒了,,戰(zhàn)勝者為了權利的分配而發(fā)生層出不窮的明爭暗算。只是這種明爭暗算在專制主義統治下以特有的方式進行著,。 劉邦在戰(zhàn)勝項羽登上龍基之后,,曾經“攀附”于他的一批文臣武將,拿出了當年打仗的勁頭與自己的伙伴爭權奪利了,。 打敗項羽后,,劉邦在臣下的推擁下急匆匆在定陶登基,在會上,,“群臣飲爭功,,醉或妄呼,,拔劍擊柱”,他們爭權奪利的貪欲,,把一個莊嚴隆重的會搞得烏煙瘴氣,。 如何論功行賞?爭論不休,,劉邦要封蕭何第一,,眾武將不服,他們說,,臣等“身披堅執(zhí)銳,,多者百余戰(zhàn),少者數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而蕭何未打過仗,,沒有“汗馬之勞”,,只是舞文弄墨,怎么居臣等之上,?劉邦居高臨下,,以皇帝絕對的權威發(fā)言:“諸臣知道打獵嗎?追捕獸兔的是狗,,而指使狗追捕的是人,,“諸臣”只是追捕獸兔的,屬于“功狗也”,,蕭何是“發(fā)蹤指示”的,,屬于“功人也”。就這樣,,將一場爭論壓下去了,。 經過反復考慮,劉邦封三十余功臣為侯,,而未得到封的人得不到滿足,,他們“日夜爭功不決”。劉邦在洛陽南宮過“復道”,,“望見諸將往往相與坐沙中語”,,劉邦問張良:他們在講什么?張良說,,陛下不知道嗎,?這是在討論謀反事呀!劉邦說,,天下已定了,,為什么還要謀反呢,?張良說,陛下以布衣得天下,,是靠他們,,“今陛下為天子”,而所封的都是蕭何,、曹參等所親近的人,,所誅的都是陛下生平所仇怨的人,應該封的人多,,而不能一一滿足,因此,,有的人怕封不到自己,,有的人怕“見疑平生過失”而遭誅,“故即相聚謀反耳”,。劉邦聽到此,,很憂慮地說,怎么辦,?張良乘機問道,,陛下平生最厭恨的是誰?而且此人大家都知道,。劉邦說,,在未起兵前,我就與雍齒相處不好,他曾多次侮辱我,,使我難堪,,我想殺他,“為其功多,,故不忍”,。張良建議說,陛下馬上先封雍齒,,使得“群臣”知道,,“則人人自堅矣”。 這個故事也許有所失實,,但是,,有兩點是可以肯定的:第一,西漢王朝建立后,,統治集團內部權利分配之爭確實激烈,;第二,權利分配的主宰者是皇帝,,他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憎惡行使權力,,劉邦之所以聽從張良的建議,,這主要是取決于他個人的素質。 在秦漢之際,,封王已成為不可抗拒的思潮,,陳勝封王,項羽封王,,幾乎無人不王,。劉邦新即皇帝位,自然也迫于諸將要求封王封侯的壓力,,不得不封韓信,、黥布、彭越等人為王侯,,劉邦畢竟對這些桀驁難馴的異姓王侯不放心,,為了給他的子孫留下太平天下,所以劉邦在他去世之前將韓信,、黥布,、彭越一一鏟除。與此同時,,大封同姓王,,此后,就產生了地方勢力同姓王與專制主義集權的矛盾,,經過文帝,、景帝、武帝幾代的努力,,解除了同姓王對中央集權的威脅,。 繼之而起則是外戚勢力的崛起,以致劉家天下為外戚所握,,一個威脅勢力解除了,,另一個威脅勢力又產生了,威脅勢力就像王朝自身的影子一樣,,始終伴隨著它,,所以任何王朝都是存在于“明爭暗算”的漩渦之中…… (節(jié)選自謝天佑《專制主義統治下的臣民心理》) 文末留言,不超過200字,,寫出“您對《專制主義統治下的臣民心理》的期待”,。經過后臺精選,截至7月9日18時,,點贊最高的四條評論將分別獲得贈書一冊,,同時將隨機抽取兩位讀者分別贈送本書。(如遇同量,點贊順序以客服微信所顯示排序為準,。) 注: ①贈書獲獎者需要關注政治學人公眾號一個月以上 ②讀者每個自然月最多只能獲得一次贈書 編輯:宋俊鋒 審核:球球 吉先生 |
|
來自: 掃地僧一一 > 《25,、政治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