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趙朋) 《四書》者,,《大學(xué)》《中庸》《論語》《孟子》也,。其版本之多、發(fā)行之廣,,堪稱中國的“圣經(jīng)”,。 近日重讀儒家經(jīng)典,有所觸動,,是以記之,。 《四書》由朱熹編定,其將《大學(xué)》《中庸》從《禮記》中獨立出來,,并將《大學(xué)》稱為“大人之學(xué)”,。朱子所說的“大人”,非以位高權(quán)重論之,,而是具有高尚人格的“大丈夫”,。 眾所周知,大丈夫當(dāng)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不過欲要修身,,其先還有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所謂格物致知,,是指用心去探究事物的本質(zhì)和原理,,以使知識達到精深的地步;所謂誠意,,是指不要自欺欺人,,“誠于中,形于外”,,君子必慎獨,;所謂正心,是指心靈不受憤怒,、恐懼,、偏愛、憂患等干擾,,守得其正,。 君子慎獨,這在《中庸》開篇就進行了闡述:“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這與《大學(xué)》的“誠意”異曲同工:不因無人看到,、聽到而妄想妄為,,隱暗和細微之處更能顯現(xiàn)人格和修養(yǎng)。 可見,,看似高不可攀的“大人”之學(xué),,其實無謂地位高低、職業(yè)尊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而舍本求末者,,或可蠅營狗茍一時,卻難以欺世盜名一世,。 正所謂大學(xué)之道在明明德,,不過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知易行難,;自尊自律、慎獨慎交,,貴在堅持,。 孔子被后世尊為圣人,不過在他離開魯國周游列國十四載時一定不會想到,,其“知其不可而為之”所力主的學(xué)說,,將對中國和世界產(chǎn)生極其深遠的影響。 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都收錄在《論語》中。幸而有這部書的存在,,才將孔子從“神”還原成“人”,,讓我們認識了一個可敬又可愛的老夫子。 他喜歡美食,,“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卻不沉迷,,“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他對顏回不吝贊美,,“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批評人也不留情面,,罵晝寢的宰予“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訓(xùn)老朋友原壤“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他有時也挺“任性”,借口生病拒絕見孺悲,,卻故意取瑟而歌讓其聽見,;他感慨自己不為人所理解,還自嘲衰老,,因為睡覺時不再夢見周公…… 孔子倡“仁”,,不過《論語》告訴我們,這種仁愛并非沒有原則,。有人問孔子,,以德報怨如何?孔子并不認同,,答之“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意即用正直回報傷害,,用恩惠報答恩惠,。“直”者,,就是要公正合理,,既不姑息縱容罪惡,也不挾私加重報復(fù),。 對惡者的仁慈,,就是對善者的傷害,古往今來,,概莫如此,。善良要分對象,德怨區(qū)別以待,,老祖宗誠不我欺,。 插畫:鼎然 上一篇:若欲修行,,在家亦得 云無心,以出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