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兵 王永輝 我是九四年年底當?shù)帽?/p> 在未當兵之前,,我對這一群體是懷著敬仰,、神秘、好奇得心態(tài),從宏大得閱兵場面,,整齊劃一地步伐,,從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抗美援朝,、對印、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得光輝歷史中和激烈地戰(zhàn)斗資料描述外加影視資料中得英雄人物,,形成了我對這個群體的初步印象。 當我乘火車再倒汽車到達軍營時,,是夜里九點多鐘,,在石家莊地區(qū)初冬已經(jīng)是很冷了 ,部隊大門兩側(cè)站立著筆直的荷槍實彈地哨兵甚是森嚴,,進入大門一條筆直地大路直通大禮堂,,右側(cè)是個小廣場,左側(cè)是門診樓(這是后來新蓋得),,整齊劃一有十幾米高得松樹分布在道路兩側(cè),,道路地東側(cè)是學校地辦公大樓,西側(cè)是大操場,,繞著整個操場一圈兒地水泥馬路兩側(cè)種著法國泡桐都有人腰那么粗,。 這個學校是1955年建地校 ,也是新中國成立后地第一所裝甲兵學校 ,,第一任校長就是赫赫有名地許光達大將,。 操場一周全部是教學樓和學員宿舍,只是在操場地北邊正中建了一個圖書館,。我們到時正是全校學員晚間長跑的時間 ,,他們穿著藍白相間地運動服,也有穿短褲地,,繞著水泥馬路一圈兒一圈兒的在奔跑,,整個場面異常熱烈且生龍活虎朝氣蓬勃。 下車后,,在辦公大樓前列隊,,從西安兵源中挑了19個人,其他人登車去了距學校5km遠地教練團,,也因為這個原因,,好多老鄉(xiāng)我聽過名字 ,卻再沒見過面,。 我分到了新兵三連 ,,我們連有六個班,六班是女兵班。從開始的立正,、稍息到齊步走,、跑步走、再到正步的訓練,。這時自己才知道自己原來走路都不會,,有個老鄉(xiāng)始終練不會齊步走,班長著急,,一兇,,直接順拐了(順拐就是邁左腿擺左臂邁右腿擺右臂)這一般你想模仿都很難模仿地動作就這樣發(fā)生了,后來我才知道每年都會發(fā)生,。 下雪天不能到操場訓練隊列,,就在樓道兩側(cè)站軍姿,每次有一個老鄉(xiāng)老是被班長表揚,,說:“你看某某某同志站軍姿多么認真,,才幾十分鐘已經(jīng)滿頭冒汗,再看看你們一個個得不認真,,云云”,。我就納悶,我把自己都快挺折了,,為什么我就不冒汗,。后來我就找機會去找老鄉(xiāng)取經(jīng),老鄉(xiāng)說:“很簡單,,你看是大雪天,,肯定是站軍姿,在集合哨吹響前,,你準備一茶缸開水蓋上蓋兒,,再把絨衣棉衣全穿上,腰帶扎緊哨音一響立馬喝下熱水沖出房門去集合,,一般20分鐘肯定冒汗”,。我一聽恍然大悟,準備立馬實施,,但最終還是沒有執(zhí)行,,一是開水太燙,一口氣喝下去需要功夫,,放得溫了效果又不佳,。二是棉衣里套絨衣笨手笨腳不方便,所以我最終放棄了,。 有時不站軍姿,,就在俱樂部練習俯臥撐和仰臥起坐,。我之前自認為自己從小干農(nóng)活有力氣,但我一次連十個也做不完,,還把自己累得氣喘如牛,。我們一屋四個人,河南兵在家是開拖拉機的,,長得非常結(jié)實,,渾身全是肌肉疙瘩,看上去很威猛,。另外一個是河北兵在家和他父親養(yǎng)蝎子,,一幅初生牛犢不怕虎得架勢,一臉故裝老成得小大人模樣,。再一個就是和我一個鎮(zhèn)的老鄉(xiāng),,是周至中學畢業(yè)的差幾分沒考上大學,一天到晚不說一句話,,不訓練就呆呆地坐在床沿沿上,不敢坐得太深,,怕把內(nèi)務破壞了,。一天早上,河北兵和河南兵動起了手,,誰也不懼誰,,扭斗在一起又不敢出聲,我拉也拉不開,,班長聽到動靜從隔壁過來了,,問:“干啥呢?”,,我說:“打架了”,。河北兵和河南兵異口同聲說:“沒打架”。班長又望向我,,我急了說:“你問他”,,手指向老鄉(xiāng) ,班長問老鄉(xiāng),,老鄉(xiāng)說:“沒看見打架”,。我很驚訝,但我瞬間就明白了,,我知道他說的是實話,,他常常發(fā)呆,一切在他眼里都不存在,,他復習了幾年 ,,又名落孫山懊惱已經(jīng)把他吞噬了,。 全連在俱樂部集合開軍人大會,我被帶到了連隊最前面,,站在東邊,,老鄉(xiāng)站在西邊兒,河北河南兵反而坐在班列里 ,,一幅沒事人的樣子,,班長提著武裝帶指向我厲聲喝問:“打架了沒有?”,。我說:“打了”,。武裝帶啪啪啪地落在了我的帽檐上,確并沒有打在我身上 ,,我后來想,,班長地技術不是一般得高,但場面確實緊張,,回頭又問老鄉(xiāng),,老鄉(xiāng)還是說:“沒打”。而且擺出一副要殺要剮隨你便得架勢,,全連官兵都感到詫異,,大家就是不明白那么小地一個屋,發(fā)生了打架地事情,,兩個在場地人竟然說法不一,,這件事最終成了無頭案件,最后不了了之,。 河北,、河南兵很感激老鄉(xiāng),沒有暴露他們,,但對我也沒什么意見 ,,在班長武裝帶的拷問下我沒改口,他們可能覺得這也是個二百五,。從那之后,,房間衛(wèi)生、打開水,,他們?nèi)?,并一直堅持到下連。 一般下午收操前一小時,,全連訓練長跑,,班長們在各個轉(zhuǎn)角監(jiān)督我們長跑,第一次,,剛剛開始,,河南兵沖在最前面,,河北兵也不甘落后,我也是拼了全力,,一圈800米一共跑六圈整 ,,外加200米。跑過三圈我看到河南兵,,在路邊雙手扶著膝蓋貓著腰大口大口的喘著氣臉色緋紅,。我邊跑邊說:“不能停,連長說了一停就跑不動了”,。河南兵咽了口唾沫只是搖手,,我就繼續(xù)跑,一會兒河南兵又沖上來了并超過了我,,我心中暗暗佩服他地體力,。我是怎樣跑完的?我已經(jīng)不知道了,,我看著馬路格子,,一格也就十米吧!每跑完一個格子,,我都感到我接近了勝利得曙光,,到后來,我覺得我的靈魂出竅了,,浮在空中從上往下看著我,我地肉體,,我地雙腿,,在機械的一前一后的交替擺動,或者說我處于半昏迷狀態(tài),。第一次跑完,,全連沒有一個人合格,個個大汗淋漓氣喘如牛面色潮紅,,連長不讓坐地上,,有的雙手扶著膝蓋貓著腰在那喘氣,有的單手扶墻也有扶樹的,,有的在路邊兒不停地抖腿,,頭上冒著熱氣挽著褲腿整個連隊一派人仰馬翻得架勢。 帶回連隊后,,晚飯后在俱樂部看新聞,,新聞結(jié)束后,開始體能訓練,。有驚喜??!做俯臥撐居然輕輕松松二三十下。做仰臥起坐,,也非常輕松,。我想 ,這可能就是像武俠小說上寫的,,人被打通了任督二脈功力大進 ,,真是可喜可賀! 接著隔幾天跑一個5km ,,我連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17分鐘18分鐘跑完全程的人,。當然大家在邊訓練邊總結(jié)教訓 ,跑前基本上全脫,,只剩一身秋衣秋褲凍得在地上亂蹦亂跳,,這樣的好處是越跑越舒服 ,雖然累但為了達到舒適的體溫,,不斷的跑,,讓體溫不斷的上升抗拒嚴寒,起到了促跑的作用,。只是我始終處在剛剛及格的邊緣,,稍有松懈必然不及格,我這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體力原來如此的不濟,。 訓練進行了有一個多月的時候 ,,我們開始了正步訓練。聽連長說今年要進行建院40周年大閱兵,,大家既興奮又緊張,,從踢腿開始,腳底距地面的高度必須一致,。開始時在花壇邊沿處練踢腿,,因為花壇的邊沿的高度同正步要求的高度是一致的,再練舉腿,,就是踢出后定住不動,,看誰舉的時間長。再從一步兩動,,練到一步一動,,從單兵合成班,從班再合到連 ,,合成閱兵方隊,。需要三大步伐的互相轉(zhuǎn)換,從跑步變換齊步再到閱兵臺前齊步換正步,,踏著樂點走過閱兵臺,,再換齊步換跑步歸隊,,一個多月天天如此,大家已經(jīng)有了一個基本的軍人坯子了,。至于敬禮,、跨立、蹲下,、起立,、放馬扎板凳這些動作也都是邊學邊用,已經(jīng)非常整齊劃一了,。 整理內(nèi)務,,主要就是疊被子 ,噴過水之后的被子基本上消去了原有臃腫的模樣,,顯得板順多了,,只是有個別的,噴水過多,,只能睡在潮濕的被窩里了,。 我們宿舍四個人,基本上相安無事了,,常常在熄燈后壓低聲音聊天,。老鄉(xiāng)一如既往,沉默少語 ,,但氣氛已經(jīng)由陌生變得熟悉起來了,。 緊急集合讓我學會了在黑暗中,一遍一遍的回憶,,我的鞋,、我的背包袋兒、我的褲子,、我的襪子、我的水壺,、我的挎包,、我的牙缸、我的毛巾都放在什么位置,。并且給他們一一編號,,先拿什么?后拿什么,?什么東西可以出門時順手一帶,?打井子格還是一條龍,我象個土財主夜里在清點牛羊,。我們緊急集合訓練最多的一次,,一晚上拉了七八次,,我想班長們肯定在連部打“拖拉機”。要不為什么剛躺下剛睡著,,緊急集合哨就滴,、滴、滴滴的急促的響起來,,全連集合完畢后,,繞操場跑幾圈,回來時有抱著散成一堆的被子,,班長在后面撿的武裝帶,、掉落的茶缸、還有那不知道是誰的鞋子,,大家一個個就像那逃荒的難民,,在一個個檢查完之后,我們在訓斥中又膽戰(zhàn)心驚的脫衣睡覺了,,有不脫衣睡覺的,,不解背包的 ,在被嚴懲之后,,再無人去偷這個懶了,。給我留下的最深的記憶,是在打完背包后,,插完兩個棉大衣袖子,,再插膠鞋時,因為慌亂和昏暗,,把自己的指甲蓋兒掰去了一小半兒,。 新兵連還有個風氣 ,就是寫信,。新兵連的信最多,,好像新兵一天就是在寫信 ,給家里人,、給同學,、給朋友、給那初戀的人忙的很??!我也寫了許多的信,其他人的信回不回我也并不在意,,只是給一個人得信,,我是最盼望著回信,但始終也沒有盼來回信。 老鄉(xiāng)開始笑容多起來了,,話也多起來了,。而我卻慢慢的變得不再那么愛說話,心在慢慢的凝結(jié)成了一塊兒石頭,,最后我終于不再寫信了,。 本該過去的事卻被我默默地放在了心里最隱秘的地方,許多年了,,我是明白也是清楚的,,我的故鄉(xiāng)和我所思念的人,我的故鄉(xiāng)其實是一個為了生存人人在苦掙著的故鄉(xiāng),,誰又愿意好不容易脫離了這個處境,,又因年少的輕狂再冒險因為所謂的“愛”回頭扎進那掙命活著的故鄉(xiāng)呢! 獻給我自己曾經(jīng)的青春 作者簡介:王永輝,,1974年生人,,94年入伍,97年在裝甲兵指揮學院入學,,99年畢業(yè),,在63軍82旅坦克二連任排長,2006年轉(zhuǎn)業(yè),,現(xiàn)在在周至人社局工作至今,,閑暇之余喜歡和文字對話。 主一位編 :張主彥 副 主 編:沉 穗 編一位委 :王宏民 萬 毅 編委一位 :郭 旭 韓 曉 編委一位 :巨 石 薛光煒 顧主編問 :周海峰 苦 艾 主編顧問 :亓宏剛 蒲家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