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紹 王妙嫻,,洛陽孟津育才實驗學校,,中小學二級教師,,從事三年班主任工作和五年的英語教育教學工作,如今擔任孟津育才實驗學校小學部英語教研組長及五年級英語教學工作,。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的教師,,才能成為得力的有經驗的教師?!?/strong>這表明教師應該在反思中成長,,即教師成長越反思越經驗。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教師成長的公式:教師成長=經驗+反思,。說起教師的成長,,那一定離不開課堂。我認為一個老師,,不管他是不是名師,,都要靠課堂立身,好的教師首先是在課堂中成長的,。 朱永新在《新教育》中也提出: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可以通過“三?!蹦J絹韺崿F:專業(yè)閱讀——站在大師的肩膀上前行;專業(yè)寫作—”—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專業(yè)發(fā)展共同體——站在集體的肩膀上飛翔,,稱之為新教育教師成長的“吉祥三寶”。 2011年至今,,彈指一揮間,,8年過去了,回首自己這一段專業(yè)成長的旅途,,浮現在腦海中最多的就是那一節(jié)節(jié)公開課,,我的成長與“課”結緣。今天就說說我與課的故事: 初登教壇,,我也像千萬個初出茅廬的新教師一樣,,面對學生,,手足無措,。公開課失敗的慘痛教訓,至今歷歷在目,。好在,,我善于利用一切機會聽課,我每學期聽課至少60節(jié),,名師課堂最少10節(jié)以上,,每次我的聽課記錄至少超出其他教師一半以上,在反復聽課的過程中,,學習他人的一招一式,。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最先是學習身邊有經驗的老教師。記得有一次雷曉玲主任在做示范課,,在孩子們“像在做夢一樣”的高度評價中,,我們深知對課堂探索的責任之重大。后來,,有機會到永威,、洛陽多次學習,聽到了縣里乃至市里的大型觀摩活動,。一節(jié)節(jié)好課,,進入了我的視野,也讓我更多的反思自己的教學,。 再后來,,也就是去年開始在劉校長和郭校長的帶領下,我校英語組全體教師進行了兩周一次的全國名師教學實錄學習,。我們走進了全國名師林麗,、田湘軍、仇婕等名師的課堂,,可以說一盒光盤,,實現了我校教師與全國名師零距離接觸。從學習中,,我們認識了PRT教學理念的語音閱讀教學,;我們理解了英語繪本課的教學模式;我們探討了TPR教學法在低段教學的運用,;我們學到了專家評課的先進理念,;我們感受到了…… 學然后知不足,攀才知峰之高,,聆聽專家聲音,,感受名師風采,每位專家對名師的個人專業(yè)素質和英語課堂教學進行了高度肯定和贊賞,,同時也給每節(jié)課一些寶貴的建議,,例如:教學以拼讀性的故事閱讀和故事性的閱讀都要有明確的指導;教學設計的每一步都要緊扣教學目標,;每上一節(jié)前要弄清課型等等,。 俗話說:人不學習就會落后,姑且不說落后要挨打,,但是,,不管怎樣,落后,總是一件讓人不開心的事兒吧,。每每看到名師大咖的課堂教學,,總感覺他們的課堂那么的運籌帷幄、游刃有余,,總感覺到我們自己課堂更多的不足,。他們的課堂有的大氣磅礴、震撼人心,;有的高山流水,、潤物無聲。羨慕嫉妒沒有恨地想:我們怎樣才能達到如此般境界,?細細揣摩,,要想上課輕松,就的課前辛苦,。 我記得曾經有位老師說過這樣一段話:“如果想讓一個人一周不得安寧,,那就讓他講一次校內公開課;如果想讓一個人一個月不得安寧,,那就讓他講一次市內公開課,。”此話道出了為人師表者的真實心態(tài),。講公開課就意味著你的課要進行一次大家的檢驗,、挑剔、褒貶,、評價,,為此你可能絞盡腦汁、搜腸刮肚,,盡最大努力讓自己的課上得精彩,。細細算來我每學期至少上3次公開課(從晨讀課、復習課到試卷評講課,,從詞匯課,、聽說課到閱讀課),我對自己也有個苛刻的要求,,沒有特殊情況,,選課時不能選上過的課,對自己也是一種磨礪,。 記得前年暑假剛開學,,雷主任讓我示范課,,因為大家選課時都不愿意講閱讀課,,我思考再三,忐忑不安中選擇了上冊書中唯一的一篇閱讀課。本課也是學生小學階段第一次接觸閱讀教學,,于孩子而言,,于我而言,都是一次很大的挑戰(zhàn),,因為我從未真正意義上上過一次關于小學英語閱讀課的公開課,,卻一下子拔到示范課的層次,對學生有太多未知,,對自己有太多的懷疑,。從選課結束,我的心就沒有平靜過,,一直在想每個環(huán)節(jié)應該如何設計才能出彩,。如何從學生的已知自然過渡到本課的重、難點,;如何不失趣味性地讓學生參與課堂,,大膽表現自己;如何讓學生領悟英語閱讀的小技巧,;如何讓學生站在課堂中央,,把課堂的主權還給學生。我在無數次修改后最終定稿,,孩子們很喜歡那節(jié)課,,從此愛上了英語閱讀課,課堂也有不完美,,但也阻擋不了我前進的腳步,。就像季羨林說的,“不完美就是人生”,,真實的課,,也是 “不完美”的?!安煌昝馈?,會帶給上課者和聽課者共同的思考——如何抵達“完美”;“不完美”,,才會讓你在備課之前,,用更多的時間去琢磨;“不完美”,,才會激勵你花更多的時間,,“用一輩子去備課”。 關于磨課我也有了深深的體會,,磨課就是磨到分分秒秒的話于學生而言都是有意義的,。我記得葉瀾教授曾經說過好課的標準應該是扎實(有意義),,充實(有效率),豐實(有生成),,平實(常態(tài)下),,真實(待完善),我一直在努力的像這些目標靠攏,,這讓我一下子從關注自身是否完成教學的層次跳躍到關注學生是否參與課堂,、有效學習的層次。我想這便是我最大的收獲,??v然在教學過程中,很多細節(jié)把握不到位,,但教學觀念的轉換好過一次完美的公開課,。 近兩年聽了太多全國名師的課堂,經過反復的琢磨,,我覺得,,我的風格,應該承接于徐瑾,、張子輝,、林麗等大家,我應該在學習他們教學藝術的過程中,,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于是,我開始了“追課”之旅,。我像粉絲追蹤偶像一樣,,鎖定這三位名師的課,反復研究課堂實錄,,詳細到每句話,、甚至每個動作。這幾位名師的教學實錄,,我?guī)缀趺恳还?jié)都抄過至少一遍,,有的課,我甚至能聽二遍,、甚至三遍,,記錄每一個精彩片段。 研究他們的實錄或錄像,,我有兩個絕招,。一是微格研究。從“導課藝術”,、“問題設計”,、“突發(fā)處理”,、 “課堂激勵”、 “結課藝術”等維度,,歸類研究,,提取策略,。二是還原研究,。試著將名師的課堂實錄還原成教學設計,再在“教學設計”的邊上,,寫出“設計意圖”,。就這樣,實錄——設計——理念,,一步一步逼近名師教學設計的內核,。在研究的過程中,我漸漸積累了上百個經典課例或片段,。慢慢地,,我的教學也初步有了自己的風格,在的課堂教學一點點在進步,。追課加速了我的成長,。 著名教授蘇步青說:“如果你用一份力量備課,兩份力量上課,,你就用三份力量批改作業(yè),。反之如果你用三份力量備課,兩份力量上課,,你就可以只用一份力量批改作業(yè),。”每一位老師都知道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且不說如何認真地鉆研教材,,鉆研學生,如何細致地準備教具,,至少對一節(jié)課的教學流程要熟悉,,最起碼的突破重難的方法和措施是要有的。因此在聽課學習中,,我們要不斷的思考教學,,在教學中思考,在思考中教學,。 俗話說:一個人能走的很快,,但是一群人能走的更遠。我們學校實行集體備課+大教研相結合的備課模式,,我們每天都在不斷的反思,,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行,我行故我新,,愿我們在教學的路上都能不斷的思考,、實踐、反思,、創(chuàng)新,,都能成為一名“反思型教師”。 成長是每個人的必經過程,,有的成長是自然而然的,,有的成長伴隨著助力,有的成長甚至是痛苦的,,無論成長持續(xù)的時間長短,,結果都應該是欣慰的,就像女同胞們減肥一樣,,一個人減肥和一群人一起減肥的效果是不同的,,在家減肥和在健身房減肥的效果也是不同的,這就是團隊的力量和高人指點的重要性,。沒人阻止你成長,,除了你自己。 最后,,我分享一句愛爾蘭的羅伊·克里夫特的話:I love you,,Not for what you are,But for what I am.When I am with you,。我愛你,,不光因為你的樣子,還因為,,和你在一起時,,我的樣子?;蛟S身為一名教師你最美的樣子一定是在課堂,,老師們請珍惜我們和孩子們一起成長最美的樣子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