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鼠》是《詩》的第52首,。這是一首諷刺詩,。諷刺衛(wèi)國“在位者”的喪禮敗德之行,至于“在位者”到底是誰,?所刺何事,?雖曾有過多種說法,但已無法考實,,翻開《春秋》之衛(wèi)國史,,卑鄙的“在位者”太多,齷齪的勾當太多,,如州吁弒兄桓公自立為衛(wèi)君,;宣公強娶太子伋(jí)未婚妻為妾;宣公與宣姜合謀殺太子伋,;惠公與兄黔牟為爭位而開戰(zhàn),;懿公好鶴淫樂奢侈;昭伯與后母宣姜亂倫,,等等,,可謂罄竹難書。 紅顏禍水,。衛(wèi)國自宣姜入衛(wèi)后,,最高統(tǒng)治者之間便不安寧了:父子反目,兄弟爭立,,父淫子妻,,子奸父妾,沒有一件不是丑惡之極,、無恥之尤,。這些“在位者”確實禽獸不如,禽獸尚且戀群,,而他們卻是骨肉相殘,。此篇詩人咬牙切齒,是有感而發(fā),?!对娊?jīng)選注》曾指出:“《相鼠》一詩就是衛(wèi)國統(tǒng)治者丑惡行為的總概括,,有強烈的現(xiàn)實戰(zhàn)斗性,?!?/span> 后世對《詩》的研究中最有影響的有兩個:一是西漢時期的毛萇、毛亨父子收集《詩》并作序,,叫做《毛詩序》,;二是東漢時期的鄭玄對《毛詩序》作以注釋,即《鄭箋》,,二者是研究《詩》的正統(tǒng),。這兩大家一致認為,《相鼠》是“刺在位者無禮儀”,,也就是人民對統(tǒng)治者敗德的諷刺之詩,,或衛(wèi)文公對其大臣無禮之行的諷刺。 但東漢著名史學家班固《白虎通義·諫諍篇》則認為,,《相鼠》是“妻諫夫之詩”,,這個觀點來自于《詩》研究的另一分支:《魯詩》。這種說法雖然有何楷,、魏源,、陳延杰諸家后世大家的闡發(fā),但由于本詩的主題與所顯露的“深惡痛絕”的情感不吻合,,所以還是沒有形成影響,,算作一家之言吧。 相 鼠 相鼠有皮,,人而無儀; 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相鼠有齒,人而無止; 人而無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體,,人而無禮; 人而無禮,胡不遄死? 注釋:1,、相:視也,。儀:威儀也。2,、止:假借為“恥”,,鄭箋釋為“容止”,也可通,。3,、俟:等。4,、胡:何,。遄(chuán):快,,速速。 在《詩》中,,以“鼠”為描寫對象的共5首,,其他4首都是以“鼠”為痛斥或驅(qū)趕的對象,可謂是“老鼠過街,,人人喊打”,,自古而然。唯《相鼠》一詩,,卻有所不同,,將丑陋、狡黠,、偷竊成性的“鼠”,,與衛(wèi)國“在位者”作對比,居然判定那些長著人形而寡廉鮮恥的“在位者”連老鼠都不如,,詩人不僅痛斥,,而且詛咒他們早早死去,以免玷污“人”這個崇高的字眼,。 看老鼠都有皮,,人卻不講禮儀。 人若沒有威儀,,不去死還干什么? 看老鼠都有牙齒,,人卻不知廉恥。 人若不知廉恥,,不去死還等什么? 看老鼠都有肢體,,人卻沒有禮教。 人若沒有禮教,,為什么還不快死? 《相鼠》表達很精妙:“無儀”,,指外表;“無止(恥)”,,指內(nèi)心,;“無禮”,指行為,,構成由表及里,,由知到行的完整思想體系,突出地表達了“禮”在人類社會中的重要性所在,,即如荀子所言:“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 ........................................................ ........................................................ 自然于道,,自覺于法,,自在于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