楂曲平胃散(《中醫(yī)病機治法學》) 【組成】蒼術(shù)10g 厚樸10g 陳皮10g 甘草3g 半夏10g 茯苓15g 山楂15g 神曲15g 麥芽15g 【用法】水煎服,。 【主治】寒濕困脾脘痞腹脹,,不思飲食,倦怠嗜臥,;或食積停滯,,脘腹脹痛,噯腐吞酸,,嘔惡,、泄瀉,舌淡苔白,,脈濡緩,。 【證析】此方可以用于兩類見證,一是寒濕困脾,,一是食積停滯,。脘痞腹脹,不思飲食,,倦怠嗜臥,,是中焦受困,運化失司,,濕凝氣阻之象,。若見噯腐吞酸,胃脘脹痛,,即屬食積阻滯,,津氣運行受阻之征。舌淡,、苔白,、脈濡則是病性屬寒的辨證依據(jù)。 【病機】寒濕困脾,;食積阻滯,。 【治法】燥濕運脾法;消食化積法,。 【方義】此方由平胃散合二陳湯加消食藥物而成,,能治濕困脾陽與食停胃脘兩類證候。因其治療對象不同,,方義也就隨法而變,。若從寒濕困脾剖析其理,燥濕芳化才是針對病機施治,。故方用蒼術(shù),、半夏之辛溫以燥濕運脾,厚樸,、陳皮之芳香以化濕利氣,,茯苓、甘草之甘淡以健脾滲濕,,山楂,、神曲、麥芽配入方中僅為助脾化食而已,。若用此方治療食積則不然,,消化食積的山楂、神曲,、麥芽才是消除病因主藥,,燥濕、芳化,、淡滲的平胃散,、二陳湯方中諸藥,僅為協(xié)助主藥利氣行津之用,。方隨法變,,法隨證變,于此可見一斑。 選用此方的目的有二,。 ①使初學者明白,,一個成方可從不同的角度解釋其理,可以作為方雖不變而法隨證變的范例,。上述解釋雖然都是根據(jù)病變本質(zhì)釋義,,其側(cè)重點卻有所不同。 ②保和丸以二陳湯為基礎(chǔ)加消食藥而成,,說明共同基礎(chǔ)都是利氣行津,,從而提示了食積停胃導致津氣運行受阻是其基本病理。 【應用】 1.寒濕困脾,,脘痞腹脹,,不思飲食,四肢倦怠,,舌淡,、苔白、脈濡,,可用此方燥濕化濁,,恢復脾運。濕重可加白豆蔻,、砂仁,、豬苓、澤瀉之屬,,增強芳化淡滲力量,。 2.脘腹脹痛、惡食,、噯腐吞酸,,或瀉利臭穢,是食積象征,,可用此方消食化積,,亦可加入菜菔子、雞矢藤等增強消積功效,。 【歌括】 楂曲平胃配麥芽,,苓夏陳草術(shù)樸加, 寒濕困脾療效著,,食停于胃效尤佳,。 |
|
來自: 光年中醫(yī)骨傷科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