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的《道德經(jīng)》基本都是簡本,,與更早更準(zhǔn)確的帛書本相比,,總共只有300多句話的原文改動約700處,造成很多句子牽強附會,、難以理解或根本錯誤,,我們簡單來看一看。 1,、因避皇帝名諱等更換了不少字 開篇一句,,帛書本: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簡本: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此句,,把“恒”改成了“?!保菫榱吮軡h文帝劉恒的名諱,。 常與恒的意思還是不大一樣的,,常,有兩意,,一是經(jīng)常,、常常,有頭有尾有間斷,,二是也有一直,、永久之意;但,,恒則只能是永恒,,無頭無尾地連續(xù)不斷。 也許這兩個字的意思之差尚不夠明顯,,我們再舉一個簡本中大家耳熟能詳?shù)木渥樱褐卟谎?,言者不知。這意思很明確,,知道的(理解的,、明白的)人不能說,說的人不知道(不理解,、不明白),。 這讓我們現(xiàn)代人尤其是西方人怎么也不理解,明白的人都不能說,,說的人都不明白,。那這么多名人、圣人,、傳經(jīng)送寶之人的講述和著作都是不該說,、都是不懂裝懂、都是胡說八道呀,!實在讓人不可思議,。老子的《道德經(jīng)》該不該說呢?“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這句該不該說呢,?已經(jīng)說出來了,是不是也是錯的呢,? 白居易還為此寫了一首調(diào)侃老子的打油詩《讀老子》:“言者不知知者默,,此語吾聞于老君;若道老君是知者,緣何自著五千文,?!碑?dāng)然,,白居易不會不知道老子的水平高,。 那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帛書本出來后就清楚了,。原文是:知者弗言,,言者弗知?!案ァ迸c“不”有何不同呢,?弗,屬象形會意字,,本意為約束,、矯正。弗言,,有不能輕易說,、隨便說、張口就說,,而要謹慎地說,、想好再說、深思熟慮后再說的意思,。這不就一切都說通了嗎,? “弗”改為“不”,也是為了避皇帝名諱,,顯然是因為漢昭帝劉弗陵,。這樣避名諱的例子還很多,比如劉邦的“邦”字改成“國”,,劉啟的“啟”字改成“開”,,劉勶的“勶”字改成“徹”,劉賀的“賀”字改成“加”,,加上剛剛列舉的“恒”改成“?!薄ⅰ案ァ备某伞安弧?,僅因避諱帝名就改動100多處,,造成了大量句意不同程度的改變,甚至相反,。 為避漢朝六位皇帝的名諱而改換文字,,也正好說明了帛書本成書在漢朝以前,而簡本是在漢朝以后。 2,、因精簡語言刪了不少字 還說開頭一句,,其實,帛書本的全文是: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簡本不僅把“恒”換成了“?!?,而且還去掉了“也”字;斷句也不一樣,,等于又去掉了逗號,,這就又帶來了涵義尤其是語氣的不同。 因為,,古代文章講究文學(xué)性和節(jié)拍性,,能吟能唱。實際上,,老子對文字的把握水平非常之高,,一字一斷之差,也有可能帶來天壤之別,。這樣的例子也不少,,我們再舉個眾所周知的名句。 帛書本為:有無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意聲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隨,恒也,。 簡本為: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 不說簡本把“無”變成“無”,,“盈”改為“傾”,“意”改成“音”,,只說刪了六個“之”字和六個“也”字,,便使帛書所強調(diào)的兩種對立關(guān)系中的統(tǒng)一性是永恒的,變?yōu)閮煞N對立關(guān)系就是統(tǒng)一關(guān)系,,這明顯是十分錯誤的,。兩種對立關(guān)系中是有統(tǒng)一性,但怎么可能只有統(tǒng)一性呢,?其對立性又何在呢,?而帛書本說對立關(guān)系中存在永恒的統(tǒng)一關(guān)系,,則是十分科學(xué)的,。讀者仔細體會一下,兩種意思已相去甚遠,,這實際上對理解邏輯論證嚴謹?shù)纳舷挛亩籍a(chǎn)生了很大影響,。 3、因繁體字簡化而改變了不少字 無,、無,、毋這三個字拼音都一樣,但在帛書本中,,尤其是前兩個字,,是完全區(qū)別使用的;在簡本中,,“無”與“無”均為“無”了,。這就出了大問題,造成很多句子解釋不通,,或只能生搬硬套地去解釋,。 因為“無”的意思可以有二,一是確實沒有,,一個空瓶子,,可以說無水,也就是沒有水,;二是代表有,,是指萬物的最初始狀態(tài)或清零狀態(tài)。 但“無”像一個庭院的木柵欄,,欄外面可能還有樹擋著,。若問庭院外面有狼否?古人會說“無”,,雖也代表沒有的意思,,但實際是看不見。因此,這個“無”可以是看上去沒有,、實際可能有或一定有的意思,。事實上,外面一定有狼,,要看多遠了,。請體會“及吾無身,有何患,?”,,為什么不用無呢?因為實際上還是有身的嘛,! 而“毋”的意思確實就是沒有,。這個字是從母親的母字演化而來的,那兩點乳房的乳汁沒有了,,將兩個點連起來成了一條豎線,,就成了“毋”字。因此,,它還可以代表過去有,、而現(xiàn)在沒有的意思。所以,,“戴營魄抱,,能毋離乎?”就是用的“毋”字,,因為營魄原本就在一起,。 如果繼續(xù)深入分析,便會感到老子的用字是十分精湛的,,“無”作為老子的一個最重要專有名詞,,它與“有”相對應(yīng),即: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應(yīng)特別注意,,這個“無”與平常說的真的沒有的意思是不一樣的,它是萬物的初始狀態(tài),,這個初始狀態(tài)孕育了有,,即有生于無,有又孕育了萬物,。我們平常說無中生有,,老子還就是這意思,。 現(xiàn)代物理學(xué)認為,宇宙來自于一個高能粒子大爆炸,,這個高能粒子就是“有”,,這個“有”大爆炸生成了萬物。這個高能粒子“有”從哪來呢,?就是來自于老子的“無”,。 其實,人們故意的,、理解不了的,、客觀造成的改字,還有很多,,也很明顯,。 比如“吾”、“我”是老子分別使用的兩個字,,吾,,代表老子本人,我,,指人的自我(意識),但后人皆合二為一,。 再比如帛書中“水善利萬物而有爭”,,簡本改為“水善萬物而不爭”;“五色使人目明”改為“五色使人目盲”,;“執(zhí)今之道”改為“執(zhí)古之道”,;“玄之有玄”改為“玄之又玄”;“以順眾父”改為“以閱眾甫”,;“大器免成”改為“大器晚成”,。明顯相距甚遠,漏洞百出,。 如此這些,,比比皆是,無法一一列舉,,明顯致使這本只有5000字左右的人類極高水平的經(jīng)典之作,,好多語句說不通,讓人覺得老子水平高超又令人費解,,因此將老子其人神秘化而最終成仙,,也將其文章神秘化,成為玄學(xué),。 帛書本是1973年在長沙馬王堆考古挖掘中發(fā)現(xiàn)的,。大概情況是,當(dāng)時在坑道中發(fā)現(xiàn)了一堆竹簡,,由于竹簡串聯(lián)的繩子已腐,,就用叉壁夾將其整體取出,以防把這些漢代之前的寶貴典籍順序搞亂,,沒想到在叉尖頭上插出了一小卷帛書,。 與能拉幾車的竹簡相比,這一小卷帛書就像是一盒餐巾紙,,雖然破損嚴重,,但卻記錄著大量珍貴的中國古代文化典籍。從目前公布的資料看,,共包括52部著作,,約12萬字。這些帛書雖然體積很小,,但卻比上面大量竹簡珍貴得多,,其中就有帛書《老子》,分《德經(jīng)》和《道經(jīng)》兩部分,。 當(dāng)年,,馬王堆考古之事轟動全國,大概源于此因,。 那這卷現(xiàn)已整理出來的帛書本與現(xiàn)通行簡本究竟有何根本和系統(tǒng)的不同呢,? 旅美物理學(xué)者肖鋼對此有深入系統(tǒng)的研究、修正和解讀,,他所著的《道論》和《德論》使帛書版本與其他版本的差別一目了然,。他還認為老子文章結(jié)構(gòu)之嚴謹、用字之準(zhǔn)確,、邏輯之嚴密,、科學(xué)性之強,完全是一篇現(xiàn)代意義上充滿自然科學(xué)與社會科學(xué)原理和智慧的論文,。肖先生為此用了半生的精力,,并將之用在了現(xiàn)代生命科學(xué)當(dāng)中,著實令人肅然起敬,。筆者精讀之,,受益匪淺! 既然如此,,為什么不將帛書本推廣而讓簡本退出呢,?有人說,編輯簡本的權(quán)威都在,,認為帛本與簡本也差不多,,沒有徹底修改的必要,。誰愿意看帛本,也能在圖書館查到,,現(xiàn)在網(wǎng)上查看就更容易了,。 筆者并不同意這樣的看法,既然簡本已將原文改得可以說幾乎面目全非,,那就應(yīng)該徹底推出帛書本而讓簡本退出,,還原一個比較真實的《道德經(jīng)》,這才是科學(xué)之舉,,也并不難,,不能再讓眾多國人不明真相,誤入歧途,。似乎中宣部理論局應(yīng)該促成此事,,因為這不僅是中國,也是人類歷史上最著名的經(jīng)典或之一,。 也許,,事情并沒有這么簡單。1993年在湖北荊門市沙洋區(qū)四方鄉(xiāng)郭店一號楚墓又出土了戰(zhàn)國竹簡,,比帛書本成書還早,,其中又有這本書,但并沒有“道德經(jīng)”這個字樣,。很多段落,、句子、用字也不一樣,,有錯亂、有不同,、有增減,,但總共才有1500余字,太不完整,,而且與帛書內(nèi)容和思想差異很大,。雖然這給不修改現(xiàn)行簡本又提供了理由和口實,但好像還是說不過去,。 戰(zhàn)國竹簡三套版本基本可以證明老子這篇文章不是出自一人之手,,是多人揣測、拼湊而成,。其實老子這個人是否真的存在,,也歷來從無定論。由于人們更愿意接受一個偉人,,尤其中國人,,比他國人更有偉人情結(jié),,所以中國人還是覺得老子確有其人。 但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樣一個歷史事實,,很多古典的智慧常常是多人長期思考并代代留存的結(jié)晶,,并非單個人和一時所創(chuàng),也不像大家想象和推崇得那么完美,,肯定不如現(xiàn)代科學(xué)論述得這么系統(tǒng)和嚴謹,。 不過,老子確實給了我們一個比較完整的宇宙觀,、世界觀,、人生觀,或者說哲學(xué)觀,,除莊子有所繼承外,,是其他只談治國安民方法或思想的儒家、墨家,、法家等先秦諸子無法相比的,。這在人類歷史上也是開天辟地的偉大人文成就,尤其在那個可供參研資料甚少,,人類還處在封建文明早期的時代,,似乎只有天才般的冥想才可及之,其偉大和寶貴性不言自明,、毫無爭議,。 因此,當(dāng)代文學(xué)藝術(shù)大家木心說:“中國哲學(xué)家一共有一個半,,老子算一個,,莊子算半個?!币驗?,哲學(xué)家必須以宇宙觀開始,以宇宙觀結(jié)束,。只有這樣,,才算大人物,否則都是小人物,。木心先生還認為,,論智慧老子天下第一,被人們盛贊擁有超級大智慧的喬達摩只能屈居第二,,耶穌僅能算小弟,,但這小弟來勢非凡,世界幾乎都被他感動,。 有人常說,,老子天下第一,,看來還真不是吹牛。只是“老子”不是你,,而是另有其人,,司馬遷說他真名叫李耳,但后人都叫他——老子,。 當(dāng)然,,老子的《道德經(jīng)》并沒有錯,只是你看到的簡本錯誤百出,! |
|
來自: yh18 > 《國學(xué)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