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名字叫神舟一號
是中國第一艘試驗飛船 作為我國 航天史上規(guī)模最大 技術最復雜 安全性可靠性要求最高 的跨世紀重點工程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 于1999年11月 取得首飛首勝 我也是第一次在世人面前帥氣亮相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我的故事 今天我就給大家講講 1 首勝 20年前的今天
也就是1999年11月20日 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 新建成的載人航天工程發(fā)射工位 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 首次飛天 把我精準送入預定軌道 分毫不差的感覺棒極了,! 我總共環(huán)繞地球飛了14圈 完成各項試驗后 身體的核心部分也就是返回艙 于21日3時41分 在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主著陸場 成功著陸 再次回到祖國的懷抱后 電視和廣播里都在說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首次飛行試驗 取得圓滿成功 我的任務成功后 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 隨即發(fā)來賀電 賀電指出 這標志著 我國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 跨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對推進我國高科技事業(yè)的發(fā)展 鼓舞全國各族人民 具有重大的意義 當時 各大媒體上都出現(xiàn)了我的身影 中央電視臺新聞聯(lián)播 用了16分鐘報道我的這次任務 隨后又推出連續(xù)報道 從中央指示,、任務過程,、工程意義 到民眾慶祝 面面俱到 看來大家都很喜歡我啊 ▲ 央視新聞聯(lián)播報道載人航天工程首次飛行任務2 跨越 “中國人也能送飛船上天!” 我的第一次飛行 讓很多外國人刮目相看 只要是對航天有點了解的人都清楚 載人航天有多難 而中國人搞載人航天 得不到外國人的決定性幫助 在惡劣的太空環(huán)境中 我們神舟飛船就是航天員的“安全之舟” 研制團隊要實現(xiàn) “上得去”“待得住”“下得來” 必須攻克多達18個重大技術難關 破解成百上千個技術難題 才能讓我順利誕生 聽研制團隊的叔叔阿姨們說 我們載人飛船可復雜了 總共有13個分系統(tǒng) 600多臺設備 50多萬個軟件程序 300多根電纜 8萬多個接點 還有300多個協(xié)作單位 一個都不能出現(xiàn)問題 我的體重達到了8噸級 比當時國內(nèi)的航天器“前輩”們都重
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 不僅要把我們飛船送上天 還要確保飛船“肚子”里航天員的安全 其可靠性高達0.97 安全性高達0.997 研制團隊的叔叔阿姨們 采用了55項新技術 解決了一系列技術難題 故障檢測處理系統(tǒng),、逃逸系統(tǒng) 全冗余控制系統(tǒng),、“三垂”模式 遠距離測試、發(fā)射和控制技術 先進的活動發(fā)射平臺等 10項關鍵技術 被認為達到了當時的國際先進水平 是不是很霸氣,? 我這次的任務是 載人航天工程第一階段 除載人飛船系統(tǒng),、運載火箭系統(tǒng)外 還包括航天員系統(tǒng)、空間應用系統(tǒng) 陸地發(fā)射系統(tǒng),、測控通信系統(tǒng) 和返回著陸系統(tǒng)等
這次我安全發(fā)射安全返回 雖然還不能把航天員送上太空 但足以表明我是經(jīng)得起考驗的 也正式宣告 我國掌握了載人航天一系列 關鍵核心技術 聽說在全國范圍內(nèi)
載人航天工程 有110多個直接研制單位 還有3000多個協(xié)作單位 總共有數(shù)十萬人 帶動眾多學科領域齊頭并進 要把我和我的后輩們都做到最好 電視和廣播里都說
工程首飛首勝 也成為我國高科技事業(yè) 跨越發(fā)展的標志之一 3 振奮 當載人航天的叔叔阿姨們 帶著我的返回艙凱旋回京 中央軍委領導專程來檢閱載人航天隊伍 而在“澳門回歸”中 由我搭載的 澳門特別行政區(qū)區(qū)旗 當年12月20日 在澳門回歸慶祝大會上 這面旗幟被交予澳門特別行政區(qū) ▲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科研人員展開飛船搭載的五星紅旗 不僅如此
我還搭載了 五星紅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區(qū)旗 后者在當年12月31日夜的香港 迎千禧盛典上交予香港特別行政區(qū) 搭載的五星紅旗 則于2000年1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升起 4 承啟 那些搞航天的叔叔阿姨都說
載人航天工程的首飛首勝 是中國航天人新老交替的重要節(jié)點 當走過“造導彈不如賣茶葉蛋”的沼澤 年青一代航天人 在以載人航天為代表的國家重大工程中 鍛煉成長起來 接過了老一輩航天人的衣缽 一批有志青少年也受此鼓舞 堅定了未來投入航天事業(yè)的決心 在我之后,, 二弟、三弟和四弟也進行了無人飛行 就完成了載人飛行的全部準備 2003年10月15日 已獲“神箭”之稱的長二F火箭 將我的五弟 載有航天員楊利偉的神舟五號飛船送上太空 飛船返回艙翌日安全返回 圓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飛天夢 ▲ 我國首次空間出艙活動 隨后我的弟弟妹妹們 又完成了許多新的壯舉 包括 第一次多人多天飛行 第一次空間出艙活動 第一個空間目標飛行器/空間實驗室 第一次自動/手動交會對接 第一次航天員中期駐留 第一艘貨運飛船 第一次空間推進劑在軌補加… 他們的成績都已經(jīng)超過我了 我很開心 如今 我國空間站工程正穩(wěn)步推進 預計2022年前后建成運營 到那時 中國空間站將成為我國 乃至人類的太空家園 成為我們在浩瀚宇宙中新的精神坐標 我雖然已經(jīng)“退休” 但后輩們會繼續(xù)陪著大家
文章,、圖片和視頻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ID:cascw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