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文詩: 天地生人,至天至性,民受天性,性未能善, 退受成性,之教於王.王承天意,成民之性. 謂案真質(zhì),民性已善,是失天意,而去王任. 萬民之性,茍已至善,王者受命,尚何任也? 設名不正,故棄重任,而違天命,其非法言. 春秋之辭,內(nèi)事待外,從外言之.萬民之性, 待之外教,然后能善,善當與教,不當與性. 與性多累,累而不精,其自成功,而無賢圣. 不法之言,無驗之說,君子所外.繭之有絲, 而繭非絲;卵之有雛,而卵非雛.比類率然, 生民大經(jīng).言性不異.或曰性善,或性未善, 則所謂善,各異意也.性有善端,動之愛母, 善於禽獸,則謂之善,此孟子善.循三綱紀, 通八端理,忠信博愛,敦厚好禮,乃可謂善, 此圣人善,至圣至善,至善至天,至天至性. 深察名號 第三十五6 民受未能善之性於天,,而退受成性之教於王。王承天意,,以成民之性為任者也,。今案其真質(zhì),而謂民性已善者,,是失天意而去王任也,。萬民之性茍已善,則王者受命尚何任也,其設名不正,,故棄重任而違大命(22) ,,非法言也?!洞呵铩分o,,內(nèi)事之待外者,從外言之,。今萬民之性,,待外教然后能善,善當與教,,不當與性,。與性,,則多累而不精,,自成功而無賢圣,,此世長者之所誤出也,非《春秋》為辭之術也,。 不法之言,、無驗之說,君子之所外,,何以為哉,或曰:性有善端,,心有善質(zhì),尚安非善,應之曰:非也,。繭有絲而繭非絲也,,卵有雛而卵非雛也。比類率然(23) ,,有(24)何疑焉,天生民有六經(jīng)(25) ,,言性者不當異。然其或曰性也善(26) ,,或曰性未善,,則所謂善者,各異意也,。性有善端,,動之愛父母(27) ,善於禽獸,,則謂之善,。此孟子之善。循三綱五紀( 28),,通八端(29)之理,,忠信而博愛,敦厚而好禮,,乃可謂善,。此圣人之善也。 【注釋】 ((22)違大命:應作“違天命”, “大”為“天”的誤字,。(23)率然;容易的樣子,。(24)有:誤字。(23)率然;容易的樣子,。(24)有:同“又”,。(25)六經(jīng):應作“大經(jīng)”,大的原則,?!傲睘椤按蟆弊种`。(26)性也善:應作“性已善”,?!耙病弊譃椤耙选弊种`,。(27)動之愛父母,應作“童之愛父母”, “動”為“童”字之誤,。(28)三綱五紀:《白虎通?綱紀篇》:“三綱者何,謂君臣,、父子、夫婦也,。六紀,,者謂諸父、兄弟,、族人,、諸舅、師長,、朋友也”,。又說:“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這就是三綱?!爸T父有善,諸舅有義,,族人有序,昆弟有親,,師長有尊,朋友有”舊,,這是六紀,。“五紀”當比六紀少一,,具體不詳。(29)八端:具體不詳,。孟子有仁,、義,、禮、智四端,。 【譯文】 百姓從上天接受到?jīng)]有實現(xiàn)善的本性,,退一步從天子那里接受實現(xiàn)本性的教化。 天子秉承上天的意思,,以成就百姓善的本性為己任?,F(xiàn)在依據(jù)百姓真正原有的本性,,就說百姓的本性已經(jīng)是善的了,,這是丟失了上天的本意而拋棄了天子的責任,。所有百姓的本性如果已經(jīng)成為善,,天子承受天命還有什么要做的呢,因為設置名份不端正,,所以拋棄重大的責任而違背上天的使命,不是符合記事方法的言論,。《春秋》的記載,,內(nèi)部有事情依靠外部條件實現(xiàn)的,,從外部說起。如今所有百姓的本性,,需待外部教化然后才能從善,所以善和教化相當,,不和本性相對等,。和本性相對等,,就會多而又多,,不精粹,、自我完成修養(yǎng)卻沒有賢人圣人出現(xiàn),,這是社會上的年長者錯誤總結(jié)出的結(jié)論,不是《春秋》用詞記事的方法,。 不符合記事方法的言論、沒有證明的理論,,是君子所排斥的,,為什么要說呢,有人說:本性有善的開端,,內(nèi)心有善的本質(zhì),還怎么能不善呢,回答說:不對,。蠶繭有絲但蠶繭不是絲,,鳥卵中有鳥雛但鳥卵不是鳥雛。和這些相比較很容易理解,,又有什么疑惑呢,上天生百姓有大的原則,,談論本性的人不應當與之有不同。然而有的人說本性已經(jīng)是善的,,有的人說本性不是善的,那么所說的善,,各有不同的標準。本性有善的開端,,所以孩童就愛自己的父母,對禽獸善良,,就稱之為善,。這是孟子的善,。依照三綱五紀,,溝通八端的理論,,忠誠信實而博愛,,敦厚樸實而好禮,,才可說是善。這是圣人的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