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雪 人們總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愛 喜歡它的干凈,、潔白無瑕 喜歡下雪時的氣氛... 當你在雪地里“嗨”時 有沒有想過 這些漂亮的雪花究竟是怎么來的,? 它們的形狀為什么又不一樣呢? 雪的形成 溫度會影響雪晶的生長,,進而影響最后的形狀,。 從圖中可以看到在任何給定溫度和飽和水平條件下形成雪花的主要類型。 最大的最上鏡的六瓣星狀雪花只生長在云層溫度在-15℃左右的狹窄溫度范圍內,,針葉和柱狀物雪花最常形成于-6℃左右的云層中,。 當云層濕度較高時,會長出更精致的樹枝狀雪花晶體,,濕度較低則易形成簡單的板狀或者柱狀晶體,。 雪花的形狀 1902年Wilson Bentley拍攝的雪花形狀 隨后 很多對雪花感興趣的科學家和攝影師 都加入了拍攝雪花的隊伍 下面的動圖便是各個藝術家們拍攝的真實雪花 可以看到, 雪花并非都是我們通常認為的 六瓣狀 古人有說“鵝毛大雪” 但是雪花其實沒有那么大 一般情況下 我們能夠看到的單個雪花直徑 一般在0.5~3毫米之間 這樣微小的雪花 只有在極精確的分析天平上 才能稱出其重量 大約3000~10000個雪花加在一起才有一克重 科學家曾做了個粗略統(tǒng)計 一立方米的雪里面約有60~80億顆雪花 大約相當于世界總人口的數(shù)量 (2017年底,,世界總人口大約為75億左右) 通常我們看到的“鵝毛大雪” 其實并不是一顆雪花 而是由許多雪花粘連在一起而形成的 這種情形一般發(fā)生在溫度相對較高的情況下 此時的雪花晶體很容易互相聯(lián)結起來 這種現(xiàn)象稱為雪花的并合 對于雪花 你喜歡哪一種呢,! 資料來源 | 中國氣象報社 天津科普說等 來源:武威氣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