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隨北京古跡群海淀小組入山西五日刷國保打卡,享受山西推出免費旅游新政,。這是第九篇,,記錄佛教寺院中的高平崇明寺和陵川崇安寺,“崇”字開頭的佛教寺院,。這次行程中包含晉城附近的十六座佛教寺院,,從觀賞性最好的青蓮寺(國三)到不知道為什么能評上國保的寺澗三教堂(國七),寺院之間水平差別相當大,。名字也比較古怪,,比如回鑾寺,無邊寺等,,還有一個蚍蜉村的真圣寺,,正是名字真奇妙,不看不知道,。幾年前寫過青蓮寺,,上篇寫過南北吉祥寺,這次主要記錄崇明寺,,我是第二次拜訪,,以“斷梁”給崇明寺貼上標簽不夠全面,斷梁僅僅是大木構(gòu)造變化中的特例,,并不能完全表達崇明寺的建筑意義,。
崇明寺中殿的時間點是北宋開寶四年(971年),這就很了不起了,,除了幾座唐五代的極品建筑外,,崇明寺中殿也算是宋代開國時期的建筑,最早的宋代建筑了,,按年代可進入山西古建的前10名,。更重要的是對崇明寺而言,出現(xiàn)了大木構(gòu)中最令人神往的櫨斗雙抄雙昂的七輔作的結(jié)構(gòu),其屋檐的伸展長度超過鎮(zhèn)國寺,,也可列入之最行列,。補間輔作的樣式與佛光寺東大殿吻合,這些閃光點被埋沒了,,對于一般游客該寺沒有吸引人的彩塑壁畫等觀賞性高的古跡,,文管員老郭大爺講的方言也聽不懂,其講解詞最熟練的是窗臺石刻,,一把歲數(shù)干一行愛一行也不容易,。其實,崇明寺最大的貢獻是宋代早期大木構(gòu)的自由樣式,,網(wǎng)上有清華大學(xué)建筑學(xué)院的論文,,《高平崇明寺中佛殿大木尺度設(shè)計初探》徐揚、劉暢,,這是2010年國家文物局的測繪項目,,因為論文收費又怕內(nèi)容高深看不懂而沒舍得購買,還是反復(fù)看了愛塔傳奇的博客介紹文章,,言簡意賅圖文并茂,,是大眾科普大木構(gòu)建筑知識的免費讀物,功德無量,。
崇明寺于1999年大修,,查不到大修報告,惠民的圖書館數(shù)字化工程聽說也是個笑話,,在網(wǎng)上查到對中殿正面明間東柱頭的碳14年代檢測結(jié)果,,是明代的,所以,,經(jīng)過歷代的維修,,只能說崇明寺較好地保留了宋代早期大木結(jié)構(gòu)的樣式,是營造法式之前大木工匠自由發(fā)揮的杰作,,因為沒有建筑標準限制,也屬于孤例之一,。崇明寺斷代有部分因素是寺院中的北宋淳化二年(991年)《敕賜崇明之寺》碑,,碑陰記錄“伏以當寺始自開寶之初”,“歷二十年余”,,所以推斷為971年,。
網(wǎng)上記錄,
崇明寺(國五)俗稱狼谷寺,。該寺坐北面南,,兩進院,創(chuàng)建于北宋開寶四年(971年),,歷代屢有修葺?,F(xiàn)存建筑有山門,、中佛殿、后殿,、鐘鼓樓及東西配殿,、兩廡等。中殿為宋代早期建筑,,后殿為明代建筑,,其余建筑為清代遺物。
中佛殿,,居院內(nèi)中央,,雄健古樸,穩(wěn)重壯觀,。殿身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單檐九脊頂,,筒板布瓦蓋頂,,上施琉璃吻獸。該殿在許多地方沿襲唐制,,柱頭無普柏杭,。斗拱七鋪作,雙抄雙下昂,,昂為批竹式,,昂尾壓在四椽袱下皮。補間斗拱五鋪作,,雙抄偷心造,,下部無櫨斗和直斗與唐代建筑五臺山佛光寺東大殿一致。殿內(nèi)梁架徹上露明造,,使用的一對“斷梁”,,結(jié)構(gòu)奇特,是民間匠師獨特的創(chuàng)造,,這在建筑史上具有較高的實踐意義,。斷梁是利用兩根直徑、長短相等的短梁對接成,,“斷梁”正中縫下,,用順袱來承托,兩端架于前后檐柱斗拱后尾上,,并將尾蓋重力平衡到前后檐柱之上,,這一建筑特點是古代匠師因材設(shè)計:小材大用的獨特創(chuàng)舉。三間殿宇,七鋪作斗拱,,出檐之深遠,,又超過了五代時期的建筑平遙鎮(zhèn)國寺萬佛殿,其建筑風格當屬古制,。崇明寺中佛殿在建筑風格上沿襲唐風,,并且結(jié)構(gòu)獨特,可謂我國古代建筑中一枝獨放的奇花,,具有很高的建筑藝術(shù)價值,。可惜,,如果不是古建的專業(yè)人士,,這些特點根本看不出來,我也是看個熱鬧,。
再說陵川的崇安寺(國六),,對這個寺印象較深,首先建立在高崗之上,,從外表看不像佛寺,,反而像道觀。面積比較大,,二進院有4380平米,,其次最不像佛教寺院的是山門建筑,三重檐的大型建筑,,非常怪異,。網(wǎng)上介紹,山門位于中軸線前,,系明代建筑,,面寬五間,進深六架椽,,平面形制為長方形,,屋頂形制為二層三重檐歇山頂,房坡為灰色筒板瓦鋪制,,正脊為彩色龍吻圖案對峙,,彩色琉璃剪邊。山門一層檐下,,南面懸有"行山鐘秀"四個大字,北下懸有"留月棲云"四個大字,。此樓雖改建于明代,,但大門上仍用的是宋代青石門框,門框上還刻著"嘉佑辛丑六月三日"等字樣,殿內(nèi)有宋碑一通,,院內(nèi)金,、明、清碑共十三通,。這個山門建筑是崇安寺佛教建筑沿革的疑點之一,。
關(guān)于崇安寺沿革資料很少,百度說該寺的創(chuàng)始年代已無從稽考,,唐初原名為"丈八佛寺",,宋太平興國元年(公元976年)敕命為崇安寺,此外古代并有"凌煙寺"之稱,。由于歷代重修和增建,,從現(xiàn)存建筑來看基本上都是明代改建的,但也部分地保留著宋,、金原作,。大雄寶殿為五間單檐懸山建筑。殿龕內(nèi)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薩浮雕石刻,,為隋唐作品,。寺內(nèi)保存宋慶歷、金貞元,、明清時期的碑碣十幾通;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年)所鑄鐵鐘一口,。
崇安寺另一個建筑疑點是西插花樓,這也不是佛教建筑的類型,,完全是道教建筑的種類,,插花樓為樓閣式建筑,平面方形,,面寬,、進深均三間,二層三重檐,,歇山頂,,具有元代風格。外形極其優(yōu)美,,與道教梳妝樓相似,,所以說,崇安寺不像傳統(tǒng)的佛教建筑寺院,,猜測其中必有未知的歷史變化,,這種變化消失在歷史長河中成為疑點。插花樓是我最喜歡的古建類型,。
崇安寺與崇明寺沒有關(guān)系,,只是合并記錄一下,,都是值得參觀的有料寺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