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結(jié)構(gòu)主義詩論對于詩歌語言的特征,,有著非常精到的觀點。它認為,,詩歌語言是對常規(guī)語言的系統(tǒng)違反,。 省略的字詞雖多,表達的內(nèi)容依然豐富詩詞語言與散文有明顯不同,。散文中會有很多虛字,,如'之、乎,、者,、也、矣,、焉,、哉'等,但在詩詞里,,這些幾乎都被省略了,。這種省略其實并不容易,就好比讓今天的白話詩一律省掉'的'字,,想想就知道有多么不自然了,。 散文中的虛字不止上述這些,詩詞中能省略掉的也不止虛字,。這樣的省略,,其結(jié)果怎樣呢?'絲毫不感到不方便和不自然,,相反的也就更集中,,更靈活,更典型,。'(林庚《唐詩的語言》) 溫庭筠的《商山早行》里,,有一句是:'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沒有一個動詞,,也沒有一個形容詞,全是名詞的銜接,,然而它傳達的意思卻遠比這些名詞本身豐富,。用梅堯臣的話說,這叫'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梅堯臣對溫庭筠這兩句詩的評價就是:'道路辛苦,羈愁旅思,,豈不見于言外乎,?'(歐陽修《六一詩話》) 像這樣不用動詞,、形容詞,,全用名詞來銜接的詩句,,還有不少—— 白居易的《長恨歌》:'花鈿委地?zé)o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后一句并列了三種首飾,但讀者卻仿佛看見了那花鈿散落一地的景象,,由此也可以想像楊貴妃之死的凄慘,。 岑森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后一句并列了三種樂器,,但讀者仿佛聽見了那滿堂絲竹、急管繁弦,,其中蘊含的依依離別之情,,盡可感知。 把這種語言手法運用得最爐火純青的,,就是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fēng)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支令曲共五句,,前三句羅列了九種景物,,組成了一幅鮮明的圖畫,那秋景的肅然凄涼,、旅人的寂寞悲涼,,全都有力地表現(xiàn)了出來。 以少勝多,,似乎是詩詞語言的一種特質(zhì),若看不懂這一層,,有些看上去簡單的詩句也是不好懂的,。比如李白《行路難》有一句是:'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如果按常規(guī)語言理解,,應(yīng)該翻譯成:'大道如青天一樣寬廣,只有我走不出來,。'可這樣的翻譯是矛盾的,,既然大道寬廣,為何會走不出,?其實它的意思應(yīng)該是:'對別人來說道路如青天一樣寬廣,,對我來說卻無路可走,。'你看看,李白的詩句省略了多少字詞,! 對約定俗成的詞,隨意顛倒或拆散詞,,由詞素構(gòu)成,,一經(jīng)約定俗成,便不能隨意顛倒或拆散,。但對詩人來說,,這種約定俗成,經(jīng)常是不予理會的,。 曹操在《短歌行》里說:'慨當(dāng)以慷,,幽思難忘。''慨當(dāng)以慷'的意思是:'應(yīng)當(dāng)用激昂慷慨的方式來唱歌',,在這里,,'慷慨'二字不但被顛倒,還被拆散了,。但多讀幾遍去比較,,經(jīng)曹操潤色的'慨當(dāng)以慷',要比簡單的'慷慨激昂'更具張力,。 杜甫的《月夜憶舍弟》,,也有這樣的一句:'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白露'這個節(jié)氣名稱也被顛倒拆散,但這樣一來,,詩句不僅因?qū)φ潭每?、動聽,語氣也比'今夜是白露'更矯健有力,。 這種對詞語的顛倒、拆散,,往往是詩人匠心獨運,、反復(fù)推敲而得。關(guān)于這點,,可以講一個故事—— 北宋時,,有個年輕人寫了一首絕句,第三句是'日斜奏罷《長楊賦》',,王安石替他顛倒了兩個字,,改成:'日斜奏賦長楊罷',。《長楊賦》是一首曲賦名,是一個專有名詞,,按理不能拆散顛倒,,但王安石教導(dǎo)這個年輕人說:'詩家語必此等乃健。'這個'健'字應(yīng)該就是矯健有力,、有張力的意思。重新組裝后的詩句,,把'賦'字放在七言詩很重要的第四字上,比放在句尾響亮得多,。 同樣的,,杜甫的《日暮》說:'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其實是說'暗泉流石壁,秋露滴草根',,你反復(fù)地比較來讀,是不是前者更和諧流暢呢,? 詞語搭配,,常常不考慮配合關(guān)系散文的遣詞造句,需要根據(jù)詞義考慮配合關(guān)系,,有些詞能互相搭配,,有些則不能,。而在詩詞里,,'詞語搭配'往往要向押韻、對仗等規(guī)則妥協(xié),。 李商隱的《無題》說:'春心莫共花爭發(fā),,一寸相思一寸灰。'按理說,,'相思'這種東西是無形的,,更不能以尺寸計量,'灰'也不應(yīng)該與'一寸'這個數(shù)量詞搭配,。可李商隱就這樣寫了,,千百年來不但沒人產(chǎn)生異議,,而且還十分喜歡和欣賞,喜歡它化抽象為具象,,欣賞它所表達的那種'寸寸相思皆成灰燼'的扣人心弦和悲劇之美,。 另一個杰出的例子,,來自北宋詞人宋祁的《玉樓春》:'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與'春意'相匹配的詞,,應(yīng)該是'濃',,即'春意濃',可宋祁卻配了一個'鬧'字,,并因此大出風(fēng)頭,,被時人稱為'紅杏枝頭春意鬧'尚書,王國維也評價說:'春意'下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是啊,'春意濃'是靜態(tài)的,,'春意鬧'卻是靈動的,,'鬧'字不僅形容出紅杏的紛繁,也把生機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點染出來了,,它不僅有色,,而且似乎有聲,實在是配得妙??! 這種違反常規(guī)的語言搭配,,古人稱為'煉字'或者'煉句',。那些有創(chuàng)造天賦的文人墨客,往往'爭價一字之巧,,爭競一韻之奇',,寫成的詩句也因富于創(chuàng)造性而被讀者喜歡、牢牢記住,。 孟浩然的'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臨洞庭贈張丞相》),王維的'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過香積寺》),,那'蒸、撼,、咽,、冷'都用得違反常規(guī),,卻因此讓我們感到'詩中有畫'。蘇東坡說'反常合道為趣',,就是如此,。 為了對仗而'互文'詩詞往往講究'對仗',, 就是按照字音的平仄,、字義的虛實,做成對偶的語句,。想實現(xiàn)對仗,,通常就要省略一些字詞,以達到語言的精煉,。但一經(jīng)省略,,語意可能就無法完全表達,這怎么辦呢,?于是古代詩詞就有了一種常用的修辭手法,叫做'互文',。 說起來有點復(fù)雜,,舉個例子就容易理解了。最簡單的例子:'戰(zhàn)城南,,死郭北,。'這句詩出自漢樂府《戰(zhàn)城南》,如果你不知'互文',,就會把它理解為'戰(zhàn)爭始于城南,,終于郭北'??蓪嶋H上它表達的意思是:'(士兵)或戰(zhàn)死于城南,,或戰(zhàn)死于郭北',極言戰(zhàn)死者之多,、戰(zhàn)爭之殘酷,。 但作者沒寫成'戰(zhàn)死城南,,戰(zhàn)死郭北',,而是在上句里省略了'死'字,在下句里省略了'戰(zhàn)'字,,實現(xiàn)了詩句的對仗,;同時,只要讀者看懂'互文'手法,,并不影響對其詩意的理解,。 '互文'的本質(zhì)還是一種省略,,目的在于整飭文字、調(diào)和聲韻,、實現(xiàn)對仗,。具體做法就是:兩句中如果有同義語,則在上句中寫出,、在下句中省略,,讀者在讀完上、下句后,,自己補足省略之字,。 沈佺期的《雜詩》里也有一句很好的例子:'少婦今春意,,良人昨夜情,。'我們按剛才所講來理解,便知道少婦也有'昨夜情',,良人也有'今春意',,這是夫婦互文而已。 而有時,,'互文'也在單句詩里出現(xiàn),。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王昌齡的'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不能理解為'秦時的明月漢代的關(guān)'。這里是秦,、漢,、關(guān)、月四字交錯使用,,意思是'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guān)',暗示戰(zhàn)事自秦漢以來一直未有間歇,,突出了時間的久遠,。 反常規(guī)的形式多種多樣,,無法一一總結(jié)以上總結(jié)的四點,,是較常見的反常規(guī)形式。但我們都知道,,古代詩詞注重音樂美,,抑揚頓挫、回環(huán)往復(fù),有時詩人為了照顧音情,,會在語言上做各種各樣的突破,,有些突破甚至是獨一無二的。 崔顥的《黃鶴樓》說:'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前三句中,,'黃鶴'可謂三進三出,而且處于不同位置,,根本不能形成對仗,,但這并不妨礙它成為盛唐七律的壓卷之作。 '詩仙'李白就更奇特了,,他在《長相思》里寫道:'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淥水之波瀾,。''青冥'與'高天'是一回事兒?。〖葘懥?淥水'(清澈的水),,好像也不必再寫'波瀾'?。?/strong>這不是犯了重復(fù)的忌諱嘛,!可是,如果就寫作'上有高天,,下有波瀾',,它還好聽嗎?還能形成詠嘆的意味嗎,?還能成為千古流傳的名句嗎,?他還能是我們喜歡的'詩仙'嗎? 正如《詩大序》所說:'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崔顥和李白不但違反常規(guī)語言,,甚至連詩詞語法也違反了,但'無法'卻自成'法',,有意的突破,,成就了經(jīng)典。 結(jié)語——反常規(guī)的語言,,經(jīng)常帶來意外收獲反常規(guī)的語言,,往往使語義變得模糊、朦朧,,造成一語雙關(guān),,這增添了讀者閱讀詩詞的意趣。這種收獲,,也許是作者故意為之,,但也可能超出了作者的預(yù)想。 比如'羌笛何須怨楊柳'(王之渙《涼州詞》),,本意是'何須吹奏一曲哀怨的《折楊柳》呢',,但王之渙的造句,又似乎是說'羌笛在埋怨春天的遲來',,所謂'曲中聞?wù)哿?,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 又如'今夜梅花何處落,,風(fēng)吹一夜?jié)M關(guān)山'(高適《塞上聽吹笛》),,本意是'風(fēng)傳遞著笛曲《落梅》,一夜間聲滿關(guān)山',,可又好像形成了梅花香雪灑滿關(guān)山的奇異景象,。 再如'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李端《鳴箏》),,是說在情郎面前,,女子故意彈錯、借以引起情郎注意,?還是因為女子的心思都在情郎身上,,心不在焉而無意出錯呢?有意還是無意,,讀者可以憑著自己的喜歡和感受,,各有所解。 這些或省略,、或?qū)⒆衷~顛倒的反常規(guī)語言,造就了語言的多義性,,從而豐厚了詩詞的意蘊,。 所以你看,當(dāng)我們閱讀那些經(jīng)典詩詞時,,若能看懂詩人對傳統(tǒng)語言的逆反,,將會增添多少讀詩的意趣,增添多少美的享受! |
|
來自: 青青i43vizd9qb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