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君木子 上山采蘼蕪 佚名 〔兩漢〕 上山采蘼蕪,下山逢故夫,。 長跪問故夫,,新人復(fù)何如? 新人雖言好,,未若故人姝,。 顏色類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從門入,故人從閤去,。 新人工織縑,,故人工織素。 織縑日一匹,,織素五丈余,。 將縑來比素,新人不如故,。 評析 《上山采蘼蕪》是漢代的一首樂府詩,,最早見于《玉臺新詠》(徐陵輯)卷一。是一首寫棄婦的詩,。全篇是棄婦和故夫偶爾重逢時的一番簡短對話,。詩中出現(xiàn)了故夫、棄婦和新人三個人物,,新人沒有出場,。但從故夫和棄婦的對話里,可以明顯地看出故夫和棄婦久別后再會的互傾衷腸中流露出的內(nèi)心痛苦,。故夫的念舊從側(cè)面反映出棄婦是一個美麗勤勞的女子,,她的被棄是一個悲劇。此詩是通過人物對話來表現(xiàn)思想內(nèi)容的敘事短詩,,后人常拿它與《詩經(jīng)》中的《衛(wèi)風(fēng)·氓》,、《邶風(fēng)·谷風(fēng)》等媲美,,和漢樂府民歌中的《白頭吟》、《怨歌行》等名篇并提,。
注釋 蘼蕪(míwú):是一種香草,,葉子風(fēng)干后可以做香料。古人相迷婦人常接觸蘼蕪可使婦人多子,。 長跪:指直身而跪,。古時席地而坐,坐時兩膝據(jù)地,,以臀部著足跟,。跪則伸直腰股,以示莊敬,。 故夫:指前夫,。 新人:指新娶的妻子,相對先前的妻子而言,。 顏色:指容貌,、姿色。 姝:好之意,,不僅指容貌,。當(dāng)“新人從門入”的時候,故人是丈夫憎厭的對象,。但新人入門之后,,丈夫久而生厭,轉(zhuǎn)又覺得故人比新人好了,。這里把男子喜新厭舊的心理寫得淋漓盡致,。 手爪:指紡織方面的技巧。 閤(gé):指旁門,,小門,。新婦從正面大門被迎進(jìn)來,故妻從旁邊小門被送出去,。一榮一辱,,一喜一悲,尖銳對照,。這兩句是棄婦的話,,當(dāng)故夫?qū)λ髀冻鲆恍┠钆f之情的時候,她忍不注重提舊事,,訴一訴當(dāng)時所受委屈,。 縑(jiān)、素:都是絹,。素色潔白,,縑色帶黃,,素貴縑賤。 匹,、丈:都是古代度量單位,。一匹長四丈,寬二尺二寸,。 不如:指比不上,。 韻譯 婦人登上山去采蘼蕪, 下山時偶遇前時丈夫,。 婦人便長跪問其舊夫: “你的新妻與你是何如,?” “新入門妻雖說是也好, 與你相比不若你暖姝,。 美貌雖然都是很靚麗,, 紡織技巧與你是不如。” “新人你從大門娶家入,, 故人我從旁門悄離去,。” “新人她只會是織黃縑, 你卻能夠織素貴白絹,。 她織黃縑日織只一匹,, 你織白素五丈還有余。 拿黃縑與白素來相比,, 我現(xiàn)時的新人不如你,。” 賞析 這首詩在藝術(shù)構(gòu)思上頗有獨(dú)到之處。作者不是像《國風(fēng)·邶風(fēng)·谷風(fēng)》那樣采用如泣如訴的怨憤之語出之,,也不是像《衛(wèi)風(fēng)·氓》那樣采用回憶倒敘的方式出之,而是截取了生活中的一個巧遇場面,,采用對話的方式來揭示一對離異之后的夫婦的心理狀態(tài)和各自的感受,,從而鞭撻了喜新厭舊者的靈魂,批判了不合理的封建夫權(quán),。詩用敘事之筆開頭:“上山采蘼蕪,,下山逢故夫?!睆摹肮史颉币辉~,,可以知道“采蘼蕪”的主語是棄婦。古人認(rèn)為佩蘼蕪可以多子,。棄婦于此物本無所用,,而現(xiàn)在上山采摘,暗示她已經(jīng)再婚,。在她滿載而歸的時候,,碰巧遇到了“故夫”,。巧遇時的情狀如何,詩中沒有直說,。但“長跪問故夫”一語,,側(cè)面說明“故夫”的臉上頗有幾分慚悔之色。若是怒目相向,,則棄婦就決不會“長跪”相問了,。棄婦被無端遺棄,緣“故夫”的喜新厭舊,,所以這次巧遇,,她倒要故意問問新婦的情況了?!皬?fù)何如”,,猶言又怎樣,話中不無譴責(zé)之意,?!肮史颉庇趹M悔之余,不得不以實情相告,?!靶氯穗m言好”,尚屬自我解嘲語,,忸怩之態(tài)可掬,;“未若故人姝”,才是真切語,,懊悔之情如見,。“顏色類相似”句,,活畫出喜新厭舊者的心理,。當(dāng)初棄婦被逐,自是“顏色”不如“新人”之故,。而“新人”入門既久,,漸成舊人;棄婦轉(zhuǎn)嫁他人,,已成他家“新人”,。“故夫”以喜新厭舊之目光視之,,轉(zhuǎn)覺己之“新人”,,與已成他家“新人”之棄婦,顏色無復(fù)區(qū)別,豈止無復(fù)區(qū)別,,從“手爪不相如”一句,,知“新人”亦已招厭?!靶氯藦拈T入”兩句,,余冠英有精辟的分析:“兩句必須作為棄婦的話才有味,因為故夫說新不如故,,是含有念舊的感情的,,使她聽了立刻覺得要訴訴當(dāng)初的委屈,同時她不能即刻相信故夫的話是真話,,她還要試探試探,。這兩句話等于說:既然故人比新人好,你還記得當(dāng)初怎樣對待故人嗎,?也等于說:你說新人不如故人,,我還不信呢,要真是這樣,,你就不會那樣對待我了,。這么一來就逼出男人說出一番具體比較?!保ā稑犯娺x》)這段分析,,從語言環(huán)境和人物心理兩方面揭示了文字之外的豐富的潛臺詞,因而是耐人尋味的,。 “新人工織縑”以下六句是故夫從新婦的女工技巧不及前妻,,怨“新人不如故”。這六句具體比較,,是全詩的畫龍點(diǎn)睛之筆,。一般來說,女子被休棄,,總是要蒙受惡名的,。古時有所謂“不順父母去、無子去,、淫去、妒去,、有惡疾去,、多言去、竊盜去”的“七出”之條(參《大戴禮記·本命篇》),。這位婦女的被休棄,,看來與七條都不沾邊,因此最合理的解釋是男子的喜新厭舊。喜新厭舊者要拋棄妻子,,可以隨便找個什么理由,,如手腳笨拙,勞動偷懶之類?,F(xiàn)在通過“故夫”自己的口來與“新人”作比較,,說明棄婦手腳不笨,勞動并不偷懶,,這就使棄婦蒙受的惡名完全被洗刷了,。詩寫到這里已表現(xiàn)出她是一個勤勞善良的勞動婦女的形象。再者,,喜新厭舊心理在封建社會中是具有普遍性的,。這種心理所以能在男子身上發(fā)展到無所顧忌地趕走妻子、另尋新歡的地步,,不能不說是封建制度賦予男性以夫權(quán)的結(jié)果,。此詩特意讓男子自述其行為的乖張無理,實際上是對封建夫權(quán)的不合理作了揭露和批判,。從這個意義上說,,這最后六句的男子比較之詞,不僅使棄婦的形象變得豐滿起來,,而且全詩的主題思想也深化了,。另外,截取巧遇場面雖適宜于描寫眼前事,,卻不易展示詩中人物與事件的過去和未來,;而篇末讓男子作一比較,不僅棄婦過去的生活情況,、勞動態(tài)度與所遭不幸,,一切了然,而且連“新人”今后將遭受何種命運(yùn),,亦可大致預(yù)見,。故此種匠心安排,使時空領(lǐng)域大為開拓,,而作品的容量亦有逾常品了,。 作者 《上山采蘼蕪》是漢代的一首樂府詩,作者是兩漢的無名氏,,具體是誰人無法考究,。王夫之《唐詩評選》涉到此詩:詩則即事生情,即語繪狀,,一用史法,,則相感不在永言和聲中,…。 此《上山采蘼蕪》一詩所以妙奪天工也,。 (注:本人在編寫過程中參考了網(wǎng)絡(luò)未著名文章,,如有侵權(quán),及時聯(lián)系,,急速糾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