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情 □朱金林 幾天前,,我與漁溝老街坊陳新通話30多分鐘,談到本月初又回漁溝的事,。我告訴他,,我與大妹二妹及兩位妹夫沿著老街走了一趟,發(fā)現(xiàn)老街尚存的老房子屈指可數(shù),。說到我家時,,陳新說:“你家還有房子嗎?好像都塌了,?!蔽腋忉專?/span>“臨街的三間草房因無人居住,漏雨嚴重,,母親在世時,,請人拆了,砌了一道較高的院墻,,裝了一副大鐵門,,路人不仔細看,是會認為院子里沒有房子了,,因為平房比較低矮,。”陳新的話,,令我感嘆,在左鄰右舍的高大樓房映襯下,,我家那幾間低矮的小平房猶如大樹下的一顆默默無聞的小草,,是那么不起眼了。 據(jù)父親生前講述,,解放前祖父來漁溝謀生,,開始是租徐地主家的門面房,后來積攢下點銀子,,盤下別人的兩間門面房,,有一間是買鄰居葉裁縫家的。當時的兩間房還帶個小院子,。老實說,,那個年頭能在漁溝街繁華地段買下門面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我知道,老街上有幾家老住戶,,從解放前就租房子租到解放后,,一直沒有自己的“根據(jù)地”。每當想起父親的話,,心中不由對未見過面的祖父充滿敬意,,是他老人家的辛勞付出給了我們在漁溝有一個不大但很溫暖的家。 1948年,,老屋曾遭過一劫,。因鄰居家起火,把我家的草房子也點著了,,“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在這里得到很好的印證,。那把火把家什燒個精光,,只剩父母和剛出生的大哥。鄰居也是窮人,,自顧不暇,,哪有錢財賠償,自認倒霉吧,。不過父母沒有沮喪,,面對困境坦然處之。特別是母親看著抱在懷中的大兒子,,心中對未來充滿了希望,,一切從頭再來吧。母親當年講這段往事時,,我還開玩笑說:“這把火燒的對,,把我們家燒成正宗的“貧農(nóng)”,也不錯??! 老屋是我的根,我在這里生活了18年,,許多往事是終生難忘的,。 老屋地處中市街中段,是當年做生意的好位置,。合作化前,,父親自主經(jīng)營,做茶食開店,形成“前店后廠”的經(jīng)營模式,。我3歲多時給家里添過亂,。那時,父母都在后院里忙活,,也沒人管我,,我一個人出門溜達,不知不覺跑到大北門那里,,全家人找不到我著急啊,,放下手中的活到處找我,怕被別人拐走了,。我在大北門晃悠,,幸好被人認出來送到我家。還有一次,,我從柜臺抽屜里摸出一張大錢,,去史家燒餅店買燒餅,史家認為我拿的錢全買(是我點的頭),,人家炕了一提籃燒餅送來了,,說是我去買的,這件事成為鄰居們笑談,。 上學(xué)時,,晚上老屋就成了我們做作業(yè)溫習功課的場所,我和大哥共用一張方桌,,共用一盞昏暗的煤油燈,,他的作業(yè)多,學(xué)習也下功夫,,每天很晚才上床睡覺,。每當我讀到宋代詩人晁沖之“老去功名意轉(zhuǎn)疏,獨騎瘦馬取長途,,孤村到晚猶燈火,,知有人家夜讀書”詩時,就想到當年大哥在夜間做作業(yè)的場景,。我愛開玩笑,,也會給這間老屋不時帶來歡樂。大妹上小學(xué)時寫作文很用功,,我拿過來一看,全文不超過百字,。我就拿她開心說:“你寫的不是作文,,是杜甫詩啊。”妹妹聽我在譏諷她,,她也不生氣,,還哈哈笑呢。 在自家不開店的歲月里,,我家的老屋依然是個熱鬧的地方,。對門是公社機關(guān),漁溝的政治中心,。還有派出所,、稅務(wù)所。這些干部們大都是本地人,,他們有空閑時也會到我家坐坐聊聊家常,。有一年我回家探親,對門派出所的民警小王到我家玩,,拿出手槍讓我看看,。我一看警察也用的是“五四”式手槍,就順手槍口朝上拉一下槍栓,,看膛內(nèi)有無子彈,。拉槍栓聲把我母親嚇得不得了,要我趕緊把槍給小王,。我說,,沒子彈,不用怕,??墒悄懶〉哪赣H仍然是說話都哆嗦,我忙把槍還給了小王,。除了這些干部外,,來的最多是還是沈四媽和龔大姑,一天能來幾趟,,腳一抬就到我家,,似乎有說不完道不盡的話題。 在我的記憶中,,老屋最熱鬧的時候,,還是我們兄弟從部隊回家探親,老屋里甚至院子里都站滿了親朋鄰居,,我們熱情遞煙問候,,他們問長問短,從老屋不時飛出愉悅的笑聲,,那是我們?nèi)易铋_心的時刻,。有一年春節(jié),居委會領(lǐng)導(dǎo)等敲鑼打鼓到我家慰問軍屬,因都熟人,,我對他們說,,送的慰問品少了點,還不夠我給你散的煙和糖果錢,,他們聽了開懷大笑,。 熱鬧過后,迎來的是寂寞,,這是規(guī)律,。改革開放后,漁溝新街興起,,狹窄熱鬧的老街日益冷清了,。妹妹們也像小鳥一樣飛向外面的世界,去開辟新的家園,。有幾年,,就是母親獨守幾間老屋子,與同樣獨守老屋的紀大媽,、張大媽,、蔣大媽相依為命,親如姐妹,,形影不離,,她們與老屋一樣,太孤單了,,為了擺脫孤單與冷清,,四位老太太就抱團取暖。據(jù)母親說,,那些日子,,如果一天見不到她們,吃什么都不香,。母親的話使我想起一位作家的話:“中國人有一股人情味,,浸在骨子里,平常未必能聞得到,,但真有什么事的時候,,它總能在人間煙火中,彌漫出最溫暖的味道,。 那天,,大妹用鑰匙打開塵封多時的門鎖,我們魚貫而入走進久違的老屋,,東張西瞧,,仿佛在找父母的影子,,自己的影子。最醒目的是院中兩棵毛桃樹結(jié)滿紅紅的桃子,,有一個挑子明顯被小烏啄食了半邊。妹妹摘了幾個挑子,,把一個最大的給我,,這是我平生以來第一次吃上自家院里的桃子,有一股說不出的幸福,。我用手機拍攝了院子里的全貌,,連院墻邊那堆碎磚頭我全錄下來了,那堆碎磚是拆前屋時留下來的,,它在我眼里不是一堆垃圾,,而是我家中的親愛的一員,它們好像向我們訴說這些年老屋經(jīng)歷的風雨,。 當我看到后面三間瓦房上的紅瓦雖然長滿了青苔,,但依然堅固,為老屋當風遮雨,。這屋頂上的紅瓦,,是1973年我寄錢回來買的,48年過去,,我向老屋上的紅瓦致敬,,向老屋致敬!我希望,,老屋能像沙漠中的胡楊那樣,,頑強地站立在古鎮(zhèn)的老街上,因為他是我心中永遠不變的一道風景,,有了這道風景,,我眷戀故鄉(xiāng)的意更切,思念父母的情更濃,。 2021/06/08 作者介紹,,朱金林,江蘇淮陰人,,現(xiàn)年70歲,,現(xiàn)居住在杭州。做過知青,,是一名退伍軍人,,對部隊生活情有獨鐘。喜歡寫作,,當兵期間就經(jīng)常寫作報道連里的先進事跡,;現(xiàn)在經(jīng)常寫一些見聞,,體會,感想等,,是一個積極向上,,樂觀豁達的人。 |
|
來自: 淮陰語文 > 《故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