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說改造匈奴政策執(zhí)行了五年,,五年之后,,也就是在漢文帝十一年,這幫貨卷土重來,,對漢朝大肆劫掠,。匈奴騎兵具有機動靈活的特點,指哪打哪,,讓漢朝軍隊防不勝防,,疲于奔命。按下葫蘆起來瓢,,一時間邊境烽煙四起,讓漢文帝頭疼不已,。 有這么一個鄰居,,也是夠鬧心的。打也打不了,,搬也搬不走,。給他錢他不領(lǐng)情,不給錢他還鬧事,。漢朝國內(nèi)能人不少,,但是怎么去對付不按套路出牌的匈奴人,誰也不敢妄言,。 這時候太子劉啟給漢文帝推薦了一個人,,這個人對文、景兩朝歷史走向,,起到過極其重要的作用,。此人就是太子的家臣,被譽為智囊的晁錯,。 我們熟悉晁錯,,是因為這是位極力推動削藩的激進大臣。然而當時對于怎么對付藩王,,太多人給漢文帝出謀劃策,,而且關(guān)于這部分的政策,賈誼做到了極致,,晁錯也說不出什么新花樣來,。只有這匈奴問題,晁錯幾乎沒有任何競爭對手,,所以他從容上位,。 一般人都不敢輕易和漢文帝聊匈奴問題,因為這個問題幾乎是無解的,。面對這樣的國際爭端,,無非是兩種解決方式,,或者打,或者談,。關(guān)鍵是像匈奴這樣沒底線的臭流氓,,打是打不過,談也沒法談,。因為跟這幫無節(jié)操的談判,,無非是倆結(jié)果。一個是談判不成功,,雙方就得開打,,漢朝還不是對手。另一個結(jié)果是和談成功了,,匈奴人收完漢朝的錢繼續(xù)打,。你跟他講合同、講契約都沒有用,,人家明明白白的告訴你,,我就不要臉了,你怎么著,?這就叫無敵,。 所以,誰沒事在朝上聊這事啊,,是有本事打贏匈奴,?還是有本事說服匈奴?那時候也沒有愛國賊,,高舉愛國旗幟喊著跟匈奴開戰(zhàn),。憑什么你動動嘴就讓人家去拼命?完了你還落個愛國,,人家成了慫貨,。 這時候還真就顯出來晁錯的高明之處了,咱一不打,,二不談,,照樣解決匈奴問題。在過去的日子里,,有兩位大神對待匈奴問題有著獨特的見解,。頭一個是秦始皇,他老人家派蒙恬帶了三十萬人死磕匈奴,,取得了軍事上的全面勝利,。但是正是因為秦朝對匈奴一直采取敵對政策,所以大耗國力民力,。而打響反秦第一槍的,,恰恰是本來要去跟匈奴作對的戍卒陳涉,。秦始皇的這個辦法好處是見效快,壞處是副作用大,。 另一個有見解的大神就是漢初名臣劉敬,。我們知道劉敬倡導的是和親,而和親的目的并不是屈辱求和,。和親的關(guān)鍵點是用血緣同化匈奴皇室的血統(tǒng),,用文化開化匈奴人的腦袋。人總比野人好對付,,當匈奴野人成了人,,大家意識形態(tài)一致以后,就不會再有矛盾,。劉敬這個辦法好處是能根治匈奴,,壞處是周期太長,見效太慢,。 而晁錯的方法就是結(jié)合一下秦始皇和劉敬的優(yōu)勢,去除這二位的劣勢,,盡可能的縮短解決匈奴問題的周期,。晁錯給漢文帝上書說,對付匈奴,,得文武相濟,,張弛有度。打仗有四點基本要求:兵器要鋒利,、士兵要訓練有素,、將領(lǐng)要懂兵法、皇帝要任用良將,。 滿足這些基本要求之后,,就可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大漢軍隊跟匈奴比,,有以下幾點劣勢:騎射技戰(zhàn)術(shù)水平不如匈奴,、馬匹的質(zhì)量不如匈奴、體能和野外生存能力不如匈奴,。但是漢軍也有匈奴騎兵不具備的優(yōu)勢,。比如武器,漢軍的長戟,、硬弩,、戰(zhàn)車、盔甲都是匈奴不具備的,,甚至是弓箭,,漢軍配備的長弓性能也大大優(yōu)于匈奴的原始小短弓,,更別提箭頭的殺傷力。再比如戰(zhàn)術(shù),,匈奴兵種單一,,只有騎兵。而漢軍是步兵,、騎兵,、車兵相配合作戰(zhàn),騎兵又不是萬能的,,總有不適合他們作戰(zhàn)的地方,。一旦匈奴人沒了馬跟漢軍作戰(zhàn),那他們將不是裝備精良的漢軍的對手,。 要對付匈奴,,可以把歸順大漢的義渠人、匈奴人等胡人召集起來,,用漢朝的精良裝備武裝他們,,再用良將統(tǒng)領(lǐng)這樣的軍隊去跟匈奴作戰(zhàn),必然無往不利,。 漢文帝看完晁錯的奏章,,那是茅塞頓開,最起碼他很感動終于有替他分憂的人了,。漢文帝親手寫回信,,以示對晁錯的厚愛。 晁錯一看搔中了皇帝的癢處,,那就再接再厲,,又上了一本奏章。這次晁錯的意思是,,雖然我們可以組織實力強大的騎兵團,,但是和平未到絕望之時,決不能輕言放棄和平,。在有武力的輔佐和震懾下,,就可以輕松的玩玩策略了。秦始皇當年以武力擊敗匈奴雖然霸氣,,但是真正受損的卻是中國的老百姓,。匈奴人逐水草而居,打不過蒙恬最多是跑路,,以后不來河套地區(qū)放牧就是了,。然而秦朝士兵卻傷亡慘重,運輸隊伍壓力極大,田地無人耕種,,老百姓戰(zhàn)死也得不到撫恤金,,還得繼續(xù)服兵役去戍邊,勞民傷財積累民怨,。秦朝這樣的勝利,,又有什么意義呢? 現(xiàn)在匈奴之所以囂張,,那就是因為他可以不斷的監(jiān)視邊疆的漢軍駐兵,,那里駐守士兵較少,他們就襲擊哪里,,等到朝廷援軍來了,,他們早撒丫子撩了。匈奴機動靈活,,所以每當這幫人打來,,當?shù)乩习傩諌焊粫竿⒌脑姡驗樵妬淼锰?,所以邊疆地區(qū)的老百姓已經(jīng)習慣了,,匈奴一來,他們就投降,。 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調(diào)集重兵把守邊關(guān),勢必會造成陳涉那樣的禍亂,。如果不派兵駐守,,則匈奴猖獗,。所以,,解決的辦法就是往邊境招募人民居住。并且朝廷要給這些邊境之民爵位和優(yōu)厚的福利待遇,,還得規(guī)定誰要是能搶劫了匈奴,,搶來的東西分給他一半。跟匈奴作戰(zhàn)的損失,,由官府買單,。這樣能在邊境住下的人民,必然是民風剽悍之人,。有這些硬漢在,,比調(diào)集民夫戍邊作用大多了。 漢文帝看完這本奏章,,更加的喜歡晁錯,。按照他的計劃開始招募愿意開發(fā)邊疆的勇士。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很多原本活不下去而打算鋌而走險的人,,都愿意去邊塞碰碰運氣,。最起碼眼下朝廷給房子給地,給補貼糧食和衣服,。與此同時,,漢文帝進一步接受晁錯的建議,在邊疆設(shè)立醫(yī)院和廟宇,,讓百姓的身體和精神可以得到救治,。這樣一來,百姓們口口相傳,,很多人都愿意去邊疆居住,。邊疆的勇士越來越多,朝廷省去了調(diào)集民夫,、戍卒的費用,,避免了民怨四起,省去了邊疆戍卒的糧餉,,至于給邊疆人民發(fā)點福利的費用,,那就顯得毛毛雨了。 當時的漢朝經(jīng)濟狀況非常不好,,由于鑄幣橫行,,漢朝的無產(chǎn)階級越來越壯大。這部分人非常愿意到邊疆去發(fā)展,,跟不靠譜的貨幣相比,,朝廷給房子給地才是實在的。他們知道有可能會因為匈奴的入侵而掉腦袋嗎,?知道,,不過不要緊。因為不去也活不下去,,去了也不一定會掉腦袋,,那還猶豫什么? 隨著邊疆的人越來越多,,晁錯建議對這些人進行軍事化管理,。每五家為一伍,設(shè)置伍長,;每十個伍的民戶為一里,,里設(shè)置有假士;每四里為一連,,連有假五百,;每十連為一邑,邑設(shè)置假候。然后,,再由專業(yè)教練訓練他們武功騎射,、陣型兵法。時間一長,,這些邊疆的老百姓的軍事素質(zhì)一點也不比正規(guī)軍差,。 為了能讓邊民茁壯成長,為了能讓這里成為漢朝的兵源庫,,晁錯建議漢文帝繼續(xù)夾起尾巴裝孫子,,不跟匈奴有軍事對抗,該和親的時候還得和親,。終有一日,,邊境達到了人人都是勇士,而朝中錢糧積累甚廣的時候,,再拒絕和親激怒匈奴,,然后引誘匈奴進入漢朝國土,到時候關(guān)起門痛打匈奴,,一次性把匈奴打的回到山頂洞人時代,,匈奴的問題就徹底解決了。也就是說,,眼下誰囂張不重要,,看誰能笑到最后。 可惜的是晁錯沒能看到那一天,,而他的政策在日后被漢武帝給玩壞了,。漢武帝并沒有按照既定方針誘敵深入、關(guān)門打狗,,而是出兵漠北客場作戰(zhàn),,最終非但沒有連根拔了匈奴,還把文,、景兩朝積累的家底花了個精光,,讓原本富裕的邊民變回了衣衫襤褸,,這都是后話,。 總之呢,晁錯以一個極其高調(diào)的方式上位,,深得漢文帝和太子劉啟器重,。其實晁錯的最愿意表達的政治主張并不是如何對付匈奴,這是個慢活,,屬于前人栽樹后人摘果,。他最愿意被皇帝賞識的技能是如何對付大漢朝國內(nèi)的諸侯王們。但是這個技能絕非他最專業(yè),最起碼他的前輩賈誼在如何對付諸侯王方面,,比晁錯更有發(fā)言權(quán),。那么說諸侯王到底怎么就成了這些政治家眼里的那根釘子呢?下節(jié)再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