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怎樣的人,,決定你會度過怎樣的人生,。 “你是怎樣的人”又是由什么決定的呢? 童年經(jīng)歷? 現(xiàn)實成就,? 還是他人評價,? 都不是。 決定“你是怎樣的人”的,,是故事,。 故事不是書里的故事,不是別人口中的你的故事,,也不是你腦子里編的故事,。決定人生的,是你的心不斷為自己講述的“人生故事”,。 《拆彈專家2》中劉德華飾演的潘乘風,,完美詮釋了故事如何決定人與人生。在片中,,潘乘風有三個截然不同的“人生故事”,。(以下內(nèi)容包含劇透,介意者勿讀) 第一個故事里,,潘乘風是警局爆破組的拆彈專家,,人民英雄,多次在危機關頭冒著生命危險拆除炸彈,,拯救無辜之人,,甚至為此失去了一條腿也無怨無悔。 這個故事決定了,,此時的潘乘風是個樂觀的英雄,。斷腿算什么?經(jīng)過積極康復和訓練,,使用假肢也能打破警局體能測試的記錄,,潘乘風還在繼續(xù)創(chuàng)造奇跡,沒有什么能阻擋他,。 第二個故事里,,潘乘風是官僚制度的受害者,懷有為人民服務的熱情,、獻出生命的覺悟和超越常人的現(xiàn)實能力,。但上司畏懼輿論,把免責放在第一位,,這使得潘乘風的熱情,、覺悟和能力無處安放,潘失去了存在的意義,。愛之深,,恨之切,潘乘風要報復這個扭曲的社會,聯(lián)合自己的發(fā)小,,歷經(jīng)數(shù)年,,一手培育了“復生會”組織,制定了核爆機場的“復生日”計劃,。 故事講到這里,,潘乘風把自己所有的愛、恨,、激情,、友誼都寄托在了“復生日”上,他整個人就是一個“復仇者”,,希望從復仇中獲得新生,。 然而在復生日前的恐怖襲擊中,潘乘風失去了記憶,。他的人生故事出現(xiàn)了“斷點”,,卻也使他擁有了一個常人一生難得的機會——短時間內(nèi)“重寫”人生故事。就在這命運的岔道口上,,潘乘風的前女友龐玲和他的發(fā)小馬世軍分別給他講了兩個截然不同的故事,。 龐玲講給他的故事與第一個故事類似,但不同的是潘乘風成了“臥底”于復生會的警察內(nèi)應,。在這個故事里,,潘乘風還是那個英雄,即將從大爆炸中拯救無數(shù)的生命,。 馬世軍講給他的故事以第二個故事為基底,,只是潘乘風意外受傷,又被復生會營救他歸來,,而“復生日”一切條件已經(jīng)成熟,,計劃勢在必行。 此時的潘乘風面臨一個選擇,。 一個關于“人生故事”的選擇,,一個決定自己“究竟是什么人”的選擇。 選擇龐玲講的故事,,潘乘風就是救大眾于水火的英雄,。選擇馬世軍講的故事,潘乘風就是奪取無數(shù)無辜生命的惡魔,。 幸運的是,,潘乘風最終選擇了龐玲講給他的英雄故事,于是他成為了那個英雄,。然而電影開頭的大爆炸,,暗示著“第二種選擇”并非毫無可能,。 在這里,,故事就是一切,,對故事的選擇就是對“我是什么人”的選擇,就是對未來人生的選擇,。這個道理不止適用于潘乘風,,還適用于我們每一個人。 也許你現(xiàn)在還沒有發(fā)現(xiàn),,你的心,、你的潛意識一直在講述一個怎樣的人生故事。有一天當你發(fā)現(xiàn)了這個故事,,你就看清了自己是怎樣的人,,也就看到了自己的未來。 也許你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人生故事,,看到了自己的未來,,但卻不像潘乘風一樣有機會對自己的故事進行“重組”或是“改寫”。那么就希望你有一天能夠邂逅心理學,,邂逅意象對話,。 在意象對話的體驗中,你的心會通過意象講出你的故事,,而潛意識層面的對話,,則使這個故事有機會得到改寫。 小故事的改寫可以改變習慣,,改善情緒體驗,。大故事的改寫可以改變行為模式,改善人際關系,。 最大的故事是那個從你出生就開始講,,一直講到今天的故事,這個故事在意象對話中被稱作“命運腳本”,,因為它決定了你的人格主體,,決定了你的命運和未來。當命運腳本被看見,,你就理解了自己整個人,,理解了自己從小到大的人生,你也會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未來,。當命運腳本被改寫,,“我是個怎樣的人”就有機會被重新塑造,你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選擇自己的未來和人生,。 不要讓故事來決定你是怎樣的人,。 要由你自己來決定: 怎樣講述故事,,如何度過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