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政事》中,,記載了東晉名臣陶侃的這樣兩件事:在擔任荊州刺史時,,.陶侃吩咐負責建造船只的官員把木屑全都收藏起來,多少不限,,大家都不明白這是什么用意,。后來到正月初一賀年時,正碰上連日下雪剛剛轉(zhuǎn)晴,,正堂前的臺階雪后還是濕漉漉的,,于是全用木屑鋪上,就一點也不妨礙出入了,。官府用的竹子,,陶侃叫人把竹頭收集起來,堆積如山,。后來桓溫討伐后蜀,,要組裝戰(zhàn)船,這些竹頭就都用來做了釘子,。這兩件事,,恐怕在官員——包括同時代與后代的官員眼里,屬于不值一提的小事:造船過程中產(chǎn)生的木屑,,與官府使用的竹子產(chǎn)生的竹頭,,能有什么用?不是廢物又是什么,?可在陶侃眼里,,都有它們的價值,不能輕易扔掉,。后來還果真都派上了用場,!對官物的使用如此精明,對廢物進行盡可能的利用,,陶侃能夠從中獲得什么,?恐怕不能,既然不能,,又何苦這么費心呢,?毫無疑問,在陶侃看來,,官物雖然不屬于自己的,,但卻是屬于朝廷的;把木屑,、竹頭這些一般人眼里的廢物利用起來了,,不只是物盡其用,,避免了浪費,是不是也為朝廷節(jié)約了開支,?為朝廷節(jié)約了開支,,還不就等于減輕了老百姓的稅負?因為朝廷的各項支出,,究其根本,,還不是來自黎民百姓?而積少成多,、堆沙成塔的道理大家都明白,,單單是造船的木屑、官府用的竹子產(chǎn)生的竹頭并不多,,可假如所有的“政府工程”在其實施的過程中,,都能如此這般加以注意,那么,,加起來是不是一個相當可觀的數(shù)據(jù),?為官之人,尤其是居于高位的官人,,擁有相當?shù)臋?quán)力,;在不經(jīng)意的大筆一揮之間,可能便是一大筆資金出去了,;在眼睛慵慵地閉上之際,,可能很多財富就流失掉了。須知,,這些可都是民脂民膏,,或者說是老百姓的血汗呀!另一方面,,假如居于高位的人能夠以身作則,,精打細算,厲行節(jié)約,,那么,,必定會對其屬下起到示范作用;反之,,大手大腳,、鋪張浪費,同樣也可能對后者產(chǎn)生一定影響,,只不過這影響一定是消極的,、負面的,會因此產(chǎn)生一大批敗家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