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熱下寒是現(xiàn)代人常見的一種癥狀,,其主要表現(xiàn)是熱證與寒證并存:常年上火,總是口腔潰瘍,、舌瘡,、 慢性咽炎、失眠,,同時又表現(xiàn)出很多體寒癥狀,,如舌體胖大、大魚際發(fā)青,、下肢冰涼等,。 尤其是現(xiàn)代白領常會在集中精力工作幾小時后覺得四肢冰冷、頭腦發(fā)熱,、眼睛干澀等狀況,,也就是出現(xiàn)'上熱下寒'的狀況。 以下給大家分享“上熱下寒”的癥狀以及對治方法供大家參考—— 對于「上熱下寒」體質的人來說,,一般會同時出現(xiàn)下述列表中的一個或多個癥狀: — 上熱 —
— 下寒 —
除了這些,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失眠,。 上熱下寒,,上面,,是滿滿的火,下面是一派寒氣,,上下部交通,,心腎不交,自然很難睡著,。身體各部分相互關聯(lián),,相互影響。 二,、現(xiàn)代人,, 為什么都有點上熱下寒? 人,,用心一處,,能量就會往那個地方走,現(xiàn)代人用腦有余,,用腿不足,。想得多,動得少,。人一思考,,能量既積聚到頭部,想得多總伴隨著焦慮,,緊張,,心火就一直騰騰在上。
三,、5個方法對治上熱下寒 上熱下寒,不是陽虛也不是實火,,只是身體里的熱能跑到了不該去的地方,,身體不夠通暢,阻塞了能量的運轉,。這時候,,補會上火,瀉,,也只是越來越寒,,最重要的就是通。
1. 推腹 好肚子,如嬰兒之腹,,溫軟如棉,。多揉揉肚子,不僅改善上熱下寒,,還可以減肥,,通暢經(jīng)絡。今天就試試看咯,! 方法很簡單:手掌由心窩開始向下推到小腹,,反復推5分鐘,。雙手或者單手都可以。如果有阻滯點(硬塊,、痛點,、「氣團」或「水槽」),一定要反復推揉,,將其推開揉散。
脾胃打通,順便幫助氣血更好的往下走,,很多時候,,動作到了,意念到了,,氣血自然就到了,。 2. 跪膝法 上熱下寒的人,上面熱,,下面冷,,如果一開始不能把熱量傳給腳,就先傳給膝蓋,,慢慢就會輸送到腳上去,。 方法:在地板上軟墊子,或是在硬木床上進行,,每天20分鐘,,一開始膝蓋受不了,就盡可能讓地面軟一點,,或是手扶著墻,,減少膝蓋的承重,,慢慢鍛煉膝蓋,沒有辦法前進,,就在原地踏步,。
3. 練習八段錦里的「搖頭擺尾去心火」和「雙手攀足固腎腰」兩式: 針對「上熱下寒」體質,,可重點練習八段錦里的「搖頭擺尾去心火」和「雙手攀足固腎腰」兩式: 1)搖頭擺尾去心火 上寒下熱,第一需要引火歸元,。一升一降,,把火引導合適的位置,身體內(nèi)的圓運動才能運轉,,才能保證身體的陰陽交融,,寒熱處于正確的位置,否則一直擰巴,。 這一招對去除心火很有幫助,,做功時要注意,盡量不要打折扣做,,身體搖轉時使脖頸和尾閭盡量對拉伸長,,速度柔和緩慢連貫,。脖子全程不要硬著,下頜不刻意內(nèi)收或揚起,,使頸部肌肉盡量地放松伸長,。如果費力就一右一左做兩次,以后再慢慢增加次數(shù),。 經(jīng)常上火,、口腔潰瘍、喉嚨腫痛,、爆痘的人多是虛火,,頭面飄虛火,中下焦常年寒濕,,常做這個動作,可以把上飄的虛火拽回丹田,,溫暖腎水,。 重點:頭四個八拍要配合吸氣,后四個八拍要往外呼氣,。 方法:兩腳分開,,相距約三個足底的長度,屈膝半蹲成騎馬勢,。兩手張開,,虎口向內(nèi),扶住大腿前部,。頭部及上體前俯,,然后作圓環(huán)形轉腰,轉動數(shù)圈后再反方向轉腰,。 在轉腰的同時,,適當擺動臀部。如配合呼吸,,則在轉腰時吸氣,,復原時呼氣。 作用:去心火,,避免長暗瘡,、暴發(fā)青春痘、流鼻血,、情緒暴躁等情況的發(fā)生,。適合久坐辦公室的上班族。動作較復雜,,可量力而為,。 2)兩手攀足固腎腰 八段錦功法里的 “雙手攀足固腎腰”,,是通過俯身、雙手攀足,,來專門鍛煉腰腎達到心腎相交的一個方法,。 方法:站立,并足,,兩膝挺伸,、上身前俯,以兩手攀握兩足趾,,頭略昂起,。然后恢復直立姿勢,同時兩手握拳,,并抵于腰椎兩側,,上身緩緩后仰,再恢復直立姿勢,。重復幾遍,。本式采用自然呼吸。 作用:可使腹直肌以及腳內(nèi)側的經(jīng)脈得以伸展,,透過手的熱量對腎臟進行按摩,。兩手如攀握不到兩足趾,可不必勉強,。 要領:腰為腎之府,,如果長期腰疼、腰肌勞損會導致腎虛,,腎虛也會導致腰部不適,,二者互為因果。此動作簡單易學,,功效顯著且不受地點限制,。 4. 泡腳降火 若畏寒、四肢不溫十分明顯,,泡腳便是再合適不過的法子,。 取艾葉(最好是艾絨)15克,桂枝10克,,制吳茱萸10克,,加入適量清水煮沸20分鐘,然后放涼到你能接受的溫度,,切記別兌涼水,,直接泡,水溫不夠了就直接再續(xù)熱水,。 一般來說,,泡腳水最適宜的溫度大概是40~44℃,,水面超過腳踝大概2~3厘米最好,時間控制在15~20分鐘,,微微出汗為宜,。 邊泡腳邊用雙手搓后腰,效果更佳,。泡完之后再搓搓腳底的涌泉穴,,滋養(yǎng)腎水,既能補陽,,又不至于讓人上火,。 5. 艾灸調理 對于「上熱下寒」體質的虛浮之火來說,需要用合理的方法把它引到應該去的地方,,同時依靠外力驅散積聚在身體下部的寒邪,,那么艾灸就是非常合適的選擇了。 調理時,,取神闕,、關元、三陰交,、涌泉等穴位,每個穴位灸25~40分鐘左右最佳,,連續(xù)灸5天,,休息兩天,然后繼續(xù)進行,。 神闕穴:在臍中部,,臍中央。
三陰交:手四指并攏,小指下緣緊靠內(nèi)踝尖,,食指上緣所在水平線與脛骨后緣的交點,,按壓有酸脹感處即為此穴。 這里要特別提醒大家的是,,腳心的涌泉穴應當放在最后灸,,而且不可缺少,這樣做才算是讓「引火歸元」這個過程實施完成,,而且不至于讓你因為艾灸重新上火,。 |
|
來自: 昵稱65793557 > 《孔孟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