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故宮出借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的顏真卿《祭侄文稿》,,引起一陣軒然大波,。 相比之下,這場規(guī)格可謂世所罕見的日本東京古代書法大展,,更加吸引我的注意,。 在這場名為“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的大展上,匯聚了177件中國和日本的書畫珍品,,包括唐代書法家諸遂良臨摹的王羲之《蘭亭集序》,,懷素草書《自敘帖》,,除此之外,宋四家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統(tǒng)統(tǒng)聚齊,。 而最讓人意外的是,,已經(jīng)失蹤80多年的名跡北宋李公麟《五馬圖》竟然驚世現(xiàn)身!——據(jù)說是因為黃庭堅寫在畫里的字,。 《五馬圖》的再次現(xiàn)身之所以震驚世人,,是因為這幅李公麟《五馬圖》傳說早已毀于戰(zhàn)火,沒想到看理想《畫說》節(jié)目主講人曾經(jīng)的「神預言」居然成真——
這幅《五馬圖》可謂最好的「李公麟」,也是「天下第一白描」,。 可是你是否知道,,被奉為「宋畫第一人」的李公麟究竟是誰?「天下第一白描」《五馬圖》到底好在哪里,? 陳丹青在《談話的泥沼》里說道:
《五馬圖》(宋)李公麟,,紙本墨筆白描 縱29.3厘米,橫225厘米,,珂羅版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講述 | 韋羲 來源 | 《畫說:20幅作品里的中國美術史》 1. 三幅不可不知的白描作品 傳世號稱是李公麟白描的作品有不少,,但是可靠的不多。我的看法呢,,是《五馬圖》最好,,可以確定是真跡,而且傳世的白描畫里也是李公麟的《五馬圖》最好,,那些赫赫有名的杰作,,像是《送子天王圖》、《朝元仙仗圖》和《八十七神仙卷》,,都比不上,。南宋的梁楷、晚明的陳老蓮,,都畫得一手好白描,,可是你要看懂了李公麟,你會就知道什么是妙不可言,。 《朝元仙仗圖》和《八十七神仙卷》是道教畫,,而且構圖和人物,幾乎一模一樣,。說實話,,我曾經(jīng)以為《八十七神仙卷》就是《朝元仙仗圖》,是同一幅畫的不同稱呼,,就像唐寅的《王蜀宮妓圖》又叫《四美圖》,,直到去年我才知道那是兩幅不同的畫。 《 朝元仙仗圖》局部 (宋)武宗元,,絹本墨筆 縱 44.3厘米,,橫580厘米,美國紐約王季遷藏 《朝元仙仗圖》曾在大收藏家王季遷手中,,《八十七神仙卷》是徐悲鴻的藏品,。因為這兩幅畫非常像,曾經(jīng)發(fā)生過一段公案,,徐悲鴻這邊說《八十七神仙卷》是原作,,《朝元仙仗圖》是摹本,。王季遷那邊說《朝元仙仗圖》才是原作。 到底哪張是原作哪張是臨摹,,到現(xiàn)在都還有爭議,。我呢,看線條,,覺得《朝元仙仗圖》更有力,、飄逸,但是看手和臉,,我更喜歡《八十七神仙卷》,。 《八十七神仙圖》局部,(唐)吳道子,,絹本水墨 縱292厘米,,橫30厘米,徐悲鴻博物館藏 2. 傳世珍品的傳奇故事 我們也可以了解一下這兩幅白描的故事,。 1936年,,徐悲鴻到香港,經(jīng)作家許地山的介紹,,他從一位德國夫人手里買到了一幅無名的古代白描人物畫,。因為這幅畫里有87個道教人物,徐悲鴻就給它起名為《八十七神仙卷》,。這幅畫也不知道是誰畫的,,徐悲鴻想來想去,覺得只有吳道子才能畫出這么好的白描人物畫,。 這幅畫,,徐悲鴻愛之如命,蓋了一個章,,叫“悲鴻生命”,,說自己遇到這幅畫,是上天眷顧,,受寵若驚,。他一下子把《八十七神仙卷》比作達芬奇、拉斐爾的素描,,一下子又把畫出《八十七神仙卷》的人比作古希臘雕塑之神菲迪亞斯,。 抗戰(zhàn)時期,徐悲鴻曾經(jīng)來到昆明,,住在云南大學,。有一次為了躲空襲,去了防空洞,,回來發(fā)現(xiàn)家里被盜,,他自己的30多張畫連同《八十七神仙卷》都不見了。這可是悲鴻生命呀,!因為這件事,,徐悲鴻第一次犯了心臟病。 《朝元仙仗圖》也有故事,。這幅畫原來是在廣東,,民國以后流入香港,“七七事變”前被日本人買走,,又轉手賣給了美國人,,后來輾轉到了王季遷手上,現(xiàn)在,,這幅畫收藏在紐約大都會美術館,。 《朝元仙仗圖》是誰畫的,其實也不清楚,。但是中國人有個習慣,,見到無名的好畫,就喜歡放到超級大咖的名下,,有的人甚至會把名氣不大的作者的名款挖掉,,換成大咖,借此牟利,。青綠山水不是趙伯駒的就是仇英的,,白描不是吳道子的就是李公麟的。 《朝元仙仗圖》就曾經(jīng)被南宋人認為是唐代吳道子的手筆,,但是元代書畫家趙孟頫(fǔ)說這幅畫很像北宋武宗元的風格,,他就推斷這是《宣和畫譜》里記載的那幅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圖》。趙孟頫這個斷定很重要,,從此,,無論《八十七神仙卷》和《朝元仙仗圖》的年代誰先誰后,它的原作者都被認為是北宋的武宗元,。 我頭一次看到《朝元仙仗圖》清晰的局部圖片的時候,,其實有點失望,沒有過去以為的那么好,,因為當時我剛好在看李公麟的《五馬圖》,,再轉過來一看《朝元仙仗圖》,就似乎少了點什么,。 光看繪畫技法和飄飄欲仙的線條,,《朝元仙仗圖》真的是神品,技巧和表現(xiàn)力都很到位,,這是沒問題的,。但是看臉,,就覺得有點不夠,還是不如李公麟的《五馬圖》,。這是一個微妙的問題,,我試試看能不能說清楚,而不引起誤解,。 3. 樣式化的草稿對比寫生的白描 《朝元仙仗圖》也好,,《八十七神仙卷》也好,都是壁畫高度程式化的樣稿,,古人叫粉本,。這些粉本的圖像往往是根據(jù)上一代繪畫描繪的,而不是以真實的,、有血有肉的人作為繪畫對象,。 元代的永樂宮壁畫也有一幅《朝元圖》,除了時代風格不同,、服飾有變化,,很多人物的開臉和動作和《朝元仙仗圖》一脈相承。 李公麟的《五馬圖》就不同了,,它不是為壁畫而準備的草稿,,而是專門的白描作品。白描,,也叫白畫,,就是還沒上色的工筆畫或者線描的樣稿。我們說的白描有單純的線描,,也可以加上一點水墨渲染,。 李公麟的《五馬圖》因為具有寫生性質和觀察因素,所以有點像西方文藝復興時期的素描,。反過來也可以說,,文藝復興時期的素描主要還是用線條畫的,所以有點類似中國的白描,。 《赫拉克勒斯與半人馬》素描,,[意]拉斐爾 論水準,李公麟完全就是達芬奇,、荷爾拜因這個級別的,。不同的是,中西方對這些不上色的繪畫有不同的態(tài)度和用法,。西方把素描當做是練習,,或者是作品的草圖,所以西方素描的完成度不高,也不太具有作品感,,雖然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地位卻遠遠不如有色彩的畫。 但是中國不同,,中國人很早就把白描當作獨立的繪畫作品來欣賞了,,作品的完成度很高,這個時間至少可以從盛唐吳道子的時代算起,,而且白描在中國繪畫里的地位也很高,可以和彩色的工筆畫相提并論,。 李公麟的白描因為具有寫生性質,,所以不是概念化的,那五匹馬各有各的特征,,畫得很性感,。畫里的那些西域人和漢人也都栩栩如生,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個性和樣貌,,呼之欲出,。最厲害的是,李公麟光是用線條,,就能畫出骨肉,、毛發(fā)、衣裳各種不同材料的質感,。 就算《五馬圖》不是當場寫生,,但是他畫的時候,心里想的是一個個具體的人,,一匹匹真實的馬,,他要用畫筆盡量去再現(xiàn)他們。 對比《朝元仙仗圖》,,就剛好相反,,它要接近的對象不是人,而是從古代傳下來的一種繪畫風格和人物樣式,,在這種繪畫類型里,,男神還算有點差別,女神就是“千人一面”,,只要美就好,。 要注意的是,這不是說寫生就要比樣式化高級,。我前面說希望不引起誤解,,就是擔心大家會得出這樣的結論。我們面對不同的繪畫類型,要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欣賞,。 在不同的繪畫類型面前,,《五馬圖》和《朝元仙仗圖》沒有高下之分,欣賞這兩幅畫,,我們會獲得兩種不一樣的藝術享受,。看《五馬圖》,,能感覺到人物的生命氣息和馬的活力,;欣賞《朝元仙仗圖》或者《八十七神仙卷》,我們被形式美打動,,被道教藝術感染,,是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心里一點灰塵都沒有,。 4. 畫得好的駿馬長什么樣,? 雖然繪畫類型沒有高下之分,但是繪畫的水平有高低,。李公麟是北宋第一白描高手,,他畫的線條很精妙,是超過《朝元仙仗圖》和《八十七神仙卷》的,。 傳為李公麟的畫不算少,,比如《維摩詰圖》、《免胄(zhòu)圖》和《西岳降靈圖》,。但是你如果看懂了《五馬圖》和《臨韋偃牧放圖》,,就很難相信其他的所謂李公麟的畫了?!毒S摩詰圖》這些畫都屬于極品,,可是味道不一樣,多少有點職業(yè)畫師的習氣,,很可能就是畫師畫的,。 《西岳降靈圖卷》局部,(宋)李公麟(傳) 紙本水墨白描,,手卷 縱26.5厘米,,橫513.7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公平地說,,這些傳為李公麟的白描人物畫非常精彩生動,,但是和《五馬圖》放在一起,就顯得太圓熟,、太流暢了,?!段羼R圖》也圓熟,可是沒有圓熟氣,。繪畫這種藝術,,不成熟不行,太圓熟又不耐看,,《五馬圖》好就好在成熟精致,,又很耐看。 《臨韋偃牧放圖》局部,,(宋)李公麟,,絹本設色 縱46.2厘米,橫429.8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臨韋偃牧放圖》是李公麟臨唐人的畫,,算半幅李公麟。還有一幅《山莊圖》可能是宋元人臨李公麟,,也算半幅李公麟。唯一的完完全全的李公麟就是《五馬圖》,,這五匹馬分別是鳳頭驄,、錦膊驄、好頭赤,、照夜白和滿川花,。每一匹馬前,都有一名奚官,,奚官就是養(yǎng)馬的公務員,,五個奚官里有三個胡人,兩個漢人,。 《五馬圖》(宋)李公麟,,紙本墨筆白描 縱29.3厘米,橫225厘米,,珂羅版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按黃庭堅的說法,,《五馬圖》剛畫完,那匹錦膊驄就死了,,因為李公麟畫得太好,,馬的魂魄都被拿走了。 《五馬圖》里有一匹白馬,,它的名字這兩年很有名,,叫“照夜白”。照夜白這個名字的起源,,是唐玄宗的時候,,大宛(yuān)國進貢兩匹汗血寶馬,一匹純白,一匹雜色,,白馬取名照夜白,,雜色馬取名玉花驄。 《五馬圖》照夜白 當時,,大畫家韓干畫過這兩匹馬,,《玉花驄圖》早失傳了,現(xiàn)在有一幅《照夜白圖》據(jù)說是他的手筆,。不過我很懷疑,,因為這幅《照夜白》有點奇怪,除了畫得還算幼稚可愛,,其他都不對,,風格不像韓干,水準也不如韓干的《牧馬圖》,。 《夜照白圖》(唐)韓干/韓幹,,紙本設色 縱30.8厘米,橫33.5厘米,,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 韓干的《牧馬圖》雖然是北宋摹本,,但是一看就知道是來自大手筆,馬也畫得雄健俊朗,。但是這幅所謂韓干的《照夜白》就完全沒有駿馬的樣子,,身子太胖,腿太細,,哪里跑得動,。要知道,照夜白可是唐玄宗的坐騎,,來自大宛國的汗血寶馬,。 《牧馬圖》(唐)韓干,絹本設色 縱27.5厘米,,橫34.1厘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唐朝繪畫里的馬應該是什么樣的呢?除了韓干《牧馬圖》,,還可以參考張萱的《虢(guó)國夫人游春圖》的馬,,更直接的參照是唐代李賢太子墓的壁畫上的馬、唐三彩的馬,,甚至南北朝晚期婁睿墓壁畫的馬,。 《虢國夫人游春圖》(唐)張萱(宋摹),,絹本設色 縱52厘米,,橫148厘米,,遼寧省博物館藏 有對比才能分高下,李公麟《五馬圖》里的照夜白,,比那幅傳說是韓干畫的《照夜白》好得多,。 最后說一個我的觀察:傳世宋代人物畫里,最接近李公麟的,,不是白描,,而是《韓熙載夜宴圖》。你看,,四位吹簫和吹笛子的仕女,,她們上衣衣紋的形態(tài)和畫法,是不是很“李公麟”,? 《韓熙載夜宴圖》局部(五代)顧閎中(宋?。?/span> 絹本設色,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好了,,李公麟就聊到這里,。古代人物畫有不同的類型,給我們不同的藝術享受,,而我們也要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欣賞不同的繪畫類型,。 Q:在日展出的《五馬圖》有淡彩,還是白描嗎,? A:過去認識《五馬圖》,都看老的珂羅版黑白圖片,,現(xiàn)在真身出來,,原來有些地方是淡彩的。那么,,《五馬圖》算白描還算設色,? 我的意見,還是白描,。因為只有幾個淡色的局部,,大部分還是白描,算作設色也不合適,。由此我想到一個可能:李公麟一開始是想把《五馬圖》畫成淺色畫,,才染了幾處覺得多余,白描已經(jīng)夠了,,于是停手,,變成現(xiàn)在這樣子。 當然還有一個可能,,原作是白描,,那幾處淡彩是后來的好事者染的,。究竟如何,都可進一步討論,。 說起中國古代繪畫,,我們好像都熟悉,比如引發(fā)“故宮跑”的《千里江山圖》,、《清明上河圖》,,但是比起西方藝術,中國畫似乎更陌生,,大眾叫得上名字的畫家寥寥無幾,,要論述中國畫的好也無從言說。 古代也許是異鄉(xiāng),,古畫也許和我們有隔閡,,這里卻有我們的前世和鄉(xiāng)愁。是時候該談談中國畫了,。 點擊了解無比性感的「天下第一白描」 |
|
來自: 新用戶8138jRhH > 《李公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