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是繼李白杜甫之后,,唐代最偉大的詩人,,杝的詩富麗精工,讀來有無限的美感,,讓人非常喜歡,。 今天小樓再推薦李商隱的一首七言絕句《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這首詩的尾句“留得枯荷聽雨聲”,,是傳唱千古的經(jīng)典名句,,連”平素不喜義山詩”的林黛玉,都對這句詩情有獨(dú)鐘,。 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李商隱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這首詩寫于大和八年(835),,題中崔雍崔袞是李商隱的從表兄弟。大和七年(834),,李商隱應(yīng)試不中,,投奔從表叔也就的崔雍崔袞的父親崔戎,所以二崔與李商隱不僅是親戚關(guān)系,,還有很好的交情,。李商隱離開崔家后,旅宿在駱姓人家的園亭里,,無聊之中,,思念起二崔,寫下此詩,。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 竹林掩映的船塢潔凈無塵,,水邊的駱氏亭異常清幽,,在這潔凈清幽的環(huán)境中,李商隱思念起了遠(yuǎn)在長安的崔氏兄弟,,他的思念被重重高城阻隔,。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秋天的陰云久久不散,打霜的時(shí)節(jié)也來得晚了,,池水中留得一池枯荷,,雨點(diǎn)打在上面,有一種特別的美感,。 此詩最為人贊賞的是最后一句,,不過再好的詩句,也必須與全詩融為一體,。詩的首句便營造出一種的非常清幽的意境,,在清幽的環(huán)境中聽雨,本就極有情韻,。第三句“秋陰不散”,,已含雨意,陰云不散,,自然是要下雨了,。 “聽雨”本身蘊(yùn)含著一種特有的意境和神韻,與“枯荷”殘敗衰颯的意象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清寂的美感,,而詩人在這種情境中思念二崔,情味悠長,。 清人紀(jì)曉嵐在《玉溪生詩說》中說:分明自己無聊,,卻就枯荷雨聲渲出,,極有余味;若說破雨夜不眠,,轉(zhuǎn)盡于言下矣,。“秋陰不散”起“雨聲”,,“霜飛晚”起“留得枯荷”,,此是小處,然亦見得不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