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龍山,,神秘的山,主峰距我家南平同村八里之遙,。兒時記得,,山上藏著奶奶廟、老君洞,。奶奶廟在頂峰沒上去過,,是哪位奶奶不可而知。后來傳言,,有三種說法:一是女媧娘娘,,女媧補天,可邯鄲有“媧皇宮”,;二是“觀世音菩薩”,,真善美的化身;三是“三皇姑”出家時的道場,,大善大孝的隋煬帝三女兒“南陽公主”,,為救父皇的病災,依然獻出手和眼做藥引子,,感動上蒼特賜“全手全眼”,,民間輾轉(zhuǎn)流傳,變成了“千手千眼”,,真定府的大菩薩,,疑是敬的“三皇姑”。現(xiàn)鹿泉陰坡開發(fā)旅游,,奶奶廟供奉了“觀音菩薩”,,也建了“三皇姑殿”,。老君洞在半山腰,我和哥哥到山上割草,、采藥,、拔野韭菜,親眼得見,。那是一間房子大小的石洞,,洞內(nèi)供奉著老君,后來得知那老君就是孫猴子大鬧天宮里的太上老君,,那個被孫猴子戲弄的和善可親的白胡子老頭,,說是道教的創(chuàng)始人老子,因創(chuàng)五千言《道德經(jīng)》而被奉為教主,。 作者書寫的山門“抱柱楹聯(lián)” 封龍山有幾個名字,,兒時叫“風箏山”,似無風箏之形,,可能是諧音之故,;后來聽元氏老鄉(xiāng)說,叫“風流山”,,說廟會日男女青年可在山上隨意談情說愛,,或隱于洞穴樹蔭間演繹風流;再就是我村有個老教師李順新,,述說了“封龍山”的由來:很早很早以前,,封龍山一帶是無邊大海,天體演化中變成了大山,。說的是,,龍王、龍母和龍叔,,是從師一門的師兄弟,。師叔學成武藝,肆意驕狂,,欺男霸女,,無惡不作,民憤極大,。這龍子小白龍看在眼里,,恨在心里,決意為民除害,,就向龍母請示,,龍母說,惡龍歹毒,,招術(shù)多變,,恐你不是他的對手,。小白龍自持武藝高強,跑到山口叫罵挑戰(zhàn),,惡龍大怒:“小兔崽子,,敢給大輩叫板,不知天高地厚,!”叔侄大戰(zhàn)三日不分勝負,,是惡龍倒吸陰氣,將小白龍吞吃,,惹惱龍母興師問罪報仇,。叔嫂大戰(zhàn)七七四十九天,翻江倒海,,天昏地暗,惡龍游龍戲鳳,,龍母飛沙走石,,還是龍母神通廣大,點石成兵,,將惡龍困于山洞,,龍吟喘息。惡戰(zhàn)也累壞了龍母,,干脆坐封山洞,,待惡龍出洞,再用閃電奪目廢它武功,。誰知惡龍怯戰(zhàn)斃命,,龍母坐化為山,從此這個主峰就叫行善除惡的“封龍山”,。封龍山成為歷史文化名山,,與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有關(guān)。公元后初年,,王莽陰謀篡奪漢室江山,,派重兵追殺漢家后裔劉秀,十二劉秀走南陽,,就藏匿在太行山脈之封龍山一帶,。民間擁戴正統(tǒng),紛紛保護劉秀,,留下了很多王莽趕劉秀的故事?,F(xiàn)鹿泉境內(nèi)有西、南龍貴村落,,那是這里的老百姓把劉秀藏在柜子里,,躲過了王莽的追殺,,后取村名叫龍貴(柜);封龍山下有兩個村叫東,、西郭莊,,那是劉秀的郭圣通皇后住在這里,行善積德,,為紀念這位藁城籍的郭皇后,,就取村名叫郭莊;元氏縣境內(nèi)有個村叫萬年村,,那是劉秀和皇后陰麗華,,原籍河南人士,在此居住并生下了皇子劉莊,,就是承襲皇位的漢明帝,。老百姓取村名叫“萬歲村”,后因“萬歲”太扎耳,,就更名叫萬年村?,F(xiàn)村際還留有陰皇后的梳妝臺遺址。井陘縣境內(nèi)仙臺山有“劉秀洞”景觀,,那是劉秀曾藏匿的洞穴,。平山縣境內(nèi)有個帝王山,那是紀念劉秀走過的遺址,。還有兩個村子叫南,、北“滾龍溝”,那是說劉秀避難,,不小心從山上滾到山溝底,,因為劉秀是條龍,故村名叫“滾龍溝”,。你看,,地名的傳說就是歷史的遺跡。公元25年劉秀任用28員大將(號稱天上28宿星輔佐),,擁有數(shù)十萬大軍,,在封龍山脈的高邑千秋臺登基,開創(chuàng)了東漢,,帝號漢光武帝,。說明劉秀崇拜漢武帝的輝煌,光復漢業(yè),,是位中興的有作為的皇帝,。也有說,漢光武帝賜封“龍山”,故名“封龍山”,。漢光武帝劉秀鐘情于封龍山,,以“封龍山漢碑堂”為佐證。據(jù)陳復澄先生考證,,全國遺存漢碑精華三十通,,自漢光武帝始,有七通漢碑矗立在封龍山,,有五通可考證,,三通曾可見,現(xiàn)有兩通存于“漢碑堂”,,即《祀三公山碑》,、《白石神君碑》,前者由篆向隸的轉(zhuǎn)變痕跡,,后者已是趨于規(guī)范的隸書,。這兩通漢碑為避免“十年浩劫”,提前埋于正定大佛寺地下,,文革后又搬回封龍山,。另有《封龍山頌碑》,已被復制留存,。其他23通漢碑,如《曹全碑》《張遷碑》《乙瑛碑》《西峽頌碑》等,,分別被集中在《西安碑林》和山東曲阜,。漢隸精華是中國書法的先兆,或曰是國寶書法的鼻祖,。繼而魏晉南北朝的魏碑,、章草、王羲之的《蘭亭序》《草法至寶》,,到唐代的楷書創(chuàng)法,,出現(xiàn)了唐、宋,、元書法八大家,,即顏、歐,、柳,、趙、蘇,、黃,、米、蔡,,展開了中國書法發(fā)展的歷史長河,。標志是,,名家都有碑帖流傳后世。至今封龍山漢碑的影響很大,,魯迅先生專門收藏了十數(shù)枚封龍山漢碑拓片,,國畫大師齊白石專修封龍山漢碑,特別是篆刻,,明顯是《祀三公山碑》的篆隸間雜和折隸的特色,,獨具清爽干練的藝術(shù)欣賞魅力。《封龍書院》更是封龍山的驕傲,。歷史上的書院,,自漢代起,至唐宋興,,元代一度成為科研場所,,到明清逐步成為朝廷科考的階梯,如果私塾是啟蒙成長教育,,書院則是民間的高等學府,。今人追述《封龍書院》發(fā)展史說:東漢李躬結(jié)廬授業(yè)之開端;漢明帝劉莊啟蒙學儒的圣地,;唐郭元振習文習武的教場,;宋相李昉命定題寫“封龍書院”,山長張著瞻仰把玩和題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的亮點,;元代李冶聚徒講學和研究數(shù)學科學的殿堂,,也是“龍山三老”元好問、李冶,、張德輝學術(shù)交流和傳授弟子的寶地,,還是培養(yǎng)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樸的學堂。特別是元代欒城籍名仕李冶,,從山西歸來,,開創(chuàng)了《封龍書院》的輝煌。李冶本命李治,,因避諱唐皇李治,,也羞于與不才皇帝為伍,遂將“治”改為“冶”,。李冶是當時著名的數(shù)學科學家,,他發(fā)明的“天元術(shù)”,就是我們當今中學學的代數(shù),,“天元”就是“未知數(shù)”,,解方程式就是要求“未知數(shù)”。他在封龍書院的人鑿石洞里,上下求索,,秉燭夜熬,,創(chuàng)作的《測圓海鏡》《益古演段》等,要比英國所謂數(shù)學科學發(fā)明早300年,。至今世界科學家名錄中就有李冶的大名,。只是過往科考只重視策論和管理科學,忽視自然科學的研究和實踐,,造成英國人把中國發(fā)明的火藥發(fā)展到軍事,,用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國門。這是歷史的失誤和中國百年受辱的悲哀,。李冶不僅是數(shù)學科學家,,也是少有的思想家、政治家,。其名聲之大,,驚動了元朝開國皇帝忽必烈,這里有一則忽必烈慕名向李冶求教治國方略的故事:忽必烈問:治理國家魏征和曹彬如何,?(這里專錄河北晉州的大唐名相魏征,,和靈壽籍的北宋大元帥曹彬。忽必烈是有針對性的,。)李冶答:魏征忠言讜論,,知無不言,是唐朝第一名臣,。曹彬伐河南,,未曾妄一人,可以與歷史上方叔,、召虎并列,韓信,、白起,、衛(wèi)青、霍去病等人不能與之相提并論,。李冶答:現(xiàn)在奉承獻媚成風,想尋找魏征那樣的人確實困難,。答曰:國家并不缺少人才,想找便會得到,,不找便會喪失,。勢在必然。答曰:治理天下,,說難則難于登天,,說易則易如反掌。有法規(guī)制度則治,,據(jù)名則實則治,,進君子退小人則治。這樣治理天下,,豈不是易如反掌,?無法規(guī)制度則亂,有名無實則亂,,進小人退君子則亂,。那樣治理天下,豈不難于登天,?為治之道,,主要是立法度,正綱紀,。綱紀可以使上下關(guān)系緊密,,法度可以獎功罰過。現(xiàn)在大小官吏以至普通百姓,,都肆意妄為,,以私害公,是無法度的表現(xiàn),。有功者未必得賞,,有罪者未必受罰,甚至有功者反受辱,,有罪者反獲寵,,根本談不上賞罰。法度綱紀都遭到破壞,,國家不出亂子就算萬幸了,。如上好一篇宏觀大論,句句切中時弊,,拿到今天也有強烈的現(xiàn)實借鑒意義,。李治專攻科研和授徒,對治學也有高論,。他認為治學有三個方面,,即積累、選擇,、理解,。他說積累多不如選擇精,,選擇精不如理解深。真是理論精辟,,令人折服,。對于寫文章,他認為有五種情況不能寫,,即:隨隨便便不認真的不能寫,;謀求物質(zhì)利益的不能寫;違背個人心愿的不能寫,;傷風敗俗的不能寫,;不能傳示子孫的不能寫。真是耿耿風骨,,正義凜然,。似導師傳授弟子一樣親切感人。封龍山作為歷史文化名山,,承載著深沉的歷史文化積淀,。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省,、市規(guī)劃部門對其進行了聯(lián)合考察和研究,,規(guī)劃了七個文化旅游景區(qū),有所處的元氏和鹿泉兩個縣協(xié)調(diào)開發(fā),。鹿泉在封龍山之陰(北坡),,率先開發(fā)了觀音堂、老君洞,、白草寺,、三圣母殿,也涉獵到“封龍書院”內(nèi)容的項目,,統(tǒng)稱封龍山景區(qū),。元氏縣在封龍山之陽龍首峰下,保護修葺了《封龍山漢碑堂》,,于2011年縣委縣政府籌資2000萬元,,集中修建了《封龍書院》古建群。建“大成崇圣殿”,,主供孔,、顏,、曾,。辟建“名賢祠”、“明倫堂”,、“漢碑走廊”,、“讀書立說洞”,、復建“蒙泉亭”、“墨池”等,。于正殿前特朔“李冶雕像”和“龍山三老群雕坐像”(即元好問,、李冶、張德輝)等,。元氏在開發(fā)“封龍書院”中,,根據(jù)民間傳說和部分依據(jù),,提出“梁山伯和祝英臺”的故事發(fā)生在封龍山一帶。主要證據(jù)是,,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樸,,是元好問的干兒子,元好問終老于白鹿泉,。當時元好問常帶駐真定的白樸就讀于“封龍書院”,,之前又有梁山伯和女扮男裝的祝英臺,也曾到“封龍書院”讀過書,,演繹了感天動地的“化蝶”的愛情故事,,白樸就創(chuàng)作了著名的《祝英臺死嫁梁山伯》的元曲雜劇。據(jù)考全國有四,、五個“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旅游景觀,。還是南方的越劇、黃梅戲等善演“三小戲(小生,、小旦,、小花臉),較早搬上了戲曲舞臺,,隨后昆曲等各大劇中相繼移植上演而成為名劇,。后傳為《化蝶》的愛情故事似乎發(fā)生在江浙一帶。在下認為,,此類爭論似無必要,,確是白樸創(chuàng)作并流傳了四大愛情悲劇之一的“梁山伯與祝英臺”。愿博友們登登封龍山,,看看自己家門口的文化名勝吧,!2015年4月20日于《封龍書齋》 作者 路繼舜:1945年生于河北鹿泉。1970年畢業(yè)于南開大學中文系,。曾任石家莊地區(qū)文化局長,、石家莊地、市文聯(lián)主席,、石家莊社科聯(lián)主席?,F(xiàn)任石家莊市委,、市政府決策委員,市委專家團副理事長,;河北省作協(xié),、書協(xié)、劇協(xié)會員,;燕趙十老書畫社副社長,。 2004年,路繼舜被中國作協(xié)《文藝報》授予中國百名之一“人民藝術(shù)家”榮譽稱號,;2006年他被《中國人才科學研究院》授予“中華愛國十大文化領袖人才”榮譽稱號,。出版的書籍有:《名家楹聯(lián)趣聞》《奚嘯伯》《家藏故事》《封龍文概》《觀三成趣》《繼舜隸書千字文》,與人合著的《中華道德歌》獲河北省“五個一”工程獎,。電視連續(xù)劇《武神趙子龍》《歌者九零后》顧問,。其隸書作品《毛澤東七律·長征》獲全國書法銀獎;敬挽鄧小平楹聯(lián)隸書作品被《中國書法家選集》收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