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發(fā)現(xiàn),,周身有各種皮癬(包括牛皮癬、腳氣等),,或濕疹,,或瘡瘍的人往往不會生腫瘤、水腫,、臌脹等病癥,。 分析其原因,這些癬疹瘡等往往是五臟六腑郁滯的毒邪向外排出的窗口,。 皮膚,、汗液,、大小便,都是體內濁毒熱邪向體外排出的一個通道,。身體還有能力自動排毒邪的,,往往不算差。 嘔吐,、腹瀉,、發(fā)燒等,往往都是機體正邪交爭的反應,,不是病,,推之,若不明原因出現(xiàn)疹子,、皮癬,、瘡瘍等,也是一樣的理,。 體內毒邪不盡,,皮膚病則難愈。除非深層濁毒排完了,,皮膚病可不藥自愈,。 中醫(yī)認為,,皮膚癬菌病是因汗泄不暢而致內蘊濕熱,,病久耗傷陰液,營血不足,,血虛生風生燥,,肌膚失養(yǎng)而成。 你看無論什么皮膚病都有一個共同點:癢,。 癢是一種風邪,,治癢必須要治風,為什么,? 風看不見摸不著,,來無影去無蹤,無孔不入,,變幻無窮,,跟皮膚病非常類似!蕁麻疹就是突然來突然沒的,。 其次癢是種熱邪,,癢為熱之初,就是說熱剛剛起來的時候通常會表現(xiàn)為癢,,這熱又從哪里來的呢,?從濕氣而來,。濕氣久了就會化熱,很多婦科疾病都是濕熱下注導致的,,如外陰瘙癢,。 最后治癢還要治血,因為血虛則風燥,,風燥就會在身體里亂竄,,竄到哪里哪里就癢。風是種陽邪,,要靠血這種陰性物質來制約它,,所謂血行則風停。就是說當我們的身體氣血順利運行起來的時候,,這個風邪就自動消失了,。 很多老年人的皮膚瘙癢,,尤其是夜間不知什么時候就發(fā)作了,,很影響睡眠,這就是血虛風燥,。 春天氣候多變,,而春天養(yǎng)肝,,肝主生發(fā),體內的風寒濕邪在往外生發(fā)的時候,,就會出現(xiàn)一系列諸如蕁麻疹,、濕疹等癥狀。 另外,,人體的陽氣有衛(wèi)外功能,,若陽虛而衛(wèi)外不足,則無力抵抗外來的風寒等邪氣,,邪氣即易郁于肌表肺竅,,表現(xiàn)為過敏性疾病。 皮膚病是小病,,若見癢治癢,見皮治皮,,圖標而忘本,,或過于重視激素、抗過敏類藥物,,即會有損于肺肝腎,,滯礙于二便排解濁毒,,易導致變證多端。且此類藥物多損傷人體正氣,,為解皮膚之疾而損人體之正氣未免以小失大之舉,。 古人講“見皮休治皮”。皮膚病的發(fā)作部位在皮膚,,但根本原因卻是五臟六腑的陰陽氣血失衡,。若執(zhí)著于治療皮膚,是治標未治本,。 《內經(jīng)》:“癢者散動于肌腠,,故為陽”,,說明瘙癢之癥多在表屬風。 《針灸大成》:“在肌腠非熨火芮不能以達”,,說的是,,治療皮膚病,除了艾灸,,其它辦法都難以抵達病灶,。 由上可知,皮膚病更適宜用艾灸來防治,。 艾灸能溫陽除濕,,也能散火祛風邪。溫陽則中陽充足,,散火則火邪外散,,因此灸法能治皮膚病。諸瘡疹毒癢皆可灸,。 艾灸不僅可消炎,、殺菌消毒,并且艾灸熱力深透局部,,可促進局部氣血運行,,抑制滲出,提高免疫,,達到扶正祛邪之目的,,對于大多數(shù)皮膚病有非常好的預防和治療的作用。 除了要祛濕熱祛風邪外,肺主皮毛,,所以皮膚上問題一般都要找肺,。 因此我們在艾灸治療皮膚病時,,“阿是穴(患處)、曲池穴,、血海穴,、合谷穴”這一組黃金搭檔穴位,是必須用到的,。 1,、阿是穴 阿是穴就是患處,這是治療皮膚病的主灸位置,。 2,、曲池穴 曲池穴為大腸經(jīng)的合穴,大腸經(jīng)多氣多血,,具有較強的活血和通調大腸腑氣的作用,,而肺與大腸相表里,大腸腑氣一通,,則肺的生理功能自然恢復正常,。 3、血海穴 血海穴屬于脾經(jīng),,具有活血理脾的作用,,而脾土生肺金,脾旺則肺氣足,,皮膚健康。 4,、合谷穴 合谷穴為大腸經(jīng)原穴,,屬陽主表,宣泄氣中之熱,,升清降濁,,疏風散表,宣通氣血之功,。流汗多或者不流汗都要找它,。 以上這組穴位具有”養(yǎng)血潤燥、祛風止癢“的強大功效,。當然不同的皮膚病還要結合相關的癥狀,。 主穴:患處、曲池,、天樞 配穴:
主穴:曲池,、合谷、膈腧,、三陰交 配穴:慢性蕁麻疹加風門,、肺腧 主穴:選擇皮損嚴重處作為阿是穴 配穴:足三里、曲池 主穴:患處,、曲池,、陰陵泉 配穴:
不會取穴,?關注:灸大夫(jiudaifu) 近期熱門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