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就是詩人的心靈與最高理性之間的媒介?!薄R丁 巴比松畫派(Barbizon School),,是法國19世紀興起的一個風景畫派。19世紀30—40年代,,一批法國畫家被巴黎南郊楓丹白露森林以及巴比松田園牧歌式的風景所吸引,,陸續(xù)來此定居或時常往返于此,主要成員有:盧梭,、柯羅,、米勒、杜比尼,、迪亞茲,、特羅容、杜普雷等,。 他們崇奉啟蒙主義思想家“回歸自然”的信條,,把“面向自然,,對景寫生”作為自己的創(chuàng)作方法和宗旨。他們以現(xiàn)實主義的手法表現(xiàn)大自然四季晨昏的景致變化和自然生命的內(nèi)在節(jié)律,,表達畫家對自然的真誠感受與虔敬之愛,,逐漸形成美術(shù)史上一個承前啟后的著名畫派——巴比松畫派。 本次線上展覽分為五個單元:【法式風情小鎮(zhèn):巴比松】,、【樸素藝術(shù)的旗手:盧梭】,、【禮贊自然的畫家:柯羅】、【表現(xiàn)農(nóng)村風情的大師:米勒】,、【面向自然:用顏料寫詩】,。 01 1 法式風情小鎮(zhèn):巴比松 巴比松為法國巴黎楓丹白露森林進口處,風景優(yōu)美,。 走入楓丹白露森林,,遠一點,再遠一點,,直到森林盡頭,,便來到了這個優(yōu)雅迷人的世外桃源。陽光和時間仿佛可以在這里駐足,,寧靜的空氣里流動著富裕與安逸的氣息,。 距巴黎南郊約50公里處的這個村莊小鎮(zhèn)——巴比松,以其原生態(tài)的風光,,吸引了大批藝術(shù)家來此尋找創(chuàng)作靈感,。巴比松鄰近楓丹白露城堡,選個陽光燦爛的假日去探索一下,,絕對是個不錯的選擇,。 ▲風情小鎮(zhèn):巴比松 小鎮(zhèn)在藝術(shù)的熏陶下,似乎所有的東西都散發(fā)著藝術(shù)氣息,。法國人說,巴比松是讓人心靈放松的好地方,,走在巴比松的老街上,你會忘記生活中的俗事和瑣事,,驚嘆和忘情于街道石墻上琳瑯滿目的大師名作,。是的,這里宛如一個露天博物館,,整個村落布滿了畫廊和畫作,。 “巴比松畫派”的作品被制作成馬賽克,裝飾著街道的墻壁,。小鎮(zhèn)本身就是一幅美麗的風景畫,。陽光和時間仿佛可以在這里駐足,,寧靜的空氣里流動著富裕與安逸的氣息。世界名畫《拾穗者》,,便是巴比松畫派的代表作品,,描述著這個優(yōu)雅迷人的世外桃源…… ▲米勒的《拾穗者》被制作成馬賽克 今天的巴比松,村舍已變成畫廊,,展覽著當今流行的各種風格流派的繪畫,。巴比松的街道非常迷人,琳瑯滿目的街邊小店,,花店,、甜品店、手工店,、水果店,、畫廊、書店,,給人一種很精致的感覺,。當藝術(shù)遇見大自然,一個獨特的流派從此誕生,;當藝術(shù)家們愛上大自然里的風景,,一個偏僻的村落于是脫胎換骨,成為世界矚目的藝術(shù)小鎮(zhèn),。巴比松,,這個被來自法國乃至世界各地藝術(shù)家們青睞的地方,經(jīng)過藝術(shù)家們長久的洗禮,、點化和熏染,,終于蛻變?yōu)橐黄囆g(shù)凈土,“巴比松畫派”在這里誕生,。 02 2 樸素藝術(shù)的旗手:盧梭 巴比松畫派代表畫家盧梭,、柯羅、米勒以及迪亞茲,、特羅容,、杜比尼、杜普雷等人,,被稱為“巴比松七星,。” 主將泰奧多爾·盧梭(Theodore Rousseau)(1812年 - 1867年),,是最早定居于巴比松的畫家,,可以稱得上是巴比松畫派的元老和代表。他一生中的大半時間是在這兒度過,以描繪法國自然風光為主要題材,,盧梭的畫風沉郁渾穆,,擅描繪樹木的性格和森林沼澤的深邃。代表作:《橡樹》,。 ▲(法)泰奧多爾·盧梭 A Meadow Bordered by Trees《樹木環(huán)繞的草地》 1845年 41.6cmx61.9cm 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藏 盧梭在法國各省進行頻繁的寫生,。1844年,他來到了西南部的朗德斯地區(qū),,在那里他的作品表現(xiàn)出了鮮明的觀察力和細致的執(zhí)行力,。與他同時期的很多風景畫一樣,盧梭用平行的線條排列了遙遠的地平線,,這是一種他稱之為“平面”的構(gòu)圖方式,。 ▲(法)泰奧多爾·盧梭 《橡樹》 1852年 64cmx100cm 巴黎盧浮宮藏 這幅作品《橡樹》是泰奧多爾·盧梭的代表作。盧梭秉有詩人的氣質(zhì),,他的畫作不僅表現(xiàn)晨光暮色時幽密的夢境,,而且抉發(fā)大自然蘊藏的生氣。這幅有著濃郁的大自然史詩味道的風景畫,,以幾顆碩大的橡樹為題,,大膽運用鮮艷明麗的色彩來表現(xiàn)光的明亮,將巨大的橡樹襯托得更加蔥郁茂密,,一種雄偉,、自然、神奇的力量就這樣凸現(xiàn)出來,。因此,,他的風景畫不僅真切、生動,,也使人為之震撼,。 ▲(法)泰奧多爾·盧梭 A River Landscape《河流景觀》 41.6cmx63.2cm 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藏 泰奧多爾·盧梭被認為是巴比松畫派中最光輝最敏感的代表,16歲去楓丹白露森林作畫,,開始加入巴比松畫家行列,。他一生酷愛自然,如癡如醉,,他常常帶著牛奶和面包從早到晚不停步行于自然中觀察,、寫生,爾后創(chuàng)作,。在盧梭的風景畫中,,所表現(xiàn)的是法國鄉(xiāng)村景色的陽剛氣質(zhì)之美,他注重構(gòu)圖和對光的描繪,。 ▲(法)泰奧多爾·盧梭 View of the Plain of Montmartre《蒙馬特平原景觀》 蒂森博物館藏 在這幅作品中,平原位于風景的中心,被強烈的陽光照亮,。背景是蒙馬特的山丘,,我們可以看到兩座著名的磨坊,人物在盧梭的作品中只占有很小的位置,,僅作為作品的附件,,一個不重要的小插曲,幾乎消失在整個外部景觀中,。盧梭的畫總給人留下一種孤獨的印象,。 ▲(法)泰奧多爾·盧梭 Sunset in the Auvergne《奧弗涅的日落》 1844年 23.9cmx20.5cm 英國國家美術(shù)館藏 筆觸粗獷,云不再是靜靜地漂流,,而是翻滾,,這或許是盧梭的激情表露,可誰沒有激情澎湃的時候,?即使這樣,,草地依然平坦,天空依然明亮,。 ▲(法)泰奧多爾·盧梭 Edge of the Forest, Sun Setting《森林邊際的夕陽》 62.87cmx41.28cm 洛杉磯郡立藝術(shù)博物館藏 盧梭重視塑造自然界中物體的造型,,注重構(gòu)圖所能顯示的意境和對光的描繪,光在他的畫中不是一個憑借物,,而是主題生命之外溢,。光是大自然的生命,被巴比松畫派捕捉到了,,并嘗試表現(xiàn)了出來,,這就啟發(fā)了后來的印象派。他的影響是巨大的,,不僅表現(xiàn)在其藝術(shù)思想方面,,還表現(xiàn)在繪畫技法上的創(chuàng)新,大約在1860年,,他試圖通過逗號狀純色小筆觸的并置再現(xiàn)空氣的明亮效果,,他教授給莫奈和西斯萊的這種技法后來發(fā)展成了印象派畫家們特有的繪畫技法。 03 3 禮贊自然的畫家:柯羅 柯羅(Corot Camille 1796—1875),,風景畫家和人物畫家,,受意大利古典畫家的影響,以抒情的風格描繪風景,。色調(diào)朦朧,,意境深遠,使人感到寧靜憂郁的氣氛,。代表作《孟特芳丹的回憶》以綠銀灰色,,再現(xiàn)大自然的幽靜和無限詩意,。 ▲(法)卡米耶·柯羅 Souvenir of Mortefontaine《孟特芳丹的回憶》 1864年 65.5cmx89cm 法國盧浮宮博物館藏 這是柯羅最富詩意的杰作之一,也是最成功的一幅,。它吸收了屬于真實世界的現(xiàn)實主義元素,,卻以一種浪漫主義的方式創(chuàng)造出一幅夢幻般的圖景??铝_的作品可謂是在現(xiàn)實主義與印象主義之間搭建了橋梁,。1860年代起,柯羅漸漸對攝影藝術(shù)產(chǎn)生了興趣,,這幅作品非常清晰地反映了這一轉(zhuǎn)向,,因為它類似于一幅早期的模糊的風景照片。與大部分的風景作品不同,,這幅作品并非直接來源于現(xiàn)實生活,,而是柯羅依據(jù)自己的記憶繪畫的,在這里,,光影灑弄著水面和樹葉,。 19世紀40年代,柯羅試圖將室外捕捉到的“印象”變?yōu)檎降?、充滿感情的,、富有詩意的風景畫。這個想法成為繪制此畫的動機,。瓦茲省的英式公園的景色,,為他提供了創(chuàng)作靈感。這幅畫在1864年的沙龍上展出,,它被列入拿破侖三世的收藏名單,。在楓丹白露收藏一段時間后,于1889年進入盧浮宮,。 ▲(法)卡米耶·柯羅 Le Lac《湖》速寫 12.2cmx14.4cm 柯羅的生活就是到法國各地研究人們的生活,,然后在畫坊里完成作品,再提交展會展出,。按照歷史繪畫的傳統(tǒng),,他在畫坊內(nèi)將在室外寫生的素材,素描,、速寫,、風景、人物等進行重新構(gòu)圖,。 ▲(法)卡米耶·柯羅 The Lake 《湖邊的景色》 1861年 133cmx157.5cm 柯羅屬于巴比松畫派,,但居住在巴比松的時間并不長,,他喜歡旅行,,1826一1828年首次到意大利留學,?;貒?,在楓丹白露,、布列塔尼等地旅行,,在巴比松小住,,確立了他抒情風景畫派的基本風格,。其后,,他3次赴意大利,畫了許多優(yōu)美的風景,,他對光和空氣的描繪,,常常被認為是印象主義畫家的先驅(qū)者。這一點尤其突出地表現(xiàn)在陽光的明亮,,他一反過去畫家把暗部畫得很暗的做法,,而努力使暗部畫得透明、鮮艷,,從而使整個畫面的亮度大大提高,。 ▲(法)卡米耶·柯羅 The Environs of Paris《巴黎郊區(qū)》 1860年 34.3cmx51.4cm 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藏 同盧梭、米勒等巴比松派畫家一樣,,柯羅在對大自然的謳歌中,,展現(xiàn)了自己溫柔多情的性格。他畢生徜徉在大自然中,,著意臨摹自然界的神奇與妙曼,,他將大自然造化的一切進行藝術(shù)的再現(xiàn)。他的風景畫,,盡顯自然之美,、田園之美,既融合了古典主義的典雅,,又蕩漾著理想主義的浪漫,,還蘊涵著現(xiàn)實主義的真切。他被公認為是19世紀最偉大的風景畫家之一,。 ▲(法)卡米耶·柯羅 Dance of the Nymphs《早晨(仙女之舞)》 1850年 奧賽博物館藏 在他的畫作《早晨(仙女之舞)》中,,仙女們?yōu)榱嗽缟系奈璧付奂跇潢幯谟诚碌囊黄种锌盏厣稀_@篇空地的邊緣藏在深深的陰影之中,,背景是高高樹木的濃密的樹葉,。整個場景沐浴在銀綠色的光線之中。這創(chuàng)造了一種超凡脫俗的氣氛,,同時也強調(diào)了聚會的重要性,,批評家埃米爾·左拉將其詩意的描繪為人類形象與自然的統(tǒng)一,“神奇的樹葉”,,“微笑著,,帶著露水的清晨日出”和仙女們”清澈的形象“之間的聯(lián)姻,。蒼白的天空上面漂浮的云彩,和樹枝與樹葉結(jié)合,,而他們的邊界消失在一片光線之中,。這些形象附和著植物、清晨特殊的氣氛在所有形象身上發(fā)揮了統(tǒng)一的效果,。很多向外伸展的胳膊,,或是先一個仙女在急于回應(yīng)樹枝和樹干的時候,向前傾斜的姿勢,,都使得仙女們看上去像是更鮮活的植物,。 ▲(法)卡米耶·柯羅 Forest of Fontainebleau《楓丹白露森林》 1834年 175.6cmx242.6cm 美國國家美術(shù)館藏 在一八三一年的巴黎沙龍,這幅畫被放在“歷史風景”一類展出,,這是為了能夠?qū)L景畫提高為一個畫的種類,,因歷史因素的存在而變得尊貴。當然,,對于柯羅來說,,重要的主題仍然還是楓丹白露森林的風景,它還被浪漫地表現(xiàn)為大自然的宏偉,,在大自然籠罩之下的唯一的人類形象有著賦予主題以歷史內(nèi)涵的功能,,但是,由于比例上的絕對劣勢,,與櫟樹和巖石相比,,它幾乎被消除。借一八三一年沙龍的展示機會而發(fā)表了這幅畫,,屬于畫家的正式創(chuàng)作,。 這幅畫的創(chuàng)作仍然是屬于學院類型的,柯羅以在露天畫速寫和草圖作為準備,,然后在自己的畫室里完成這幅畫,。面對大自然的美,他似乎持一種謙卑的態(tài)度,,表現(xiàn)其野性的美,,而沒有任何要對它加以整理安排的企圖。在一幅歷史風景畫中,,一切都通過對于大自然的熱情研究而起著作用,,人類形象在這里的唯一功能就是提升種類的品質(zhì),是自然的因素使人能夠根據(jù)在原始而茂密的樹枝間開辟道路的光而構(gòu)造景深,。 ▲(法)卡米耶·柯羅 A Woman Reading《閱讀中的女子》 1869年 54.3cmx37.5cm 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藏 柯羅并不像其他巴比松風景畫家那樣純粹的畫風景畫,,他還是一名卓越的人物畫家。這幅《閱讀中的女子》畫中的年輕女子,,就像他畫的自然風景那樣,,清純,、樸實、沉著,,優(yōu)雅自如的姿態(tài),,寧靜安詳?shù)谋砬椋逍慵冋娴娘L度,??铝_的女性人物肖像既沒有古典主義的典雅和拘泥,也沒有浪漫主義的放縱和瀟灑,,他的人物姿色平常,,但卻隨意樸實,端莊嚴肅中帶著沉思和憂郁,。 ▲(法)卡米耶·柯羅 The Woman with a Pearl《戴珍珠頭飾的女郎》 70cmx55cm 法國巴黎盧浮宮藏 畫作《戴珍珠頭飾的女郎》是畫家柯羅創(chuàng)作于1868至1870年間的一幅油畫,現(xiàn)藏于巴黎盧浮宮,。 這是一幅色彩優(yōu)美的肖像杰作,,它描繪一個戴著用樹葉編的“花環(huán)”的青年女子。一片樹葉在她的前額投下了影子,,觀眾把這個影子誤認作珍珠,。這雖是一個錯覺,卻包含著對這幅畫的真理性的判斷,。這幅油畫在世界十大名畫排行榜中名列第七,。 04 4 表現(xiàn)農(nóng)村風情的大師:米勒 米勒(Jean-Francois Millet,1814-1875),法國巴比松畫派的代表畫家,,法國近代繪畫史上最受人民愛戴的畫家,。他那純樸親切的藝術(shù)語言,尤其被廣大法國農(nóng)民所喜愛,。 他以表現(xiàn)農(nóng)民題材為主,,被認為是寫實主義代表畫家之一,藝術(shù)手法樸實厚重,,形式概括簡略,,所畫農(nóng)民形象崇高莊嚴,有紀念碑效果,,充滿人道主義情感,,他主要以默畫方式創(chuàng)作。代表作《晚鐘》表現(xiàn)在田里勞動的青年農(nóng)民夫婦,,聽到從遠處教堂傳來鐘聲,,兩人合掌佇立,祈禱上蒼的場景,。人物以剪影方式出現(xiàn),,手法概括,,畫面氣氛寧靜單純?!妒八胝摺访枥L在秋天陽光下,,三個農(nóng)婦拾撿麥田中遺落的麥穗。人物彎腰,,看不到面部形象,,但她們的身姿如紀念碑般厚實凝重,體現(xiàn)剛健有力的審美情調(diào),。 ▲(法)讓·弗朗索瓦·米勒 The Angelus《晚鐘》 1859年 55cmx66cm 奧賽博物館藏 這幅作品是米勒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描述一對農(nóng)民夫婦在遠處教堂鐘聲響起時,放下手上的工作,,虔誠的祈禱,。色調(diào)上,暮色沉沉,,農(nóng)夫脫帽農(nóng)婦合掌祈禱,,黃褐色調(diào)莊嚴溫暖,地平線與人物恰組成兩個端肅的十字,,可用上溫克爾曼用來評述古希臘雕塑的名句,,“高貴的單純,靜穆的偉大”,。 ▲(法)讓·弗朗索瓦·米勒 The Gleaners《拾穗者》 1857年 83cmx110cm 奧賽博物館藏 《拾穗者》也是米勒的代表作品之一,,一幅真實、親切而又給人以豐富聯(lián)想的農(nóng)村勞動生活的圖畫,。米勒是十九世紀法國現(xiàn)實主義大師,,他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以農(nóng)民題材為主的油畫、素描,、版畫,,至今仍給我們深刻的啟示與鼓舞。 米勒以直率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和平和的心態(tài)注重農(nóng)民日常生活的刻畫,。 ▲(法)讓·弗朗索瓦·米勒 Shepherdess and Her Flock《牧羊女與羊群》 1864年 36.4cmx47.5cm 保羅·蓋蒂博物館藏 這幅作品的特征是平靜祥和,。畫面中,年輕的牧羊女(也許是畫家的女兒裝扮的)披著羊毛披肩,,圍著紅色的頭巾,,站在羊群前。她低著頭,,認真地編織著手里的東西,,單調(diào)的風景不間斷地延伸到天邊,她獨自與她的羊群為伴。夕陽的光芒照在羊群身上,,形成起伏的片片光斑,。這個場景令人產(chǎn)生憂郁感。米勒對細節(jié)的觀察細致入微,,比如前景中地上的小花,。他將藍色、紅色和金色完美和諧地運用在一起,。米勒同一題目的繪畫至少有4件這樣的作品,,這幅藏于保羅·蓋蒂博物館。 凡高一向?qū)γ桌胀瞥鐐渲?,他對米勒的敬仰終生未改,。整整十年間,凡高無間歇地臨摹著米勒的畫作,,數(shù)量不下百幅,,可以說米勒是凡高的啟蒙老師。 ▲讓·弗朗索瓦·米勒 播種者 1850年 101cm×82.5cm 美國波士頓美術(shù)館藏 ▲文森特·凡·高 播種者(仿米勒) 1881年 48.1cmx36.7cm 凡·高博物館藏 蒼涼的麥田里,,播種者闊步揮臂,,撒播著希望的種子。飛鳥在空中盤旋,,尋覓食物,掠奪播下的種子——正是一幅人與大自然關(guān)系的壯麗圖景,。 ▲米勒《第一步》 ▲凡高《第一步》 這幅作品是凡高在1890年臨摹自米勒的同名作品,。 畫面依然是一塊農(nóng)村的耕地,背面是農(nóng)民的房屋,,同樣是一對夫婦幫助小女兒學步,。雖是凡高臨摹米勒的作品,但是整幅畫都顯露出凡高個人的風格,。作品平凡,、躍動又充滿親情,讓整個畫面從米勒溫馨,、和諧,、慈愛過渡到凡高的勇氣、力度與斑斕的色彩,。 ▲(法)讓·弗朗索瓦·米勒 The Sheepfold, Moonlight《月光下的羊圈》 1856-1860 45.3cmx63.4cm 沃爾特斯藝術(shù)博物館藏 在這個夜晚的景色中,,月亮發(fā)出一道神秘的光,穿透平原大地,,穿過巴比松與夏伊村子,。米勒在這里想要表達牧羊人的孤獨:噢,我希望所有看到我作品的人都能夠感受到夜晚的輝煌與恐怖,!一個人應(yīng)該有能力讓別人聽到這寂靜的歌曲,,空氣中的耳語,,他們應(yīng)該感受到自然的無限…… 作為一個歐洲的繪畫流派,巴比松畫派對中國繪畫的發(fā)展也產(chǎn)生過十分重要的影響,。陳丹青說過,,他在創(chuàng)作上一個重要的藝術(shù)語言的轉(zhuǎn)機正是來源于巴比松畫派。 ▲陳丹青 西藏組圖——進城之三 1981年 86cm×60cm 陳丹青于80年代初曾被國中同仁認為是當時最具才華的油畫家,,甚至直至今日,,油畫圈仍存在著“陳丹青情結(jié)”?!段鞑亟M畫》在美術(shù)界及文藝界引起很大轟動,,持續(xù)獲得廣泛的關(guān)注、評論,、研究與影響,。繪畫的動機可以是一念之間,1978年來華的法國鄉(xiāng)村繪畫大展于陳丹青是一個契機,,算得上是《西藏組畫》的引子,。法國鄉(xiāng)村繪畫的代表人物——即那次大展中打動陳丹青的幾位藝術(shù)家——是柯羅、米勒等人,。他們的貢獻與價值,,除去繪畫技巧的更新,更多的是不媚俗的獨立姿態(tài),。 05 5 面向自然:用顏料寫詩 巴比松畫派有著共同的追求,,卻又各有所長。 盧梭最愛的是橡樹的“精神氣質(zhì)”,,柯羅則愛湖邊楊柳的樹影婆娑,,米勒最愛畫農(nóng)民題材,除了這幾位代表畫家,,其他巴比松畫家也是各有所長,,杜普雷擅長天空的描繪;杜比尼醉心水波的微妙變化,是最善于畫水的畫家;迪亞茲用厚涂顏料描繪陽光斑駁的風景,,閃爍著瓷畫和寶石般迷人的異彩;特羅容把眼光投注到特色畜牧業(yè)場景,。 杜比尼 杜比尼(Charles-Francois Daubigny,1817-1878),全名查里·法蘭斯瓦·杜比尼,,被稱為“畫水的貝多芬”,。 他出生于法國一個藝術(shù)世家,從小跟隨父親學畫,,巴比松畫派代表人物,,以描繪法國自然風光和田園鄉(xiāng)村生活為主,善長于對自然光影的描繪。杜比尼擺脫了帶有古典傾向和自然主義色彩的如實描繪,,大塊面的用筆和厚涂使之成為較早的印象派先行者,,喜歡描繪風景中融入河流的場景,他對水的研究使他成為巴比松畫派中最善畫水的畫家,。其作品的樸實和對自然光與色的卓越把握,,使他大受稱贊,甚至柯羅認為他對生活情調(diào)的如實寫照和生動氣息超過了盧梭,。 ▲(法)夏爾·弗朗索瓦·杜比尼 Le printemps《春天的景色》 1862年 133cmx240cm 慕尼黑老繪畫陳列館藏 杜比尼,,自幼從父學畫,1834年就曾在楓丹白露長時間戶外寫生,。1852年以后他的畫主要都是在戶外完成的,,他用筆輕快,畫面自然生動,,秀麗清新,。40歲時自己買了一條小船,在船上安置一個畫室,,起名 “波舟”,,他乘著波舟號沿著瓦茲河觀察描繪兩岸風光,這種深入自然,,對景寫生的方式,,對后來的印象派畫家影響很大,莫奈也學他造了一個“水上畫室”,。杜比尼的畫面多為陽光普照,,充滿光感;他的構(gòu)圖多為橫幅取景,,具有明朗開闊之感,充滿自然的生機,。 杜普雷 居勒·杜普雷(Jules Dupre,,1811年-1889年),巴比松畫派中早期的代表人物,,他的人生,,基本就貫穿了整個巴比松畫派的興衰。19世紀30年代時,,這群有志青年就相伴隱居在巴比松,,開始寫生創(chuàng)作,游學荷蘭和英國,,畫出自己的風格,。到了60年代,杜普雷回到了自己在南特的家中,繼續(xù)在海邊和鄉(xiāng)間的家中創(chuàng)作,,并創(chuàng)建了法國現(xiàn)代風景學院,。 ▲(法)居勒·杜普雷 Cows Crossing a Ford《牛群過渡口》 1836年 36.2cmx62.5cm 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藏 杜普雷在30年代曾游學荷蘭和英國,這幅畫《Cows Crossing a Ford》中低矮的地平線和寬廣的天空,,顯然是受到英國著名風景畫家康斯太勃爾的影響,。 迪亞茲 納西斯·迪亞茲(Narcisse Diaz 1808-1876年)是一位帶有浪漫主義特點的畫家,迪亞茲喜歡描繪異國情調(diào),,善于處理光線,,注意畫面色彩的豐富。1837年,,他結(jié)識了盧梭,,從此不間斷地與巴比松的大師們一起創(chuàng)作,他講究效果,,講究光線的各種變幻,。 ▲(西班牙)納西斯·迪亞茲 The Storm《風暴》 1871年 61cmx77cm 英國國家美術(shù)館藏 當時法國一些青年畫家,主張描繪具有民族特色的法國農(nóng)村風景,。他們陸續(xù)來到巴比松一帶作畫,,有的定居下來,形成了畫派,。他們信奉“回到自然”,,熱情洋溢地傾訴了對自然風景的詩意感受。 這群藝術(shù)家普遍受到了當時英國風景畫家的影響,,康斯太勃爾親切自然的田園風光和透納光色并融的大自然景色令法國畫家驚嘆不已,,他們開始尋求通俗易懂的主題,讓創(chuàng)作直接來自生活和大自然,。 特羅容 康斯坦特·特羅容出生于一個瓷器裝飾家庭,,他一開始也從事這項工作,同時在瓷器上畫風景,,很快,,他就成為這一畫類的專家。他最初作品的靈感來自17世紀的荷蘭畫家,,然而在他的風景中可以看到許多從大自然中觀察來的東西,。 ▲(法)康斯坦特·特羅容 On the Way to the Market《在去市場的路上》 1859年 260.5cmx211cm 烏德勒支中央博物館藏 1843年,特羅容結(jié)識了盧梭與杜普雷,,在跟他們接觸后,,他的作品感覺更強了;然而,,特羅容不跟他們一樣試圖去表達內(nèi)心的情感,,在表現(xiàn)大自然的時候,,他總是避免戲劇化傾向。1847年他的荷蘭之行決定了他畫家生涯中的重要階段,。從波特爾那里,,特羅容學到了怎樣成為動物畫家。他畫了無數(shù)動物群,,在大量的作品中,,做到了不斷更新靈感。 此次展覽展出的是被譽為“巴比松七星”的盧梭,、柯羅,、米勒、杜普雷,、迪亞茲,、杜比尼、特羅容的部分作品,。巴比松畫派拉開了現(xiàn)實主義繪畫運動的帷幕,,開啟了印象主義風景油畫的先河,輻射了世界范圍深沉質(zhì)樸的畫風,。 如果說印象派為西方近,、現(xiàn)代繪畫打開了一座大門;那么巴比松畫派就是為西方風景畫打開了第一座大門,,可以說沒有巴比松,,就沒有真正的風景畫。 巴比松畫派主張走出畫室在自然光下對景寫生,,然后以寫生稿為基礎(chǔ),,進行風景畫創(chuàng)作。他們對景寫生,,以求獲得真實新鮮的感受和使畫面色調(diào)響亮起來的藝術(shù)主張和實踐,,給歐美風景畫家,包括印象主義畫家以重要啟示,。 這些畫家以寫實的眼光描繪風景,,用浪漫的心情表現(xiàn)自然,搭起了連結(jié)浪漫主義與寫實主義的重要橋梁,。其對于光線與氣氛的追求,以及其走入戶外寫生的創(chuàng)作方式,,也都對后來的印象主義具有莫大的影響,。之后莫奈、雷諾阿等人將巴比松畫派的現(xiàn)實主義風格發(fā)揚光大,,尋求光線和色彩帶來的效果,,同時將現(xiàn)實生活中的新變化帶入了繪畫主題中,。印象派大師畢沙羅、后印象派畫家凡高都深受巴比松畫派的影響,。 此外,,巴比松畫派也影響了陳丹青、何多苓那一代藝術(shù)家,,這是巴比松畫派對中國當代藝術(shù)啟示性開創(chuàng)性的意義,。 END 往期回顧 [ 文/編 《弘雅書房》 編輯部:冰冰 ] 官方網(wǎng)站:www.artlib.cn 合作請加微信:linjiaqi1063 歡迎評論區(qū)留言 每一個好看 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