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性高血壓是常規(guī)劑量的藥物本身或與其他藥物相互作用而致血壓升高,,即血壓>140/90mmHg,如糖皮質激素,、茶堿類藥物,、非甾體類抗炎藥物(NSAIDs)、抗菌與抗結核藥物,、三環(huán)類抗抑郁藥物,、減肥藥物、抗帕金森病藥物及其他等,。目前常用降壓藥物主要有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鈣通道阻滯劑(CCB),、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α受體阻滯劑,、直接血管擴張藥物,、中樞性降壓藥物、腎素抑制劑及復方制劑等,。當遇到藥物性高血壓時,,降壓藥物如何選用呢?如潑尼松,、地塞米松等,,有抗炎、抗毒,、抗休克,、免疫抑制、抗過敏等作用,,臨床可用于過敏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其可增加水鈉重吸收而致水鈉潴留,,進而引起血壓升高,。降壓藥物選用:建議選擇利尿劑、CCB,、ACEI/ARB,。此外,甘草制劑如復方甘草片,,可鎮(zhèn)咳祛痰,,其可使鹽皮質激素產(chǎn)生過多,、阻止前列腺素E2的合成、抑制組胺的合成及釋放等致血壓升高,。降壓藥物選用:建議選擇利尿劑,、CCB、ACEI/ARB,。如氨茶堿,、多索茶堿、二羥丙茶堿,,可舒張支氣管,、抑制肥大細胞釋放炎癥遞質、強心,、利尿,、擴血管、抗炎,,還有興奮呼吸中樞和呼吸肌及免疫調節(jié)的作用,。臨床可用于哮喘、喘息型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的治療,。其可抑制磷酸二酯酶而升高平滑肌細胞內環(huán)磷酸腺苷(cAMP)水平,并促進內源性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釋放,,進而致血壓升高,。降壓藥物選用:β受體阻滯劑和噻嗪類利尿劑可能影響基礎疾病的治療,建議選擇CCB,、ACEI/ARB,。如吲哚美辛、布洛芬,、雙氯芬酸,、塞來昔布等,有解熱,、鎮(zhèn)痛,、抗炎、抗風濕的作用,,臨床可用于發(fā)熱,、關節(jié)炎,、癌痛等的治療,。其可引起水鈉潴留與腎臟損傷、降低前列腺素水平,,進而致血壓升高,。降壓藥物選用:建議選擇CCB,、ACEI/ARB。呋喃唑酮,、酮康唑,、異煙肼等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可降低去甲腎上腺素的滅活,,并拮抗可樂定,、利血平等中樞交感神經(jīng)抑制劑的降壓作用。如阿米替林,、去甲替林、丙咪嗪,、多塞平等,,臨床可用于抑郁癥等的治療。其可抑制單胺氧化酶,,升高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和5-羥色胺的濃度,進而致血壓升高,。 西布曲明為作用于中樞的肥胖癥的治療藥物,其抑制腦內5-羥色胺及去甲腎上腺素的再攝取,,興奮交感神經(jīng),,可致血壓升高。降壓藥物選用:建議選擇ACEI/ARB,、β受體阻滯劑,。左旋多巴為多巴胺前體藥物,可用于抗帕金森病的治療,。其在周圍循環(huán)脫羧,,使血中多巴胺水平升高,刺激α,、β受體,,而致血壓升高。 降壓藥物選用:可樂定,、甲基多巴可抑制左旋多巴的作用,;利血平可加重帕金森綜合征癥狀;胍乙啶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壓,,上述降壓藥物不宜使用,。重組人促紅細胞生成素為促紅細胞生成素類藥物(ESAs),臨床可用于貧血如腎性貧血等的治療,。其可引起血管收縮與細胞內的鈣穩(wěn)態(tài)及交感神經(jīng)興奮性增加,,并刺激血管內皮細胞內皮素合成等,,進而致血壓升高。降壓藥物選用:首選CCB或α受體阻滯劑,,利尿劑和ACEI降壓不敏感,。此外,高血壓控制不良者禁用,。麻黃素類藥物可激動α,、β2受體,促進去甲腎上腺素神經(jīng)遞質的釋放及興奮中樞,,進而引起血壓升高,。降壓藥物選用:建議選擇α受體阻滯劑、β受體阻滯劑,。參考文獻: [1]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年修訂版[J].心腦血管病防治,2019,19(1):30-31[2]特殊類型高血壓臨床診治要點專家建議[J].中國全科醫(yī)學,2020,23(10):1202-1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