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丁曉原
2020年,,無疑是特別的一年,。有失去也有獲得,有悲傷也有歡喜……現(xiàn)實既多卓然可觀的巨變,,也時見蘊含在生活日常中的特質,。這些不僅構成了報告文學創(chuàng)作的巨大背景,更成為它書寫的直接對象,。
有價值的時代生活與報告文學文體的有機相得,,生成了報告文學作家寫作的新動能和新可能。2020年的中國報告文學,,猶如那浩蕩時代大潮中的多聲部交響,,沉郁激揚,壯美深遠,,斑斕多姿,。
非常態(tài)中的艱難與溫馨
不期而遇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對人類的又一次破壞性試驗,,更是一場我們無法逃避并且必須考好的大考,。中華民族眾志成城,同心抗疫,,最終取得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決定性勝利,。
這樣的大疫造成了一種獨特的非常態(tài),它為文學燭照社會,、透見人性等提供了一個特殊的視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題材,,是2020年報告文學寫作的一大熱點,,不同時空、不同身份的寫作者,,以各自的取景和筆墨,,敘寫具有中國特色的抗疫故事。其中有疫情暴發(fā)之初病毒的肆虐和生命的羸弱,,也有由生活的流速突然降減應急而形成的艱難與焦慮,,更多的則是對生命第一、人民至上,,舉國奮力馳援湖北,、保衛(wèi)武漢等真切場景、感人故事的攝取和報告,。大疫終將過去,,而這些存錄了抗疫現(xiàn)場的報告文學,,也會因為它存活了一段艱難而溫馨的歷史而具有珍貴的價值。
聞令而動,,馳援湖北武漢,,是抗疫報告文學作品的主題句。張培忠和許鋒的《千里馳援》,、李琭璐的《我來自北京》等作品分別記敘了廣東,、北京等地第一時間派出援鄂醫(yī)療隊,緊急趕赴抗疫前線參與救治,,體現(xiàn)出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中國力量和中國精神?!肚Ю锺Y援》是這類作品中較早推出的一部,,它以鐘南山在武漢封城前數(shù)天的行程和活動、“團圓夜亦是出征時”,、春節(jié)正是醫(yī)療隊“戰(zhàn)時”等的散點速寫和病區(qū)改造,、危重病患搶救等鏡頭的特寫,寫實了廣東“逆行者”的效率和仁愛,?!段襾碜员本分械摹拔摇逼鋵嵤且粋€復數(shù)“我們”,“我們”中的劉穎,、金建敏,、王潔等北京醫(yī)生、護士,,以各自都有的“奮不顧身的理由”,選擇人生的“最美逆行”,。當病人由醫(yī)生衣服上的名字,,查到“醫(yī)生來自北京”時,“眼睛就突然亮了”,,這些具體細節(jié)的表現(xiàn)力,、感染力躍然紙上。 有一些寫作者的名字及其作品應當被我們特別提到,。李朝全,、李春雷、紀紅建,、曾散等,,他們是作家,更是逆行者,。在疫情緊張之時,,他們受中國作協(xié)指派,奔赴武漢“戰(zhàn)場”,執(zhí)行文學戰(zhàn)士的使命,。如,,李朝全從“戰(zhàn)場”“戰(zhàn)士”“鏖戰(zhàn)”等多個斷面,以細實而頗具現(xiàn)場感的敘寫,,記錄武漢同濟醫(yī)院這一危重癥救治基地的戰(zhàn)“疫”實況,,突顯了“一心赴救,無懼生死”的大醫(yī)精誠,。紀紅建深入武漢采訪35天,,訪談醫(yī)護、病患,、志愿者,、社區(qū)工作者、居民,、干警等200多人,,寫成長篇報告文學《大戰(zhàn)“役”》。這是一部全時,、全面而又立體多維報告武漢抗疫大戰(zhàn)的“大”作品,,信息豐富,意旨厚重,。
武漢本地作家劉詩偉,、蔡家園、普玄等的作品,,因其“有根”和“在場”自有其質地和色澤,。劉詩偉和蔡家園合作的《生命之證》,是一部“武漢‘封城’抗疫76天全景報告”,。普玄的《疫中之家》,,取“老計和家”“母嬰之家”“瘟疫和年”等百姓疫中的生活景象,加以攝照呈現(xiàn),。將這兩個作品合成起來,,就是一部敘事飽滿的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手“內(nèi)史”了。
還有一種寫作或許更具特質,,這就是援鄂醫(yī)生的親歷寫作,。《查醫(yī)生援鄂日記》是其中的代表作,。作者是上海仁濟醫(yī)院呼吸科查瓊芳醫(yī)生,,她將自己特殊的經(jīng)歷以日記的方式記錄下來。作品沒有宏大敘事,,有的只是與抗疫一線相關者具體而細微的敘事,?!盁o數(shù)人都在發(fā)一分光,然后螢火匯成星河,?!?/span>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大疫迎面,,人心可鑒,。抗疫戰(zhàn)斗中涌現(xiàn)出許多令人感動,、感奮的閃光人物,,在他們自帶光源的抗疫故事中流溢出人性美好的粲然。熊育群的《守護蒼生》,,主人公是戰(zhàn)“疫”中的鐘南山,。抗擊“非典”時67歲的他臨危受命,,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時已是84歲的他再度披掛上陣,,“他勸別人不要去武漢,他卻去了,。明知道老年人最易感染”,。作品通過“天下救人事最大”“仁心乃本心”“敢醫(yī)敢言是天性”多側面典型情節(jié)的描寫,壘筑起鐘南山這位“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老而彌堅的精神豐碑,。李春雷的《鐵人張定宇》,,深情記寫作品主人公大山一樣的堅守,鋼鐵一般的意志,。張定宇是武漢金銀潭醫(yī)院院長,,同時又是一名行動受限的漸凍癥患者?!霸谶@最后的日子里,,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跑贏時間”“我們要用自己的生命,,保衛(wèi)武漢!”作品用一系列獨具人物個性的語言和細節(jié),,真實生動地再現(xiàn)了這位“人民英雄”的鮮明形象,,喚起讀者內(nèi)心莊嚴的崇高感。除了謳歌鐘南山,、張定宇這些杰出人物外,,更多的是為無名者立傳的作品。李朝全《一位叫“大連”的志愿者》,、曾散的《甘心》,、李春雷的《三月正青春》等主人公或為武漢過客成為志愿者,、或為心甘情愿奔赴抗疫前線的醫(yī)生、護士,,他們都是90后年輕人,。由此讓我們真切地看到年輕一代在成長。
反映抗疫的作品,,題材主要集中在武漢主戰(zhàn)場,,但各地的寫作也有不少值得關注。何建明的《上海表情》《第一時間》這些作品,,其價值既在抗疫之中,,也在題材之外?!皩Α摺?,上海早有招”“‘第一時間’最重要”“城市有愛,生命才會燦爛”,,作品以一個作家的觀察與體驗,,敘寫面對重大疫情,上海人民抗疫的靈敏度,、精準度和從中顯示人性的溫度,,同時又是一份真實生動地展示疫情大考中上海現(xiàn)代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成就的現(xiàn)場報告,。 脫貧攻堅書寫的主調(diào)與多姿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荽酥袊?,以綏四方?!睌[脫貧困追求安康生活,,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懷揣的夢想。2020年是中國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千年的愿景化成美好的現(xiàn)實,。
作為時代文體的報告文學,是書寫這一主題最為直接有效的文體,。中國作協(xié)組織實施“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chuàng)作工程”,,各地作家積極參與,匯成了聲勢浩大的主題性國家文學創(chuàng)作熱潮,。脫貧攻堅報告文學主題寫作,,全景式記錄了新時代脫貧攻堅具有歷史性意義的進程,書寫了在攻堅克難中形成的中國力量,、中國創(chuàng)造和中國精神,。這些作品是一個偉大時代光與影的實錄存真,,而留給未來的則是關于中國脫貧史的一份彌足珍貴的文字檔案。
巨量的主題寫作地域廣及東西南北中,,是一種覆蓋中國全域的書寫,。《嶺南萬戶皆春色》《山海閩東》《涼山熱土》《十八洞村的十八個故事》《金青稞》《太行沃土》《新長征 再出發(fā)》《三湘網(wǎng)事》等作品,,讀者見題大致可以知曉作品所寫關聯(lián)的方位,。徐錦庚的《澗溪春曉》、羅長江的《石頭花開》,、王鴻鵬的《那片江峽》,、艾平的《春風染綠紅山下》、陳新的《云上光輝》等作品,,分別為讀者描繪了山東三簡溪村,、張家界武陵源區(qū)、云南巧家縣,、內(nèi)蒙古赤峰市和西藏等地脫貧攻堅開新境的精彩故事,。
羅長江的《石頭花開》題目貼切而生動?!拔淞暝慈硕说摹糜瓮搿?,吃的是‘石頭飯’?!薄拔覀兊暮顾粼谑^上,,石頭就開花?!边@里隱喻了脫貧攻堅的艱辛與困難,。及物的主題寫作正是在這里顯示著它的信度和意義。主題寫作不是大合唱,,而要演奏出多聲部中的交響,,寫作者應當以個人方式寫出公共經(jīng)驗中的獨特存在,發(fā)出自己的“聲音”,。任林舉的《出泥淖記》以此題敘寫吉林的脫貧攻堅事,。貧困猶如泥淖,“出”泥淖,,就是要走出不適宜人生存的自然困境和因人造成的精神困境,,《出泥淖記》將書寫重點放在走出人們的精神困境這一端,作品就有了自己的品質,。關仁山的《太行沃土》記錄河北革命老區(qū)阜平脫貧致富歷程,作者沒有把復雜的生活處理成簡單的歌舞,?!按謇锸畮讉€人坐在矮墻上”,,他們的“臉木木的,陌生而冰冷”,,這樣寫實性的呈現(xiàn),,如同太行山石雖然不免粗糲,卻有著它本有的模樣,。
脫貧攻堅的書寫既有宏大敘事,,也要具體講述。要在貼合寫作對象,,并且以非虛構文學的方式呈現(xiàn),。徐劍的《金青稞》以“金青稞”這一富有詩意大美的物事為題,在現(xiàn)實和歷史的輝映中,,激情真切地敘寫西藏精準扶貧艱難而偉大的歷程,。作品敘事宏大與小微兼容,不僅有全面全景的攝照,,也講述“那些平民的故事,,更像是四處彌漫著牛糞的青煙,充滿了人間的真切感”,。主題寫作應當是一種差異化的寫作,,這樣才能避免其中的同質化?!肮怕贰笔菓已麓逯械囊粋€,,它是“咕嚕”的近聲詞,,可見山村之懸,。陳果的《古路之路》將視點凝聚在“路”上,這是一部關于古路村路的傳奇的敘說,?!按笃皆呐尥薏活櫼磺屑薜礁呱缴希诠怕?,這是開天辟地頭一回,。”這是最為動聽的山歌小曲,。丁一鶴,、毛永溫的《厚土中國》是一部“中國大數(shù)據(jù)防貧紀實”,講述金融保險加精準扶貧的別樣信息,。王國平的《一芽一葉總關情》,、張慶國《犀鳥啟示錄》等作品,小題材中有著深開掘,,小中透視出大的精彩,。浙江吉安黃杜村“為了他人過上美好生活,,黃杜人再行動”,捐助白茶苗1500萬株幫扶貧困地區(qū),?!靶〈迩f大故事”,不僅反映了黃杜村經(jīng)濟的富強,,還顯示著這里群眾質樸而升華了的精神境界,。犀鳥是珍稀鳥類,雌雄終生相守,,被稱為愛情鳥,。張慶國的作品以此鋪展云南盈江觀鳥產(chǎn)業(yè)的景象。生態(tài)美了,,飛走的犀鳥重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脫貧攻堅寫作中有一種寫作者本身就是實踐者,,這使得他們作品的滋味增添了諸多異質,。陳濤的《山中歲月》,是“我任‘第一書記’的二十四個月”的紀事,,作者由北京派駐甘南藏族自治州的池溝村,,遠離都市的“山中”自有“另一種生活”。作品是以散文的筆法敘寫,,那些文字因著作者對生活對象的貼近和融入,,山風拂面,真切沁人,。
脫貧過后是小康,。《奮斗與輝煌——廣東小康敘事》,,共四卷,,有百萬多字,是國內(nèi)第一部全景而體系化的小康建設的報告文學,。它是當代嶺南的大史記,,又是偉大中國夢的華彩篇章。
生活是大海,,文學為雙槳
時代有著自在的邏輯和主題,。而生活永遠是廣闊無垠的大海,文學是蕩起雙槳在大海航行的舟船,。
非虛構的報告文學是與生活對接的文體,。非虛構既是一種敘事方法,也是一種開闊的文類指稱,更體現(xiàn)了作家寫作的態(tài)度和精神立場,。生活多維度的漫溢,,為報告文學的寫作提供了廣闊而深遠的時空。2020年的報告文學,,既有社會熱點的速遞和時代主題雄壯的高奏,也可遇見許多色彩繽紛的風景,。
何建明在寫作,、出版抗疫題材的作品外,還有長篇報告文學《革命者》和《德清清地流》,。前者是一部致敬上海革命先烈的紀實之作,,更是一曲禮贊中國共產(chǎn)黨人初心使命的信仰之歌。后篇則展示了經(jīng)濟社會高水平,、高質量發(fā)展的浙江德清樣本,。“縣因溪而尚其清,,溪亦因人而增其美,。”溪清德美正是自然生態(tài)和精神生態(tài)兩美融合的天合之作,,這是新時代的偉大創(chuàng)造,。陳啟文具有大情懷、大視野,,因而時有大手筆,。他的《中華水塔》基于全球生態(tài)系統(tǒng)大觀,從中國文化和我國水系的全局看取三江源這一神奇而博大的題材,。文本建構既有地理,,也有人文;既有現(xiàn)實,,也有歷史,;也有客觀敘寫,也多主體的沉思,,是一個多要素有機相生而成的厚重之作,。另一部長篇報告文學《為什么是深圳》是陳啟文獻給深圳特區(qū)成立40周年的文學大禮。作品的議題設置精妙,,以作者個人的觀察感受和思考,,以報告文學的方式,真實生動并富有說服力地揭示了隱藏在傳奇深圳內(nèi)里的密碼,。高洪雷是一位業(yè)余作家,,但他的歷史非虛構寫作在業(yè)內(nèi)早有聞聲。新作《絲綢之路——從蓬萊到羅馬》基于對絲綢之路的新發(fā)現(xiàn),設置新的敘事基線,,在歷史邏輯和文學邏輯的統(tǒng)攝中,,達成了對新絲路的新敘事。
報告文學不只有家國現(xiàn)實與歷史的宏大,,也有許多作品是對底層的關注,,對日常生活意義的發(fā)現(xiàn)。彭名燕的《用愛吻你的痛》寫的是中國救助的深圳故事,。作品中的人物是城市救管站中的救助者,、志愿者和受助的生活無著者。這里的“痛”是困厄者的“痛”,,也有著救助者的“痛”,。以大愛深吻痛弱者之痛,愛是最美,、最感人的奉獻,。記得有位政治家說過,衡量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可以看這個國家的人們怎樣對待動物,、婦女、老人和弱者,。深圳不僅有GDP的速度,,有科技的硬核,從《用愛吻你的痛》這里我們也感受到它人性的溫度,。李燕燕的《無聲之辯》為讀者打開了一個鮮為人知的“無聲世界”,,作品主人公唐帥是一個成長于聾啞家庭的健全人,“中國首位手語律師”,,他讓法律細雨滋潤無助者的故事,,獨特而且有社會與人性的五味。地鐵民警連忠誠的觀察手記《有一段路,,我們相遇在地鐵》,,“寫給忙忙碌碌、擦肩而過的地鐵一族”,。借助作者有心的觀察和講說,,知道原來我們不太留意的地鐵時空,其實也有許多的精彩與況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