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猙 欣賞古建,首先要看懂古建,,筆者整理了常用的古建筑知識,,一篇文章,讓您看懂古建,! 大木作與小木作大木作與小木作,,是我們經(jīng)常看到名詞,。 大木作,,宋《營造法式》,清《工程作法》,,均將用于建構(gòu)屋架的木構(gòu)件以及用此類構(gòu)件構(gòu)架的梁架,,稱之為“大木”,關(guān)于“大木”的施工制度,,稱之為“大木作”,。通?!按竽咀鳌奔劝ù竽緲?gòu)件,,也包括大木制度。“大木作”主要的有:梁架,、立柱,、額枋、斗拱、椽(chuán)飛,、望板以及平座,、出檐、舉折等,。 小木作,,古建筑專業(yè)工種與施工制度,因其在建筑中不是重要構(gòu)件,,相對于大木,,沒有大木所具有的結(jié)構(gòu)作用,所以古代工匠和古代建筑書籍,,稱此類構(gòu)件為小木,,關(guān)于小木的施工制度,則為“小木作”,,因為小木具有較強的藝術(shù)性,,所以清工部《工程作法》稱之為“裝修作”。宋《營造法式》中“小木作”包括:懸魚,、惹草,、板門、軟門,、破子欞(líng)窗,、天花、藻井,、勾欄,、壁藏等共計40余種,,可歸納為門類,、窗類,、欄桿類,、天花類,、木器類五大類,。 我們不太恰當?shù)倪@樣簡單理解,,大木作,,就是房地產(chǎn)商干的事,,給了我們一個毛坯房,,小木作,是裝修公司做的,,有了它們,,房子才好看! 關(guān)于屋頂廡殿頂 屋頂構(gòu)造,,屬于大木作,。中國古建筑的屋頂多種多樣,,等級不同,使用不同的屋頂,。而其中,,等級最高的屋頂叫“廡殿頂”,廡殿頂分為單檐廡殿頂和重檐廡殿頂,,重檐等級高于單檐,。 “廡殿頂”,宋《營造法式》稱之為“四阿(ē)頂”,,一般用于殿閣式建筑(等級最高),,此種屋頂由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組成,所以又叫“五脊殿”,。 唐代著名大畫家吳道子善畫“四阿頂”,,所以宋代《營造法式》載:“俗謂之‘吳殿’,亦曰‘五脊殿’,?!边@應(yīng)該是清代稱之為“廡殿頂”的原因。 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廡殿頂是山西五臺山佛光寺東大殿,,早期建筑中面積最大的廡殿頂是山西大同華嚴寺大雄寶殿,,而等級最高的當然是北京故宮太和殿。 《考工記》載:“殷人‘四阿重屋’”,?!陌ⅰ褪菑T殿頂,,可見殷商時期就有該種屋頂,。考古工作者在河南二里頭挖掘到的一處宮殿遺址,,根據(jù)復(fù)原,,為廡殿頂?shù)奈蓓敚C實了商代廡殿頂?shù)拇嬖凇?/p> 封建統(tǒng)治者將廡殿頂奉為至尊樣式,,幾千年一直是主要殿堂的屋頂定制,,因此,廡殿頂一般只用于宮殿建筑和重要建筑,。 大同華嚴寺大雄寶殿為單檐廡殿頂 北京故宮太和殿為重檐廡殿頂 歇山頂 歇山頂,《營造法式》稱之為“廈兩頭造”,,一般用于廳堂式建筑,,也用于殿閣式建筑?!斗ㄊ健份d:“俗謂之‘曹殿’,,又曰‘漢殿’,亦曰‘九脊殿’,?!鼻宕Q之為“歇山頂”。 根據(jù)考古資料,,歇山頂屋頂漢代就已經(jīng)定型,,它是“懸山頂”和“廡殿頂”兩種形式結(jié)合演變而來。大約南北朝時期,,歇山頂屋頂開始大量使用,,且已經(jīng)成熟。 歇山頂屋頂由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四條戧(qiàng)脊組成,共九條脊,,故稱之為“九脊殿”,。唐代畫家曹仲達最擅長畫“歇山頂”建筑,所以《營造法式》將它稱之為“曹殿”,。鑒于歇山頂屋頂優(yōu)美的造型,,古代工匠將“歇山頂”進行各種組成,創(chuàng)造出“重檐歇山頂”,、“十字歇山頂”“卷棚歇山頂”等多種樣式,。 在封建社會,“歇山頂”被賦予嚴格的政治色彩,,只有高等級建筑才可以使用,,明代規(guī)定:“官員營造房屋,不準歇山轉(zhuǎn)角”,。所以,,我們今天看到的古代歇山頂?shù)慕ㄖ挥袑m殿與宗教性建筑,。 中國最早的歇山頂建筑是山西五臺山南禪寺大佛殿,,建造于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而最有名的是北京天安門,,氣勢雄偉,見證了很多重要的歷史時刻,。 南禪寺大佛殿是現(xiàn)存最早的歇山頂建筑 歇山頂是最常見的屋頂 懸山頂 懸山頂,,《營造法式》稱之為“不廈兩頭造”,,與廡殿頂相同,,同為五條脊,一條正脊,,四條垂脊,。但是廡殿頂?shù)拇辜剐苯挥谡梗鴳疑巾數(shù)拇辜古c正脊是垂直相交,,所以廡殿頂有四個坡面,,而懸山頂是兩個坡面。 宋《營造法式》把懸山頂稱之為“不廈兩頭造”,,歇山頂稱之為“廈兩頭造”,,廈讀“shà”。懸山頂?shù)牡燃壌斡谛巾?,一般用于配殿或配房,,在中軸線兩側(cè)使用。此種屋頂在我國普遍使用,,據(jù)考古資料,,我國原始社會的“構(gòu)木為巢”所營造的“巢居”,就已經(jīng)具備了“懸山頂”的雛形,,秦漢兩代,,懸山頂成為定型化屋頂形式。 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懸山頂屋頂為山西平順龍門寺西配殿,,建于五代后唐同光三年,,公元925年。 龍門寺西配殿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懸山頂建筑 懸山頂建筑兩山有出際 硬山頂 《營造法式》中無此類屋頂,這種屋頂是明清隨著燒磚技術(shù)的進步與成本的降低而出現(xiàn)的屋頂,,硬山頂與懸山頂相同,,同為五條脊,同為正脊與垂脊垂直相交,,不同之處在于懸山頂?shù)钠旅嬗缮斐錾綁Φ臋_子承托,,在兩山部分有出際,硬山頂?shù)臋_子不伸出山墻之外,,兩山?jīng)]有出際,。 以上幾種屋頂是最常見的屋頂,此外還有卷棚頂,、攢尖頂,、盝頂?shù)任蓓敗?/p> 遠處為懸山頂,,近處為硬山頂 關(guān)于梁《法式》載:造梁之制有五:一曰檐栿,。二曰乳栿,。三曰劄(zhā)牽,。四曰平梁,。五曰廳堂梁栿。 檐栿,,長度在三椽架以上(至十二架椽止)的梁栿,統(tǒng)稱之為檐栿,,如三椽栿,、四椽栿、五椽栿,、六椽栿等等,。清代,三椽栿稱之為“三步梁”,,四椽栿稱之為“五架梁”,,五椽栿稱之為“六架梁”,以后以此類推,。 乳栿,,位于前后檐柱與內(nèi)柱之間,長度為兩椽的梁,。清稱之為“雙步梁”,。 劄牽,長一椽,,起聯(lián)系作用的梁,。清稱之為“單步梁”。 平梁,,位于梁架最上一層的梁,,長二椽,清稱之為“三架梁”,,俗稱“太平梁”,,是抬梁式梁架中最基本的梁栿。 此外,,還有丁栿,,丁栿是四阿(廡殿)和廈兩頭(歇山)屋頂?shù)慕ㄖ缮綁εc主梁呈丁字形的梁,清代稱之為“順梁”,、“扒梁”或“順扒梁”,。 南禪寺大殿梁架結(jié)構(gòu) 關(guān)于柱柱子,,柱子分為檐柱和內(nèi)柱,。檐柱,,處在單體建筑最外四周的柱子。如果是副階周匝的建筑,,《營造法式》分為殿身檐柱和副階檐柱,。清代類似宋“副階周匝”的建筑稱之為四出廊,清出廊的建筑,,出廊的柱子稱之為“廊柱”,,對應(yīng)宋式“副階檐柱”;殿身的柱子,,清稱之為“檐柱”或“外金柱”,,對應(yīng)宋式“殿身檐柱”。內(nèi)柱,,即屋子內(nèi)部的柱子,,宋稱之為“殿身內(nèi)柱”或“內(nèi)柱”,清稱之為“內(nèi)金柱”或“金柱”,。 侏儒柱,,也叫蜀柱,平梁之上支撐脊槫的柱子,。 佛光寺東大殿的內(nèi)柱和檐柱 晉祠圣母殿是副階周匝的實例 關(guān)于棟棟,,也稱之為槫(tuán),、檁等等。宋一般稱之為“槫(tuán)”,,清大式建筑一般稱之為“桁(héng)”,,小式建筑稱之為“檁”。 棟在不同位置有不同叫法,,對照宋與清的叫法,,前面為宋式,后面為清式:脊槫-脊桁(或脊檁),、上平槫-上金桁(上金檁),、下平槫-下金桁(下金檁)、中平槫-中金桁(中金檁),、撩風槫-挑檐桁,。 廣仁王廟大殿梁架結(jié)構(gòu) 闌額與普拍枋闌額和普拍枋是區(qū)別各個時期古建筑重要的依據(jù),。闌額,,檐柱之間橫向聯(lián)系的構(gòu)建,清稱之為“額枋”,早期建筑闌額斷面較窄,,后清代,,斷面變厚。普拍枋,,橫臥在闌額和柱頭上方,,承托斗拱之枋。唐代建筑一般沒有普拍枋,,現(xiàn)存三座唐代建筑均沒有普拍枋,。最早出現(xiàn)普拍枋的實例是山西平順大云院正殿,早期建筑普拍枋與闌額斷面呈“丁字型”,,普拍枋斷面寬而薄,,到清中期之后,普拍枋演變?yōu)楠M小的橫木,,與闌額呈“凸”字形斷面,。 唐代三座建筑均無普拍枋 平順大云院彌陀殿是現(xiàn)存最早使用普拍枋的建筑 關(guān)于斗拱斗拱是中國古建筑最重要的大木作之一,《營造法式》大木作制度先講斗拱,。 《法式》載,,造拱之制有五:一曰華拱。二曰泥道拱,。三曰瓜子拱,。四曰令拱。五曰慢拱,。 華拱,,是斗拱中第一跳的拱,在櫨斗口內(nèi)與泥道拱垂直相交,。 泥道拱,,位于櫨斗上,與華拱相交的橫拱,,因拱眼壁常用土坯封閉,,故稱之為泥道拱。 瓜子拱,,鋪作出跳的第一跳至最外一跳之里跳頭上的橫拱,。 令拱,鋪作出跳的最外一跳跳頭上的橫拱,。 慢拱,,施之與泥道拱與瓜子拱之上的橫拱。 此外,,斗拱中的構(gòu)件還有昂,、耍頭,、襯方頭等。 一組斗拱在宋代稱之為“鋪作”,,出一跳稱之為四鋪作,,出兩跳稱之為五鋪作,出三跳稱之為六鋪作,,出四跳稱之為七鋪作,,出五跳稱之為八鋪作?!稜I造法式》中最高等級為八鋪作,。而唐代建筑中現(xiàn)存實物及資料中最高等級為七鋪作。 佛光寺東大殿后檐鋪作 梁思成繪制的斗拱示意圖 關(guān)于用材中國古建筑中還有一個重要的概念是“材”,所謂的材,,是宋代建立模數(shù)制的一種度量制度,,是以斗拱或枋的斷面,即橫截面,,劃分材為八個等級,。 “凡造屋之制,皆以材為祖,。材分八等,,度屋之大小,因而用之,?!薄巍稜I造法式》 一等材,9寸*6寸,,殿身九至十一間用之,; 二等材:8.25寸*5.5寸,殿身五至七間者用之,; 三等材:7.5寸*5寸,,殿身三間至五間、堂七間用之,; 四等材:7.2寸*4.8寸,,殿三間、廳堂五間用之,。 五等材:6.6寸*4.4寸,,殿小三間、廳堂大三間用之。 六等材:6寸*4寸,,亭榭,、小廳堂用之。 七等材:5.25寸*3.5寸,,小殿,、亭榭等用之。 八等材:4.5寸*3寸,,殿內(nèi)藻井,、小亭榭施鋪作多則用之。 以上是古建筑中常見的構(gòu)件及概念,,了解這些構(gòu)件有助于欣賞古建,,了解了它們,當我們?nèi)タ匆蛔沤ɑ蚴情喿x古建書籍的時候才不至于一頭霧水,,當然,,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的建筑構(gòu)件,需要不斷去看古建,,不斷積累,,方能了解古人之匠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