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01 10:58 華人號:中國文化想必很多人聽說過“近水樓臺先得月”這句詩,通俗點(diǎn)來說,,它的意思是想要達(dá)到什么目的,最好是距離目標(biāo)近一點(diǎn),。這句詩出于誰之手,,或許少有人知道,,但它和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大文豪——范仲淹有點(diǎn)關(guān)系,。范仲淹所提出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理念,足以體現(xiàn)他是一個心懷天下,、德才兼?zhèn)渲恕?/p> 他因過人的才氣深得北宋皇帝喜歡,,通過科舉入仕之后,范仲淹更是憑借著一身才華和一腔忠君愛國的赤子之心,,在剛?cè)氤癁楣贂r得以施展抱負(fù)、官運(yùn)亨通,。 在風(fēng)云變幻、人人自危的朝堂上,,范仲淹數(shù)次升遷又多次被貶,,屢次挑戰(zhàn)仁宗底線,,甚至在遭君王猜疑、性命難保時,,范仲淹都不缺少與之交好的人,,君子看重他正直的本性,即便是遭遇貶黜,范仲淹仍然能獲眾多好友支持,。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得益于他入朝為官從不拜高踩低,,并且在位居高位時對部下很是寬厚,甚至經(jīng)常向皇帝舉薦自己的部下,,絲毫不怕下屬風(fēng)頭蓋過自己,。同朝為官時,很多范仲淹的下屬都受過他的恩澤,,正是因為其大公無私、提攜下屬的品行,,很多人真心敬佩范仲淹的人品和性格,。經(jīng)他提攜的下屬感恩戴德,,不少人難耐心中的拳拳感激之情,即便知道范公為人最是瀟灑謙和,、不在乎虛名,,仍然忍不住在外宣揚(yáng)范仲淹的功德,。 范仲淹在浙江做官時,順手幫助和提攜了很多部下,,在他手下做事的人或多或少獲得過范公所賜恩惠,。在范仲淹美名遠(yuǎn)揚(yáng)的同時,,有一個人不樂意了,因為他也是范仲淹的部下,,但由于被外派到杭州的縣區(qū)做巡檢,,很少與范仲淹碰面,因此被其遺漏,,沒有獲得他的提攜和指導(dǎo),。這個人就是寫下“近水樓臺先得月”的蘇麟,他被稱為宋朝最“懶”的詩人,,但同時他也是宋朝最幸運(yùn)的詩人之一,,因為他一首詩只寫了兩句話,,但這首詩卻成為了千古名言,。 如果換做旁人,上司只提攜了其他人,,沒有提攜自己,,或許會心中憤懣但選擇隱忍不發(fā),。但蘇麟可不是一般人,他是出了名的直腸子,,且自認(rèn)為官以來一直兢兢業(yè)業(yè),,盡職盡責(zé)地守住一方百姓,,做得并不比范仲淹提攜的其他下屬差。僅僅是因為自己被外派,,就要錯失被范公提攜的機(jī)會,?蘇麟思來想去,,始終心有不甘,他知范仲淹脾氣品性高尚,,且為人十分大度,,看重造福百姓的基層官員,,于是勇敢地提出了自己的訴求。蘇麟認(rèn)為即使范公不愿提攜自己,,想必也不會怪罪自己貿(mào)然寫詩的唐突,。宋朝"懶"詩人蘇麟:一首詩只寫兩句話,這首詩卻成千古名言 于是,在一次有事路過杭州時,,蘇麟去拜訪了范仲淹,。一番寒暄之后,他低眉頷首,,恭敬地奉上了自己作的一首詩,。詩的前兩句就是被后世流傳的名言“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痹姷暮髢删浠蛞咽鳎腥苏J(rèn)為宋朝最“懶”詩人蘇麟壓根沒有寫后兩句,,獻(xiàn)給范仲淹的詩只有兩句話。但宋朝重文,、文人重禮,,寫半言詩送給自己曾經(jīng)的上司,是極不尊重的行為,。更何況蘇麟還期望范仲淹能提攜自己,即便蘇麟再懶,,也不敢在此事上心存僥幸,,所以比較合乎常理的說法是蘇麟寫了完整的一首詩,,只不過這兩句最為出彩,獲得了范仲淹的欣賞,,也得以在后世流傳,,而后兩句卻隨著時間失傳,。 蘇麟寫的這兩句詩看似是在說樓臺月光,花草樹木,,實際上他是想借由這兩句詩向范仲淹抒發(fā)自己壯志難酬的苦悶,訴說自己被范仲淹忽略遺漏的失落與委屈,。他希望能像其他人一樣,,獲得范仲淹的賞識和提攜,。“月”和“春”指代的是蘇麟滿腔抱負(fù),,樓臺和花木指代的是受到范仲淹恩惠的人,水和陽光當(dāng)然就是指代提攜部下的范仲淹了,。蘇麟是一個聰明人,,他知道自己是一匹急需伯樂的千里馬,,當(dāng)伯樂因為各種原因忽視自己的時候,他選擇主動上門來找伯樂,,以期望獲得賞識,。 范仲淹是何等聰明的人,他看見這兩句詩就瞬間明白了蘇麟的意圖,。盡管方式有些唐突,,但寬容大度的范仲淹果然沒有加以怪罪,,反而撫須大笑,禮貌地詢問了蘇麟心中的抱負(fù)和志向,,并答應(yīng)會找機(jī)會提攜蘇麟,。長期以來的遺憾和失落靠著這兩句詩解開了,蘇麟心中歡快不已,,不久,范仲淹考察了蘇麟的才能和政績之后,,果然兌現(xiàn)承諾,,找機(jī)會提攜了他,,親筆替他寫下推薦信,就這樣,,千里馬蘇麟因為遇上伯樂而獲得了升遷機(jī)會,。 人們常說,,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其實古往今來,,有才之人,、有能之士數(shù)不勝數(shù)。有些文人擁有過人的天賦,,或者本身家境優(yōu)渥,在當(dāng)時具備一定的社會地位,,因此他們的佳作往往能夠在好的平臺上展示,,從而更輕易實現(xiàn)才名遠(yuǎn)播,、佳作流傳千古的理想。而有些文人卻不那么幸運(yùn),,他們或家境貧寒,,沒有足夠的渠道來展示自己的才華,,因此至死都沒有遇到自己的伯樂,一腔抱負(fù)終成空,。而有些文人算是不幸中的幸運(yùn)兒,,他們遇到了賞識自己才華的伯樂,,更有甚者能獲高人指點(diǎn)。還有如蒙恬霍去病這樣的千古名將,,他們?nèi)舨皇怯龅搅擞⒚魃裎涞那厥蓟屎蜐h武帝,,或許一身將才也無處施展。 縱觀古今中外的名流,,能在生前實現(xiàn)自己理想抱負(fù)的,大都是幸運(yùn)的,,遇到了賞識他們的伯樂,。而有一些郁郁而終,死后其作品才流傳于世,、為人稱道的名家,他們的滿腹才華在生前始終得不到認(rèn)可,,就是因為沒有在適當(dāng)?shù)臅r候遇到欣賞他們的伯樂,。范仲淹也算是生在了最適合他施展才華的時代,,一代仁君宋仁宗在位時廣開言路,、虛心納諫,常常因害怕受言官斥責(zé)而約束自身和后宮言行,。范仲淹剛直不阿的個性遇上仁德開明的宋仁宗,,可以說是千里馬正好遇到了伯樂。 范仲淹政績卓著,、愛民如子,為了國家繁榮,、百姓安定,,常常不顧自身仕途直言不諱向皇帝進(jìn)諫。且范仲淹過于剛正,,常常直抒己見,,毫不考慮君王顏面,即便性情溫和如仁宗,,偶爾也不免氣急,對范仲淹頗有些殺之可惜,,不殺又難解心頭之恨的矛盾心理,。 所以,也不難想象范仲淹后期仕途坎坷的原因,,他曾多次因言語過激被貶官。若旁人被貶,,心中必然不快,,可范仲淹卻不是在乎權(quán)位得失的人,,他心系黎民百姓,居廟堂之高卻從未忘記過苦苦掙扎在底層的農(nóng)民,、學(xué)子們,。只要能真正為百姓做事、為國效力,,無論是地方上芝麻大小的“父母官”,還是朝堂上抗擊奸佞的權(quán)臣,,范仲淹都甘之如飴,。 結(jié)語 蘇麟憑借兩句詩,,獲得范仲淹推薦從此升遷,并流傳千古的故事,,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機(jī)會是留給主動準(zhǔn)備的人,,若對自己的才華有信心,,想獲得伯樂的賞識,除了找機(jī)會展示自己的優(yōu)勢以外,,還要勇敢毛遂自薦。尤其是在能人才子匯聚的現(xiàn)代社會,,我們需要用一生來學(xué)習(xí)的功課除了提升自己,,就是如何向別人推銷自己,萬一哪天就遇到屬于自己的伯樂了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