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藝術,,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奇觀,。她熔語言藝術、表演藝術(包括音韻藝術),、造型藝術于一爐,,也稱為“綜合藝術”。其中,,“京劇藝術”是代表,,是精華,是國粹,。她傳播“仁,、義、禮,、智,、信”的“國學精神”。京劇表演:宏觀大氣,、中規(guī)中矩,、雍容華貴。是中國文化彰顯于世界的功夫絕技,。我們記得,,北京奧運會在雅典的承接儀式,張藝謀導演就展現了八分鐘的京劇表演,。 京劇表演藝術家尚長榮與本文作者,。 1,、中國戲劇根植于民間藝術之中,。從原始氏族先民表達喜怒哀樂,,到為慶祝收獲而手舞足蹈、節(jié)奏呼號,,就出現了音樂,、語言和肢體表演的藝術。夏,、商,、周時,老百姓敬天,、崇龍,、祭祖,就有伴之音樂表演的周禮,。到封建社會,逢過年過節(jié)就有五花八門的民間藝術表演,。諸如,,跑旱船、踩高蹺,、抬花轎等,,表演鄉(xiāng)民稍加化妝,街頭行進自娛自樂,,語言表達多為數板和俏皮話,。到唐代,宮廷音樂盛行,,如楊貴妃演唱李白詩詞,,唐玄宗李隆基擊鼓伴奏。到元代,,出現了元雜劇,,創(chuàng)始人就是關漢卿。他設置舞臺表演,,化妝演唱人物命運的故事,,代表作就是《竇娥冤》。自此各地都在民間藝術基礎上,,就出現了名目繁多的地方劇種,,地方戲多以地方方言表演??傆嬘?60多種,。這樣,中國戲劇的產生,,自元雜劇起已有600多年的歷史,。2,、中國戲劇的奠基者和創(chuàng)始人。提起中國傳統(tǒng)戲劇,,必須提及三個人,。一個是唐玄宗李隆基,他酷愛音樂,,作為皇帝創(chuàng)作樂曲,,并親自擊鼓伴奏(那時并沒有演唱人物命運的戲劇),。后民間戲班就把李隆基敬為“戲神”,,每要出臺演出,就對其“神像”頂禮膜拜,。第二個是清代咸豐皇帝,,也是酷愛戲劇藝術。只因慈禧專權,,苦悶中的咸豐就在后宮“梨園”招辦戲班,,他親自擊鼓伴奏。只因皇帝執(zhí)板擊鼓,,于是這“板鼓”就成為樂隊指揮,,至今遵循。只因咸豐“梨園舉戲”,,后“梨園”就成為“中國戲曲”的代稱,。第三個人就是關漢卿,他是中國戲劇的真正創(chuàng)始人,。3,、中國京劇的誕生。1790年8月,,清乾隆皇帝過八十大壽,,安徽“四大徽班”(三慶、四喜,、春合,、和春)進京慶壽演出。乾隆大喜,,特挑選徽班中的精英,,及漢劇和秦腔中的佼佼者,組成一個新的劇種,,那就是京劇,。京劇的標志唱腔旋律“西皮”,就是西邊來的“唱皮”,,采用安徽“二簧”之調,;借鑒“漢劇”之“韻白”,。還不斷吸收京腔、昆腔,、秦腔,。此多種組合就是京劇的“藝術風貌”。京劇是中國戲劇最年輕的劇種,,只有200多年的歷史,,但卻是“后來者居上”,博采眾長,,錦上添花,。成為高雅、經典,、大氣,、規(guī)范的“國家藝術”之冠。作者與京劇奚派傳人,、表演藝術家張建國 1、京劇名伶是繁榮發(fā)展的關鍵,。京劇產生于京城,在民間影響很大,,一批京劇班社在民間興起,。戲劇藝術的魅力在于“名伶”,就是名演員,。京劇和地方劇種一樣,,都是演繹人物命運的故事,戲劇人物以行當演飾,,就是:生,、旦、凈,、丑,。地方劇種大多偏行當,如河北梆子,、絲弦,、老調多以老生、青衣戲為主,;評劇,、豫劇多以小生、小旦,、小花臉戲為主,。而京劇則是生,、旦、凈,、丑,,行行出狀元。上世紀二十年代,,民間投票選舉,,產生了京劇“四大名旦”:梅蘭芳、尚小云,、程硯秋,、荀慧生。那時女人不能拋頭露面,,戲劇中的女人都是男者飾演,,所以這“四大名旦”都是男人,叫“乾旦”,。他們的代表劇目是:梅蘭芳的《貴妃醉酒》,;尚小云的《昭君出塞》;程硯秋的《鎖麟囊》,;荀慧生的《紅娘》,。其中梅派藝術獨樹一幟,引領了京劇藝術的崛起和發(fā)展,。當然,,后又有“生行”由女演員扮演,叫“坤生”,。中國第一代京劇女武生,,就是四十年代石家莊革新京劇團的郝少華。三十年代,,又產生了京劇“四大須生”:馬連良,、譚富英、奚嘯伯,、楊寶森,。他們的代表劇目是:馬連良的《群英會》;譚富英的《定軍山》,;奚嘯伯的《白帝城》,;楊寶森的《文昭關》。其中譚家七代傳承,,可稱真正的“梨園世家“,。一時間馬派藝術風靡大江南北。四十年代又產生了“四小名旦”:李世芳、張君秋,、毛世來,、宋德珠。影響比較大的是張派的《狀元媒》,、宋派的《扈家莊》,。從花臉名家,二,、三十年代曾有凈行“三鼎甲”:金少山,、郝壽臣、侯喜瑞,。其弟子名家裘盛戎,、袁世海、方榮翔等,,裘派的《鍘美案》聲冠五洲,;當代的孟廣祿、鄧沐偉,、楊赤等,,也是陽剛美溢。小生葉盛蘭,、葉少蘭父子,,弟子承繼有成,當今李宏圖,、江其虎,、金喜全等多為葉派傳人。京劇的繁榮發(fā)展,,早年曾任中國戲校校長的肖長華功不可沒。梅蘭芳,、馬連良等大藝術家,,均出于肖長華門下。一則京劇行當“生,、旦,、凈、丑”,。一是生行,。飾演男性角色的統(tǒng)稱生行。分老生、小生,、武生,。老生以“髯口”(胡子)而分年齡:白髯口(六十歲以上);灰髯口(五十歲以上),;黑髯口(三十歲以上),。小生則分窮生、官生,、奶油小生,。武生:分武老生(有髯口)、小武生,、長靠武生(披靠旗),。二是旦行。飾演女性角色的統(tǒng)稱旦行,。分青衣,、花旦、閨門旦,、老旦,、武旦、彩旦,。青衣:已婚中年女子,。花旦:活潑小丫頭,。閨門旦:待嫁閨門女,。老旦:分窮老旦、富老旦,、官老旦,。武旦:表演會武的女子(劍衣和軟靠)。彩旦:品行不端的中年女子(媒婆子),。三是凈行(命名反其道而行之),,“凈”就是畫臉譜的行當。主要分文花臉(銅錘和架子),、武花臉(短打和摔打),,其年齡段就以有無髯口來定。四是丑行,。主要分文丑(嘴上功夫)和武丑(伶牙俐齒和功夫了的),。二則京劇臉譜。這是中國戲劇的最大特點,,使戲劇人物“臉譜化”,。京劇的臉譜規(guī)范定型,,很有代表性。計有上百種造型,。一是臉譜構圖,,分整臉、半塊臉,、三花臉,。整臉構圖都為“三塊瓦”,就是以鼻子為界,,額頭一塊,,兩個臉蛋為兩塊。額頭眉心畫出人物性格標志,,如孟良就畫個“葫蘆”,,姜維就畫個“八卦”,包公就畫個“月牙兒”(日斷陽,,夜斷陰),。兩臉蛋兒,夸張人物善惡和情緒,。半塊臉:都是邪惡人物的夸張變型,。三花臉:都是鼻梁和眼眉間“圓白”和“方白”,俗稱“四兩豆腐干”,。二是臉譜色彩至關重要,。主要是紅、白,、黑,、蘭、綠,、金,。“紅”表示忠勇(如關公,、姜維),;“白”表示奸詐(如曹操、潘洪),;“黑”表示忠貞魯莽(包公,、張飛,、李逵),;“藍綠”表示耿直忠義(竇爾頓、鐘馗);“金色”則表示神仙(元始天尊、二郎神,、如來佛),。川劇的“變臉”在劇壇影響很大,,就是臉譜的變化,,在瞬息間能變七張臉,??煞Q為中國戲劇的獨門絕技,??傊樧V是改變和活化角色的特殊手段,。通常彰顯戲劇場合,,就展示幾個人們熟知的臉譜。三是特殊的臉譜以面具代替,。如“巨靈神”,,夜審潘洪時寇準和趙德芳,就用面具代替臉譜,。三則服飾道具,。中國的服裝是個大的文化體系,現時中華56個民族56枝花,,只有服裝是其典型代表,。京劇的服飾基本采用了明朝的服裝,并進行了藝術化的改革,。因戲劇產生于元代(異族統(tǒng)治),,明代地方戲劇興盛,故用明代服飾,。京劇產生于清代,,宮廷京劇自然崇尚上朝的華麗服飾(后演清朝戲,也有專設計清服的)?,F今,,凡戲劇演出一律以明服為規(guī)制。不管演那個朝代的戲,,都用一套服裝,。如“官帽”,就是有“帽翅”的“烏紗帽”,?;实劬褪屈S色“龍袍”;大臣就是各色“蟒袍”,,一般文官袍圖為“飛禽”,,武官袍圖為“猛獸”。州縣官服前后“補子圖”說明品級,。官服的色彩很講究,,有正五色:紅,、黑、蘭,、綠,、白;下五色:粉紅,、香黃,、赭石、湖藍,、蛋青等,。根據戲劇人物的重要程度,演群戲時色彩必須調配:如靠將,、劍衣,、群仙等,使舞臺五色斑斕,,光彩耀眼,。武將的“盔頭”有品級之分,元帥盔頭上樹“槍戟”,?!翱繉ⅰ贝黥嶙樱绫秤兴拿妗翱科臁?,都為裝飾威武,。如演異族戲或山大王者,就圍兩條狐尾區(qū)別,。梅蘭芳演《霸王別姬》,,虞姬的“皇妃冠”,特設計為“如意冠”,。使用的“兵器”就是“刀,、槍、劍,、戟,、斧、鉞,、鉤,、叉”。其他如才子佳人,、龍?zhí)妆?、鄉(xiāng)土百姓等的服裝,都以調配色彩為要,。觀之舞臺就是個色彩博物館,。京劇名家奚延宏塑造的關公 京劇是高雅藝術,,她熔綜合語言,、造型、表演藝術為一爐,,又有文武場之音樂伴奏,,更有聲、光,、電之氣氛渲染,,使舞臺形成一個情感宣泄場。京劇演員必有四功五法:唱念作打,;手,、眼、身,、法,、步。那就是說沒有十年的功夫,,培養(yǎng)不出一個好演員,。“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此話一點不假。清代大學者傅山善作戲聯(lián),,他道戲曲之妙聯(lián)曰:“曲是曲也,,曲盡人情,俞曲俞妙,;戲其戲乎,,戲推事理,越戲越真,?!泵诽m芳總結戲曲經驗聯(lián)曰:“似我非我,我非我,;演誰象誰,,誰是誰?!边@是很高的藝術境界,。1、京劇的寫意表演,。國粹京劇和國畫藝術一個道理,,都是“大寫意”,。有一副對聯(lián)寫道:“可家可國可天下;能龍能虎能鬼神,?!敝醒腚娨暸_有聯(lián)說:“戲劇小舞臺,舞臺大天地,?!蹦蔷褪钦f,戲劇舞臺能容天下之事,,能唱“國學”之理,。一張桌子兩把椅子,是舞臺基本設置,。但桌子可以當“山”,。舞臺并無門窗、樓梯,,但表演可以開門窗,,上下樓梯。騎馬,、坐船,,就用馬鞭、船槳代表,。舞臺上并無水,,但演員可以演出水中動作和開打?!叭迦饲к娙f馬,,七八步走遍天下”,稱之為京劇表演的高度濃縮,。這就是視覺“大寫意”的虛擬表演,。2、京劇唱腔是別于其它劇種的標志,。唱腔旋律是立劇種的首要,。京劇“四大須生”、“四大名旦”的產生,,都是唱腔有獨特風格,。有人把“四大須生”的唱腔做比喻說:“馬連良似‘泰山’;譚富英似‘華山’,;楊寶森似‘黃山’,;奚嘯伯似‘桂林山水’。”京劇前輩王瑤卿曾評“四大名旦”一家一個字:梅派的“樣”,;尚派的“棒”,;程派的“唱”;荀派的“浪”,。這樣評價,,道出了各大藝術家的唱腔和表演特色。一個優(yōu)秀藝術家的表演,,必以唱腔為標志,具備三個條件:臺威,、氣質,、激情?!芭_威”不好琢磨,,那就是演員的氣場灌滿全臺。氣質,,就是演員的綜合文化素養(yǎng)的凝聚,,如奚嘯伯的“書卷氣”。激情,,就是演員的演唱功底能上得去,。地方劇種根植于地方,也都受老百姓所喜歡,。河北省戲“河北梆子”,,她的唱腔特點是“高亢悲壯”,以情代聲,,當年移植京劇《龍江頌》,,是最成功的。天津名家王玉磬的《轅門斬子》,,唱出了河北梆子的魅力,。石家莊的市戲“絲弦”,根于太行山,,絲弦的唱腔:甩腔,、砸夯、集體爆炸,。其情感力度,,聲震四方。河南梆子在全國的覆蓋面最大,,她以樸實,、激越、傳情著稱,,加之《梨園春》震動全國,,現今,,“河南豫劇”也進入國劇行列。3,、京劇藝術承載著《國學》傳承,。京劇劇目上千出,他承擔著重要的宣傳任務,。先說劇目的產生,,國之經典人物,傳奇故事,,民間說書,,都是劇本創(chuàng)作的題材。來源有四:一是民間說書,,宋代辛棄疾有詩說:“斜陽古柳趙家莊,,復鼓盲翁正坐場。身后是非誰還得,,滿村聽唱蔡中郎,。”比如明代馮夢龍的《三言兩拍》,,早被說書者傳講,。那就是說,沒有文化的老百姓知道的事,,是聽書聽來的,。劇本創(chuàng)作就有了素材。二是傳奇故事,,如《竇娥冤》《楊乃武與小白菜》《楊三姐告狀》,,就是民間真人真事,編為戲劇,。三是經典小說古典四大名著,。四大名著都是明末清初創(chuàng)作的,也是作者據民間傳說而形成的創(chuàng)作,。京劇劇本的三國戲,、水滸戲,就是這樣出來的,。四是吸收地方劇種的精華,,改編為京劇劇本。如豫劇馬金鳳的《穆桂英掛帥》,,梅蘭芳欣賞而改編為京劇的,。京劇常演不衰的《四郎探母》《玉堂春》《趙氏孤兒》等,都是劇種間互相學習借鑒而成為經典的。劇本劇本,,一劇之本,。中國戲劇劇本創(chuàng)作,一是傳統(tǒng)戲,;二是新編歷史?。蝗乾F代戲,。上海新編歷史戲《曹操和楊修》等,,取得成功。現代戲就是文革十年八出樣板戲,,也取得過輝煌,,形成普及樣板戲是一大貢獻。但使傳統(tǒng)戲隔絕十年,,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侵害,。中國京劇“四大須生”之奚嘯伯之根,,就在石家莊,。我們有責任弘揚奚派藝術。感謝石家莊籌建《奚嘯伯大戲院》,。愿更多的戲迷朋友和觀眾,,關注和學習京劇藝術,都為繁榮發(fā)展國粹做出貢獻,!作者 路繼舜:1945年生于河北鹿泉,。1970年畢業(yè)于南開大學中文系。曾任石家莊地區(qū)文化局長,、石家莊地,、市文聯(lián)主席、石家莊社科聯(lián)主席?,F任石家莊市委,、市政府決策委員,市委專家團副理事長,;河北省作協(xié),、書協(xié)、劇協(xié)會員,;燕趙十老書畫社副社長,。 2004年,路繼舜被中國作協(xié)《文藝報》授予中國百名之一“人民藝術家”榮譽稱號,;2006年他被《中國人才科學研究院》授予“中華愛國十大文化領袖人才”榮譽稱號,。出版的書籍有:《名家楹聯(lián)趣聞》《奚嘯伯》《家藏故事》《封龍文概》《觀三成趣》《繼舜隸書千字文》,與人合著的《中華道德歌》獲河北省“五個一”工程獎。電視連續(xù)劇《武神趙子龍》《歌者九零后》顧問,。其隸書作品《毛澤東七律·長征》獲全國書法銀獎,;敬挽鄧小平楹聯(lián)隸書作品被《中國書法家選集》收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