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丏尊(1886—1946),,浙江上虞人,,中國現(xiàn)代著名語文教育家、出版家。1905年赴日本留學,,1907年回國,,開始教書和編輯生涯,先后執(zhí)教于浙江兩級師范學堂,、長沙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上虞春暉中學等校;1926年起擔任上海開明書店總編輯,,期間譯介出版了大量中外名著,,并編輯發(fā)行《中學生》《新少年》《新女性》《救亡報》等進步報刊,與葉圣陶一起編寫了多套語文教材,,著譯輯為《夏丏尊文集》,。 前天我曾對中學生諸君講過一次話,題目是“閱讀什么”,。今天所講的,,可以說是前回的連續(xù)題目,是“怎樣閱讀”,。前回講“閱讀什么”,,是閱讀的種類,今天講“怎樣閱讀”,,是閱讀的方法,。 “怎樣閱讀”和“閱讀什么”一樣,也是一個老問題,,從來已有許多人對于這問題說過種種的話,。我今天所講的也并無前人所沒有發(fā)表過的新意見、新方法,,今天的話是對中學生諸君講的,,我只希望我的話能適合于中學生諸君就是了。 我在前回講“閱讀什么”的時候,,曾經(jīng)把閱讀的范圍劃成三個方面:第一是關于職務的書,,第二是參考的書,第三是趣味或修養(yǎng)的書,。中學生的職務在學習,,中學校的課程,中學校的各科教科書屬于第一類,;學習功課的時候須有別的書籍做參考,,這些參考書屬于第二類;在課外選擇些合乎自己個人趣味或有關修養(yǎng)的書來閱讀,,這是第三類,。今天講“怎樣閱讀”,,也仍想依據(jù)這三個方面來說。 先講第一類關于諸君職務的書,,就是教科書,。擺在諸君案頭的教科書有兩種性質(zhì)可分,一種是有嚴密的系統(tǒng)的,,一種是沒有嚴密的系統(tǒng)的,。如算學、理化,、地理,、歷史、植物,、動物等科的書,,都有一定的章節(jié),一定的前后次序,,這是有系統(tǒng)的,。如國文讀本,英文讀本,,就定不出嚴密的系統(tǒng),,一篇韓愈的《原道》可以收在初中國文第一冊,也可以收在高中國文第二冊,;一篇富蘭克林的傳記,,可以擺在初中英文第三冊,也可以擺在高中英文第二冊,。諸君如果是對于自己所用著的教科書留心的,想來早已知道這情形,。這情形并不是偶然的,,可以說和學科的性質(zhì)有關。有嚴密的系統(tǒng)的是屬于一般的所謂科學,,像國文,、英文之類是專以語言文字為對象的,除文法,、修辭教科書外,,一般所謂讀本、教本,,都是用來做模范做練習的工具的東西,,所以本身沒有嚴密的系統(tǒng)。教科書既然有這兩種分別,,閱讀的方法就也應該有不同的地方,。 如果把閱讀分開來說,一般科學的教科書應該偏重于閱,語言文字的教科書應該偏重在讀,。 一般科學的教科書雖也用了文字寫著,,但我們學習的目標并不在文字上,譬如說,,我們學地理,、學化學,所當注意的是地理,、化學書上所記著的事項本身,,這些事項除圖表外還用文字記著,但我們不必專從文字上記憶揣摩,,只要從文字去求得內(nèi)容就夠了,。至于語言文字的學科就不同,我們在國文教科書里讀到一篇文章——假定是韓愈的《畫記》,,這時我們不但該知道韓愈這個人,,理解這篇《畫記》的內(nèi)容,還該有別的目標,,如文章的結構,、詞句的式樣、描寫表現(xiàn)的方法等等,,都得加以研究,。如果讀韓愈的《畫記》,只知道當時曾有過這樣的畫,,韓愈曾寫過這樣的一篇文章,,那就等于不曾把這篇文章當做國文功課學習過。我們又在英文教科書里讀華盛頓砍櫻桃樹的故事,,目的并不在想知道華盛頓為什么砍櫻桃樹,,砍了櫻桃樹后來怎樣,乃是要把這故事當做學習英文的材料,,收得英文上種種的法則,。 所以閱讀兩個字不妨分開來用,一般科學的教科書應懂它的內(nèi)容,,不必從文字上去瞎費力,,只要好好地閱就行,像國文,、英文兩門是語言文字的功課,,應在形式上多用力,只閱不夠,,該好好地讀,。 不論是閱還是讀,,對于教科書該毫不放松,因為這是正式功課,,是諸君職務上的工作,。有疑難,得去翻字典,;有問題,,得去查書。這就是所謂參考了,。參考書是為用功的人預備的,,因為要參考先得有參考的項目或問題,這些項目或問題,,要閱讀認真的人才會從各方面發(fā)現(xiàn),。這理由我在前回已經(jīng)講過,諸君聽過的想尚還能記憶,,不多說了?,F(xiàn)在讓我來說些閱讀參考書的時候該注意的事情。 第一,,我勸諸君暫時認定參考的范圍,,不要把自己所要參考的項目或問題拋荒。我們查字典,,大概把所要查的字或典故查出了就滿足,,不會再分心在字典上的??墒侨绻亲值湟酝獾膮⒖紩?,一不小心,往往有輾轉(zhuǎn)跑遠的事情,。舉例來說,,你讀《桃花源記》,為了“烏托邦思想”的一個項目,,去把馬列斯的《理想鄉(xiāng)消息》來做參考書讀,是對的,,但你得暫時記住,,你所要參考的是“烏托邦思想”,不是別的項目,。你不要因讀了馬列斯的這部《理想鄉(xiāng)消息》就把心分到很遠的地方去,。馬列斯是主張美術的,是社會思想家,,你如果不留意,,也許會把所讀的《桃花源記》忘掉,,在社會思想、美術等等的念頭上打圈子,,從甲方面轉(zhuǎn)到乙方面,,再從乙方面轉(zhuǎn)到丙方面,結果會弄得頭腦雜亂無章,。我們和朋友談話的時候,,常有把話頭遠遠地扯開去,忘記方才所談的是什么的,。這和因為看參考書把本來的題目拋荒,,情形很相像。懂得談話方法的人,,碰到這種情形常會提醒對方把話說回來,,回到所要談的事情上去??磪⒖紩臅r候,,也該有同樣的主意,和自己所想?yún)⒖嫉念}目無直接關系的方面,,不該去多分心,。 第二,是勸諸君乘參考之便,,留意一般書籍的性質(zhì)和內(nèi)容大略,。除了查檢字典和翻閱雜志上的單篇文字以外,所謂參考書者,,普通都是一部一部的獨立的書籍,。一部書有一部書的性質(zhì)、內(nèi)容和組織式樣,,你為了參考,,既有機會去見到某一部書,乘便把這一部書的情形知道一些,,是并不費事的,。諸君在中學里有種種規(guī)定要做的工作,課外讀書的時間很少,,有些書在常識上,、將來應用上卻非知道不可,例如,,我們在中學校里不讀《二十五史》《十三經(jīng)》,,但《二十五史》《十三經(jīng)》是怎樣的東西,卻是該知道的常識,。我們不做基督教徒,,不必讀圣書,,但《新約》和《舊約》的大略內(nèi)容,卻是該知道的常識,。如果你讀歷史課,,對于“漢武帝擴展疆土”的題目,想知道得詳細一點,,去翻《史記》或是《漢書》,,這時候你大概會先翻目錄吧;你翻目錄.一定會見到“本紀”“列傳”“表”“志”或“書”等等的名目,,這就是《史記》或《漢書》的組織構造,。你讀了里面的《漢武帝本紀》一篇,或全篇里的幾段,,再把這些目錄看過,,你就算是對于《史記》或《漢書》發(fā)生過關系,《史記》《漢書》是怎樣的書,,你可懂得大概了,。再舉一個例來說,你從植物學或動物學教師口里聽到“進化論”的話,,你如果想對這題目多知道些詳細情形,,你可到圖書館去找書來看。假定你找到了一本陳兼善著的《進化論綱要》,,你可先閱序文,,看這部書是講什么方面的,再查目錄,,看里面有些什么項目,。你目前所參考的也許只是其中一節(jié)或一章,但這全書的概括知識,,于你是很有用處的,。你能隨時留心,一年之中,,可以收得許多書籍的概括的大略知識,,久而久之,你就知道哪些書里有些什么東西,,要查哪些事項,,該去找什么書,翻檢起來,,非常便利。 以上所說的是關于參考書的話,。參考書因參考的題目隨時決定,,閱讀參考書的時候,,要顧到自己所參考的題目,勿使題目拋荒,,還要把那部書的序文,、目錄留心一下,記個大略情形,,預備將來的翻檢便利,。 以下應該講的是趣味修養(yǎng)的書,這類的書,,我在上回曾經(jīng)講過,,種數(shù)不必多,選擇要精,。一種書可以只管讀,,讀到厭倦才止。這類的書,,也該盡量地利用參考書,。例如:你現(xiàn)在正讀著杜甫的詩集,那么有時候你得翻翻杜甫的傳記,、年譜以及別人詩話中對于杜詩的評語等等的書,。你如果正讀著王陽明的《傳習錄》,你得翻翻王陽明的集子,、他的傳記以及后人關于程,、朱、陸,、王的論爭的著作,。把自己正在讀著的書做中心,再用別的書來做幫助,,這樣,,才能使你讀著的書更明白,更切實有味,,不至于犯淺陋的毛病,。 上面所講的是三種書的閱讀方法。 關于閱讀兩個字的本身,,尚有幾點想說說,。我方才曾把教科書分為兩種性質(zhì),一種是屬于一般的科學的,,有嚴密的系統(tǒng),,一種是屬于語言文字的,沒有嚴密的系統(tǒng),。我又曾說過,,屬于一般科學的該偏重在閱,,屬于語言文字的,只閱不夠,,該偏重在讀?,F(xiàn)在讓我再進一步來說,凡是書都是用語言文字寫成的,,照普通的情形看來,,一部書可以含有兩種性質(zhì):書本身有著內(nèi)容,內(nèi)容上自有系統(tǒng)可尋,,性質(zhì)屬于一般科學,;書是用語言文字寫著的,從形式上去推究,,就屬于語言文字了,。一部《史記》,從其內(nèi)容說是歷史,,但是也可以選出一篇來當做國文科教材,。諸君所用的算學教科書,當然是屬于科學一類的,,但就語言文字看,,也未始不可為寫作上的參考模范。算學書里的文章,,樸實正確,,秩序非常完整,實是學術文的好模樣,。這樣看來,,任何書籍都可有兩種說法,如果就內(nèi)容說,,只閱可以了,,如果當做語言文字來看,那么非讀不可,。 這次播音,,教育部托我擔任的是中學國語科的講話,我把我的講話限在閱讀方面,。我所講的只是一般的閱讀情形,,并未曾專就國語一科講話。諸君聽了也許會說我的講話不合教育部所定的范圍條件吧,。我得聲明,,我不承認有許多獨立存在的所謂國語科的書籍,書籍之中除了極少數(shù)的文法、修辭等類以外,,都可以是不屬于國語科的,。我們能說《論語》《孟子》《莊子》《左傳》是國語嗎?能說《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也是國語嗎,? 可是如果從形式上著眼,當做語言文字來研究,,那就沒有一種不是國語科的材料,,不但《論語》《孟子》《莊子》《左傳》是國語,《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也是國語,,諸君的物理教科書,、植物教科書也是國語,甚至于張三的賣田契,、李四的家信也是國語了,。我以為所謂國語科,就是學習語言文字的一種功課,;把本來用語言文字寫著的東西,,當做語言文字來研究,來學習,,就是國語科的任務,。所以我只講一般的閱讀,不把國語科特別提出,。這層要請諸位注意,。 把任何的書,從語言文字上著眼去學習研究,,這種閱讀,,可以說是屬于國語科的工作。閱讀通??煞譃閮煞N,,一是略讀,一是精讀,。略讀的目的在理解,,在收得內(nèi)容;精讀的目的在揣摩,,在鑒賞,。我以為要研究語言文字的法則,該注重于精讀,。分量不必多,,要精細地讀,好比臨帖,我們臨某種帖,,目的在筆意相合,,寫字得它的神氣,并不在乎抄錄它的文字,。假定這部帖里共有1000個字,,我們與其每日瞎抄一遍,全體寫1000個字,,倒不如揀選10個或20個有變化的有趣味的字,,每字好好地臨幾遍,來得有效,。諸君讀小說,,假定是茅盾的《子夜》,如果當做語言文字學習的話,,所當注意的不該單是書里的故事,,對于書里面的人物描寫、敘事的方法,、結構照應以及用辭,、造句等等該大加注意。諸君讀詩歌,,假定是徐志摩的詩集,,如果當語言文字學習的話不但該注意詩里的大意,還該留心它的造句,、用韻,、音節(jié)以及表現(xiàn)、想象,、對仗,、風格等等的方面。語言文字上的變化技巧,,其實并不十分多的,,只要能留心,在小部分里也大概可以看得出來,。假定一部書有500頁,,每一頁有1000個字,如果第一頁你能看得懂,,那么我敢保證,,你是能把全書看懂的。因為全書所有的語言文字上的法則在第一頁1000字里面大概都已出現(xiàn),。舉例來說,,文法上的法則,,像動詞的用法、接續(xù)詞的用法,、形容詞的用法,、助詞的用法以及幾種句子的結合法,都已出現(xiàn)在第一頁了,。 為了時間關系,,我的話就將結束。我所講的話,,亂雜疏漏的地方自己覺得很多,,請諸君帶去求教師替我修正。關于中學國語科的閱讀,,我?guī)啄昵霸l(fā)表過好些意見,所說的話和這回大有些不同,。記得有兩篇文章,,一篇叫做《關于國文的學習》,載在《中學各科學習法》(《開明青年叢書》之一)里,,還有一篇叫《國文科課外應讀些什么》,,載在《讀書的藝術》(《中學生雜志叢刊》之一)里,諸君如未曾看到過的,,請自己去看看,,或者對于我這回的講話,可以得到一些補充,。我這無聊的講話,,費了諸君許多課外的時間,對不起得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