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子bai,、子騫,、伯牛、仲弓,、子有,、子貢、子路,、子我,、子游、子夏。 1,、顏子 顏子(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曹姓,顏氏,,名回,,字子淵,魯國寧陽(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鶴山鄉(xiāng))人,,尊稱復圣顏子,,春秋末期魯國思想家,孔門七十二賢之一,。 十四歲,,拜孔子為師,終生師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門生,。孔子對顏回稱贊最多,,贊其好學仁人,。 周敬王三十九年(公元前481年),去世,。歷代文人學士對顏回推尊有加,,配享孔子、祀以太牢,,追贈兗國公,,封為復圣,陪祭于孔廟,。 2、子騫 閔子(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87年),,名損,,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孔丘弟子,,孔門七十二賢之一,孔門十哲之一,。 閔子以孝聞名,,為二十四孝之一,孔子稱贊說:“孝哉,,閔子騫,!人不間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1074年,,齊州太守李肅之在墓前建祠祭祀,,由蘇轍撰文,、蘇軾書寫《齊州閔子祠記》的石碑,敘述了修建祠堂的經(jīng)過,。到明代,,經(jīng)歷城人劉敕發(fā)集,捐資重修了閔子騫墓和祠,,并在殿后修起了“講學堂”的東西廂房“齋”和“蘆花館”,。 3、伯牛 冉耕(前544年—,?),,字伯牛,春秋末年魯國(今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qū))人,,孔子弟子,。為孔門四科“德行”代表人物之一,受儒教祭祀,。后患惡疾,,孔子親往探望,見其垂危,,深為嘆惜,。 4、仲弓 冉雍(前522年—,?),,字仲弓,春秋末期魯國(今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qū))人,,孔子弟子,。少昊之裔,周文王之子曹叔振鐸數(shù)傳至冉離,,世居“菏澤之陽”,,人稱“犁牛氏”,受儒教祭祀,。 《冉氏族譜》稱離娶顏氏,,生長子耕,次子雍,。顏氏死,,又娶公西氏,生求,。后公西氏聞孔子設教闕里,,“命三子往從學焉”。品學兼優(yōu)。為人度量寬宏,,“仁而不佞孔子稱其“可使南面”,,即可擔任一方長官(《雍也》)。 唐開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為“薛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下邳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封為“薛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稱“先賢冉子”,。 5,、子有 冉求(前522年—?),,字子有,,通稱“冉有”,尊稱“冉子”,,魯國(今山東省菏澤市冉賢集)人,。周文王第十子冉季載的嫡裔。 春秋末年著名學者,、孔子門徒,。孔門七十二賢之一,,受儒教祭祀,。以政事見稱。多才多藝,,尤擅長理財,,曾擔任季氏宰臣。 前484年率左師抵抗入侵齊軍,,并身先士卒,,以步兵執(zhí)長矛的突擊戰(zhàn)術(shù)取得勝利,又趁機說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十四年的孔子,。 幫助季氏進行田賦改革,,聚斂財富,受到孔子的嚴厲批評,。冉求是孔子的最得意的門生之一,在孔子的教導下逐漸向仁德靠攏,,其性情也因此而逐漸完善,。 6、子貢 端木賜(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56年),,復姓端木,,字子貢(古同子贛),以字行。華夏族,,春秋末年衛(wèi)國(今河南鶴壁市??h)人??鬃拥牡靡忾T生,,孔門十哲之一,“受業(yè)身通”的弟子之一,,孔子曾稱其為“瑚璉之器”,。 子貢在孔門十哲中以言語聞名,利口巧辭,,善于雄辯,,且有干濟才,辦事通達,,曾任魯國,、衛(wèi)國之相。他還善于經(jīng)商之道,,曾經(jīng)經(jīng)商于曹國,、魯國兩國之間,富致千金,,為孔子弟子中首富,。 “端木遺風”指子貢遺留下來的誠信經(jīng)商的風氣,成為中國民間信奉的財神,。子貢善貨殖,,有“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之風,,為后世商界所推崇,。 《論語》中對其言行記錄較多,《史記》對其評價頗高,。子貢死于齊國,,唐開元二十七年追封為“黎侯”,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為“黎公”,,明嘉靖九年改稱“先賢端木子”,。 7、子路 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魯國卞人(山東省濟寧市泗水縣泉林鎮(zhèn)卞橋村),?!翱组T十哲"之一,,受儒家祭祀。仲由以政事見稱,,為人伉直,,好勇力,跟隨孔子周游列國,,是孔門七十二賢之一,。 周敬王四十年(魯哀公十五年),衛(wèi)亂,,父子爭位,,子路被蒯聵殺死,砍成肉泥,。三月初三結(jié)纓遇難,,葬于澶淵(今河南濮陽)。 8,、子我 宰予(前522年—前458年),,字子我,亦稱宰我,,春秋末期魯國人,,孔子著名弟子,“孔門十哲”“言語”科之首(排名在子貢前),,“孔門十三賢”之一,。 《大成通志》記載宰予小孔子二十九歲,能言善辯,,曾從孔子周游列國,,游歷期間常受孔子派遣,使于齊國,、楚國,。 唐開元二十七年,宰予被追封為“齊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又加封“臨淄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再進封為“齊公”,,明嘉靖九年改稱為“先賢宰予”,。 9、子游 子游(前506-,?),,姓言,名偃,,字子游,,亦稱“言游”、“叔氏”,,春秋末吳國人,,與子夏、子張齊名,,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門十哲”之一。曾為武城宰(縣令),。 受顏氏之儒曾子排擠,,由于祭禮意見不合于曾子師弟。而被迫離開魯國,,是南方之孔子學說的傳播者,。子游的儒學思想曾為歷代人們所推崇,元代翰林學士張起巖稱:“夫以周之季世,,列國爭雄,,功私是尚,以吳人乃能獨悅周公之道 10,、子夏 卜商(公元前507年—公元前400年),,姬姓,卜氏,,名商,,字子夏,尊稱卜子(夏),,南陽溫邑(今河南溫縣黃莊鎮(zhèn)卜楊門村)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孔門十哲之一,。 性格陰郁勇武,好與賢己者處,。求學于孔子,,以“文學”著稱,名列孔門七十二賢人,,曾為莒父宰,。提出“仕而優(yōu)則學,學而優(yōu)則仕”的思想,,主張“做官取信于民,,然后才能使民效勞”。 孔子去世后,,孔門喪亂,,前往魏國西河郡教學育人,,收李悝、吳起為弟子,,魏文侯尊為師傅,。子夏不像顏回、曾參一樣嚴守孔子之道,,而是一位具有獨創(chuàng)頗有經(jīng)世傾向的思想家,。 不再關(guān)注“克己復禮”,而是與時俱進的當世之政,,提出一套延展儒家正統(tǒng)政治觀點的政治及歷史理論,。 周安王二年(公元前400年),去世,,葬于溫縣,。名列“孔門十哲”之一,從祀于孔廟,,追封為魏侯,。
孔門七十二賢之說,主要有:1,、顏回:孔子學生顏路的兒子,,是孔子最喜歡也最為得意的門生,其思想較接近道家,。被后人尊為“復圣”,。死時年僅46歲,他的死是晚年孔子遭受的一嚴重的打擊,。2,、子路,名仲由,,是與孔子亦徒亦友,,也是孔子最喜歡的學生之一,以勇氣聞名,,后死于衛(wèi)國內(nèi)亂,。他的死對孔子的打擊很重。3,、子貢,,衛(wèi)國人,端木氏,,名賜,,字子貢。他利口巧辭,,善于雄辯,,可以說是后來戰(zhàn)國縱橫家的鼻祖,。另外他還善于經(jīng)商,是當時富可敵國的大商人,,連諸侯國的國君都要與他分庭抗禮,,可見其財勢之雄。4,、子夏,名商,,在孔子的學生主要長于文學,。后來他在魏國的西河教學,是兩漢經(jīng)學的開創(chuàng)者,,也是戰(zhàn)國時期儒家中西河學派的開創(chuàng)者,。但是他的思想中具胡濃厚的法家色彩,早期法家著名的代表人物李悝就是他的學生,,此外道家的田子方,、段干木,墨家的禽滑厘和既屬于法家又屬于兵家的吳起,,都是他的學生,。魏國的第一個君主魏文侯也是他的學生。5,、冉求,,以善于管理聞名,長期擔任孔子家的管家,。后任季氏的大總管,。此人在孔門弟子中還擅長軍事,曾率魯軍多次擊敗齊軍,。7,、曾參,孔子學生曾點的兒子,。是儒家思孟學派的開創(chuàng)者,,當兩宋時期理學興起后,他這一派被認為是儒家的正統(tǒng),。其學生主要是孔子的孫子孔及(字子思),,而戰(zhàn)國時期的孟子又是子思的再傳弟子;8,、子游,,即言偃,與子夏一樣,,長于文學,; |
|
來自: 新用戶0275sqqJ > 《中國文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