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陶漢華 編輯 / 劉剛 ⊙ 校對 / 錢秀華 當歸芍藥散出自《金匱要略》,,主治婦人腹中諸疾痛,原方當歸三兩,,芍藥一斤,,川芎半斤(一作三兩),茯苓四兩,,白術四兩,,澤瀉半斤,上六味杵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方中重用芍藥調肝活血緩急止痛,,當歸、川芎養(yǎng)血和血,,澤瀉利尿除濕,,茯苓、白術健脾利尿,。全方活血與利水兩法并用,,藥物配伍平和而巧妙,臨床上除治療婦科病癥外,,其他臨床各科凡見血行不利,、水濕停留之病皆可用當歸芍藥散。 1.肝硬化腹水:常見消瘦乏力,、肝脾腫大,、面色蒼黑、腹部脹大,、蜘蛛痣,、肝掌、出血,、黃疸等,。此病病機虛實夾雜,既有血瘀腹水氣滯等邪實的一面,又有氣血大虧,、脾虛失運等正虛的一面,,瘀血與腹水皆為病理產物,實邪不除則正氣難復,,因此治療必虛實并治,。筆者認為,對瘀血不能攻破,,對腹水不能峻逐,,應以調肝和血、健脾利濕為主,,當歸芍藥散方正含其義,,因此臨床上每遇肝硬化腹水的病人,均以當歸芍藥散化裁,,常加黨參,、黃芪、大棗等,,加強其健脾益氣之力,,治療穩(wěn)妥而效果可靠。 肝硬化腹水屬慢性疑難病癥,,治療最好用散劑或顆粒劑長期服用,。氣滯明顯脹甚者,加大腹皮,、陳皮,、香附等。兼陰虛者,,加沙參,、麥冬,禁用熟地等滋膩之品,。 2.慢性前列腺炎:此病臨床較多見,,大部分可無癥狀,少數病人有會陰部,、陰囊部,、腰骶部反射性脹痛不適,當坐立過久時往往癥狀加重,,有時伴有陽痿,、早泄等癥狀。小便有時出現尿頻,、尿急或尿痛,,排尿前后可流出乳白色渾濁分泌物。此病病機為下焦血瘀而濕阻,故可用當歸芍藥散活血化瘀,、利尿除濕,,再加烏藥、沉香等理氣之品,。此病多由急性炎癥引起,故可加用白茅根,、車前草,、淡竹葉、通草,、萆薢等利尿清熱藥物,。 3.腦囊蟲病:80%以上的囊蟲病病人可發(fā)生腦囊蟲病,,腦囊蟲病臨床癥狀極為復雜,,有些病例囊尾蚴可寄生在腦室內,常引起腦脊液循環(huán)阻塞和腦積水,,引起顱內壓增高,,導致頭痛、失明,、癲癇發(fā)作,。 此時治療原則應為利水活血殺蟲。筆者常用當歸芍藥散合干蕪散治療,,療效滿意,。病人頭痛明顯時,川芎應重用,,一般要在15克以上,,也可加全蝎、蜈蚣等解痙藥,。干蕪散即干漆與蕪荑,,蕪荑為殺蟲要藥,干漆能殺蟲又能活血,,抑殺囊蟲有較好效果,,但用之當慎。 4.下肢深靜脈血栓:下肢深靜脈血栓是常見的周圍血管疾病,,此病起病急,,癥狀較重,病人往往先有腹股溝區(qū)明顯脹痛或下肢廣泛性疼痛,,隨后病側下肢出現廣泛而明顯的腫脹,。多因勞累和久站行走后加重,晨起、休息后癥狀減輕,。此病正應“血不利則為水”之病機,,治療當活血利水,用當歸芍藥散加味,。為加強活血功能可加水蛭,、地龍、紅花,、丹參等,。如血中白細胞升高,兼有發(fā)熱者,,可合用五味消毒飲,。 5.尿路結石:包括腎盂結石、輸尿管結石,、膀胱結石,。常見腰部、少腹或小腹刺痛或絞痛,,小便淋澀疼痛,,或尿頻尿急,小便灼熱或黃赤,,此時兼有濕熱可用當歸藥芍散和三金湯(金錢草,、海金沙、雞內金)加白茅根,、石韋,、滑石等清利濕熱藥物治療。在慢性期,,患者常表現為隱痛,,無濕熱表現者可用當歸芍藥散和三金湯加補腎藥物如川斷、桑寄生,、巴戟天,、菟絲子等治療。 總之,,無論哪一科,、哪一系統(tǒng)的疾病,根據中醫(yī)辨證,,凡屬肝脾不調,,血瘀濕阻,水血不利者,,皆可用當歸芍藥散化裁治療,。方中芍藥一味,,取其緩急止痛時,可用白芍,,取其活血時應改用赤芍,,一般情況下可赤芍、白芍并用,。據報道,,當歸芍藥散治療的病癥頗多,還可治療慢性腎炎,、慢性膽囊炎,、胃潰瘍、黃疸,、慢性闌尾炎,、經閉水腫,、宮外孕,、卵巢腫瘤等。根據中醫(yī)辨證理論,,緊扣病機,,就可活用古方,從而拓寬古方的應用范圍,。 I 版權聲明:○ 本文摘自《中國中醫(yī)藥報》2001年9月19日第162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