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者 大鵬:
萬維鋼老師的回答很長,,全文引用有些不妥當,。我摘錄,我認為重要的關鍵句子: 科學給我們的印象恰恰就是 第一,,貌似很有用但是我們并不會親自檢驗,; 第二,,它有很多高大上的廟堂,搞科學的人看起來都是很厲害的樣子,; 第三,,真正去聽一聽,科學理論都很難懂,。這些特征很“大師”,。 科學跟大師的區(qū)別,簡單來說,,有三點,。 第一,科學研究的是客觀世界,,大師構建的是自己的想象,。 科學家相信,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是一個客觀的存在,。所謂客觀,就是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的,,跟你怎么看它,、跟你的觀點和視角、包括跟你存不存在都沒關系,。 第二,,科學不研究世界的“本質”。 科學研究的是這個世界是*如何*運行的,,但是它并不關心這個世界的“本質”是什么,。 從這個意義上講,科學真的不是一種信仰,,它只是一套規(guī)律而已,。你愿意相信上帝創(chuàng)造世界,科學對此沒啥可說的,,因為這樣的信仰根本無法反駁,。科學只關心規(guī)律,不關心本質,。 第三,,科學正在搶占大師的地盤。 這是因為有些傳統(tǒng)上人們以為無法用客觀方法驗證的東西,,現在有了客觀的驗證,。從沒啥可說的,到可以說,這就是科學的進步,。 史蒂芬·平克有個說法挺有意思,,他說一切“無知(ignorance)”,都可以分為“問題(problems)”和 “玄謎(mysteries)”兩類,。所謂問題,,是你有辦法檢驗的論斷,你還不知道答案具體是什么,,但是你知道答案會有一個什么樣的樣子,。而所謂玄謎,則是你連答案的樣子都猜不到,,連可檢驗的論斷都沒有,。 隨著科學進步,很多以前的玄迷,,變成了問題,。所以大師的地盤越來越小了。但是,,科學的目的真的不是為了打擊大師,。只要玄謎還存在,大師就將繼續(xù)存在,。 -------------------- 回到這本書來,,這本書的作者仍然在做學術研究,成果頗豐: 安吉洛·塔塔格里亞(Angelo Tartaglia,,1943-),,理論物理學家與原子核工程專家,意大利□□都靈理工大學物理學教授,。除普通物理學課程之外,,塔塔格里亞還'為該校的理學院博士生講授相對論。其學術研究涵蓋廣義相對論,、宇宙學,、相對論在□□定位系統(tǒng)中的應用、應用環(huán)形激光器探測引力一磁場效應以及統(tǒng)計熱力學在社會科學中的應用等領域,。 近年來,,他日益關注并積極參與意大利學術界對時事性熱點問題“科學與宗教關系”的學術討論,并對其中表現出的某種淺薄性深感不安,,因此極力倡導一種無偏見的、理性探索的研究方法,。 所以這本書的主題也很明確,,就是探討“科學與宗教關系”的。作者的觀點與我們的常識相違背,認為科學與宗教并不沖突,,反而是和諧共存的關系: 這種調和論很有意思,,與我接受的教育迥異,。我受到的教育中,中世紀是黑暗的世紀,,宗教狂熱,,人們愚昧,科學停滯,,假上帝之名行鎮(zhèn)壓之實,。譬如著名的維護日心說的布魯諾被燒死;伽利略,,哥白尼對于其科學發(fā)現都要三緘其口,,怕觸怒教會。 還有燒死女巫的慘無人道的惡行等等,,這就是我最初的印象,。 后來,自然少不了反轉,,人們挖掘歷史,,發(fā)現布魯諾被燒死好像不是因為其科學思想上維護日心說;有人認為宗教上較真的精神,,信仰上相信唯一的上帝對于科學上追求真理都非常重要,;中世紀也不是暗無天日,而是科學也在繼續(xù)發(fā)展,。這類的翻案文章,,我印象中有一集羅輯思維就做過。 不過科學與宗教的關系問題,,也與社會環(huán)境有關。中國的默認狀態(tài)是科學勢強,,宗教勢弱,,所以辯護說科學與宗教并不矛盾的人,主要是替宗教說話,;而西方國家,,像美國,,則宗教勢強,科學勢弱,,辯護兩者能夠和諧相處的,,主要是讓科學的歸科學,宗教的歸宗教,。 --------------------- 新無神論(New Atheism)是二十一世紀的一群無神論作家所提出的思想。他們主張“無論宗教的影響力如何提高,,它不應該被簡單地接受,,而應該接受反駁,批評,,并暴露于理性的爭論之下,。” 有媒體將丹尼爾·丹尼特,、理查德·道金斯,、山姆·哈里斯及克里斯托弗·希欽斯稱作新無神論的四騎士。他們在2004年-2007年間寫下的一些暢銷書籍為新無神論的后續(xù)討論奠定了理論基礎,。-- 2004年出版的《信仰的終結:宗教,,恐怖》,(作者:山姆·哈里斯),,是美國的一本暢銷書,,也是一系列暢銷書中的第一本。哈里斯寫這本書最原始的動機來自911事件,,他把這次事件直接歸咎于伊斯蘭教,,同時也直接批評基督教和猶太教。兩年后,,哈里斯寫作了《致基督教國家的一封信》,,這也是一個對基督教的嚴厲批評,。 同樣在2006年,理查德·道金斯出版了他的電視紀錄片《所有邪惡的根源?》,,和《上帝的錯覺》,這本書位列紐約時報暢銷書的51周排行榜,。 其他里程碑意義的出版物包括:《破除法術:宗教作為一種自然現象》(作者:丹尼爾·丹尼特)(2006); 《上帝:失敗的假設 - 科學如何表明上帝是不存在的》(Victor J.斯滕格爾)(2007),,《神并不偉大:宗教如何毒害一切》(作者:克里斯托弗·希欽斯)(2007年), 《無神論宣言:一個反對基督教,猶太教,,和伊斯蘭教的案例》(Michel Onfray)(2007年); 《無神:一個福音傳道者如何成為美國的領先的無神論者》(作者:Dan Barker)(2008年) ---引自豆瓣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44461613/ ------------- 這本書的目錄如下: 這篇文章對于兩個陣營都有批評: 這篇短文最核心的幾句話是: 有些執(zhí)著于宗教信仰的人,,往往通過他們的衣著,、飲食、儀式,、儀軌或所用的語言等這些東西來辨別宗教信仰,。這就仍然是把月亮與手指、形式與內容顛倒了位置,。 在無論何種形式的人類社會,,形式都是很重要的;這是一個客觀的社會事實,,但形式充其量只是容器,,而非內容本身。 我們這里所討論的是信仰的內容以及科學的目的,,不是它們的形式和方法,。我們應該理解和重視形式與方法問題,,但我們也必須能夠超越它們,超越的路徑當然是去研究,,這需要我們決定是否投入,,以及所投入的程度。 --------------- 月亮與手指真是一個很精妙的類比,,讓我想到了概念與現象,,想到了有一天羅胖60秒講的一件有趣的事: 羅胖60秒:空腹可以吃飯嗎?1. 話說,,在某個求醫(yī)問藥的網站上,,有人問了個問題,說:“我空腹可以吃飯嗎,?”下面還有醫(yī)生一本正經地在回答這個問題,,說:“你可以吃?!?span style="max-width: 100%;letter-spacing: 0.544px;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這是有人截圖發(fā)出來,,當個段子說的。 ----------------- 《邏輯哲學論》 序言:“凡是能夠說的事情,,都能夠說清楚,而凡是不能說的事情,,就應該保持沉默,。”“名稱意指對象,,對象就是它的意義,。” ---月亮,Moon這個詞以及對這個詞的形容,,彎彎的月亮,圓圓的月亮,,有陰影的月亮,,作為地球衛(wèi)星的月亮,這些都是名稱---用文字或聲音表達的名稱,,我們理解其表達的意義,。 手指指向月亮,背景是我們理解這是要指給我們看某件事物,,某個對象,,如果我們是瞎子,這樣的動作就沒有意義,,如果我們沒有視力,,這樣也沒有意義,如果月亮不是穩(wěn)定存在,,指的時候在不同人眼中不是同一個對象,,同樣沒有意義。 問題是,,離開名稱,,離開大家約定俗成的共識,哲學上好像叫表征---譬如文字,,我們還如何能夠溝通意義呢,?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語言有多重要,?我聽說過北極生活的愛斯基摩人能用50個詞來形容雪,,古代人對于馬描述的詞匯也非常豐富,不同種類的馬有些類似現在的各種品牌的車,。 常識感覺好像還是先有雪,,先有馬,先有車,,才有不同的描述,;但是確實因為不同的描述對其觀感有細微的差異,。 《你一生的故事》認為語言的重要性無可比擬: 兩個語言學理論 Sapir-Whorf hypothesis:語言決定思維 “思維意味著心里說話。用我們的術語來說,,我的思維和語言具有音位相關的特點,,一般情況下,我心里說的是英語,。不管用什么語言,,模式都是一個:思維就是在心里、用內在語言說話,?!?“人類的前后連貫的線性思維模式和七肢桶的同步并舉的共線思維模式” “七肢桶意識模式中最突出的一點不是它們的行動與未來事件相合,而在于它們的動機,。它們的動機,,未來時間的目的,這兩者是統(tǒng)一的,,它們行動,,是既定的未來成為現實,也使事件有了先后順序,?!?span style="font-style: italic;">——Story of Your Life 該假說的核心觀點主要有兩點: 1)語言創(chuàng)造了,或者說決定,、制約了現實,。 語言因為自我成形,自我創(chuàng)造的能力而決定人們對世界的認識,,是形成人們世界意象的積極因素,。一個人的思維完全由母語決定,因為一個人只能根據其母語中編碼設定的范疇和區(qū)別定義來認識世界,。 作為例子,,請假設我和一個三歲小孩的對話。一個三歲小孩懂英語,,對我講普通話,,我懂普通話,對他講英語,。我們從陽臺上看樓下的建筑工地,。工地上有一棵樹在影響機械作業(yè)。 我說:they are going to cut that tree down 小孩說:他們用什么剪子呀,? 我由此次對話可以知道他在按英語的cut的詞義思考才會這樣提問,,因為普通話砍字不會讓人建立起關于剪子的聯想。 2)語言相對論 語言結構有著無限的多樣性,因此一種語言系統(tǒng)中所編定的范疇類別和區(qū)分定義為該語言系統(tǒng)所獨有,,與其他語言系統(tǒng)中所編定的范疇類別和區(qū)分定義不同,。 Speech act theory 在原文中,語言不僅僅是一種交流工具被使用,,它更是一種行動,。 例如“你被逮捕了”,“我保證,。,。?!?,語言本身就是行為,發(fā)出這些語言后行為才算完成——話已出口,,行為即成,。 沒有這句話,單單有其他儀式是不行的,。對于具有行為性的語詞而言,說話就是行為,。 對于七肢桶來說,,它們說話不是用來交流思想而是完成行為。它們能夠預知所有的對話,,但是為了讓他們所知的對話變?yōu)檎鎸嵉氖聦?,對話仍然必須舉行。 該假說的核心觀點在于,,語言是人的特異行為方式,,言語行為是意義和人類交流的最小單位。人們說話同時表達三種不同的行為:
作為例子:”morning,!”
---引自豆瓣 第52期《你一生的故事》:文學作品中的語言學景觀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0364046/
超出邏輯可能的事情,,是無法言說的,這個領域包括: 沒有意義的事情,、 形而上學,、 倫理學、 美學,、 神秘的事情 以及邏輯形式本身,。邏輯形式本身是不可言說的,,我們可以靠它來思考和表達,但它本身無法被表達,。
而《月亮與手指》的作者認為存在形式與內容,,《圣經》《古蘭經》都只是形式,而背后的信仰才是內容,。問題是離開了這些語言文字的形式,,還有什么內容呢? 離開了形式上的區(qū)別---譬如伊斯蘭教信仰者不能吃豬肉,,印度教信仰者不能吃牛肉,,沒有了這些形式上的區(qū)別,還有什么內容存在,?也許就是所謂的天地渾同的道,? 做出形式與內容區(qū)分的前提,是存在內容,,而如果沒有內容呢,? 我想起了佛教經典,心經與金剛經,,其中有一些很有名的句子: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科學有目的嗎,? 形式與內容的邊界是什么呢? 期待你的思考,!而我也將繼續(xù)思考下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