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祖禹像
提起歷史巨著《資治通鑒》的作者,人們都知道北宋著名史學家司馬光,。其實,,蜀中著名文學家、政論家,、史學家范祖禹是此巨著三大主編之一,,曾為其傾注了15年心血。由于他之前曾任過資州(今資中)龍水縣令,,雖任職僅3年多時間,,可資中人民至今也沒忘記他的才華和政績。
范祖禹( 1041 ~ 1098 ),字淳甫,,一字夢 得,,成都華陽人,是北宋文學家,、重臣范鎮(zhèn)
侄孫,,宰相呂公著之婿。他從小父母雙亡,,由其叔祖父范鎮(zhèn)撫育,,受到叔祖父的影響, 尤其是孤寂的生活,,更促使了他閉門奮發(fā)
讀書,,學識不斷長進。嘉八年(1063),,22歲的范祖禹參加殿試,,獲進士第一名。他學識淵博,,被譽為“天下士”,,選任試校書郎。次年即治平元年(1064),,朝廷派他任資州龍水縣(建于隋朝義寧二年)縣令,。
范祖禹在龍水縣任內,勤政愛民,,清正廉潔,,勸民耕作,為人寬厚簡樸,,平時不言人過,。他忙完政務,仍不忘看書寫作,,還常到田間地里與老農聊天,,了解民間疾苦,觀察莊稼長勢,,關心糧食的收成,。龍水縣與當時的月山、銀山都是資州很小的縣,,距離州城較遠,,雖然環(huán)境恬靜,民風淳樸,,但縣民缺少文化,。于是,,范祖禹上任不久就大興學校,,在龍水縣城創(chuàng)辦了龍水書院,,并重金聘請教師。從此,,士民皆以讀書為樂,,一時蔚然成風。尚書都官員外郎,、宋初著名詩人梅堯臣(安徽宣城人,,“宋詩的開山鼻祖”、與歐陽修,、蘇舜欽齊名)在龍水縣城道勝亭題《寄題資州錢固秀才道勝堂》詩贊譽范祖禹興學校,。梅堯臣詩云:“龍川舊山下,高臥一儒生,。有室羅經史,,無心系組纓”,其意是龍川(龍水縣別名)儒生范縣令,,為興教育沒心思做官,。經考證,龍水書院是我國早期的書院之一,,它與號稱我國“四大書院”的江西廬山白鹿洞書院,、湖南長沙岳麓書院、河南商丘應天府書院,、登封嵩陽書院皆屬同一時代,。可以說,,范祖禹對古代資州乃至全川的教育作了一大貢獻的,。
范祖禹離任龍水縣令后,在京城朝廷,,歷任過著作郎,、諫議大夫、侍講(皇帝的文史顧問),、國史院修撰,、禮部侍郎、翰林學士等重要文官,。元符元年(1098)被奸臣所陷貶至化州,,病故于化州城西獅子嶺南山寺中,卒年58歲,。
范祖禹一生著述甚豐,,留下《唐鑒》12卷,、《帝學》8卷、《仁皇政典》6卷,、《孟子節(jié)解》,、《神宗實錄》、《論語說》,、《古文尚書說》,、《詩解》、《范太史集》(詩文集)55卷等著作,。其《唐鑒》12卷,,被譽為“深明唐三百年治亂,學者尊之”的史學名著,,被學者推崇,,后世學者尊之為“唐鑒公”。
范祖禹在任龍水縣令幾年間,,遍游資州境內的名勝古跡,,寫了很多贊美資州風景的詩歌。如《月夜船行入資州》,、《資水》,、《資州路東津寺》、《送七主薄赴龍水》,、《資山》,、《醮壇山》、《公馀紀興》,、《資州路月山亭》,、《夜直聞御溝聲》等,給資中留下一筆寶貴的文化遺產,。在他的風景詩詞中,,把古資州的景物描繪得如仙境般的美麗。難怪他在《月夜船行入資州》詩里,,用“不學子猷中夜返,,欲乘明月向資州”的詩句,來表達他對資州的留戀和向往之情,。
為紀念先賢,,資州龍水縣人民特為范祖禹建了專祠。民國時期尚存范太史祠堂及家傳碑,、龍水書院碑記,、龍水縣社學碑。龍水縣城遺址于2007年經省政府公布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至今,,在全國文物保護單位資中縣城文廟的名宦祠,,豎著“龍水縣令范祖禹之位”牌位。(宋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