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開,,1951年生于福建省福州市,,原姓劉,別名吉舟,,從事藝術職業(yè)后改姓石,。青少年師從陳子奮、謝義耕,、何敦仁等先生學習書法,、篆刻、繪畫,、詩文,。1998年遷居北京,為職業(yè)篆刻書法家,,滄浪書社成員,。歷任福建省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篆刻委員,、中國書法進修學院教授,。石開書法似多用篆刻、短鋒宿墨,,拄紙蹲行,,并時兼水破墨法,因而線條燥重拙厚,,氤氳生煙,。而少空靈蘊籍,。更出八面出鋒的迅疾側利。其結構拖沓右曳,,往往最末筆或拖曳或繚繞或盤曲表現(xiàn)出悠閑而矜持的創(chuàng)作心態(tài),,在其他書家腕下或可成為俗筆。而在石開的筆下卻成為個性化風格的點睛之筆,。正所謂:雖其病處,,乃自成妍。石開書法是強調表現(xiàn)的,,他的作品帶有孤峭奇逸的強烈的個性色彩,,在取法明清一路的當代書法家中,石開無疑是最具原創(chuàng)性的一位,。石開與王鏞,、何應輝、沃興華等被稱作“流行書風”的領袖人物和“中國書壇的重量級人物”,。篆刻的造型是文字的造型,,文字是民族的靈魂,其神圣不容隨意更改,,但漢民族的祖先有點寬容,,將文字敷上了藝術的色彩,而藝術是可以隨心所欲創(chuàng)造的,,因此,,就以文字說,一方面莊嚴不可妄動,,一方面又給予可創(chuàng)造的空間。篆刻家應該首先明白莊嚴的一面,,但要弄的比較明白,,十年二十年就過去了。藝術的造型幾乎沒有局限,,可以天馬行空,,但你心中要有美,或有一個觀念也行,,讓這個造型圍繞著這個美或觀念運行著,。我的心中有個“美人”,我的字形就以她的氣質和儀態(tài)在生發(fā)著,?!懊廊恕钡臍赓|和儀態(tài)如何準確轉換成字形使之生動,此中關鍵在想象,。所以說,,藝術最可寶貴的東西是想象的能力,。這方“春風有約”一邊莊重矜持,一邊有些騷動,,美人皮一下也是可以有的,。陳巨來的朱文印端莊安靜得沒有渣滓,很成功,。缺失的一面是略近工藝性,,所以被仿造得漫山遍野。我刻“纖手折枝”時也想過陳老爺的樣子,。但我內心缺少那種寧靜,,那就放肆些吧。去掉邊欄,,一個活脫脫的山姑模樣,。上邊題“莫怨花遲”與“纖手折枝”押韻,讀起來有流水的韻味,,這是趙之謙題畫的門道,,我學會了。“太公釣魚”,,我1995年刻過,,自我感覺甚好,還發(fā)表在自己的印集里,。但現(xiàn)今一看,,與目前我的面貌相去有點遠,考慮再三,,還是磨了重刻,。于是有了這個樣子,邊款還是以前的,?!棒~”字是個圖形,與古篆字有相近之處,,但只是相近,。這樣的作法有點小巧,不是我一貫的主張,,但人生游戲,,偶爾出格,大概也是可以的,。印章刻好與以前的留稿對照,,有點后悔,因為目前的不見得好過從前的,。但從前的已經磨了,,人問為什么要磨去,,留著不行嗎?因為本石頭是丁立人先生刻的鈕,,我這方印是為了這鈕頭刻的,。磨了就磨了吧,奈何,!丁立人先生刻了男女相擁的鈕,,很生動。有精靈之美,,我三十年前一見傾心,。“兩心長久”刻在1996年,粗放奇肆,,現(xiàn)今看看覺得不妥,,給修改了一下。修改之后,,眉目清秀,,也莊重穩(wěn)妥,雖不奪人眼球,,但經久耐看,,不俗。那天,,我穿過馬路,,看見你手中握著黃花,那黃色沉穩(wěn)而鮮亮,,發(fā)散著被壓抑的喜悅,。當你轉過身去,身姿的曲線牽引著黑色的包,,剛好襯著黃花,,美極了。我的這方“一花一如愿”的印章,,正是在這種患花癡似的日子里刻成的,。因此似乎有一股溫馨的情調罩著它,,藝術活動如果能觸動作者的心底,,其魅力是無窮的,即使僅僅只感動他一人也罷,。丁先生刻了一方不穿衣服的人體鈕,,我看她在舒展著身姿,想對她說,,屋外下雪呢,。幽默的想象促使印章在頃刻間完成,。福州是不下雪的,在我五十歲離開它之前,,只有一次下過細小的雪沙,,而地上是不會白的。我非常喜歡雪,,喜歡得入迷,。到了北方,一下雪就往戶外走,,鄰人必以為這老頭犯了神經的毛病,。“屋外下雪”四字,各有姿勢,,其中以“外”,、“雪”二字特別生動。如果受人夸獎,,說到點子上,,我會很得意,但不會多說什么,。那一年秋天,,丁立人先生在我家小住,我上班前找出一塊有五彩斑紋的芙蓉石,,問他可以不可以刻,。這塊石料很難得,花了我一個月的工資買來的,。當我下班回家,,丁先生已經在石上動了干戈,將石料切去了小半塊,,我暗中哀嘆,,但已無奈。待傍晚印鈕刻成,,卻有說不出的韻味和生動,。一件不可多得的小型雕塑誕生了。按雕塑的理論,,“切去多余的,,剩下的就是美”,我這里加一句,,既使切去的是黃金寶石也在所不惜,。我在底面刻了“石開夜書”四字,那時我都在夜間工作,凌晨一兩點才睡覺,。這方印我很喜歡,,但因為珍惜印鈕,我始終沒有用上,。如今夜間不工作了,,印章更用不上了。 “舊相識”一印,,平常無噱頭,,字間卻有跌宕之勢,留存可也,。藝術這個職業(yè),,向來或原本都是餓肚子的職業(yè)。因為它是百人耕種一人收獲的性質決定的,。真不如理發(fā)或路邊炸油條什么的,,每一動作,多少都有些許的收入,。但近三十年,,情況改變了,雖還是百耕一獲的情形,,而藝術的效益膨脹了,,以致所有參與的人多少都能分到羹湯。所以我有了“生正逢時”的說法,。“生正逢時”一印,,用刀爽快,留紅對比強烈,,好似有齊白石的影子,,只是篆字的結構不同而已。我問過兩個刻印的年輕人,,問他們有影子不,,他們思索了一會兒,知道有影子對我來說不是好評,,于是都回答沒有,。我感慨!并知道了當面聽取意見是多么不靠譜的事,。“叱石羊起”一印刻于1996年,。字法和刀法都很邪乎,說好則好,,說壞則壞,,所謂不按常理出牌者也。此印今年修改了一下,,邪乎勁去了許多,,但架式沒有變,也變不了,。我年輕時常聽鄉(xiāng)里老輩人說,,書法篆刻是能決定人的壽數的。大抵規(guī)矩的,、工穩(wěn)的壽長,,怪誕不經的沒有好下場。我不信邪,!到了北京,,聞說康殷先生也有此論調。警覺,!到了黑龍江姓葛的中年篆刻家去世,,這回不是警覺了,反省反省吧,,其實怪誕的也真不是什么好玩意兒,!此印有邪勁,也有仙氣,,告之天地,,不影響受命的。一笑,!一個像我生性吝嗇的人,,能有最豪舉的行為,無非是指云相贈了,。想不到徐公卻說:“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這段話像話劇里的對白,,是我此生文學夢的殘余,。如今門庭改換,留在了印文里,。 當初我隨意刻畫的“云”字,,二十年后回看,,應該還是可以博人眼球的。我刻過許多造型各異的“云”字,,都沒有此“云”之瀟灑,,似乎此云遠遠超出了我的能力,所謂神助者也,。謹此向丁立人先生,,楊紫見師母賀歲。向林健兄,,鄭百重兄,,陳達兄,吳乃光兄,,陳初良兄,,林之本兄,鄒海岳兄,,蔣平疇兄,,鄭春松兄賀歲。向我舊日曾朝夕共度難關的朋友,,魏炳均,、吳若晶,、項振偉、李明,、潘晨生,、陳夢熊、黃鍵,、陳建、葉林,、邱惠倫,、邱惠常、張俊玲,、張俊平問好,。向曾邀我共居一室的陳一平問好。我們雖好幾年未見,,但我時時想起你們,。我們年齡都不小了,但愿我們開心每一天,,快樂每一天,,健健康康的。 “吹春出甕”一印,,句子有點意思,,刻得不溫不火,但有喜慶的味道,。選作此日發(fā)表,,甚宜也。因為丁立人先生刻了一方有趣的印鈕,,才讓我想刻“饑人望粥”這個詞,。這印鈕是一個小老頭,兩眼望著天空,,在雪地里躑躅,,因為餓了的緣故,有無所適從的表情?,F(xiàn)在的年輕人沒有挨過餓,,而我與丁先生是經過餓的人。餓是非常殘酷的,,它可以讓人六親不認,,何止六親,父母親都可以不認,,何況兄弟姊妹,。“飢”和“饑”在篆文里是兩個字,,前者從“幾”這種餓與幾案相關,是正常的饑餓,。而“饑”是饑荒,,是可以讓人食人的荒年。我一想起我們遠離饑荒,,立刻就想起“兩平”,,鄧小平與袁隆平。中國人都應該向這兩人長久致敬,!唐代馮贄《云仙雜記》記載“有商人過清湖,,見清湖君,君問所需,,商曰:但乞如愿,。君許之,果得一婢,,如愿即其名也,。商有所求,悉所致之,。后因正旦,,如愿晚起,商人撻之,,走入糞壤中不見,。”今人正旦,,以細繩系綿人投糞掃中,,云乞如愿。此白文小印,,有我老師陳子奮先生的篆刻面貌,。偶爾刻似老師,聊作記念可矣,。這一年,,我門齒脫落,開了小風窗,。因有句曰:“落齒風窗又少年”自我解嘲罷了,。1998年我移居北京,開始調整自己的藝術走向,,在書法上明確結字造型與個人的生命狀態(tài)相諧相生,。篆刻也從花俏的用刀漸漸轉向篆法的成熟結構。此印刻在2003年,,正是在調整期間,。這個調整時間跨度有點長,,大約十年左右。我自己感覺調整對我的藝術生命關系重大,,是從瘆人的樣子轉朝古雅的方向進行的,。但也有不少朋友認為不好,只是沒有當面說出而已,。將男女抱在一起的樣子,用捆綁的柴火來形容,,既形象又生動,。這就是《詩經》里“束薪綢繆”的本意。也是黃段子的始祖和形象代言,。性事語言在漢文化中不曾泯沒,,但也不曾得到宣揚,。性事圖畫在漢文化中極少出現(xiàn),,出土那么多漢畫像,有這類圖像的大約僅見一二,。性事印文好似也沒有見過,。而性事活動世間無時不刻在進行著,只是我們都無緣見到罷了,,即使你偶然撞見了,,諒你也不好意思盯著看。此石磨平,,發(fā)現(xiàn)有一硬結如黃豆大小,,不能入刀。本也罷了,,但這是丁立人先生的鈕,,不能將石棄置。于是尋找文字可以躲閃其中者,,尋了小半天,,以“巴”字最適宜,又用“巴”字造句,,得此四字,。刻出印來有奇趣,,天助我也,。因此想起中國詩歌的作法,先得一滿意的句子,,然后依韻腳找出所屬之韻,,再尋韻造句,,有時會有想不到的妙句出現(xiàn)。如果是這樣,,就會嘗到實實在在的成就感,。我就是這樣作詩的,沒有人教過我,,但我想前人應該都是這樣作詩的,。不然,《詩韻合璧》有什么用,?“字形浪莽若風漢”不記得是誰的句子,,我當初一看到就聯(lián)想我的篆書,何其貼切如也,。書法的造型有兩途,,一途尋著心中理想的美去生發(fā),也就是所謂心中駐著一個“美人”,。一途是尋摸著自己的性情和個性去表現(xiàn),。實現(xiàn)“書如其人”。我是兩途并用,,但偏倚于“書如其人”,。篆刻與書法是姊妹,其道理是共通的,。所以我反復強調篆刻中的篆法的最重要性,。篆法沒有自己的主張和表現(xiàn),其藝術走不到最高層,。顛鸞倒鳳一詞既隱晦又直接,,既粗俗又文雅,不得不贊嘆漢文字的神奇,。此印刻得恍惚而朦朧,,所謂奇葩是也。題五字“動靜還不小”,,一笑,!這樣的印偶爾刻一兩個調換心情,不宜多刻,,多刻就無聊了,。五十年前,我學印那會兒,,刻得很工穩(wěn),,發(fā)絲似的線不是難事。但很快就厭煩了細活。老師說精細很重要,,不僅手上要細,,眼光也要細和“獨”,他說,,不細的學生沒有未來,。齊白石的印在印章史中,算是豪放一派,。好似一刀下去不帶修飾,,其實是頗有講究的,修飾得看不出來而已,。在我眼里,,齊印相當工細,而他的學生陳大羽,、李立,,一經比較,就可以看出他們老師的精細來,。“濠上觀魚”一印,,大抵屬于漢官印的樣子,也是所有篆刻人都刻過的一種形式,??磥頍o奇,,其實門道很深,,想要刻出個人的面目來,不從工細處著手似無出路,。我說的工細,,當然不是光指表面光潔,橫平豎直那樣簡單,,工細是一種技巧,。一種恰到好處的技巧。走了一段山路,,看到一戶人家,,敲門討口水喝,這在以前是極正常的事,。如果這家主人拿出的不是一瓢水,,而是不淡不濃的酒,那驚喜啊,,不知從何說起,,于是才有了這個詞。我有好古之癖,愛好的就是這種古風,,當然還愛好古物件,。我不知當今之世,討水喝的事是否還天經地義,。估計會有些麻煩,,不是人家不熱情,是現(xiàn)在人心不可測,。如果你討水了,,出來的是孫二娘似的人物,又給的是酒,,你敢喝嗎,? 《史記》記載“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币馑际橇杭v老與顏少女的結合不合禮儀,,是指老牛吃嫩草的說法。后來專指私通在外為野合,。是印“山深野合無人曉”刻在2004年,,花了點心思,似有形式之新,,但因為有邊欄,,與我的瀟灑無邊的理念相違,另外很難有白文印與之對應,,不能符合我朱文與白文相諧的硬性指標,,所以沒有廣作探索。現(xiàn)在想想,,如果深入多刻一些,,白文也是有可能配合的。所謂藝術是不宜定型的,。說說容易,,做起來則難。畢加索一生有好幾個面目,,到了晚年,,也只獨守一種了。靜靜地守著一棵樹,,等待兔子撞上來而逮住它,。這種消極地等待機會的想法,為絕大多數人所不取,。但卻為我所欣賞,,也常常這樣期待著,看來,我大概也算是個機會主義者了,。一方印章的精彩與否,,取決于字形畫面感和線形生動感的兩相輝映。而字形百變,,線形也百變,,刻手要有組織并創(chuàng)造字形的能力,也要有鐫刻并變化線形的能力,。但這僅僅是理論,,理論構不成畫面,只有實踐,,百折不饒的實踐才有可能實現(xiàn)心中的理想,。文章有官樣之說,篆刻好像也有官樣與非官樣的區(qū)分,。比如李剛田的印,,板正大氣,溫和,,還有肅穆感,,這就是官樣。韓天衡的印艷而巧,,很容易感覺到榮華富貴的氣息,,因此謀得官人和富家喜歡,說是官樣或官氣都可,。敝人的印隨意,、散漫、自由,、邋遢,,任性有余而富態(tài)若失,,是典型的與官樣絕緣的一類,。所以鬻印五十年,也就為人刻印約共兩千方,。若生在動亂饑荒的年代,,早就餓死了。但我也無悔,,于是刻了“欠官樣”三個字,。印章要刻出莊重感,秀雅感比較容易,,因為前人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案例可以取鑒,。如果要刻出富貴感或凄涼感,那就不好弄了,雖然這種感覺人人可感,,但不好在印面中表現(xiàn),。如果進一步,要表現(xiàn)滄桑感或孤寂感,,那就出高考題了,。我經常自出考題考自己,探索一種感覺怎樣轉化成圖形的,,雖然多半不能表達準確,,但還是偶有收獲的。比如這方“剎那永恒”,,自以為就是有滄桑感的例子,。“掌握自家命運”一語吹牛說大話,有過閱歷的人都知道這是不靠譜的,。但俗語說“富貴在天,,去厄在己”,雖然富貴不是想得就得,,而遠離厄境則可能努力辦到,。因此這句話有一小半是有些道理的。記得,,年輕時,,每次將習作印章給子奮師看,他總會說:回去多寫篆書,,用毛筆寫,。大概老師看我年輕,他總不說寫篆書的重要性,,只強調去寫,。所以不馴如我,回家一直沒寫,。直到老師去世二十年之后,,我才鬼使神差熱衷起篆書的書寫。雖遲了,,但也不遲,。這方印刻在2009年,不謙虛的說,,有點精彩,。如果沒有十數年篆書的磨練,連想都別想,!古典的詞句,,如果沒到比較普及的時候,,我是極少應用的。因為我討厭“掉書袋”,。我有一位長我?guī)讱q的蘇州朋友,,很博學又強記,但掉書袋得厲害,。而同樣博學的曹寶麟則一句文鄒鄒的話都沒有,,我知道曹公所知一定不亞于“蘇”公,但他在與友人相處時藏著,,你不問,,他絕不賣弄。有一次我與他共同參加一個大展的評選,,一件送評的作品中有一個字,,被評委拿來討論,我們不知作者是遼寧的,,這時遼寧的聶公出來站臺,,說這個字見《千字文》。站在后排的曹公小聲說《千字文》沒有這個字,,大家一陣小笑作鳥獸散,,可憐那位平時霸氣的聶公愣著不敢回應。“風乎舞雩”我不多說了,,這種出自《論語》的句子,,在科舉時代是文人爛熟的,如今卻成了掉書袋的“重器”,,可笑不可笑,。《史記》太史公自序說“網絡天下放失舊聞”,意思說將天下散逸的傳說都網羅起來,,記錄下來,。然后通過書本的流傳,以期久遠,。這樣的文史活動延續(xù)了數千年,,直到網絡的出現(xiàn),才有了變化,。網絡很神奇,,它改變了很多事情,比如現(xiàn)在當學者容易了,,原先當學者首要強記,而強記是千人挑一的事,,現(xiàn)在不用考核這樣的人才了,,電腦什么記不?。?/section>有人說電腦無法創(chuàng)作藝術品,,是因為設計程序的人都是理工男,,如果有一天,文藝男參與其事,,那就有戲看了,。我不以為然,舉一例,,比如對感覺的把握,,當其表現(xiàn)落實到作品的意外效果時,電腦也想捕捉和生發(fā),,沒門,!將篆書結構弄成跌宕犖確的樣子是當代人的創(chuàng)造,我是參與者之一,。這方“系馬待渡”刻在2009年,,這一年因為眼病,我已很少刻印,,不記得因為什么沖動握刀作此,,還刻了三面邊文。有老朋友問我這四個字什么意思,,我說作字面解,,沒有典故或影射什么的。印章要刻出有意思的圖形,,取決于所刻篆字的形體,。如果形體本身優(yōu)美,篆刻家只是化妝師而已,,如果字形之間甚難協(xié)調,,篆刻家就是使出渾身解數,也很難出現(xiàn)上佳效果,。所以吳昌碩有“字不配不刻”的告示,。這四字對他人而言,也許不配篆,,但于我卻不構成難題,。我喜歡字畫多的字,字畫多了,,畫面感就加強,,如果此時略作騰挪,不出彩也難,。春節(jié)期間請大家勿去人多的場所,,注意個人衛(wèi)生??臻e的時候就宅在家里寫寫字,、喝喝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