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南面之術(shù)”《道德經(jīng)》最早被譽為帝王之學(xué)的是漢代史學(xué)家,、辭賦家班固,他說道德經(jīng)“此君人南面之術(shù)也”,。從《道德經(jīng)》全篇的文字口吻來看,,其針對人群并非普通民眾,而是君主,。除了第一章講“道”的概念,,第二章以后,就旗幟鮮明地提出了“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和“圣人之治也”等問題,,同時,“侯王”“王”“萬乘之君”等也大量出現(xiàn),,都表明老子的重點所在,。他是以帝王師的身份給他們講課,,核心內(nèi)容就是君人南面之術(shù)。這是道德經(jīng)的綱領(lǐng),、主旨,。 作為“君人南面之術(shù)”的道德經(jīng),,并不妨礙普通百姓來閱讀和利用《道德經(jīng)》的智慧。更重要的是,,人人都想找到“君主”的感覺,。2016年底,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最新數(shù)據(jù)表明,,世界文化名著總銷量最高的傳世經(jīng)典不再是《圣經(jīng)》,,而是老子的《道德經(jīng)》。 德國前總理施羅德在電視講話中說,,希望每個家庭都買一本《道德經(jīng)》,,因為它可以幫助人們解決思想上的困惑。而德國電視臺也做過一次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每四個德國家庭中就有一個家庭收藏了《道德經(jīng)》,。形成反差的是,在《道德經(jīng)》的故鄉(xiāng),,就連書店都很難見到幾本《道德經(jīng)》,。 提綱挈領(lǐng)六個字《道德經(jīng)》開宗明義:“道可道非常道”,。句的首尾都是道,首個道叫道,,也叫常道或者恒道,;句尾的道叫非常道。 道在哪,?他無處不在,,孔子說,道不遠人,。老子認(rèn)為,,道不親人。兩位圣人表達的意思一致,,綜合起來就是:道就在我們身邊,,但是它又沒有偏私,偏心這個,而遠離那個,。只要誠心修煉,,人人皆可為道。生活是個大道場,,油鹽醬醋都是道,。 但是,這個道,,是啥樣子,為啥不可道,、不可說的呢,?是太神秘嗎?不是,。而是因為它其大無外,,無限大;又其深無底,,不可測,;太全了,宇宙萬物,,飛禽走獸,、花鳥魚蟲都在其中;太完美了,,玄而又玄,,生而不有,無始無終,。 絕對與相對非常道是相對的,,是變易的,;常道是絕對的,不易的,。道即是一,,常道和非常道就統(tǒng)一在這個“一”里。 宇宙空間有兩個層次,,一個是相對的,,一個是絕對的。相對宇宙,,比如我們生活的空間就是,,在這個空間里,我們可以享受到的一切都是相對的,比如相對自由,,有自由就意味著有不自由,;比如相對平等,有平等就意味著還有不平等,;比如相對光明,,有光明就意味著有黑暗,有快樂就意味著還有煩惱等,??傊谶@個空間里,,一切都是相對的,,都有其對立面。 人之所以有煩惱,,感覺不順心,,問題就出在自己生活在相對的空間里,心里卻總想著絕對空間的生活情景,,因為不可能的,,自己又不知道不可能,所以老是痛苦,。 所以就需要修煉,,修煉的目的就是為了找回本心,回歸自然,,不做無妄之想,,不拿別人比長短,做好自己才是最好的修行,。 本我與義我本我就是實在的我,,本真的我,;義我就是另外一個假的我。本我與義我統(tǒng)一于一個軀體里,,永遠相互存在,。本我是天性純粹的我,義我是后天衍化而成的我,。 人們常說的思想斗爭,,其實就是本我跟義我發(fā)生了利害沖突,是天性的真我與后天的假我產(chǎn)生了矛盾,。 比如,,遇到一個傷者,,救他還是不救他,于是產(chǎn)生疑慮,,怕被訛詐,,怕被誤會。不救呢又感覺于心不忍,,這就是本我與以我之間的矛盾,。 如此這般的案例每天都會隨時發(fā)生在每一個人身上,要做一番權(quán)衡,,權(quán)衡利弊,,做完了,還會反思其中的得失,。于是,,權(quán)衡、反思,,反思、權(quán)衡,,交替進行,,永無停息,成了我們生命中的永遠的交響曲,。 什么時候把善念善行放在首位,,放下包袱,不再執(zhí)我不放,,不再患得患失,,內(nèi)心充滿真我的光輝,什么時候才能真正享受到快樂,。所謂的執(zhí)迷不悟,,其實就是過不去自設(shè)的坎。過了這道坎,,才會有真的自由,,真的大光明,真的快樂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