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青銅器品類之多,、工藝之精令人嘆為觀止,。而蘊涵豐富思想和無窮魅力的商周青銅禮器不僅成為中華古老文明的一朵絢麗奇葩,更是世界文明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在旅順博物館所藏6萬余件藏品中,2000余件青銅器是其中重要的大宗藏品,。由于建館較早以及歷史的原因,館藏青銅器的來源渠道不一,既有日本殖民統(tǒng)治大連時期博物館的舊藏之物,也有建國后通過考古發(fā)掘,、民間征集、政府撥交,、捐贈等形式收入,。 旅順博物館的藏品以大連地區(qū)考古出土文物、新疆文物及中外傳世的歷史藝術(shù)類文物為主體,,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歷代藝術(shù)精品薈萃,,文物類別豐富,突出不同地域文物鮮明特征的藏品體系,。藏品涵蓋考古,、銅器、陶瓷,、甲骨,、玉器,、漆器、琺瑯器,、書畫,、碑志、佛教造像,、竹木牙雕、新疆文物,、外國文物,、貨幣等20個門類。其中尤以書畫,、新疆文物,、印度犍陀羅藝術(shù)和羅振玉《三代吉金文存》、《貞松堂集古遺文》著錄的商周時期青銅器等最具特色和影響,。 旅順博物館藏青銅器在國內(nèi)外有重要地位,,其時間跨度從商代至遼金時代,種類有兵器,、禮器,、樂器、水器及雜器等,,許多器物上鑄刻銘文,,如洛陽武庫鐘、冉鉦,、父乙鬲,、父辛甗、呂鼎等,。尤其大梁鼎,、過伯簋、始皇二十六年詔五斤權(quán)等器物的銘文均有確切紀年,,不僅可以證信古史,、補苴史書的缺佚,而且對研究商周至秦漢的歷史和語言文字,,都有著重要價值,。 旅順博物館坐落于遼寧省大連市旅順口區(qū)列寧街42號,地處大連著名旅游景區(qū)--太陽溝歷史風(fēng)景區(qū)中心,,1917年(民國六年) 4月,,博物館正式開館。 2006年5月,,旅順博物館被國務(wù)院,、國家文物局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5月18日,被國家文物局評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也是截至2014年,,大連市唯一一家國家一級博物館。 2014年,,旅順博物館有館藏文物有6萬余件,,其中一級文物200余件。 歷史沿革1915年(民國四年)11月26日,,'物產(chǎn)陳列所'成立,,內(nèi)藏圖書及文物,所址原為俄清銀行旅順分行,。 1916年(民國五年)11月22日,,于松樹町開辟新館址,'物產(chǎn)陳列所'內(nèi)文物遷入,,改'物產(chǎn)陳列所'為'關(guān)東都督府滿蒙物產(chǎn)館',,此址歷史上稱'參考部''考古部''分館'。 1917年(民國六年)4月1日,,'關(guān)東都督府滿蒙物產(chǎn)館'對外開放,。同年,于原沙俄擬建'陸軍將校集會所'基礎(chǔ)上開工建博物館主館大樓,。 1918年(民國七年)4月1日,,館名改稱'關(guān)東都督府博物館',11月6日博物館主館大樓基本完工,,館址遷至,。 1919年(民國八年)4月12日,因關(guān)東都督府改制,,館名改稱'關(guān)東廳博物館',。 1925年(民國十四年)11月,分館文物遷至主館大樓,,分館改做博物館的圖書館,。 1934年(民國二十三年)12月26日,館名改稱'旅順博物館',。 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10月,,旅順博物館改稱為'旅順東方文化博物館'。 1951年1月29日,,蘇聯(lián)政府將'旅順東方文化博物館'管理權(quán)及附屬動物園管理權(quán)移交中國政府,。8月30日,大連勞動人民歷史文化陳列所并于旅順東方文化博物館,。 1952年12月,,館名改稱'旅順歷史文化博物館',。 1954年4月1日,郭沫若題寫?zhàn)^名改稱'旅順博物館',。 1972年5月1日,,旅順博物館在'文革'閉館后恢復(fù)開放,基本陳列為《歷史文物專題陳列》,。 1999年10月,,旅順博物館實施總體改造工程,將植物園,、動物園一半與旅順博物館園區(qū)合并,,園區(qū)擴大為15萬平方米,主館大樓全面維修,。 2001年4月,旅順博物館分館落成開館,,基本陳列為《大連古代文明》及《館藏外國文物專題陳列》,。 2008年5月,旅順博物館被國家文物局評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 2012年12月,,旅順博物館新建現(xiàn)代化文物庫房竣工并通過驗收。 2014年,,旅順博物館被遼寧省科學(xué)技術(shù)廳授予'遼寧省科學(xué)技術(shù)普及基地',。 青銅器欣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