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撲1:1伴差傳與房撲伴室速的體表心電圖鑒別診斷,,一直以來都是一個難題,,有時連心內(nèi)電生理檢查也可能受到局限。下面我們通過病例分析,,介紹一種鑒別診斷兩者簡單而有效的方法,。 作者: 李加生 江蘇省南通市第三人民醫(yī)院 汪 凡 山東省泰安市中心醫(yī)院 李文東 山東省泰安市中醫(yī)院 什么是'奧卡姆剃刀'? '奧卡姆剃刀(Occam's Razor)'是一種邏輯學的原理和方法論,,是由14世紀邏輯學家,、圣方濟各會修士奧卡姆的威廉(William of Occam)所提出。這個原理也稱為'如無必要,,勿增實體',,它主張對于現(xiàn)象最簡單的解釋往往比復雜的解釋更正確,需要最少假設(shè)的解釋最有可能是正確的解釋,。因為威廉是英格蘭奧卡姆人,,又因為他提出的這個原理解決復雜問題快捷高效,人們就把這個原理稱為'奧卡姆剃刀',。 這把'剃刀'自誕生以來,,干凈利索地剃除了多年爭論不休的經(jīng)院哲學和基督教神學,使科學和哲學從神學中分離出來,,引發(fā)了歐洲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經(jīng)過600多年的錘煉和磨礪,今天的'奧卡姆剃刀'更加鋒利無比,,它的應用范圍也早已大大超出原來的狹隘領(lǐng)域,,成為涵蓋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以及生物科學諸多領(lǐng)域廣泛適用的'金科玉律',。 是房撲1:1伴差傳還是房撲伴室速,? 患者,男性,,62歲,,因'陣發(fā)性胸悶、心悸5年,,加重1天'于2019年5月7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壓病史一直服藥治療。曾行冠狀動脈造影,,發(fā)現(xiàn)右冠狀動脈近段50%狹窄,,其余血管無狹窄。入院后查生化,、甲狀腺功能,、三大常規(guī)均正常。超聲心動圖顯示左房增大,、主動脈瓣鈣化,、三尖瓣少量反流、心律不齊,,心功能減退,,左室射血分數(shù)41%。 5月10日11:20,,因心悸給予去乙酰毛花苷丙0.2 mg入壺點滴,,癥狀稍好轉(zhuǎn);13:15下床小便時感覺心悸加重,,心電監(jiān)護顯示'室速',,心率200 bpm,描記十二導聯(lián)心電圖證實'室速'(圖1),?;颊呱裰厩逍眩獕?40/80 mmHg,,遂給予胺碘酮150 mg稀釋后緩慢靜脈推注,,繼以300 mg稀釋后持續(xù)泵入。用藥過程中患者始終神志清醒,,血壓120~140/60~80 mmHg,,心悸逐漸消失。 圖1. 5月10日13:24心電圖 圖2. 5月10日08:12心電圖 圖1為右束支阻滯型寬QRS波心動過速(WCT),,節(jié)律整齊,,心率210 bpm,呈無人區(qū)電軸,,V6導聯(lián)R/S小于1,,具備某些室速特征,但V4~V6導聯(lián)主波向下可排除經(jīng)旁道前傳的預激性心動過速,。那它到底是差傳還是室速呢,?我們來看圖2。圖2是在圖1之前描記的十二導聯(lián)心電圖,,節(jié)律整齊,,心率107bpm,,QRS間期0.16秒,電軸左偏-60°,。下壁和V6導聯(lián)R-R之間有一尖端向下,、V1導聯(lián)尖端向上的房撲F波,這是典型的三尖瓣峽部依賴性逆鐘向房撲,,F(xiàn)-R間期固定,,QRS波起始部可見另一F波被掩蓋,為房撲2:1傳導,,測得房撲速率214 bpm,,恰好等于圖1的WCT心室率。分析至此,,即可應用'奧卡姆剃刀'原理果斷剃除室速,,診斷圖1為房撲1:1伴差傳。 圖3. 5月10日13:15心電圖 圖3是與圖1間隔9分鐘記錄的動態(tài)心電圖截圖,,有前后兩陣'室速'發(fā)作,,后面一陣之前有一長R-R間期,其中可見一清晰F波,,另有一F波掩蓋于QRS波之中,,這是房撲2:1傳導,房撲速率210 bpm,,緊接著發(fā)作的'室速'速率也是210 bpm,,再次出現(xiàn)房撲速率恰好等于'室速'速率的情況,同樣應用'奧卡姆剃刀'剃除室速,,診斷房撲1:1伴差傳,,這里動態(tài)心電圖作為回顧性診斷。由此可見,,應用'奧卡姆剃刀'在房撲1:1伴差傳與房撲伴室速之間做出鑒別診斷確實干凈利索,、簡單快捷。那么,,問題來了,,這樣'簡單粗暴'地剃除室速、診斷房撲1:1伴差傳的結(jié)論可靠嗎,?說好的圖1具備室速特征,,又怎么解釋? '奧卡姆剃刀'背后的故事 圖4. 5月10日11:43心電圖 圖5. 5月10日13:15心電圖 圖6. 5月10日14:40心電圖 首先,,由圖3,、圖4、圖5可見,,所有右束支阻滯型WCT即'室速'總是在長-短周期之后啟動,,長周期:短周期=2:1,,概無例外。由圖3,、圖4,、圖6可見,'室速'總是在短-長周期之后終止,,短周期:長周期=1:2,概無例外,。這是Ashman現(xiàn)象,,強烈提示W(wǎng)CT是差傳而不是室速,并且正是房撲傳導比例2:1和1:2交替性變化驅(qū)動差傳的啟動和終止,。 其次,,'奧卡姆剃刀'的強表達是對現(xiàn)象最簡單的解釋,往往比復雜的解釋更正確,,需要最少假設(shè)的解釋最有可能是正確的解釋,。在房撲背景下,考察差傳和室速實現(xiàn)的必要條件可以發(fā)現(xiàn),,前者只需要一個條件,,即房室結(jié)1:1前向傳導能力;而后者則至少需要排除房室結(jié)1:1傳導,,心室肌具備室速基質(zhì),,具備室速誘發(fā)因素等等。當兩者處于對立競爭地位時,,顯然差傳更容易實現(xiàn),,是大概率事件;而室速更不容易實現(xiàn),,是小概率事件,。再者,房撲1:1伴差傳只是一個單一實體,,如果房撲速率等于WCT速率,,就足夠有力證明WCT系房撲1:1下傳而來;而房撲與室速是互不相關(guān),、各自獨立的兩個實體,,房撲速率碰巧等于室速速率的概率無限趨近于零。因此,,當房撲與WCT速率相等時,,只存在房撲1:1伴差傳這個單一實體,既不可能也無必要在房撲基礎(chǔ)上再增加室速這個第二實體,。 再次,,'奧卡姆剃刀'原理認為,,可觀察、可證偽的事物是正確可信的,,不可觀察,、不能證偽的事物是不正確不可信的。房撲1:1伴差傳相對可觀察,,房撲伴室速相對不可觀察,。對自發(fā)性房撲1:1并WCT的心內(nèi)電生理研究發(fā)現(xiàn),同頻率心房刺激可誘發(fā)房撲,,但1:1傳導的復制率不高,,少數(shù)復制出的1:1傳導WCT形態(tài)與自發(fā)的WCT形態(tài)一致;而心室刺激絕大多數(shù)不能誘發(fā)室速,,這樣一來電生理研究就受到一定限制,。 一組確診的房撲1:1伴差傳體表心電圖研究發(fā)現(xiàn),房撲1:1伴差傳存在假性房室分離現(xiàn)象,,其發(fā)生率高達40%,;更令人吃驚的是,此時常用來診斷室速的各種診斷標準'集體失效',,其準確性變得只有平均40%,,最低16%,這也使得房撲伴WCT時室速相對不可觀察,。此時應用傳統(tǒng)的體表心電圖標準鑒別診斷的特異性差,、假陽性率高,極易把房撲1:1伴差傳誤診為室速,,從而可能帶來急性或長期的不良后果,。由此可見,圖1的各種室速特征其實是假陽性,。 這里'奧卡姆剃刀'適用的充分且必要條件是房撲速率等于或者近似等于WCT速率,,當兩者差別很大、不能匹配時,,'奧卡姆剃刀'就不再適用,,這時就要考慮是否存在房撲合并室速的可能性。需要強調(diào),,此時單純依靠體表心電圖多不能可靠地證實或排除室速,,往往只能通過同步記錄的WCT發(fā)作時體表心電圖、食管心電圖或者腔內(nèi)心電圖來確定診斷,。已知房撲1:1傳導發(fā)作的危險因素常見于以下三種情況:使用鈉通道阻滯劑,、房室結(jié)加速傳導和交感神經(jīng)張力增高。本病例經(jīng)反復查證和詢問,,危險因素并不明顯,,這種情況比較罕見,。 綜上所述,房撲背景下發(fā)生的WCT不同于一般情況下的WCT,,往往心室率極快且多合并不同程度的血流動力學損害,,不允許耗費時間鑒別診斷,應當立即電擊復律,;當沒有嚴重血流動力學損害時,,應用靜脈腺苷和刺激迷走神經(jīng)操作進行鑒別診斷也有一定風險和限制。另外,,無論是電生理檢查還是體表心電圖鑒別診斷標準都存在某些局限性,。這時可利用間隔時間不長的體表心電圖比較房撲與WCT速率,如果兩者速率相等或近似,,即可果斷應用'奧卡姆剃刀'剃除室速,診斷房撲1:1伴差傳,,這不失為一種既簡單快捷又準確高效的鑒別診斷方法,。 參考文獻 1. Brembilla-Perrot B, Laporte F, Sellal JM, Schwartz J, Olivier A, Zinzius PY, Manenti V, Beurrier D, Andronache M, Louis P, Selton O, de la Chaise AT, De Chillou C. 1:1 atrial-flutter. Prevalence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Int J Cardiol 2013;168:3287-3290. 2. Kawabata M, Hirao K, Higuchi K, et al. Clinical and electro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having atrial flutter with 1:1 atrioventricular conduction. Europace 2008;10:284-288. 3. Aranda JM, Moleiro F, Castellanos A, Befeler B. Electrophysiologic studies in a patient with atrial flutter and 1:1 atrioventricular conduction. Chest 1975;68:200-204. 4. Aouate P, Frank R, Fontaine G. Atrial flutter with 1:1 atrioventricular conduction related to class I antiarrhythmic drugs for atrial tachyarrhythmia: from mechanisms to predicting factors. Int J Cardiol 2001;80:15-17. 5. van den Berg MP, Crijns HJGM, Szabo BM, Brouwer J, Lie KI. Effect of exercise on cycle length in atrial flutter. Br Heart J 1975;73:263-264. 6. Nathwani VN, Wong KW, Jones J, Hayes CH, Rajappan KR, Betts TB, et al. Comparative accuracy of standard ECG algorithms for the diagnosis of broad complex tachycardia in cases of atrial flutter with 1 to 1 conduction. Heart 2013;99(Suppl S2):A44. 專家簡介 李加生,主任醫(yī)師,,1983年畢業(yè)于山東醫(yī)學院醫(yī)療系,,供職于山東新汶礦務局中心醫(yī)院心內(nèi)科;2001年人才引進至江蘇南通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歷任心內(nèi)科副主任,。具有系統(tǒng)的心血管學科理論知識和技能,在心內(nèi)科疾病診斷治療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jīng)驗,,在心律學方面有較深造詣,。主持完成科研課題多項,發(fā)表SCI和中文核心期刊論著多篇,,參編心電學專著多部,,在2017華潤雙鶴杯心律學巔峰賽中榮獲一等獎。 汪凡,,副主任醫(yī)師,,2006年畢業(yè)于首都醫(yī)科大學內(nèi)科學專業(yè),獲碩士學位,。2000年至今工作于山東省泰安市中心醫(yī)院心內(nèi)科,,擅長心血管常見病及多發(fā)病的診療,工作期間發(fā)表多篇SCI及中文期刊論著,。在2018年中國心電學大會舉行的心電圖比賽中獲得一等獎,、在同年舉行的第一屆華潤雙鶴杯心電圖大賽中獲得三等獎的好成績。 李文東,,醫(yī)學碩士,,2013年畢業(yè)于哈爾濱醫(yī)科大學內(nèi)科學專業(yè),,獲心內(nèi)科專業(yè)碩士學位。2013年7月至今,,主要從事心內(nèi)科臨床與科研工作,,業(yè)務精湛,精通心血管常見疾病及疑難少見心律失常的診斷及治療,。擔任山東省泰安市醫(yī)學會第一屆心電生理與起搏專業(yè)委員會委員,,發(fā)表多篇中文核心期刊及著論。 |
|