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人生無常,,世事無常,。 這個無常的根源,來自哪里,? 來自老子《道德經(jīng)》第十六章,。 無論是儒、釋,、道,,中國文化的心,在一個“靜”字,。諸葛亮精通道家的黃老學(xué)問,,他留給兒子的智慧財富,在《誡子書》中:“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yuǎn),?!?/p> 儒家曾子《大學(xué)》說:“大學(xué)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 佛門更是清凈之地,,“一念心清靜,,蓮花處處開”。 中國文化的心,,在一個“靜”字,。 青少年能靜,才能專心學(xué)習(xí),;成年人能靜,,才能好好做事;老年人能靜,,才能心平氣和,,延年益壽。 靜而后動,,知而后行,。知識和實(shí)踐能夠合一,內(nèi)心和言行能夠一致,,才是真正的知道,,文化傳承。知而不行,,不是真知,。 一個人若是能保持虛空、清靜的心境,,到了極致,,自然能悟。老子說:“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復(fù)。夫物蕓蕓,,各復(fù)歸其根,?!?/p> 悟到什么,?這個用文字很難形容。那是天地萬物的根源,,是生,,也是死;是衍化,,道生一,,也是復(fù)歸,九九歸一,。 我解讀《道德經(jīng)》上一章時,,提出這樣的觀點(diǎn):真正厲害的人,“微妙玄通,,深不可識”,,你看不透他。 有讀者問:“我只是想知道,,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妙在哪里,?” 我看而不答,,就像當(dāng)年佛祖拈花微笑一樣。這個問題,,無法用語言和文字回答,。 佛祖拈花微笑,是禪宗以心傳心的第一宗公案,,心神意會,。 如果無法意會,說明自己的心境,,還達(dá)不到那個層次,,那就讓自己清靜下來。虛空思緒,,明心見性,,答案自然浮現(xiàn)。一切東西本自足,,無需向外去求助,。 明白了“常”,就知道什么是“無?!?。老子說:“歸根曰靜,是謂復(fù)命,。復(fù)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p> 這段話,講的就是“?!?。 天地之根,萬物之源,,心的本體有一個如如不動的存在,,那就是“常”,。 從這個根源,,衍化出萬物,萬物經(jīng)過生長,、茂盛,、衰敗,消亡,,人是萬物的一種,,經(jīng)歷生、老,、病,、死,最后都回歸到那個根,,稱之為“?!钡牡胤?。 有人調(diào)侃說,人只能活一陣子,,卻會死很久,。 事實(shí)也是如此。所以說,,生命無常,,世事無常,人生無常,。 因?yàn)槌鰜砘?,總要還的,。這個混的過程,,就是短暫的一生,來的時間,,和去的時間,,無法控制,這就是無常,。 只有九九歸一以后,,回到那個“常”,,才是塵埃落定,。 簡單和深奧,像一只手的正面和反面,,只有開悟,,才能明了。有個名詞,,“無明眾生,。” 值得注意的是,,無明不等于無知,,更不等于愚笨。 老子說:“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p> 知道生命從哪里來,回到哪里去,,知道天地規(guī)律是怎么演變的,,知道這個“?!保攀怯忻?。不知常,,就是無明。 我們都是無明眾生,,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不知常,,妄作,,兇。 不知道規(guī)律,,瞎折騰,,胡思亂想,亂動,,那就是妄作,,兇多吉少。 很多人,,不知常,,不知道規(guī)律,一輩子忙忙碌碌,,都不知道自己為了什么,,那不是妄作,是什么,? 知道規(guī)律以后,,有明,心中明了,,就不會妄作,。這個時候,真正的人生,,才剛剛開始,。 天地規(guī)律,亦是天地的秘密,。 說簡單,,其實(shí)也深奧。 最深奧的,,和最簡單的,,是一個太極的陰陽兩面,就像一只手的正面和反面,。你只開悟了,,才能明白其中的奧妙,。 靜則能悟。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